万邦争霸
繁体版

第29章 炼铁制器

    三个人用木筏载着上千斤铁矿石,原路返回了铁松谷。由于担心白天回去被人发现,他们到了下午才出发,傍晚才爬上悬崖。

    李恒仔细观察了一番,确定没有人来过,于是三人收了绳梯,藏在了石缝里面。之所以走小路还要放绳梯下去,除了迷惑有心的人,还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如果小路突然山体滑坡,回不去怎么办?如果有人出了意外,不能暴露小道,必须要通过绳梯救援。

    铁松山本来就不大,也并算不高。跟无名河距离最短的地方,也就有几十米宽,只隔着一道山梁。靠近铁松谷的这一边,山势十分陡峭,但是也能够爬上去。不过靠近无名河的那一边,却是悬崖峭壁,根本无法上下。

    李恒突发奇想,铁松山是石灰岩的山体,而石灰岩不仅怕水,也很怕火,并且石质并不坚硬。如果在山梁的下面开凿出一条山洞,不就可以通过了吗?选几个可靠的人手,以烧水泥为借口,秘密开凿山洞。等到自己出征再回来,山洞也开凿好了,到时候就可以大规模开发那边。

    李恒越想越觉得可行,山梁的下面有一个原来烧水泥的小山洞,由于经常烧水泥,已经有七八米深了。那里应该是两边最窄的地方了,如果继续烧下去的话,估计几个月就能烧穿。

    那里是铁松谷的一条小山谷,距离青松河很近,只有几百米路。可以说那里是两条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山体也最薄弱。

    由于青松部落最近几个月一直都在大规模建设,而且大量用到水泥和石灰等材料,多数族人都已经习惯了用水泥搞建设。即使到现在大规模的建设已经停止,仍然有一些人在小规模购买水泥和石灰用。

    随着清风带人逃走,还有部分族人去到附近部族搞建筑,附近部族也经常过来购买石灰水泥回去。由于这边距离外界最近,所以这边也经常烧水泥石灰往外卖。

    李恒想了想,这次要出去打草谷,二狗和石头年龄太小,并不适合出去。不如把他们留在家里,以烧水泥的名义开凿山洞。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如果山洞打通了,自己又带回来大量的人口,要开发无名谷和铁矿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李恒虽然年龄也不大,不过战斗的时候并不用他冲在前面拼杀。这次出去打草谷,孔方兄把他推荐给了孔雀部落的酋长孔明,负责工匠营。青松部落的五十个丁壮也都会进入工匠营里干活,并不用去外面厮杀。

    这次出征孔雀部落将会召集五千名丁壮,还有几千民夫和奴隶。这些民夫和奴隶主要是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看管放牧畜群,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搭建营地布置防御,打造攻守器械,看管俘虏的奴隶和抢掠的财富。

    其中工匠营有几百人,都是些打仗最差劲的部族兵和各部族的民夫奴隶,他们打仗都不行,只能去干活了。不过李恒负责工匠营,有了功劳也会分配一些俘虏的工匠和抢掠的财富,而且不用参加战斗也能有收获。

    李恒他们趁着晚上,把上千斤铁矿石都运回了原来的氏族山洞里面。现在氏族的人都搬进了村里的版筑房,这里就空了下来。李恒没有给自己建房子,把这里装了一个木门,做为自己的居所和库房,经常在里面跟二狗和石头制作一些东西。

    半晚上连续跑了好几趟,把三个人累的够呛,好在山并不高。运完了以后三个人躺在干草上累的不想动,一觉就睡到了天亮。

    早上起来以后,三个人吃过东西,开始烧制耐火砖。想要炼铁,必须要砌一个炼铁炉,还要建一个焦化窑。虽然可以用泥建一个简易炼铁炉,不过将来是要长期用的,所以必须建一个耐火砖的才行。这样的炼铁炉可以多次使用,而且容量也比较大。

    焦化窑是烧制焦炭的,炼铁用木炭达不到温度,不能融化成铁水,最后还需要长时间捶打才能制作铁器。用煤含碳量会很高,生铁会很脆,根本不能做铁器。所以必须把煤做成焦炭,炼铁才最轻松省力。

    三个人忙了两天,才烧好耐火砖建起了一个炼铁炉和一个焦炭窑。在第一炉焦炭出来以后,炼铁的时机成熟了。当然土法炼焦炭,损失会很大,一斤煤出出半斤焦炭。没办法,李恒很多东西只是见过或者听说过,能够做出来就不错了,至于改良技术还是算了。

    李恒把焦炭,铁矿石,石灰石放进了炼铁炉,点火开干!

    看着简易的鼓风机,李恒很无语。由于缺乏铁器,就连风箱的木板都做不出来。想要做轻便的风箱,必须用木板才行。没有锯子,锛,斧头,制作木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后只能用砖砌了一个,活塞的部分用的兽皮。

    炉火熊熊,温度很快就升了上来。没有石墨烯做坩埚,只能用高岭土做了几个,用于接铁水用。李恒还烧了几根搅拌用的陶棒,做了一批铸造用的模具出来。

    在古代制作铁器主要是铸造和打制两种方式,铸造的铁器虽然没有打制的质量好,不过却胜在速度快,简单省事而且廉价。秋收以后不久就要出征了,李恒自然没有时间给丁壮们打制武器,而且他只是见过铁匠打铁,并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与其现学打铁,不如铸造一批出来。

    部落里面需要的铁器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工具,一种是日常用具,一种是武器。李恒先做了一套铁匠工具模具,以后还可以打制一些东西。有大锤,小锤,铁砧,火钳等等。又做了一套木瓦石匠的工具模具,有锛凿斧锯,瓦刀,灰抹,錾子等等。还又做了裁缝用的剪刀,锥子,铁针等等。以及一些小刀,铁锹,铁镐,镰刀,锄头,犁头,铁锅等铁器模具。这些东西并不需要一次就成型,只需要做出来一个大致的形状就好了,后面只需要慢慢的打制或者磨制一下就行了。

    武器里面最简单的就是枪矛斧锤类的武器,主要用来刺劈砸。其中枪矛类的武器用铁最少,斧锤类的武器适合勇将使用。枪矛类的武器只有枪头部分是金属的,用铁三到五两,斧锤类的武器用铁通常只有几斤。

    跟很多小说里面描写武器有几十斤重不同,事实上历史上的兵器都很轻,只有两三斤到三五斤左右。武将使用的铁锤锤头很小,只有几斤重,根本不会有几十斤甚至几百斤的锤。

    只有一些长柄的枪矛会重一点,通常重量也不过十几斤,主要是木杆的重量。普通士兵如果端着几十斤的武器,加上身上其它的负重,不要说是打仗,走路也累死了。

    少数武将的兵器可能有十几斤,不过也不会整杆枪都是纯铁制作,只是枪头加粗加重了一些。战场上靠的是挥动武器速度快,用很沉重的武器,你还没有攻击到别人就死了。

    这些工具和武器需要很多,李恒自然不可能一次性制作那么多模具出来,只能从最需要的开始。第一批制作的铁器是武器,有枪矛头,有斧头和锤头,有了这些武器,部落的战斗力也会提升一大截。

    枪矛头的前面是一个枪尖的形状,后面连着一块三角铁片。之所以后面是三角铁片,目的是为了铸造简单,只需要铁匠打制一下,卷起来做成一个筒状再加一个铁箍就行了。

    古代技术原始落后,自然不能把枪矛头后面套枪杆的套一次性铸好。那都是现代科技才能做到的事情,古代装枪杆的铁套都是铁匠后面卷制的,由于没有焊接技术,还要做一个箍才行。为了防止木杆脱落,还要打几个孔,用钉子把木杆钉在铁套上。

    铸造斧头和锤头就简单多了,斧头和锤头模具做好以后,只要预留一个装木柄的洞就行。而且只要铸造一个形状出来就可以,斧头后面可以让铁匠捶打开刃,锤头只要安一个木柄就行。

    李恒还做了一批匕首,他的技术不在二把刀以上,也不在二把刀以下,刚好是一个二把刀,那种高科技的东西就不要难为他了。至于长刀,根本不是他可以做的出来的。

    匕首同样也是铸一个形状出来,后面再慢慢打制开刃,至于钢口怎么样?估计也就是比铁强一点。不管怎么样,反正东西我有了,至于质量,还是以后遇到牛人再说吧。

    炼铁炉并不大,一次可以炼制几百斤铁矿石,这些铁矿石也就够炼制两次用的。李恒放置好模具,把绑了两根长竿的坩埚让二狗和石头放在出铁口下,铁水出炉了!

    五百斤铁矿石大概能出三百斤铁,一个坩埚可以容纳一百斤,需要三次才能接完。很快第一个坩埚就满了,李恒又封住了出铁口。

    二狗和石头抬着坩埚走到一边,开始用力搅拌铁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铁水通过跟空气接触,挥发出来一部分碳,让铁水变成钢。当然这样做只是有部分作用,出来的铁水比生铁强一点,比钢差很多。

    李恒看两人搅拌的满头大汗,铁水有了要凝结的迹象,感觉快差不多了,于是让两人抬着去灌注模具。第一个浇筑的是铁砧,这也是打铁必须要用的,没有铁砧铁匠没法打制铁器。很快模具就灌满了,两个人开始浇铸铁锤。因为这些都是用铁量比较多的,前面灌注用铁多的,后面铁水少了,抬起来也轻松一点。

    十几斤的铁砧和大铁锤各浇铸了一个,几斤的铁锤浇铸了几柄,又浇铸了十几柄斧头,这些铁水就用掉了过半。剩下的铁水就用来铸造些矛头和匕首,其中矛头铸了上百个,匕首有十几把。最后模具没有了,剩下的铁水铸了一块铁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