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那点事
繁体版

第四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

    说说对施工单位人员的歧视和误解这件事。

    其实这个话题还是很沉重的,在这一节里面要讲很多施工单位的黑暗面,文字描述比较强烈,我会适当减轻和美化故事情节,本着世间万物皆美好的本心,会客观事实的讲述关于工程人的故事!

    工程人,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这类的人,无论是你是哪个系统的,是中铁中建中交,还是其他的施工单位,随着项目走,在项目上做事情,随着项目成长的一类人都叫做工程人。

    工程人在所有行业里面基本上是对自己的生活牺牲最大的一类人,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自由休息的时间,熬坏了自己本就脆弱的身体,失去了那些原本很好的爱好。

    之前在北京项目上的时候,接触过一个防火防腐涂料公司的小女孩,她还是我的校友,但是在供应关系上她们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供应商,他们出货,我们拿钱。

    我有时候看她发朋友圈的时候就给她点个赞,有时候也互动一下,互动过程不知不觉就谈到了关于做项目的时候,一些专业性的问题,然后就聊一聊关于行业的看法。

    她倒是对于工程行业的歪门邪道知道的很清楚,工程人嘛,长期在外,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有需要,如果你的条件比较方便的话还好,可以回家或者找女朋友解决嘛!但是前提是你得有那个条件,如果没有的话一般都很难避免出去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子,所以,外面世界的人对于工程人一般看法都很偏激。

    其实工程人确实是为了工作牺牲了很多,我举几个不同的发生在我身边的不同年龄段在施工单位发生的故事。

    年轻的在施工单位的还是很多的,我接触的也很多,毕竟我自己就是属于刚刚下学门就在施工单位工作,自然对比的也是施工单位的年轻人。

    我遇到的有比我岁数还小一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高中就过来实习的,实习过了之后就走了,人家考个大学去上大学去了,还有的就是校企合作的那种学生,还没毕业学校的领导就开始联系我们公司的领导,把他们的学生推荐到我们公司过来实习,我接触比较深的就是在雄安的时候,那是第二个雄安的项目了,那会碰见的实习的同事。

    实习同事是湖北人,公司本来就是在鄂央企,在行业内的名声还大得很,所以自然而然会有湖北省的学校找上门来和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推动学校本身的就业率,加强企业在本省的人才吸收率,为企业在市场上的开疆拓土提供强力的人才保障,这就是校企合作的本质。

    实习同事是疫情期间和雄安的同事一起到的商服,我们在商服的时候一起并肩作战过三个月,实习同事在项目部的时候主要负责的是内业资料的部分。

    实习同事本身的工作态度是没有问题的,兢兢业业的干活,本本分分的做事情,前期的事情我不清楚,我去的时候实习同事还是在做工程资料,实习同事那会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像有点麻木的那个意思了,后来了解到在商服的时候,实习同事因为总包的原因没有交接清楚,导致每次无论是什么系统的领导来工地检查都会被骂,所以致使实习同事变的很难受,遇到检查的时候挨骂,检查过后还要熬几个通宵去补资料,我们经常看到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我们已经睡了一觉了,然后坐着车去项目部的时候,实习同事头上盖着一件衣服,趴在桌子上休息,随着我们的到来,实习同事被惊醒之后重新起来做资料,中午的时候我们都一起劝说锐哥还是回去休息一下吧,毕竟身体还是重要的,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实习同事终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去休息了一下。

    但是就是这样努力工作的锐哥,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实习同事算是和我们一批的新学生,只是锐哥比我们先来几个月。

    实习同事和我一开始都是在雄安的项目上,后来商服那边开工了,所以,实习同事才会被调过去做事情的。

    实习同事那会的工资才一千块钱一个月,低的可怜,而且那会实习同事是跟我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加班,虽然吃饭住宿不要钱,但是还是平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一些生活用品啥的是你必备的,这些东西你不能因为项目上不给你买你就不用吧,虽然施工单位现在大多数项目都是包吃包住的,但你也不能啥都指望着项目给你包办呀,有这种想法就有点过分了。

    后来就到了7月份的时候,那会面临新员工入职期满一年转正,实习同事和我们一起来的,自然也要面临这个事情,只不过实习同事是比我们提前了一个月,他是在六月份的时候就开始了。

    按道理说实习同事这样的工作态度是顺理成章就能够转正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不缺不顺利成章的事。

    六月的转正考核如期进行,实习同事也根据公司的建议提交了转正申请,也进行了转正考核,随后就是等待机会。

    期间实习同事还是好好的干活,好好的工作,没有一点因为自己的工资比较低就消极懈怠的情绪体现出来,我觉得这也是压垮锐哥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等待的过程不是很长,同行的几个人都陆续的收到了转正的通知,唯独实习同事没有收到,我们看着着急,但也只能着急没有办法。

    最后的消息就是锐哥没有被转正,我们看的出来实习同事很失望,项目上的老领导通过自己的关系还找了一下,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留住实习同事,实习同事在走的那天晚上自己沉默不语的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弄电脑,默默的把项目上所有的文件全部都删掉了,我们看在眼里,心里却比实习同事还要五味杂陈。

    别说是实习同事,又有多少的工程人比实习同事好呢?

    大的方面看起来国企施工单位是一个不错的施工单位,但是只有身在里面工作的人才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是多么的让人无助!

    施工单位的封闭生态环境提起来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就像是《围城》里说的那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我们就是被困在围城里面的人,但是这个笼子随着系统的改革和国家经济形式的发展已经不是像原来那样坚不可摧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一代的人来说,打破笼子,逃出去重新选择的机会已经很多了,人生也绝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这个笼子而已了,对于已经在笼子里混了十几年的人来说就有点困难了,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一个人常年在外,抛家舍业的,而且在笼子里不用担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就是一个微型的封闭的生态系统,在里面混了十几年的人自然也有点自己的本事,变得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句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混了十几年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变的体制化,变得无法在适应外面的世界,你面对的基本上就是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和工人还有无休无尽的加班和黑夜,所以,高流动率是施国企施工单位的一个特点。

    老一点的师傅是已经不在意这些问题了,我遇见到的那些上了五十岁的老师傅都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三四十年了,我们还在娘胎里面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干活了,能得到现如今的待遇也是那些老师傅们应该得到的待遇,不要看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同等的贡献率的情况下,现在的人做出的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比那些老师傅做出的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作用要大,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前辈前赴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的讲那百分之一的基础打好,后面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发展都是无效的,不要站在我们当下的发展去评价那些为国家无论是什么行业做出了奉献的老前辈,我们还没有资格去评价。

    施工单位中实习同事这种情况的数不胜数,想要有一个安稳的工作,所以实习同事勤勤恳恳的工作,但是最后还是不能如愿。

    实习同事走的那天我们几个一起去火车站送的实习同事,反倒是实习同事嘻嘻哈哈的一点不在意这件事情,实习同事说自己想放松一阵,回武汉去找他爸去,我们边帮实习同事拿行李,边说着一些客套话,都是希望实习同事以后不论在哪家单位工作,都要好好的,没事的时候多联系。

    就在嘻嘻哈哈中,实习同事就踏上了去武汉的火车站,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经历离别,也许是可能自己也有一天会面临这个场景,自己并没有很大的情绪波动,看来离别是人生的常态这句话确实是真正的杀人诛心!

    再说一个中年男人的例子,就不举我们项目管理人员的例子了,举一个总包的管理人员的例子吧!

    我在北京的时候,北京项目的总包有接近一百三十几号管理人员,我前面和大家讲到过的一起住的那个地块负责人就是今天要举的例子。

    其实人家的情况还是挺不错的,对比我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比外界的单位来说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他现在已经是三十出头,马上快要三十中旬那个年纪了,之前的工作也是在一个施工单位的土建干活,后来跳槽到现在的施工单位,现在的施工单位也是让他跑现场,跑现场的人的特征就是除了牙是白的,剩下脸上基本上就没有白的地方了,那个地块负责人基本上已经和我所描述的大差不差。

    我们有几次在现场对接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你为啥在原来的施工单位跳槽到另一个施工单位,那这跟你在原来的单位有啥区别吗?

    地块负责人也没有很明确的回答我的问题,随便两句就糊弄过去了,也许,关于挣钱和养家这个问题真的就是不可平衡的吧!

    另外就是自己对于中年人的接触也不是很多,中年人定义就很模糊,有的我见过的三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年纪的工程人干的好的基本都当上领导了,我原来第一个雄安项目的项目经理如今都已经成为了现在分公司的副总级别的领导了,原来项目的执行经理也成为了区域经理部的副职经理,总之人家就是又有能力又有业绩,这就是成长为领导的必备条件,也是人家在施工单位的仕途明朗,在一线也做出过业绩,从一线起来的项目经理坐上机关的领导之后,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都是有好的影响的,因为他深知项目的发展需要注意什么,再管理过程中就会侧重哪一方面的管理,这样项目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也有的三十几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中年人也没有混上领导的,毕竟领导就是那么几个位置,有人做上去了你就得在下一个领导的换届中才能坐上那个位置,大多数的人还是要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自己并没有坐上领导位置的那个资本,在施工单位中,能坐上机关领导的位置不是你有能力就行的,你还要自己会判断事情的进展,会来事才能坐上领导,这个事情我们就不必深究了。

    再说施工单位中那种老师傅,我认识的老师傅就还好,都是在雄安项目认识的,有的老师傅做事情做了三十几年了,原来工程局还没有改革的时候,是有工程局自己的资产的,所谓的自己的资产就是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施工工人,这些老师傅之前就是在工程局还没有改革的时候做工人的,改革之后给了一部分转换成管理人员的机会,自己就凭借着自己的施工管理经验变成了施工项目的领导,一般项目上要是有一两个这样的老师傅坐阵的话,项目的生产事情做起来是很顺利的,这些老师傅至少在现场进度方面是比年轻人知道的多的,人家老师傅之所以能在专岗之中被选中转成管理人员,也是凭借自己的两把刷子在工人中都是有口皆碑的那种老师傅。

    那种老师傅在工地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了,他们对于距离,生活以及现代化的这种东西都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他们对于现在的现代社会嗤之以鼻,拉着他们去娱乐的话,心情好的玩的开的老师傅就跟着一起去,要是不愿意的话就也不强求,老师傅们对于现在的现代社会的那些娱乐项目也不感兴趣,与其拉着他们去娱乐,还不如买点花生,买点鸡腿,搞一点熟食,再搞一点白酒,陪着他们在办公室或者寝室小酌一杯来的痛快,老师傅们在工地做工人的时候,条件艰苦的不得了,他们那会娱乐项目除了抽烟喝酒就是打麻将,没有别的东西了,所以,多年养成的习惯想要给人家硬生生的改过来是不太容易的。

    总的来说呢,干工程这一行业的,基本上已经透明化了,中建系统的还好,只要你在项目不是那种基础设施的项目,涉及到房建和公建的项目,项目的位置就会处在离市中心不会太远的地方,中铁系统的就比较偏远,铁路的铺设,架桥以及相关的建设都是比较偏远的,和深山老林打交道,所以工程人在社会地位这一块还是需要改善,对比人家公务员和其他性质的国企单位,国企施工单位的施工环境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公务员无论是社会地位也好,还是福利待遇也好,还是休息制度也好,都是数一数二的条件,找对象都是公务员看别人,即使工资低一点,但是人家的社会地位是真的好,再说工程人,即使你是国企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顶着一个国企施工单位的员工的帽子,千万要注意的就是你就是一个工人,没有行政级别的管理人员都是工人,区域经理部的老大都还只是公务员系统里的村长级别,下面的人是什么地位就更不用说了,你的工资是高,但是你的社会地位就是低,尤其是现在施工单位的现状就是:总包单位对于自己的劳务对于管不动的那种管理人员,就只能拿下面的专业分包开刀,作威作福,每天就只会在工地找下面专业分包的事,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专业分包的管理人员离职率一直很高的原因,因为每一个像我这样的专业分包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工作时,每天面临的压力有现场总包管理人员的,总包的领导的,监理的,业主的,公司内部领导的,公司上面领导的,行政单位的,例如:安监站,质监站,消防大队,公安局,住建局等等,可不是一个两个那么简单,如果你的抗压能力没有那么强的话,我建议你还真的是好好想一想再来施工单位,这个地方不是学校了。

    就像开头的那个题目说的那样,对工程人的偏见这个问题也是客观的来讲,因为现在的社会对于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来说,赚钱真的是很困难的,你没有家庭的帮助,你没有社会关系的梳理,没有资源的积累,全是靠着自己在社会上慢慢的打拼,当然自己挣的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也不存在靠着什么歪门邪道来赚钱,这样的钱我们自己就算是普通人自己赚着也心安理得,不会存在自己赚的钱自己花着还要寻思这种事。

    世界已经很公平了,想要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学会正视别人对你的偏见也是你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掌握的一种必备的技能,每个领导在成长为领导之前,自己也是经历过一些很难度过的时光,那段时光熬过来了,自己的心理就成长了很大一截,学到的东西也会成长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上学时我们班级的老大说过一句话:你学了多少东西,就能开多少分,你考的现在的分数就是你的付出,也许会有差池,但绝不会太多,不学你连现在的分数都考不到,这句话放在现在也不为过,你有多大的能力就挣多少钱,不要羡慕别人挣了多少钱,那个东西都是表面的东西,你不知道的东西都在表面的后面,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本领,本本分分的赚钱!

    如果你没有特别幸运,那就请你特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