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刘备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六章:大隐于朝

    前往江夏的士兵陆续返回宛城,刘备趁机与刚赶回来的程昱、陈到等人交代了一番。

    宛城现在坐枕博山,西有长安为援,东有许昌为辅,既可取路新野或是西城强渡,又能绕道江夏向南。后者远是远了点,不过回旋余地更大,只要首站选择鄱阳,则不论是转个弯子攻襄阳,或是以乌林为跳板取江陵,还是以公安为跳板取长沙都是战略上的可选项。

    其实宛城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换做没有拿下长安之前,这个战略布局纯粹是画饼充饥,没有稳定的后勤补给,这样的转移性战略会被粮草活活拖垮。长安一线的打通在战略意义上的重大之处其实丝毫不逊色于政治上的意义,只不过宛城开战之前没有机会得到体现罢了。

    在巨大的战略优势下,刘备觉得洛阳的事情可以暂时提前,毕竟宛城有程昱和贾诩这两大智囊运筹帷幄,刘备觉得也没有什么不放心。只是从日子上推算,曹操与关羽他们该在这一段时间回到宛城。由于曹操他们极有可能取路临晋、长安,刘备就会与他们失之交臂。

    说起曹操,刘备发现自己对这个“宿敌”已经有了一种唇亡齿寒、荣辱相依的感觉。攻打长安时,弘农为表,宛城为里;荆州大战眼看就要开始,而这一次却是宛城为表,长安为里。这还不算,曹操的老家现在正在赵云的庇翼之下,而刘备为之烦恼的北方三族之乱却是由曹操主动请缨的前去解决。

    就连刘备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和曹操这样的“蜜月期”会有多长,但是刘备心里清楚的知道,只要将来两人对大汉政权的信赖感都能保持目前的状态,那么三国鼎立的时代就不会到来。

    没有谁可以在刘备与曹操的联手下独占一方,孙坚也好、马腾也罢,又或者是袁绍、袁术这些人,其结果都一样,那就是无情的被碾成齑粉,没入历史的长河。

    曹操赶回宛城时,大概正好可以赶得上指挥大军南下,而这同样也是一次精妙的转换:宛城告急时,刘备负责守,积累好足够的力量时,曹操负责攻。宛城负责攻与守的统帅悄然的转换,对于正在荆州交战的双方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这一点已经不在刘备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其实刘备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此时的离开正好躲避了与少年时的同伴交手。

    想着这个问题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在往洛阳去的路上,在他的身后有晏明与他的数百死士,还有太史慈的五百多精骑,而他的身旁是徐庶与刘晔二人。

    程昱、典韦、陈到、管亥、刘辟以及数千白耳精兵都留在了宛城,以应付接下来将要开始的大会战。

    “人都道荀门以荀爽为贤,庶亦久居颖川,以为此言未必如是。”行至博山以东,徐庶忽然指着颖川的方向说道。

    “哦,”刘备被徐庶挑动了话头,顿时生出兴趣来,“元直以为荀门之中,才能以谁人为最?”

    徐庶微微一笑,“庶闻荀门少年中第一才俊荀彧荀文若为主公署理长安,目下做的有声有色,不知道是否果然如此?”

    “确有此事,”刘备点头道,他听徐庶忽然转到了荀彧身上,不禁心生狐疑起来,暗忖道,“莫非元直要以文若为荀门第一?”

    如果这个猜测属实,那么刘备倒也没有意外,但徐庶一向言不轻发、发则必中,不会没事说一句废话出来。刘备想到这里,料到徐庶还有下文,当下也不吱声,等着徐庶继续说下去。

    “其实当世贤者不闻于人者实在多矣,”徐庶似乎别有感谓的叹了口气,“荀门之中有一人非同小可,虽世间薄有其名,却还不过是惊鸿顾影之一瞥罢了,要说才量,此人可谓当世奇才。”

    “哦,竟有此事?”刘备被说得愣住了。荀家的人在他眼前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却怎么也找不出能如徐庶所说的这样一个人出来。

    “不错,主公若能得到此人辅佐,只怕平定天下只在覆掌之间,只可惜…”徐庶叹息道,“庶今日有违当日之诺,实愧于心,只是让此人抱此绝才而终老于山林之间,实为可惜,故向主公提及。主公他日若得闲暇,不妨相请此人,只是切不可提到今日庶举荐一事。”

    “这个自然,”刘备听到徐庶说他“有违当日之诺,实愧于心”时就猜测到会有这么一个嘱咐,当下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却不知元直说的这个人究竟是谁?”

    “此人正是荀彧荀文若的父亲,荀绲,”徐庶悠然神往的说道,“此人看似木讷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荀家子弟都是他一人调教,而庶早年亦受此人恩惠甚多。”

    刘备心中暗暗奇怪。他听徐庶话中的语气,分明对荀绲佩服之至,不过他一口一个“此人”,却又疏远非常,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只怕这其中有些古怪。他几乎有些按捺不住的要把这个问题问出来,可是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徐庶也好,荀绲也罢,既然都是智者,他们之间的事只怕有很多深层面的东西,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理得清楚,而眼下徐庶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荀绲是个人才,希望刘备能将他罗致到帐下出谋划策。

    “此人还颇具识人之能,此远非平庸之流可比。”徐庶不晓得刘备肚皮里正在转的心思,只顾着说了下去,“当年他力排荀门众议,要荀文若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京畿之内的世族无不侧目。然唐衡之女才貌之佳直到荀文若大婚之后才为众人所知。此尚不足言,尤可贵者,唐衡更与中常侍吕强情同莫逆。荀绲一手促成的唐荀两家交情不但政声斐扬,更为儿子择得佳媳。”

    “眼力确实极佳,”刘备其实还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不能不承认一点,那就是能教出荀彧和荀攸这两个绝顶的人才出来,这个荀绲确实是非常的了不起,更何况徐庶自承曾经受到荀绲的教诲。

    “此人目下正在闭门课徒,主公若要相请,不妨回宛城之时绕路一程。”

    “元直说得甚是,”刘备好奇之心一下子冒了出来,他不禁有些期待这个荀绲会对他作出如何的评价,他一边想着,嘴上漫不经心的问道,“课徒?不知是谁家的公子有这么好的福气?”

    “听说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姓郭名嘉,表字奉孝。”徐庶很是平淡的回答道。

    刘备只觉得犹如一阵闷雷在头顶上滚过一般,半天说不出话来。

    对于徐庶刚才说荀绲“颇具识人之能,此远非平庸之流可比”的话,刘备哪里还有一星半点的怀疑?因为郭嘉如彗星一般的生涯中,最让千百年来得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识人”这两个字。

    袁绍、袁术、刘表、孙策、吕布……这些曹操的对手、曾经威震四方的诸强,无一例外的被郭嘉看得通透无比,而且就连曹操自己也被郭嘉看得如同透明。放眼整个东汉末年,说到“知己知彼”这四个字,郭嘉可说是无出其右。

    一个能看透对手的谋士不能用可怕来形容,却也找不到更加妥当的字眼来形容。当千百年的后人翻看东汉末年时,能有多少人不发出这样的一声叹息,又或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郭奉孝之与诸葛亮,孰强?可是历史是容不得假设的,就在同一年,三十七岁的奉孝陨落了,而年轻的卧龙在几个月之后走出了隆中。

    能教出荀彧和荀攸,又指点过徐庶,现在又在手把手的教郭嘉,这个荀绲的才能只怕和教出“卧龙”与“凤雏”的庞德公也只在伯仲之间了。

    如果能让这样的一个人为他出谋划策,这将是多大的一个臂助?刘备禁不住心驰神往起来:既然三国鼎立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那么为国甄选贤才的事情就应该提上议事的日程。将来的朝堂上如果能有荀绲这样的大智者出任三公之一,而接下去辅佐的人是诸葛亮、郭嘉这样的人,那么大汉中兴便指日可期。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假如不是洛阳此行实在凶险,他一定会先往颖川一趟。既然让他知道了这样一位大才,哪怕是十顾、二十顾,他也一定要把这位隐于朝的大隐请出来不可。

    **

    奔波多日,京门在望。

    刘备远远的看着洛阳,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与豪情。在面前的这座城市中,有他政治上的敌人,也有他视如拱壁的亲人和朋友,在这历史的岔路口上,他们在做着不同的选择,而这选择将关联着天下苍生的福祗。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备抛开胸中的烦恼,豪情涌了上来,他当先向城门而去,只行了里许,却见路边一辆马车,车旁边站着一个衣着朴素的人。

    “在下桥瑁,拜见汝南公。”那人见刘备疑惑的看过来,当先躬身说道。

    **

    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