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刘备
繁体版

第八十四章:逢纪之策

    残阳如血,阡陌之上遍布着荒草,被风一吹,立刻飘曳而舞,虽然甚是优美,但韶华已过的颓败之气依然扑面而来。

    刘备驻马山坡之上,看着山下已经被杀戮一空的河东军大营,心头涌过一丝无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蒙与王方的中伏,关羽接着诈营,这步步连环是董卓绝不会料到的,可是在冲营成功之后,关羽却得知了一个奇怪的消息,董卓刚将李蒙和王方派去偷袭弘农,自己就与李儒一起回河东去了,没有了牵累的华雄眼见不敌关羽,又见吕布和张飞随后杀到,知道大势已去,立刻率领残兵向河东退去,只留给刘备数千具战死士兵的尸体以及一座空营。至此,程昱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打通洛阳、弘农、临晋、河东与扶风一线的计划算是落空了,充其量只是打了一个胜仗而已,让河东在短期之内没有力量兵犯临晋。

    放下对于董卓为什么忽然会离开大营的思考,刘备发现面前又多了一个难题:是该直攻长安还是先取河东。

    河东现在的兵力大概只有两万,却是三面对敌,弘农的黄忠兵最少,可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抽调孟津的三千多兵马;河内的高顺兵力不下一万,而且是赫赫有名的“陷阵营”;至于临晋,兵力已经有四万多人,统帅这支兵马的是王颀,也不是好招惹的。河东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在这种心态下,刘备想要一举攻破河东势必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攻破河东的好处也是可以看得见的,首先是完成了对长安的北、东、南三面包围,在这种压力下,长安的局面将不容乐观;其次是造成对并州的压力,一些被高颖压制住的不安定因素会出春笋破土一般遍地开花,比如刘虞镇守的晋阳。刘虞想必知道自己带兵打仗不行,所以目前还只能隐忍,但是内心却是倾向洛阳的,否则以他宗室的身份,早就该到邺都谒见大皇子了。

    但是要攻打河东,那就意味着要拿程昱和徐荣的生命赌一次,假使羌人赶在河东被攻破之前进犯扶风,程昱和徐荣就十分的危险,更何况长安的袁槐究竟什么时候会康复也是个问题。

    与董卓的人头相比,程昱和徐荣的生死更让刘备在乎。

    “留下三千军马增助弘农,大军攻向长安。”

    **

    长安,大司农府的前厅,逢纪枯坐在几前,面无表情,身前放着一叠军报。

    几天之前,临晋的军报还象雪片一样的飞来,忽然间,这些军报就中断了,临晋的战事发展再也不在长安的视线之中。

    逢纪明白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临晋已经没有战事,而胜的明显是王颀。

    虽然有弘农军马的参与,但是仅仅依靠数千兵马就击败了近两万大军,之后还能将所有道路全部锁死,不让长安知道一点消息,可见王颀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逢纪忍不住要惊叹,这个王颀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逢纪的手指滑过几上的地图,忽然眼光胶结在一个地名上。

    “逢先生,”一个沙哑的声音忽然响起来,逢纪急忙回头,看见袁槐颤巍巍的站在他身后,面容苍白。

    “司农大人,你怎么起来了,还是赶紧歇息吧。”逢纪一边说着话,一边赶紧起身过去搀扶。

    “不碍事,”袁槐笑了笑,“这十来日每天都在床上卧着,心里也闷得慌,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了,急啊。”说完,袁槐笑了笑,眼睛却盯着逢纪。

    逢纪知道袁槐心切眼下的形势,连忙笑道,“一切都好,北海侯兵镇官渡,徐州的刘刺史兵进彭城,将陈留、汝南、虎牢压制的动弹不得。扶风虽不服膺我们,却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眼看着要入冬了,几场雪一下,要开仗就只能等到入春之后,这一段时间倒是太平光景,司农大人正好将养身体。”

    袁槐摇了摇头,笑着说,“老夫虽然抱病,却还不是神志昏聩之人,逢先生何必瞒我。若本初果然气势如虹,哪里还能任由刘焉兵进彭城。我袁家祖籍汝南,深知彭城一地何等重要,本初多疑,必对何进深有戒备之心,故此夺汝南乃是当务之急。陈留想必有大将把守,否则刘焉断不会出兵,依老夫看,本初多半在陈留已经吃了败仗。”

    逢纪心中一惊,知道自己实在低估了这个年迈的大司农对时局的判断力。虽然袁槐在做事的时候有些书生意气,比如对徐荣的盲目信任,但他对陈留战局的分析有如目见,这让逢纪不得不佩服,当下微微点头道,“双方确实小有胜负,陈留的守将名叫赵云,此人名不见经传,却抵住了大将文丑。经此一役,此人必将名动天下。”

    袁槐点点头,“给本初捎封信过去,嘱咐他务必猛攻虎牢,使何进不虞有他,这样或可避免腹背受敌之危,更可使洛阳人心惶惶,朝里的那些大小官员多半会受不住的。”

    “是,”逢纪连忙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大人深谋远虑,在下深感钦服。”

    “逢先生说哪里话来,”袁槐哈哈大笑,不料没笑两声就剧烈咳嗽起来,逢纪忙吩咐仆从端茶来。

    袁槐用过茶,略觉得好了些,接着说道,“逢先生是否已经派兵攻打临晋?”

    “还不曾,”逢纪摇头道,“临晋守将王颀日前使计,火烧河东的两路大军,此刻正与河东董卓对峙。”

    袁槐皱着眉头问道,“这董卓有兵有将,怎会攻不下临晋?”

    “弘农的黄忠带领数千兵马前往救援,故此陷入了僵局。”

    “黄忠?他兵屯何处?”

    “翼亭,共有兵马四五千人。”

    袁槐眼睛一亮,“弘农可还有兵?”

    “即便有,只怕却也不多。”

    “好,”袁槐高兴的一挥手,“我们这就派兵前往弘农,断了黄忠的退路,如此,临晋便旦夕可下,长安大军定可直攻洛阳。”

    “大人,此事万万不可。”逢纪赶紧摆手,“洛阳兵马虽不多,却足可派兵增援弘农,且孟津尚有兵马,随时都可前往弘农。黄忠除非空城而出,否则定难攻下。”

    “老夫也知道此事颇难,能攻弘农者,舍河东军之外再无旁人,不过老夫如此做也不是毫无把握。眼下本初正在攻打虎牢,刘备定不敢将洛阳兵马派至弘农,至于孟津之兵,不过数千人罢了。故夺弘农正当其时也,逢先生以为如何?”

    逢纪苦笑了一下,“刘备诡计多端,就怕他此刻已身在弘农了。”

    “那又如何?”袁槐不以为意的说道,“洛阳城中不但有陈留王在,大小官员也大多在城中,怎能没有重兵拱卫?虎牢战事正紧,刘备怎敢派出倾城之兵与我争持于弘农?逢先生勿忧,此番老夫主意已定,定要一举拿下弘农。”

    逢纪心里暗暗叫苦。他为了不刺激袁槐,对于临晋的战事也就隐瞒了一些,没有想到袁槐夺临晋心切,居然打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取弘农,为董卓夺得临晋创造机会,这顿时把逢纪难住了。总不能现在告诉袁槐,临晋已经将董卓打败了,所以现在不但黄忠有可能已经回到弘农,而且临晋还可以支援弘农。更关键的是就算打下弘农,霖晋暂时也没有危险,除非长安继续派兵打临晋,如果这样,长安的大军干脆直接派往临晋不是更省事?

    “逢先生适才看着地图,莫非另有妙计?”袁槐见逢纪面有为难之色,但是半天没有说话,以为逢纪已另有安排,笑眯眯的向逢纪问道

    “不错,在下确实已想到一计。”逢纪心念一动,顿时想到一个点子,忙欠身答道。

    袁槐心道果不其然“愿闻逢先生高见。”

    “大人你看这里,”逢纪指着他刚才看的那个地名。

    “金城郡?”袁槐惊讶的看着那个地名,“此是凉州之地,与弘农有何关系?”

    “与弘农无关,却与临晋有关。”逢纪笑着说道,“金城太守名叫陈懿,乃是在下熟识。此人颇有勇力,手下更有精兵万人,领军之人乃是凉州名将阎厚。此人与天水太守、安定太守私交极好,若是能得他来投,大人何愁不得临晋,便是扶风也叫他平了。”

    “逢先生此话当真?”袁槐惊喜交集的看着逢纪。

    “不敢欺瞒大人。在下立刻修书一封,着人前往金城,敦使陈懿归顺邺都。”

    “好,如此极好。”袁槐忍不住抚掌以庆,脸色也因为兴奋而略显红润起来。

    看到袁槐一脸兴奋之情,逢纪暗暗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只要能缓上十来天的时间,袁槐就算知道临晋的真实战况也不要紧了,那时再从长计议也稳妥一些。好在入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很快就要下了,刘备就算到了弘农也不要紧。

    这个冬天是争取伙伴的时机,如果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凉州,那就是最大的胜利。逢纪暗暗的打定主意,当下挥笔疾书,开始给陈懿写信。

    **

    从昨天到现在,我已经有两日夜没有合过眼了,加班实在太累了。昨天没有更,向大家道歉了。明天恢复正常更新,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