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刘备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无妄之灾

    时间悄悄的滑向了熹平六年的十月。

    “…冬,十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熹平六年似乎注定了是一个多事的年份。

    日食在具有现代生活经验的刘备眼中十分平常,可是东汉朝廷却对此乱了手脚,从灵帝到朝臣一致认为这是上天发怒的表示。灵帝在仅仅隔了六个月之后又一次的大赦天下,同时连续贬斥了几个重臣,并对几个宗室做了降藩。被贬斥的重臣之中桥玄首当其冲,“免太尉之职,任陕县令。”而继任太尉的是一直与桥玄不合的廷尉陈球。

    “公祖此番去陕县,不免有假途伐虢之嫌。”前来饯行的荀爽开玩笑的对桥玄说。

    [作者按:东汉的陕县是故虢国所在地,按《汉书.地理志》的说法是“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因此荀爽会说桥玄“假途伐虢”。]

    “慈明休要说笑,公祖此去陕县,这一番路途虽非远,但陕县地广民贫,公祖委实屈了些。”王允略带责备的看了荀爽一眼。

    “不妨,司徒大人,陕县与弘农甚近,是否有什么话需桥某带给令婿?”

    “公祖欲过弘农?”王允惊讶的问道。

    桥玄笑了起来,“虽路途有别,但是桥某却不是犯人,自然可以择路而行。”

    “既如此,便告诉玄德八个字,‘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若是他能依此而行,不难立身。”王允说完,深深的一拱手。他这八个字取自《道德经》,表面的意思是重为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其中却暗暗点出刘备现在正被天子遗弃于野,而且不能随便乱动,只有静下心来,积累自己,将来不会没有被重用的机会。

    包括一直没有说话的刘陶和皇甫嵩在内,在场的人都感受到王允的良苦用心,顿时一阵肃然。他们虽然不敢认为灵帝荒淫无道,但是对于灵帝纵容宦官祸国这件事,这些朝廷重臣无不耿耿于怀,时刻思考着如何对付张让等人,而刘备以宗室身份所体现出来的才干让他们感受到了希望。

    “桥某定当转告。”桥玄一拱手,带着几名随从向西而去。

    **

    刘备在弘农购置了一处住宅,作为“弘农侯府”。这处宅子一共有房舍六组,后院还有一个花园,花园外还有很大的一片空地。虽说不是雕梁画栋的豪宅,但是占地算是相当的大。按照市价,这样的宅子总得花费五十万钱以上,这让刘备将糜纲留给他四十万钱花了个精光,同时又将张让送给他的那些礼物里的金银拿出一些来,这才算是将宅子买了下来。

    有了这样一座宅子,刘备总算可以带着众人住进了自己的家。

    这一个月时间里,弘农已渐渐恢复了生气。一些躲避到邻县的百姓都已经陆续回来,一些商铺也重新开张,弘农在一点点的积聚着元气。可是刘备通过几天的接触,却发现蔡邕有这样一个观点:商为贱业。更糟糕的是,蔡邕早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将弘农县的大小官吏召集到一起,开始大谈特谈他重儒轻商的思想。这件事传开之后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弘农的商人发现经营变得困难起来,一年来已经有不少商人商人因此转让了铺面,跑到别的县去做生意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蔡邕是不以为意,而刘备对此却十分头疼。

    一方面,作为大汉朝最高的统治者灵帝在民间拼命的敛财,另一方面,大汉朝的重臣与名士却对财货极端轻视。刘备偶尔会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因为这些重臣和名士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各地一些名门大族里的佼佼者,他们其实最不缺的就是钱。

    就算不是让蔡邕言利,最起码能让蔡邕给予商人一个相对宽松一些的空间,这样才能切实的将弘农发展起来。对于这一点,刘备有很清醒的认识。

    可是蔡邕偏偏是铁板一块,根本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刘备找过他几回,但是蔡邕异常的固执,还反过来奉劝刘备不可本末倒置,“为利货所困”。

    刘备几乎忍不住要对天哀叹了,换任何一个普通些的县令在弘农,他或许可以以“弘农侯”的身份去对县令的施政指手画脚一番,可现在他却一筹莫展。偏巧在这个时候,京师又传来了桥玄因日食而免去太尉的消息。

    大汉朝廷权力中心的调整对于刘备本身而言并没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出于和桥玄的私交,刘备对这件事是不无微词的,好在他也就是在家里发点牢骚,而这种牢骚在见到“路经”弘农的桥玄之后也就再也没有过。

    刘备这次招待桥玄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两人关在房中,旁人也都没有听见什么。甘云萝等人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倒是没有怎么问,刘备与桥玄的这番谈话因此再也没有谁知晓。

    不过有一件事让甘云萝等人很不放心,那就是自桥玄走后,刘备的举动便有些怪异起来,成天在花园外的那片空地上琢磨着什么,有的时候刘备会拿根树枝在地上划出一些线条,更多的时候却只是发呆。

    甘云萝他们并不知道,刘备正在思考着如何改良汉朝的农业耕种技术,而他在空地上划的其实是一些比有汉以来的农耕工具更加先进的机械。对于一个曾经做过二十一世纪宇航员的人来说,自己所掌握的那些简单的化学、生物、地理知识在东汉有多大现实意义,这一点刘备显然还没有理清楚,不过对于他最为熟悉的物理学,他倒是萌生了一些想法,比如他现在正在构思的犁的图形。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改进农作工具,刘备决定找寻一些一些这方面的文书来看,而刘备第一个就想到了司空荀爽,而荀爽很快就将一些地方的农耕状况的报章抄送了一些给刘备,尤其是一些耕种比较先进的地区。

    刘备看完这些报章才知道,中国在两汉时期的农耕有多么发达,比方说河套地区居然在西汉时期就开始运用了“二牛抬杠”这种耕地的方法,虽然说这种方法非常笨拙,但最早的牛耕却是因此而出现的。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发明还在东汉的中后期,在河套和山东(当然,荀爽抄送的报章中是以州县名之)甚至出现了“单牛牵引”这种耕作方式,它操作灵活,转弯方便,适宜各种土地,是牛耕的发展和进步。

    不过刘备也在这些报章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农民知道以牛来耕作的同时,却还被简单的耕作工具所限制,即使是“单牛牵引”这种耕作方式,有些农民用的工具甚至还只是牛耙。

    灵帝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次起用刘备的,这一点刘备十分清楚,而闲适生活过得久了,人的意志也就磨平了,刘备决定自己设计出先进的犁出来,为大汉朝的百姓做一些事。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刘备曾经在一些图书中看见有物理学专家通过分析唐代的曲辕犁、江东犁以及宋代的铁搭来解说中国古代的力学发展,一些图片刘备还大致记得,刘备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如何找到适合目下生产制造水平的犁出来。

    经过仔细的分析,刘备决定舍弃江东犁的原型不用,尽管这种犁曾被视为“中古经济革命”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刘备要做的是将这种犁进行改良,再提前将改良过的犁推上历史舞台,而对于这种新式犁的名称,刘备决定暂时命名为“汉犁”。

    经过大约半个月的思考,刘备终于画出了“汉犁”的基本图形;唐代江东犁的宽度大约在二丈多,而“汉犁”的宽度却只有一丈,“汉犁”还在江东犁的基础上精简了策额和压镵。考虑到江东地区的水田土壤粘重,而在粘重的水田中深耕,一般牛耕既浅而又不匀,刘备还对“汉犁”的头部作了一些改进。,

    至于铁搭,刘备发现这种工具和荀爽抄送的报章中一种“带齿钁”的工具极其相似,而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二齿钁,有汉又出现了三齿钁,但是四齿钁却还没有出现,更不用说“制如锄而四齿”的铁搭。可是刘备清楚的知道铁搭结构简单,但却很适于在黏重的水田中翻地。用铁搭翻地,可翻得很深,工作质量明显优于耕犁。

    经过一番辛苦,刘备总算是将自己脑海中的“汉犁”和铁搭制好图样,并遣人将图样送交洛阳荀爽那里。

    “汉犁”和铁搭的图样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送到灵帝的面前,半个月前的那次日食对灵帝的影响显然超越了朝臣们所能想像的范畴。近一年间,年轻的灵帝耽于服食术士为他配的“仙丹”,结果身体反而变得越来越差。桥玄出京之后没有两日,灵帝甚至出现了一次暂时性的失明,大汉王朝风雨飘摇的前景再一次蒙上了一层严霜,也带给身在弘农的刘备一场无妄之灾,而肇祸之因居然就是刘备刚刚送呈朝廷的两份图样。

    对这两份图样,目疾已愈的灵帝当着荀爽的面掷在几案上,面容严峻的说道,“朕自知罪动上天,是以海内蒙灾,朕是有过天子,是也不是?”

    荀爽被灵帝这几句话问出一身冷汗,赶紧跪倒在地,“陛下非有过,过在臣下尔。”

    灵帝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朕连日患目疾,不能视物,不知弘农侯居然如此有心,能为我大汉成此功业,此岂非朕之福,亦大汉之福?”

    “臣恭喜陛下。”荀爽觉得灵帝话里有话,但是一时揣摩不到,只好顺着灵帝的话往下说。

    “恭喜?哼,司空可知京师现在有何传言?”

    荀爽知道灵帝喜欢派些宦官去市井之中打听,碰到有趣的事情就回来告诉他,这个习惯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现在灵帝脸色如此难看,不用想也知道那传言不是什么好话了。

    看见荀爽半天不吭声,灵帝忍不住气了,“你不知道?朕来告诉你,京师之中现在有童子在唱‘卯金刀,过小年,兄跨车子过,弟耕垄上田,不是弟弟给衣穿,哥哥如何御冬寒。’这童谣你可听过?”

    荀爽一听,汗立刻从额头上向下滴落。这首童谣如果真是市井之中小儿所唱,那对刘备将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童谣中所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解释成另一种意思:既讥讽了灵帝设计驴车的事,又夸赞了刘备关心耕作的事,最重要的是童谣中点出哥哥没有弟弟强,这让灵帝完全无法忍受。

    “哼,弟耕垄上田,耕出这等东西?”灵帝指着几上的图样,眼中杀机一闪。

    “陛下不可以小儿歌谣为意,此事容臣详查。”荀爽扑地呼道。

    “不必了,朕意已决,速将刘备解至京师,夺其封爵,朕要将他…..”

    “陛下,”一声长呼自大殿外传来,一个小黄门冲了进来。

    “混帐,来人啊……”灵帝勃然变色,正要让人将这个小黄门拖出去重责,忽然感觉自己身下一晃,人止不住要向前倾,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又是一下晃动传过来。

    “陛下,京师地震了。”那小黄门带着哭腔说出来,“臣特来护驾。”

    “张让呢?赵忠呢?让他们统统给朕过来。”灵帝吓得面如土色,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转头忽然看见荀爽还在殿内,忙疾声呼道,“荀卿快来朕身边。”

    “是,”荀爽跌跌撞撞走到灵帝身边坐下。

    灵帝看见那小黄门还在那里跪着,顿时大发雷霆,“朕不是让你去找张让了吗?怎么还在这里?”

    “臣也不知张侯他们在哪里,陛下身边不能没人服侍……”

    灵帝点点头,精神象是忽然被抽干一般,几乎要倒下来,荀爽忙一把将他扶住。

    “朕,朕知道错了,朕再也不敢行这兄弟阋墙之事了,各位先皇,你们便饶恕朕这一次吧….”灵帝嘴中喃喃说道。

    荀爽暗暗叹了口气,君臣二人就这么扶持着看向大殿外的山河日落,夕阳如血。

    **

    今天还要到户外去忙,更新先发上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