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玄德
繁体版

第十七章 整顿徐州

    本来还想当个甩手掌柜,不过我还是估计错误了。那些一般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他们帮我解决了,不过每一天还是要去参加议事,还有那些大是的决议也需要我的首肯,这样,原来我在沛郡的闲暇日子不复存在。

    既然不能休息,我就好好地干吧,不过天天这样,也让我的审理能力提高了不少,也算是为我将来有了更大的地盘打下基础吧。

    同过这几天的参政,我也了解了徐州的情况。不愧为商业大州,人口虽然不是最多的,就算是算上黄巾暴乱之后来到徐州的流民,现在也就四百来万。不过它的税收是全大汉里最高的,比现在人口最多的冀州多了一半左右。不过农业就不怎么样了。因为人口基本上集中与淮河以北,导致人多地少,所以农业不怎么发达。不过还好,基本上粮食都能从江东那购买,因此粮食也不会紧张。最近又是把流民疏导到广陵郡内进行开垦,大量的农田被开垦出来,相信徐州的农业水平还会上了一个台阶的。

    如果说徐州的商业另人满意,农业还算可以的话,那军事就是十分糟糕了:偌大的一个徐州,常备士兵居然只有十余万人,这还加上了我自己的三万多人,其中还有一大半是郡守部队,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打起仗来,能调动的也不过四万多人,里面还包括了陶谦手下的精兵——丹阳兵一万余人。难怪会被严白虎和臧霸这两个小小的山贼给欺负成这样。曹操来攻,如果我们不来往援救的话,彭城还真有可能被攻下。看来陶谦还真不能在乱世活下去呀!

    了解了这些,我也就更好地做出决定。和他们商量了下,估计徐州除了郡城守卫之外,还能支持十万人左右,于是我下令全州招募士兵六万人,招募的士兵都到彭城集合,由陈登统一安排。而商业方面,我进一步鼓励商业,把原来商业的三税一改成了四税一。还取消了城门税这个限制,不过进城的检查还是要的。农业方面,我也学起来曹老大,实行起屯田,不过我做不了像他那样的无本买卖,牛和农具还是要到别州买的,不过屯田好处多多啊,这点小出血,简直可以忽略了。而屯田之事,我也委托了广陵太守陈珪负责。

    本来我是想税收变成六税一的,就是考虑到现在士人看不起商人,不想改动过大遭来他们的反对。不想就是六税一他们还是觉得太少了,最后我没办法,毕竟我是知道减少税收的好处的,表面上是税收在短期内会减少,不过等到赏家知道徐州的税收更少后,便都会来徐州买卖,更是直接带动了商业的发展,长期之后,税收必然会超过现在的。不过我知道,陈群这些对商人有偏见的士人可不知道,于是我把修改税收的好处一一列了出来,不过他们还是不同意,最后我只好改成四税一,并且约定,如果一年后徐州的税收水平超过现在的水平,那么徐州的税收将改成六税一,如果没达到,将改回原来的三税一。这点他们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在他们看来,减少税收,而纳的税要维持在减少前的水平,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也就答应了下来。

    等到处理完这些事,我也接到了严白虎退兵的消息。看着刚送回来的消息,我心里想到:能否完全地掌管徐州,就看曹豹回来后的反应了。

    过了几天,曹豹带着万余人的队伍归来,我则在城门那迎接他,等到他走近我时,下马拜见我。

    我道:“巨高(没找到曹豹的字,先用曹嵩的吧!),一路辛苦。”

    “无妨,州牧大人整日为徐州操劳才是辛苦,小将这点算什么。”

    我听完后大笑,带着他回到议事厅。随后曹豹向我报告了战报。里面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都是规规矩矩地。也是,曹豹本来就不只名将,能当上徐州的一把手,也是因为徐州没有将才的缘故。报告完了之后,曹豹就回去了。

    晚上,我带着张飞拜访了曹豹。当然,这次不是和政事有关,而是为张飞的婚事而来。

    进了屋子,首先迎出来的就是曹兰,随后曹豹才慢慢地走出来,把我们请到了客厅。

    待我们都坐下之后,我便道明来意:“备还在沛郡时,舍弟张飞曾就过令媛,随后两人一见钟情,只是巨高不在,备无法提亲。今巨高归来,备特来做媒,望巨高能把曹兰嫁与张飞。”

    我的话刚说完,我们身后的两人的脸立刻红了。张飞还好,脸本来就黑,现在红了,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而曹兰就不同了,小脸通红通红地,刹是可爱。曹豹可能对那次事件也有耳闻,现在看女儿的反应,也知道女儿的心事,只好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他点头,我大为高兴地说:“如此,我们便是亲家了。明日备便带聘礼来提亲,不过大婚之日,亲家以为何日为好?”

    曹豹想了一会儿道:“一月之后可否?“

    时间还够,于是我也点头同意了。现在和曹豹联姻,曹豹也算是自己人了,徐州现在可以算是我的了,现在我这个州牧才真正坐稳当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种事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首先就是减低税率,还有取消城门税,这些受到了商人和普通百姓的欢迎,还有很在徐州周边的商人在听说徐州降低了税率,有很多都涌到徐州交易。本来徐州商业发达,就是凭借着比其他州更低的税收,现在又降低了,怎么叫商人不疯狂。

    在广陵的屯田,也在陈珪的主持下顺利地进行,第二年又肯定是一个丰收年。

    特别要说一下新招募的士兵,本来想招募士兵就好,不想引出了一位讲才——江夏平春人李通。虽然我是不怎么了解他,不过在斟选都尉的时候,他力压群人,最后还和陈到打成平手,就连对战阵的见解都得到了关羽和陈登的赞赏,这怎么不让我高兴。

    而新招的六万余人,也在关、张、陈、李四位将军的训练下迅速形成战斗力,看来泰山之行马上就可以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