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迷殇
繁体版

第四十四回 排众议故剑情深 破天罡天意难违(八)

    秦正迎还以为是援兵已至,喜不自胜地在山上眺望,准备上下夹击大破羌兵。

    哪知道片刻之后,只有四个小黑点冲了出来,向山上快速移动,山下的羌人却已经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四处搭建的营帐依然像是一张饿狼的脸一般,仰望凝视着山上的猎物,发出阵阵狞笑。

    这四个从羌兵营寨中杀进杀出的小黑点便是赵长信等四人,得知程远志和吕健随着秦正迎出征汶山郡,赵长信打仗的瘾头被撩起,心痒难耐,其他人自然也只能跟着他来见识一番汉兵的神勇威猛。

    哪知道刚走到玉垒山,便遇到了驻扎下来的羌兵铁阵,山上树丛间有汉军旗帜忽隐忽现,不用说,定然是汉兵已被围困在了山上。

    惦记着师祖师傅安危的赵长信率先冲入敌营,他和阿摩丽虽然武功平平,但有张望之和霜儿在旁边策应,也是有惊无险,四人穿过敌营直奔山上的汉兵驻地。

    赵长信和秦正迎以及师祖师傅之间好几年不见,免不了一阵寒暄,但是因为军情危急,却也无暇询问离别后各自的遭遇和经历。

    “长信,三年前你投身北方前线军旅,想来经过了大大小小不少恶战,不知你对当前的形势怎么看?难道我方真地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程远志病急乱投医,虽然赵长信年纪轻轻,且只有三年的从军经历,还是忍不住向他发问,期待着这个年轻小伙子万一会有什么摆脱眼前困境的办法。

    赵长信脸上微微一红,心想,自己虽然早在三年前便投了军,但实际上带兵打仗撑死了也就是一年不到,其余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护卫董洪熙以及在京城中的无所事事上了。

    虽然他曾经和忽律丹较量演示了一冬天的兵阵,也从中窥见了骑都尉李凌的一生所学,但那也只是阵法演练,比不得真刀真枪的实战拼杀。

    但是既然师祖问到了自己,那也不能推脱敷衍,赵长信竟然真地将各种克敌制胜的战法在脑子里匆匆捋了一遍,过了好半天才幽幽说道:“回师祖的话,就目前的局面来看弟子也是无能为力。其一,山下敌军数量是我方的两倍,兵力相差悬殊。其二,羌骑擅长山地战,玉垒山下的地形正好可以发挥羌骑的最大战力,而汉兵绝大部分只是步兵,兵种上的优劣高下立判。其三,在气势上,我方兵败气馁,而敌方虽胜不骄。除了静待援兵,我方实在是没有一分胜算。”

    “兵粮已尽,实在是不能再等了。今晚突围,借着夜色掩护逃得一个算一个,将来自会有大汉官兵为我们的忠魂报仇雪恨的。”秦正迎虽然年纪已老,但年轻时征战四方的血性依旧还在,攥着拳头的手虽然微微发抖,却猛地一下击向身旁的一颗大树,树身一阵颤抖,树叶纷纷坠落,显示了他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死志。

    “长信,你们还年轻,武功也足够自保突围了,就不要浪费在这玉垒山上了,这就快些走吧。”程远志冲着赵长信等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快走,以免在这里误了性命。

    “师祖师傅难道不走吗?”赵长信大惊,刚刚见到师祖师傅,难不成就此便生离死别了吗?

    “我已老朽无用,与其下山偷生,还不如凭着祖上的武功为大汉将士杀开一条血路,多逃出去一个人。虽然凶多吉少,这也是天命使然,不能违背的。你师傅吕健从小就无父无母,一直视我为父,我既然死志已决了,他也断然不会独活。你们就不同了,人生才刚开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们去做,没必要把宝贵性命丢在这西南边陲的荒山野岭中。”程远志虽然是在对赵长信等人说话,眼睛却望向了秦正迎和吕健两人,六目相交,充满了壮士扼腕的悲壮和凄凉。

    “既然师祖和师傅不肯弃我大汉将士而去,我又怎肯置恩情和义气于不顾,独自逃生?”赵长信男儿热血沸腾,转头对着张望之等人说道,“望之贤弟,你和阿摩丽、霜儿带着这部《五行天罡兵书》赶快下山去吧。若是有幸我和师祖师傅能够求活,再归还我们不迟,但若是刀枪无眼,遭了飞来横祸,贤弟你要把兵书妥善藏好,不要被居心不良的小人或是其心必异的异族抢了去,对我大汉不利。”

    张望之正待答话,却看见程远志突然转过头来,眼睛中精光大盛,大声对着赵长信说道:“什么,那本兵书被你抢回来了?快拿过来让我好好看看。”

    赵长信知道这兵书是程家的祖传宝物,不仅是程远志,师傅吕健也为了它差点豁去了性命。

    此番众人马上就要突围赴义,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当然要好好地亲近一下已经失散多年的宝物。

    赵长信于是赶忙恭恭敬敬把怀中的小铁盒交到程远志手中,垂手肃立。

    程远志小心翼翼接过盛着兵书的铁盒,无比爱惜地在周身摩挲了一遍,却并没有打开,而是转头对着吕健说道:“将盘螭剑拿来。”

    这盘螭剑也是程家宝物,削铁如泥,被程远志赐给吕健后,便被藏在了一个隐秘之地。

    两人带着赵全友一家从长安城回到临邛之后,吕健将宝剑取回,自然也就变成了随身携带之物。

    程远志一手拿着盛着兵书的铁盒,一手持着盘螭剑,左看看右瞧瞧,眉头紧皱却是一言不发。

    过了好大一阵功夫,程远志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沉思中醒来,慢慢说道:“到了现在的生死关头,我也就不隐瞒什么了。这本祖传兵书无论被知道的人传言得如何神奇,但只要是看过它的人都会一头雾水,明明是一本民间可以轻易得到的前人兵书,却看不出来有任何奇异特别之处。家父在临终前,向我透露这一书一剑两件传家宝贝看似毫无联系,却是有着外人所不能看透的天机,然而这天机到底是什么,他老人家可能是怕我用它谋取功名利禄,却始终不肯告诉我。最后在归天之前的回光返照中,家父又说,这兵书的天机只有与它有缘的人才会破解,也只有有缘人才能参悟出兵书里面的真正奥义,只要此人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兵书和宝剑都由他拿去也是无妨。兵书之谜破解之日,也就是这两件宝物不再属于程家之时。可是我自从家父离世之后,一有时间就参详这两件宝物,却是半分也看不透其中有什么天机,想来我并不是家父口中所说的那个有缘人。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也是最后一次试着看看能不能解开兵书的秘密,希望能够依靠兵书使我们这两千多名大汉官兵免遭异族屠戮,但是最终看来我确实不是应该拥有这两件宝物的传家人。长信,你带着它们速速突围,这两件宝物你要好生照管看护,不要再被奸人所乘,等遇到家父所说的有缘人时,你要像我一样把他老人家的遗训传递给这个幸运的有缘人。如果这个人一直没有出现,那也不打紧,你就将它埋在家父墓旁,让它随着家父一起永不再现世了吧。”说完,便把手中的两样宝物硬塞进赵长信手中。

    “师祖!师傅!原谅徒儿不孝,不能谨尊师命。这两样宝物自有他的真命主人传承于后世,今日弟子要和师祖师傅共进共退,以报传艺之恩。”赵长信神色巍然,义所不取,就算生又有何趣。

    这一老一少争执了半天,赵长信最终还是拗不过师祖,紧攥着盘螭剑的手一边恼怒地砸向装着兵书的铁盒,一边黯然神伤说道:“好!我走!师恩不敢忘,且容弟子一拜。”

    赵长信话音刚落,可是还没等他弯下身去,装着兵书的铁盒竟然好像和盘螭剑合为了一体,那铁盒联在剑柄下端似乎被什么黏住了一样。

    正在众人感到不可思议时,那铁盒竟然啪地一下似乎被什么东西弹了一下疾速飞离了盘螭剑剑柄,然后底部朝上噗通一下落在了地上,盒底的铁板已经脱离了盒子本体,里面则露出了一块黄白相间似乎已经有些年头的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