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迷殇
繁体版

第十五回 锁重烟千钧一发 擒胡酋潜龙神行(一)

    众人见广陵王赠送给马志明的第二个箱子中竟然装的是个陌生少年,都是不明所以,还以为是下人误抬错了箱子。

    然而马志明见到这少年,却似乎比看见了上一箱满满的黄金还要激动,一边口中呼唤着“羽儿”,一边踉踉跄跄地快步走到箱子前。

    原来这少年正是马志明的不肖子马少羽。

    马少羽自小就被家人惯坏了,脾气任性暴躁。

    由于交友不良,才十五岁就开始学着浪荡公子的样子逛起了花街柳巷,日夜沉迷在蚀骨伤元的风月场里,小小的年纪就被弄得神魂颠倒、形销骨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娼馆中结识了山阴匪盗头目陈大元。

    这陈大元见马少羽小小年纪就出手阔绰,自然打听起了他的身世,得知他便是本郡太守马志明的公子后,如获至宝。

    陈大元虽然有广陵王暗中撑腰资助,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整日提心吊胆担忧马志明派兵围剿自己。

    如果能哄骗着他的公子入伙,作为自己手上的王牌,量那马志明再如何刚正不阿,也是投鼠忌器,不敢不顾宝贝儿子的性命来为难自己。

    陈大元想到这里,便打起了马少羽的主意,一边带着他横行闾里乡间,作威作福,一边源源不断为他提供各色**娇娘,把这个一直被蒙在鼓中的混沌少年牢牢地笼络在自己的股掌之中。

    见到自己众多的狐朋狗友中,就数陈大元最有本事,同时也对自己最为友善和大方,马少羽不由得心里对他既敬佩又仰慕,感激之余便稀里糊涂地和陈大元结拜成了兄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靠山。

    有了马少羽在自己手中,陈大元行起事来更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不久后此事被广陵王刘胥知晓,当然喜不自胜,刘胥正担心马志明如果拒绝了和自己结为同盟,日后造反起兵时将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如果有了他的公子为质,便可以借结交匪盗、预谋自立的罪名逼他就范。

    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马志明必然不敢违抗,只能乖乖地听命于广陵王。

    于是刘胥就趁着寿辰之前密令陈大元把马少羽诱拐至广陵城,软禁起来。

    直到这时,马少羽才明白了自己为匪人所欺蒙,只是此时想要逃走却是插翅难飞了。

    可是令刘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素有清名的马志明早有了依附自己之意,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自己提前准备的这招杀手锏也自然没了用武之地。

    和马志明临别时,阴险狡诈的刘胥按照计划,先是赠予他巨额黄金,然后又归还他的宝贝儿子,恩威并施。

    刘胥此举是让马志明明白,如果他一心一意跟着自己干,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若是半路生出贰心,自己可以随时编织罪名,让他家破人亡。

    至于马志明的宝贝公子,更是如探囊取物一般随时可以取他性命。

    在箱子中,马少羽正在昏昏沉沉地做着恶梦,突然听到阿翁熟悉的呼唤声,那声音中充满了惊喜与担心,却毫无责怪埋怨之意。

    他睁开双眼,看见了阿翁渐已老去的慈祥面容正在挣扎着向着自己靠近,似乎想要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一股委屈和悔恨支配着他的泪水在眼眶中不停打转。

    父子间第一次如此尴尬地相见,却让这个曾经胆大妄为的浪子迷途知返,终于知道了自己过去的任性差点给始终珍爱自己的阿翁、给这个家造成灭顶之灾。

    回到会稽郡后,马少羽一反往日浑浑噩噩的疲沓样子,也跟同龄少年一样天天去郡学里念书明理,不再像往日那般混迹在市井柳巷之中。

    马志明此行一箭双雕,既明确了与广陵王之间相处的原则,不再惶惶不可终日,又把那已经走到邪路上的儿子拉了回来,痛改前非。

    张望之自然也不用再准备领兵剿匪的事情了,他正要好好休息几日,与赵庆吉切磋一套新学的拳法,然而却突然收到朝廷下发的文书,即日起由会稽郡征发三百名戴罪囚徒,押赴云中郡与匈奴接壤的前线,充军以实边防。

    原来,随着大汉在西域和乌桓的势力逐渐崛起,影响到了匈奴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岁贡税收都是大幅度下降。

    匈奴贵族当然不甘心自己的势力范围日益被大汉侵蚀,在反击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处于正南方向大汉边境的侵扰,从而起到牵制大汉精兵滞留在中原一带的目的。

    匈奴人原来的小队劫掠骚扰逐渐升级,有时会聚集上千人马大规模攻击汉军的要塞和城镇,为了应付大汉北疆突然增加的匈奴兵马,大司马霍光决定以各地人犯充实边防,在军士数量上弥补不足。

    不用说,这个劳心费力的苦差事自然又落到了张望之的头上,只是他以往运送的都是不会说话没有思想的粮草,这次却换成了有血有肉的囚犯,到底该如何押运实在是没有头绪。

    按说这些囚徒被发配到边防为国家出力,以往所犯的罪行自然一笔勾销,而且立有战功还有可能弄个一官半职,由此发达,应该高兴才对。

    但是战场上发生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免不了也有不少怕死之人,心想与其在战场上拼杀送命,还不如呆在牢狱之中却没有性命之忧。

    要监护着数量众多心怀异志、各有所图的亡命之徒远赴几千里之外的前线,确实让人头疼不已,一个不小心,这些囚徒在路上逃匿或者作起乱来,后果不堪设想。

    张望之深知这其中的难处,除了抓紧时间训练那一百名常年跟随自己押运粮草的士兵之外,就是考虑如何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防止那些囚徒在路途上捣蛋生乱。

    不几日功夫,从会稽郡各处押解而来的囚徒已经在吴县聚齐,正好凑足了三百人。

    张望之苦思冥想了几日还是心里没底,但是明日就到了朝廷要求押运的最后期限了,此时也来不及再由着他仔细斟酌了。

    他临时决定把那一百名精壮士兵编成十五组,每组五人,负责看管一辆装运囚徒的大车,剩下的二十五人作为机动,随时候命处理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