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改气数
繁体版

第百七十四章 车顶的饮料瓶

    不是所有绰约的风姿都得白衣飘飘。

    这个发现还是挺让贾琏惊讶的。

    至少在他前世看过的电影电视里,那种仙气女子出场的时候,都是白纱飘飞,轻烟环绕,超慢镜头拉满,磨皮滤镜用足。

    但这个吸引贾琏目光的女子,不过是个寻常打扮,头上只别了一支银簪而已。

    她约莫二十三四岁的年纪,秀眉凤目,玉颊樱唇,端然坐在船上,面无表情,只是望着河面出神。

    但就是这样一个静态的画面,竟然胜过无数媚态横生的笑靥,让贾琏脑中只剩下了“风姿绰约”四字。

    “那是船妓。”

    茱萸看贾琏痴痴相望,便顺着他眼光瞧去,登时满脸不屑。

    “早前出名的西湖船娘,如今都顺着运河跑到这里来了?”

    贾琏闻言皱起眉来:

    “小丫头家家的,一上来就浑说人家是船妓,人家招你惹你了?”

    茱萸不悦,顿时也叉起腰来:

    “谁浑说?她那船篷子边上系着绢花呢,连价钱都标好了。

    南方管这种系着绢花的船叫花艇,花艇上的船娘,就是船妓。”

    晴雯立刻扒着窗户去看:

    “真的诶,船篷子上系着一束晚香玉呢。”

    “那也许就是个装饰。”贾琏有些不耐烦,摆摆手,“晚香玉挺雅致的。”

    “雅致?哼!”

    茱萸撇嘴,轻蔑异常。

    “什么都不懂的人,才觉得雅致。

    这系着的花,说明的是价钱。

    系着红牡丹花的,一般都是两层画舫,里面住的是一等簪花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一等簪花娘又有个雅号,叫做‘女校书’,非高官豪绅消费不起。

    系着粉荷花的,就是便宜些的二等船妓,好歹也要会弹琵琶,会唱小曲,或者会烧一手像样的西湖船菜。

    这个船篷子上系白晚香玉的,就是说,这船上的是最下贱的三等船妓。只有那些粗鲁船夫,才会光顾她的生意。”

    茱萸生气贾琏看那女子,故意说出最后一句来恶心他。

    贾琏说不上恶心,但确实很有些失望。

    这么好看的姑娘,职业差点意思。

    当然,在贾琏的前世,不少好看的姑娘也都从事这个职业,有些还是兼职的。

    不过他们那时候流传的说法,不是卖家在船篷子边上系绢花,而是买家在车顶子上放瓶水,取“喝你水”的谐音。

    买家将自己的车停在大学门口,然后将一瓶饮料放在车顶上。

    农夫山泉是200元档,绿茶是300元档,脉动是400元档,红牛是600元档。

    如果妹子相中了买家,或者相中了买家的车,妹子就会拿起车顶上的饮料,主动打开车门,坐在买家的副驾驶位子上。

    如果买家没有相中上车的妹子,那么买家就会说自己在等人,妹子心领神会,坦然下车,飘然而去,毫不难堪。

    但那船上的女子,怎么看也没有风尘气,甚至说,她的气质比贾琏前世的大学生还好。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但贾琏不打算让茱萸太嚣张,于是故意道:

    “哦,那既然这个不好,我就不看了。

    ‘西湖船娘’不行,那名动天下的‘扬州瘦马’总实至名归吧?”

    说到此,贾琏自己还真动了心,微微合眼,将畅想说了出来:

    “此行正逢江南春好,一川江水潋滟,照尽繁华,我也包上一艘两层画舫,多叫几个顶尖儿的美人儿,多预备好酒好菜,丝竹管弦声声慢,脂粉香里带酒香。

    我也听听曲儿,吟吟诗,跟美人儿畅谈畅饮,聊透人生,又香艳,又文艺。”

    “官员狎妓,一经发现,杖六十!”茱萸一脸正气,“你敢去,我就找个御史参你,六十大板打烂了你!”

    晴雯原本正听得有趣,听到此,立刻拉住茱萸:

    “我不许你打二爷!”

    茱萸一跺脚:

    “我不许他找什么扬州瘦马、西湖船娘!”

    贾琏无语。

    由着两个小丫头闹腾,他自己又朝窗外瞧去。

    系着白色晚香玉的一叶小舟虽简陋,但顺风顺水,速度并不慢,隔着滚滚河水,和来往船只,与贾琏的船并行了许久。

    那女子坐了一会,便起身进船舱去了。

    从始至终,她也没瞧过贾琏一眼。

    舟行数日,日日无聊,贾琏读书写字之余,有时便去黛玉船上闲谈一会子。

    听黛玉弹了几回琴,也起了兴趣,恳请黛玉相教。

    黛玉抿嘴一笑:

    “可巧,我还真带了琴谱。”

    在桌上的一摞书里,寻出一本,递给贾琏:

    “这里头开头就是《长相思》,是古代江南琴歌。

    虽指法简单,却须细细体会‘哀而不伤’的韵味,正适合你初学之用。”

    贾琏翻开琴谱,见里面的字甚是怪异,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笑道:

    “可要命了,它们认得我,我不认得它们。”

    黛玉“嗤”的一声笑:

    “你既然拜我为师,我自然要倾囊相授。只是我这做师父的,束脩贵得很。”

    贾琏无赖一笑:

    “上回那坛子酒,还没见你回礼呢,就抵做这个学费得了。”

    贾琏也不料自己竟有如此天分,黛玉只教了一遍,他便将琴谱的指法记了个清清楚楚;那首《长相思》黛玉只弹了一遍,他已经能磕磕绊绊地弹了下来。

    黛玉在旁瞧着,见贾琏神情肃穆,聚精会神,心道:

    古人弹琴,原以治身,涵养性情,心正则琴音正。

    宝玉也曾磨着自己学琴,却只说:“咱们不过学着玩,若太讲究起来,反倒没意思了。”

    一个是做事便全情投入,一个是凡事都做玩闹,两下相较,高下立判。

    当下愈发心仪贾琏,只是想到他已然有妻有妾,心中暗叹自己薄命。

    若自己早出生几年,也可让父亲为自己出面定亲。

    以自己的家世才学,绝不比王熙凤差,外祖母也必定乐见其成。

    可如今,外祖母却一心撮合自己和宝玉,而王夫人却因要撮合宝玉和宝钗而提防自己,两下里都不是自己心意。

    越想越是伤心,是以一连几夜,黛玉夜夜辗转难眠,暗自垂泪伤怀。

    这日,入夜便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来,茱萸和晴雯两个听着雨声,早早就犯了困。

    贾琏让她俩先睡下,顿觉屋中清静无比,也无心睡觉,自己坐在桌旁写了会儿字,又随手拿本闲书来看。

    细雨轻敲船舱的木顶,反倒显得周遭更加安静。

    烛光轻摇,檀香细细,两个妙龄少女恬静而眠,自己闲闲看着文震亨的《长物志》,里面写的都是些闲适玩好之事,讲的是些‘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闲物’中的雅俗之分。

    这份闲适,本身就很享受。

    不知何时,外面雨停了。

    贾琏心情极好,便轻手轻脚打开舱门,登时一股雨后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刚刚关好舱门,一回身,忽然发现兴儿正站在身后,吓得贾琏差点一蹦。

    “二爷有何吩咐?”

    贾琏想着自己也没吩咐兴儿在外面候着,不知道这小子怎么如此积极。

    不过有了上回的经验,贾琏坚决不认为在这大半夜里,身边应该站着个人。

    “你回舱睡吧,我有事再叫你。”

    兴儿一脸讨好的表情:

    “二爷,您一个人在外面,奴才不放心。”

    有人跟在身后,我才更不放心呢。

    于是贾琏十分坚持,几乎是把兴儿赶进船舱休息去了。

    身边没人,清清静静的,多好。

    一路南行下来,此时寒意已轻,新雨过后,天地清爽。

    贾琏正自沉醉,忽听得船旁水声异常,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抓挠船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