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回巢
繁体版

第十二章 地区劣势

    镇政府杨正毅还是知道在哪的,杨正毅本来还担心安安怎么办的,结果安安压根就不想去,也让杨正毅少了几分担忧。

    出了剑桥开在街上的门店,杨正毅大概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上场口的镇政府门口。

    此刻镇政府的门口还是有一些人进进出出的,看着杨正毅站在门口,都露出了几分好奇。

    可他们也没有问,仅仅好奇而已。

    杨正毅倒是第一次来新的镇政府,之前是在下场口的上面不远,老医院下来一点,现在搬到上场口来了以后,杨正毅确实是第一次来。

    进入镇政府以后,杨正毅问了值班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小伙子正在拿着一个瓷缸在吃饭,见到杨正毅问他镇高官办公室在哪,他立刻给杨正毅说了在二楼左手边倒数第二间房。

    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多讲究,还要预约什么的。

    如果你有事儿想要找镇上的领导,都能够找到。

    但是,如果你要说的不是正事儿,那么就不要怪别人赶你了。

    杨正毅到了镇高官办公室以后,门是开着的,镇高官和另外一个大概四十出头的男人在谈论事情。

    杨正毅便在门口等候着,可镇高官已经看到了杨正毅,连忙招呼道:“杨正毅,快进来吧!”

    杨正毅进去了以后,镇高官和那个男人都站了起来,镇高官介绍道;“这是我们的镇长,黄成武。”

    黄成武笑着说道:“坐吧!”

    杨正毅坐下后,才开口对着镇高官问道:“不知道张书记喊我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杨正毅倒是没有拐弯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张国超开口道:“是这样的,我想听一听你这种高知识分子,也是从大城市回来的人,对你的家乡,对你的村子有什么样的看法。”

    “看法?”

    张国超点头道;“我知道你在北京一家国企是搞宣传的,所以我想问问你,你对于目前我们白石这个镇是怎么看的?”

    还能够怎么看,穷呗!

    不是杨正毅看轻自己的家乡,是自己家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上环境因素,就根本发展不起来。

    人家发展得很好的地方,不说别的,至少都是交通枢纽吧!

    白石是个什么情况,上连黄溪镇、下连黑溪镇,到黔江这个区里,还有册山和石会。

    从黄溪往上是新花和黎水,旁边还有个杉岭,再往上就是湖北那边了。

    都是发展的不怎么好的镇,而恰好白石夹在了他们中间。

    你说往湖北走吧不行,往黔江走吧,距离也不算近。

    再说环境,一般来说说都是平原容易发展,白石是什么,既没有梯田形势的可以适合办庄稼,也没有平原地带来种植农作物什么的。

    加上土地不肥沃,也没有天然资源可以挖掘开发。

    至于说打造景区什么的,这里除了空气好,风景好,就没有拿得出手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重庆像这样的地方多如牛毛,比这个好的地方,甚至带着故事性的地方太多了。

    总不能够去编造一个故事来说这里怎样怎样,又不是写小说的。

    先不说投资建设的事情,你欺骗来玩的人就是最大的不对吧!

    纸是包不住火的,谎言终究是谎言,会被拆穿的。

    杨正毅思索了一番,认真的回答道:“关于家乡和村子其实概率差不多吧!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穷,发展不起来。我知道外人要是来了看到现在大多数都是砖房,还有很多水泥路,肯定会觉得穷什么穷啊!作为这里走出去的人,我知道区里给镇上每年的支持力度是多大。而这些砖房国家虽然补贴了一部分,可大多数还是家乡的人去沿海打工赚回来的钱。如果这个地方不穷的话,又何必去沿海打工呢!靠着地方的工业,就能够养活一家人了。谁又愿意把孩子老人丢在家里,背井离乡在外面呢!”

    杨正毅这些年在北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平原地区的人真的好幸福。

    他们很少有人会去沿海打工的,不是说没有,相比于重庆、四川、贵州的少了很多。

    他们出门不远就能够找到工作,就能够养活一大家子人。

    在重庆这些地方你试试,你要是待在农村,你过是能够过,如果家里拖着两个孩子要读书,用父亲以前的话来说,是要吊井。

    养活孩子容易,养好孩子不容易。

    张书记和黄镇长听到杨正毅这番话的时候,也是深深的叹了一口的。

    他们难道不想要带着白石镇的人发家致富吗?

    黄镇长还是白石镇的人,他们难道不想要在自己当镇长当镇高官的时候,带着大家一起做一番成绩吗?

    正是因为太了解这个地方了,才会有些脑袋疼得不知如何是好。

    张国超书记叹息了一声开口道:“正是因为我们也知道发展特别的困难,所以老杨,哦,也就是你的父亲想要建立养猪场,来镇政府找我的时候,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不怕有人有想法,我就怕大家都闷着,只想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儿。不过也很遗憾,你父亲因为这事儿走了,我还有些责任。”

    父亲离开镇上是来人的,杨正毅倒是没有在意,不过没有想到张书记把这事儿怪在了自己头上。

    杨正毅连忙开口道:“父亲从我记事起就是村里的支书,干了三十多年了。他一直想带着村里的人脱贫,他见到太多因为贫穷背井离乡,将老人和孩子家里的人了。有的去了还好,还知道每个月往家里打点钱回来,有的人是出去了,完全就忘了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他们过得那叫造孽啊!我爸建这个养猪场我能够理解,至于他离开怪不得任何人,就是自己的理想受挫,觉得对不起大家伙。”

    杨正毅说完,办公室内有些沉默。

    杨正毅很快便问道:“对了,陈书记找我来,不就是为了说一说家乡的看法吧?”

    他相信陈书记和黄镇长在办公室等自己,肯定不是想要请教自己,如何能让带动镇子的百姓发家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