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谈人生
繁体版

    在隔壁邻居“说书先生”杨大叔的长期影响下,苏家三兄弟也自然而然的会把谈“三国演义”人物故事,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上了初中的苏好志更是迫不及待地借来学校图书馆里的“三国演义”原著,好像找到了心中寻找已久的宝贝似的,爱不释手。细细品读了一遍又一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后又接着看了其它的名著。苏好奇也跟着二哥苏好志在废寝忘食地阅读古典名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苏家大儿子苏好钱也跟他父亲苏大民那样,贫苦得没有任何挑选姑娘的权力,他娶了樱桃镇当地一户姓徐的穷人家的女儿简简单单办完婚事,赶着生儿育女。紧接着就跟母鸡生蛋似的,产了一窝孩子。

    人丁兴旺,子孙满堂。苏大民乐得整天笑哈哈的,可是苏家又多出了一群孩子的吃穿用度,生活压力巨大。不管有钱没钱,“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苏好钱总是为生计在伤脑子。他常常听杨大叔说:“创业很艰苦,就跟三国时期的曹操、孙权、刘备那样一生历经千辛万苦,持之以恒奋斗在打天下的事业上,而奋斗说到底还是为了生存过日子。就拿诸葛亮说,虽然他一生淡泊明志,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积极建功立业。他的‘诫子书’说得很明白,不努力建功立业到最后只能‘悲守穷庐’,说白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坐等着人家施舍既不幸福也不好意思。民以食为天,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不变的生活现实。一个人的贡献越大,得到的报酬也越多。不作为,不贡献就没有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因此,诸葛亮一生恪守淡泊明志,又积极建功立业拼搏奋斗。淡泊明志是他的品德,建功立业是工作生活态度。曹丕称帝,诸葛亮假装生病‘逼迫’刘备也称帝,当刘备答应时,诸葛亮从床上跳起来手舞足蹈庆贺,其中非常重要原因就是刘备称帝后,跟随他的人才有建功立业奋斗机会。如果没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建功立业,也就谈不上什么待遇以及高官厚禄,那么整个刘氏集团就会人心涣散,最后土崩瓦解。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民以食为天。功劳越大,得到的报酬也越多。这个道理,哪怕是恪守淡泊明志的诸葛亮也是深味其中内涵的。所以,他会苦劝刘备称帝。一个集团,一个单位,一个公司要给人吃饭的希望,才会留住人。饭都没得吃,让人家白干是不现实的。”

    苏好志和苏好奇以及苏好钱经常会争论四大名著的故事人物。其中,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苏好钱因为读书少,不太看书。只听杨大叔“说书”,于是似懂非懂,很容易陷入名著里的人物崇拜思维。而苏好志和苏好奇经常看原著,所以他们更多是从文学角度上品味原著。对他们来说,四大名著的文学造诣是难分伯仲的,只是个人对于故事偏好不同,也会偏重喜欢不同的名著故事。

    不同的书对于一个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青少年受书的影响巨大。劣根性的书籍好比毒药,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优秀的书籍则是瑰宝,会终身受益。而经典名著对一个人影响是深远的,意义重大。

    四大名著对于苏家兄弟影响是深远至大的。特别是“三国演义”对苏家兄弟影响更深。苏好钱不甘心做一辈子老农民,他也要跟三国演义里的英雄那样去创业打天下,去奋斗拼搏致富,要自己生活自己做主。当樱桃镇的同龄青年都纷纷去大城市打工赚钱时,苏好钱根本不羡慕,他要自己闯事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苏好钱把创业热情跟老婆徐颖滔滔不绝地兜售。徐颖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她觉得苏好钱很有志气,男儿当自强,英雄不怕出生低。给别人打工终究要看人家脸色做事说话,没有意思,还是自己创业好。

    不过,苏大民和王晓琴却犯难了。苏家祖上不仅没有出过一个当官的,而且也没有出过一个做生意的。要钱没有钱,要经验没有经验,要遗传也没有地方去继承。于是,就劝苏好钱要么安分地上山下田干活,要么去给人家打工赚稳钱,这样过日子也是可以的。毕竟苏家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的。可是,苏好钱早已打定主意去创业甚至得到了徐颖的大力鼓励,就跟苏大民和王晓琴争辩道:“你以为打工赚钱有多稳,要是能跟苏好志和苏好奇那样考上大学,将来进入单位捧着铁饭碗也就算了。给老板打工吃的都是青春饭,过了青春,人家老板就会找借口把大龄员工裁掉。你们以为老板都是慈善家?公司都是养老院?换我们当老板会不会养着一群工作效率低又老弱病残的大龄员工呢?老板纵然有菩萨心肠也是建立在他们公司业绩好有钱赚的基础上的。要是老板的公司发展差甚至走在倒闭的边缘,他们自己都过得很难受,还会对员工大方撒钱吗?时间过得很快,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三十而已,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老祖宗的智慧很高,一个人每过十年就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没有可比性,这是客观事实,但一个人自己跟自己就完全有比较性。爸爸,你经常说你比同龄人要强壮太多,一个人干活抵得过三个身强力壮者,十二岁就开始当家了,二十岁可以一脚踢动樱桃山,三十岁能徒手把樱桃山上老虎抓住,而到了四十岁就只能跟平常人一样,现在快五十岁了也开始喊一年不如一年了。时间是买不来的,我要趁现在年轻为自己奋斗创业。不应该给人家老板打工到老了没人要了,再来创业。那时候一切都太迟了。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里说得对‘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听大儿子这么慷慨激昂地抒发了一番,苏大民和王晓琴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说说容易,做做难。创业不是嘴巴动动那么简单容易的事。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英雄豪杰如雨后春笋迸发,最后也只剩刘备、曹操、孙权,三国鼎立。其他的豪杰不是在竞争中被消灭淘汰,就是在刘备集团、曹操集团、孙权集团帐下建功立业。

    创业难,除了奋斗激情,还需要启动资金,从事项目,这些又该怎么办呢?

    当然,苏好钱也不是一时兴起,他打定主意,把该想的问题都想了一遍。他当然知道自己家里没有钱,也没有路子,又有两个弟弟在读书。想要从家里挖出多少钱是不现实的。那该怎么办呢?这个苏好钱倒是很有主见,“民以食为天”这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行业,就做餐饮肯定不会走错路。

    这个想法是比较切合苏好钱的实际情况的。小吃店本身就不需要多大的启动资金,徐颖本身就很爱下厨,她从来不到外面吃饭,总是自己琢磨着烧菜吃。苏好钱经常从小溪抓了鱼回来,她就想办法换个花样烧鱼,无师自学一身下厨手艺。有了这样基础,两夫妻开小吃店还是可以玩转过来,不需要花钱雇人。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还是可以勉强支持一下苏好钱开小吃店。只是开店容易守店难,小吃店还是很辛苦的行业,并不是轻松活。

    不管前方路有多苦,苏好钱和徐颖咬定创业念头,至少比每天风吹日晒,披星戴月在田地里摸爬滚打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