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繁体版

第213章 匠籍如奴籍

    宁波府象山县石浦港,是中国四大渔港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之一。

    朱元璋闭关锁国时,留下了几个港口造船备倭。

    石浦港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其中之一。

    在确定开海政策之后,朱元璋进一步扩大了造船厂,并在原造船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的衙门。

    如青州提举司、宁波提举司、泉州提举司,专门负责造船工作。

    提举司设提举一名,为正七品。

    宁波提举司负责浙江一带的造船工作,主要办公地点就是石浦港。

    此时在石浦港的码头,停靠着四艘外型相似的巨舰。

    这四艘船长约四十四丈有余,宽约近二十丈。

    也就是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桅杆高数十米直插天际,其上似有亭台楼阁。

    朱雄英、徐允恭等人哪见过这场景,一个个嘴巴张的能吞下鹅蛋。

    人群也是一阵骚动,即便大家生活在长江畔,天天都能见到各样的船只。

    但和一座城楼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见,。

    ‘见多识广"的陈景恪,也不禁感到震惊。

    前世他见过十万吨级的巨轮,也远远看到过山东号、零五五,但那些船都是钢铁建造。

    即便造的再大,都觉得理所当然。

    他只是感叹于国家强大,就没有别的了。

    可这是木质帆船,能造的如此庞大,带给他的震撼反而要更大一些。

    然后就是深深地叹息,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都是领先全世界的。

    可惜……

    这时有人喊道:“你们快看那边,那些船好瘦。”

    众人举目望去,在另一侧的码头,停靠着五六艘大小不一的船只。

    这些船看起来更加低矮一些,最长的几艘长度在二十七八丈的样子,宽却只有三四丈的样子。

    比起那些长宽比只有二点五比一的宝船,这些长宽比在七比一的船,确实要瘦的多。

    但陈景恪却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区别,那种巨舰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宝船。

    也就是郑和下西洋时候乘坐的。

    那些瘦长的战舰,是根据他的设计打造的新式海船。

    低矮是因为吃水更深,且没有太高的上层建筑,这样有助于抵抗风浪。

    细长是为了减少水的阻力,更有利于破开风浪,有效的提高船速。

    这玩意儿用初中物理水平就能解答。

    朱雄英是见过新式海船设计图的,马上就想到了缘由:

    “那些就是你设计的新战舰?”

    陈景恪说道:“看起来很像,具体要等问过才知道。”

    正说话间,一大群人出现在道路不远处,正是船厂那边过来迎接太孙的。

    确定安全之后,朱雄英带人上前。

    这还是石浦港船厂建立以来,第一次有国君前来视察——太孙是储君,也是君。

    船厂上下自然是非常激动。

    宁波提举司的负责人叫宁吉忠,也是跟随朱元璋的老人。

    当年大明还未建立,他就负责为朱元璋打造战船。

    后来因功授官,从造船匠一跃成为官僚阶层。

    宁吉忠见到朱雄英激动的热泪盈眶,连连道:”

    “像,实在太像了……当年我远远见过陛下,和太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当年我就后悔,没敢上前和陛下说句话。”

    “现在好了,能和太孙说上话,我死也瞑目了。”

    这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老朱和朱雄英并不是特别像。

    用马皇后的话来说,朱雄英的脸型轮廓更像常妃,只是少了几分秀气多了几分俊朗。

    不过一个老臣说像,饱含的是忠诚,自然没谁会去计较。

    对于这些忠心的老臣,朱雄英自然知道怎么做,一番宽慰。

    “……皇爷爷也是知道宁提举的,夸你为人忠诚船造的好,是大明的栋梁。”

    一番话说的宁吉忠当场跪下,朝应天方向磕了几个响头。

    然后又朝朱雄英磕了几个头,再起身额头已然青紫。

    看的众人感动不已,朱雄英目光里也多了几分柔和。

    陈景恪在感动之余,也不禁感慨。

    难怪这人能从工匠变成官吏,这一番做派,就不是普通工匠能做出来的。

    之后,一行人进入船场。

    很明显能看得出来,船厂是经过刻意打扫的,到处都很整齐干净。

    朱雄英兴致勃勃的来到码头,近距离观看这些大船,所带来的震撼更加强烈:

    “这些宝船是准备出海用的吗?”

    宁吉忠回道:“这微臣就不知道了,去年陛下下令,着三处船厂每家打造二十艘五千料宝船,于今年年末交船。”

    “这四艘就是第一批打造出来的,还有八艘已经在建造中……”

    朱雄英问道:“时间可不多了,能来得及吗?”

    宁吉忠自信的道:“可以,咱们已经很久没造这种大船了,也缺少熟练的小工。”

    “这四艘船是给大家练手用的,也是为了锻炼小工。”

    “现在人员已经磨合好,接下来速度就快了。”

    朱雄英点点头,又指着对面的船问道:“那些是新式战船吗?”

    宁吉忠敬佩的道:“是的,都是新式战船……”

    “真不知道这是哪位大匠的手笔,按照他的设计思路,新式海船抗风浪能力倍增,深海航行也可保无恙。”

    “真想拜访一下,亲自向他请教造船技艺。”

    朱雄英笑道:“想拜访他还不简单,那新式海船就是我身边这位陈伴读设计的。”

    “啊?”宁吉忠非常惊讶,将信将疑的道:“这……这……陈伴读懂造船?”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不懂造船,但我懂学问。”

    “根据我所学,推测什么样的船抵抗风浪能力更强,然后将想法告诉你们。”

    “你们再根据这些想法,建造出新式海船……”

    “所以,这些船是我们共同研制而成,非我一人之功。”

    宁吉忠嘴巴张了又张,最终化为苦笑:

    “是啊,我们吃亏就吃亏在不懂学问,只能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造船。”

    “不懂其中的原理,很难设计出新的船型。”

    陈景恪点点头,何止是造船业,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百工技艺普遍都是这种情况。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就照着做。

    改良全靠偶然出现的天才,或者某人灵光一现。

    五千料的大船,其实是宋朝时期的技术。

    元朝继承,然后再传承到明朝,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

    接下来,朱雄英先后登上宝船和新式战船,参观一下内部情况。

    他发现新式战船上,留有很多小门,就问道:

    “这是做什么的?”

    宁吉忠介绍道:“这是给火炮留的口子……”

    陈景恪惊讶的道:“火炮,现在火炮已经上船了?”

    宁吉忠笑道:“陈伴读哪里的话,火炮早就上船了。”

    “当年陛下率领水师攻打伪帝陈友谅,很多船上就装有火炮。”

    朱雄英也说道:“确实如此,皇爷爷乘坐的船,就被火炮击碎了,还好他提前一步换乘了船只。”

    宁吉忠恭维道:“陛下乃天命之主,自有天佑。”

    陈景恪确实有些惊讶,他以为炮舰是西方搞出来的玩意儿,没想到中国那么早就有了。

    但……可惜啊,没有后续发展。

    这时宁吉忠说道:“大炮又沉又笨,发射速度也慢,也就前面还有点用。”

    “真正决胜负的,还是近距离跳帮战。”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但心中已经决定,回去就好好弄一弄火枪火炮。

    虽然他不是搞机械的,也不是军工达人。

    但一些纪录片还是看过的,知道大致的发展过程。

    就和造船一样,提出发展方向,让工匠们去研究就可以了。

    大明不缺优秀的工匠,缺的就是有人指明方向。

    站在船头甲板吹着海风,朱雄英问道:

    “这些宝船,制造很难吧?”

    宁吉忠不无得意的道:“很难,现在大明能造出这种船的,只有青州、泉州和宁波三家船厂。”

    “青州船厂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我们这里抽调的。”

    “他们那里技艺最好的大匠梅艨,就是我们船厂梅老实的儿子。”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梅老实,梅艨、梅船、梅舷、梅艄,父子五人是大明造船技艺最高的人之一。”

    “尤其是他们还是父子,更是难得。”

    宁吉忠有些惊讶,说道:“陈伴读见识广博,确实如此。”

    “他们或许技艺不是最好的,但父子五人都是造船大匠,在大明都是独一份。”

    “只可惜……”说着他摇摇头,没有继续往下说。

    朱雄英眉头一挑,问道:“哦,可惜什么?”

    宁吉忠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梅老实和我一样,很早以前就追随陛下,造船技艺比我还好。”

    “只是为人老实不善言辞,建国后封赏,只得了一些赏钱。”

    “然后全家就被划为匠籍……四个儿子,到现在还有两个没讨上婆娘。”

    朱雄英惊讶的道:“为何会如此?他们技艺如此高超,应该会有很多女儿争相嫁给他们才是。”

    宁吉忠摇摇头,有些话他不敢说。

    陈景恪却知道是什么原因,叹道:“匠籍地位低下,子孙世世代代为匠籍。”

    “莫说是好人家的女儿,就算是勾栏女也不愿意嫁给他们啊。”

    宁吉忠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陈景恪,没想到他竟然了解的这般清楚。

    朱雄英脸色有些难看,问道:“是如此吗?”

    有人带了头,宁吉忠也不再隐瞒,说道:

    “却如陈伴读所言,梅老实那两个儿子能娶上婆娘,还是用女儿和别的工匠换亲换来的。”

    “只可惜,他只有两个女儿……”

    匠籍如奴籍,一入匠籍子子孙孙为奴。

    不能脱籍,不能从事本质工作以外的任何工作。

    免费替朝廷干活,领着微薄的俸禄,大多数时候俸禄都发不下来。

    哪家的达官贵人想建房子了,也可以免费从工部借工匠……

    工匠的地位有多低呢,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身份。

    自家的女儿,是绝不可能嫁给别的工匠的。

    一般也会找个好人家,半送半嫁的脱离苦海。

    除非是两家换亲,就如梅老实的两个儿子一样。

    否则,除非走狗屎运,只能一辈子单身。

    朱雄英的心情沉重了许多,也不见了刚才的兴奋:

    “带我去船坞看看吧。”

    宁吉忠摸不清他的心思,不敢再说什么,在前边引路来到船坞。

    巨大的工地上,数千人在忙碌着,几艘巨舰一点点成型。

    这些工匠的衣服应该是洗过的,但基本都是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

    没有见到一个衣服是完整的。

    徐允恭小声的说道:“这些工匠全都剃发了。”

    陈景恪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只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宁吉忠连忙解释道:“这是和水师学的,武定侯说这是……”

    “哦,对了,这就是陈伴读提倡大家剃发的。”

    “工匠干的就是辛苦活,头发长很不方便,所以也剃了。”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剃了好,过几天我也准备剃了……梅老实呢,让他老见我。”

    宁吉忠迟疑道:“这……他没见过世面,我怕他不懂礼冲撞了太孙。”

    朱雄英说道:“没事,我不会与他一般见识的,让他过来吧。”

    陈景恪也说道:“去吧,说不定有好事呢。”

    因为改进新船的事情,宁吉忠对他反而更信任一些。

    见他如此说,也就没有在多想,就差人去将梅老实喊了过来。

    没多久,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头,被带了过来。

    “噗通……”老头连头都不敢抬,远远就跪在地上磕头:

    “草民梅老实参见太孙……”

    说完就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从不停颤抖的身躯,就能看出是多么的紧张。

    朱雄英说道:“起来吧。”

    梅老实却像是没听到一般,依然跪着一动不动。

    宁吉忠生怕朱雄英生气,连忙呵斥道:

    “梅老实,还不快起来。”

    朱雄英却伸手拦住他,说道:“不用为难他了……给他们父子放匠为良,并授予官职。”

    宁吉忠狂喜,连忙道:“谢太孙,谢太孙……”

    然后就发现梅老实依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连忙冲过去狠狠一脚蹬在他的背上:

    “你个混账,还不快谢恩。”

    梅老实似乎才反应过来,但依然没有开口,只是不停的磕头。

    只是几下,脚下的石头就出现了血迹。

    朱雄英深吸口气,也没了看下去的心思,一甩袖说道:

    “我累了,回去歇息吧。”

    说完转身就走。

    宁吉忠拔腿就跟了上来,说道:“太孙莫要与他这蠢人一般见识,回头我狠狠教训他。”

    朱雄英摇摇头,没有说什么。

    陈景恪出声道:“宁提举无需解释,太孙心如明镜,什么都知道。”

    宁吉忠这才闭嘴,殷勤的在前方引路。

    方才他趁机提起梅老实,本意是看太孙能不能赏赐点财物。

    有了钱,梅老实就可以给两个儿子买媳妇。

    谁知道竟然直接放良了,还要授官,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惊喜。

    都说太孙乃天命之主,将来他登基必将造福天下。

    看来传言确实是真的啊。

    还有这个陈伴读,传说里的应命贤臣,果然贤明。

    大明未来可期啊。

    这几天调整确实很有效果,现在感觉脑子清醒多了,人也没那么疲惫了。

    这几天我会试着多写一点。

    至于什么时候恢复两章八千字,我也不敢给大家承诺。

    只能说尽快,最多不超过这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