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还有个好消息呢
像苏皖这种夫妻店,特别好管理,两个人的心在一起,谁都不用防谁。
先不说每月能挣多少钱,这种夫妻搭档,特别适合他们两口子过日子。
人家不是都说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现在的苏皖特别知足。
按照苏皖现在的经济势力,完全可以像曹瑞那样开大店,然后挣钱之后再开连锁店。
可是,苏皖自问,她决不能像曹瑞那样,白天晚上地扑在店里。拖家带口的她,也不想因为挣更多的钱,而忽视了自己的家庭,更不想耽误了果果的成长和教育。
像现在这样就很好,两口子一起上班,互相帮衬,一起照顾着陪伴着孩子。
这个夏天,苏皖觉得好像都没前几年那么燥热了,她的心情宁静,舒缓。
海景房今年也是特别好做,客户一个接一个地涌向了海边。
当然,苏皖银行卡上的数字也直线上升。
到了八月初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苏皖又要带客户去威城新区看房。
因为八月,相对来说是二手房的淡季,所以苏皖索性决定带上了章环宇和儿子。
一来让章环宇也了解一下海景房,二来也想趁着暑假,让儿子好好玩玩。
晚上,吃过晚饭,章环宇在忙着收拾东西,苏皖在旁边忙着负责监督和提醒。
“环宇,这次去威城新区看房,我是这么安排的,你带着客户坐公司的大巴车,我带着果果开车去。”苏皖悠闲地背着手,活像个监工的。
“为什么?”章环宇不解地抬头。
苏皖:“我想趁这个机会,咱们在那里多玩几天,顺便去看望一下我的爸妈。”
章环宇想想也是。
去年,他们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们过年回去一次,苏皖的父母却没有回来。
算算时间,苏皖已经有两年没见着父母了。
这次,怎么也应该去看看了。
第二天,按照预先的安排,章环宇早早地去等客户了,苏皖带着果果,开着车拉着他们的行李箱,开始了愉快的旅途。
五个小时后,苏皖终于来到了凉爽干净的海边小城。
七月放假的时候,果果已经事先学会了游泳,看到大海就跃跃欲试。
谁知道他一到海里,那层层叠叠的浪花打过来,他马上又被打回了原型,变成了原先那个不谙水性的旱鸭子。
于是,果果更不服输了,一次次地跟海浪做着搏斗,那笑声惊起了群群海鸥。
等看房的客户走了,苏皖陪着老公儿子在这里足足待了两三天,然后才带着他们去看望自己的父母。
现在,母亲的纺织厂并不在威城市里,而是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不过,这小镇的风景却极美,安静,祥和,人口不多,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镇被群山环绕,流水潺潺,到处可见当地的特色民居……海草房。
母亲租住的小屋,带着一个小院子,正在工厂的对面。
苏皖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快到中午了,就下车到阴凉的地方,找了块干净的石头等着。
苏皖昨晚已经给母亲打过电话了,所以她妈一下班,就急匆匆地工厂大门走了出来。
出了大门的母亲,马上四处张望着,苏皖赶紧站起身来,喊了一声:“妈~”
母亲顺着声音看过来,先是眯缝着眼睛仔细看了看,辨别出确实是闺女一家,马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往这边紧走几步。
“妈,你慢点儿,小心绊倒了。”苏皖看着母亲那弱不禁风的身体,吓得赶紧提醒。
“没事~”母亲的笑容越发地灿烂。
等她摸索出钥匙过来开门时,苏皖和章环宇去车里把买的东西都拿了下来。
“姥姥~”果果虽然很长时间没见姥姥了,还是很有礼貌地喊了一声。
“果果都这么高了,再过两年就快赶上姥姥了。”母亲也是长时间没见着亲人了,看到果果便觉得亲热无比。
几个人进了屋子,苏皖还是第一次来到母亲租住的这个小屋。
她四处端详了一下,这个屋子非常简陋,只有几样日常生活用品。
苏皖不禁有些心酸:“妈,你既然打算在这里常住,就把这个房子弄的好一些么。”
“哎呀,对了,小皖,我跟你没跟你说过,这个房子我买下来了。”母亲忽然抬头,带着些许的自豪,跟苏皖说了一句。
苏皖一愣,这个……她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母亲越发显得有些得意:“这个房子,不是个人的,是属于镇上的公房,我前两年花了两万多买的,现在能值五万多了。”
“妈,你也学会投资了?”苏皖噗嗤就乐了,现在可真是全民炒房呀。
不过,两万并不多,母亲想买就买吧,最起码住着也舒服。
“小皖,还有个好消息呢。”母亲那笑容,越发显得神秘,而且得意。
“什么呀?”苏皖漫不经心地问着。
苏皖母亲:“我听说呀,这些房子已经被列入拆迁计划了。因为这里位置好,有开发商看中这块地,要在这里建海景房呢。”
苏皖还真愣了,母亲这误打误撞的,还真撞上大运了?
“这房子呀,是你给我的那三万块钱买的,我没去买养老保险,就用这钱买了房子。”母亲这时候才敢把当年的实情说了出来。
“啊?”苏皖更吃惊了。
“小皖,你别怕,这房子虽然没房产证,但有跟镇上签的买房协议,写协议的时候,我用的是你的名字,到时候,这新房子盖起来,也是你的名字,谁也没法跟你挣。”
母亲的这些话,着实出乎苏皖的意料之外。
母亲不是从来都偏向儿子么?
要是以前,母亲才不管是谁给她的钱呢,反正只要到了她的手,那统统都是儿子苏杰的。
苏皖有些担心,疑惑地问了一句:“妈,那苏杰会不会来找你吵架呀?”
“他?……哼!”提起儿子,苏皖母亲的脸马上阴沉下来。
“三年了,他没给我和你爸爸打一个电话,更没来看看我们。我为什么还要凡事想着他?”母亲说着,又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