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3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国宝

    到达某某园小区的时候我多少有些打怵。见不到韩教授还好,见到之后我该如何介绍自己?

    更何况还是带着女朋友突然登门拜访,有事相求。

    魏说“买点东西”,带的是两瓶名酒,一副字画。而我此前完全想不到这一点。或许这就是我跟魏、马老板这些人的差距吧。

    然而我进小区的时候遇见了何校医。

    “陆老师?”她很吃惊。

    “哦,我到你们这找一位咱校某系的韩教授。这是我女朋友,魏。”我说。

    “你好!”何跟魏打招呼,又问我,“某系的韩教授?韩某军?”

    “对啊!你认识?”我说。

    “他是我小姨父。”何说。

    “什么?”魏已经从我身后蹿到身前,“你能帮我们带下路吗?顺便给我们引荐一下……”

    何看了看我,说:“可以。”

    韩教授是何校医小姨夫?我在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这里的房子就是小姨、小姨父帮我租的,我常去他们家吃饭。”何说。

    “刚刚你是不是有事要出去?我们别耽误你事。”我说。

    魏瞪了我一眼。

    “没事。我出去买点东西,带路又耽误不了几分钟。这边。”何说。

    我真是感觉先前完全误解何了。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何敲开门,出来的是一个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老者。

    “小姨父,这是咱们学校的陆老师,专程来拜访你的。”

    “好的!请进。”

    听他回答,应该就是韩教授了。

    进屋后听厨房一个女人声音喊:“淼淼来了?”

    “哦,小姨。”何说,“我带一个同事找小姨父。”

    “正好。中午在这,让你小姨给你做好吃的。”韩教授说。

    “不了,小姨父。我一会儿还要跟‘城市丛林志愿者’们去某社区和某敬老院,正点儿回的话我来蹭晚饭,晚了的话我就不过来了。小姨,我走了!”何说。

    “陆老师,我走了。”何说。

    进去坐下后,我说明来意,不一会儿魏从一个文件袋里掏出两张纸。上面有些拓印的古代文字。魏说:“请韩教授帮忙翻译下这两张纸上的文字。”

    韩教授接过纸,带上眼镜,看了一眼就大惊失色:“姑娘,你这些东西从哪来的?”

    魏说:“是香港某艺术品拍卖公司委托我们给翻译的。因为当时我们的业务往来中涉及到某些器皿,害怕受牵连……”

    韩教授说:“要翻译,我现在就能翻译。但是这东西绝不简单!这些词句,以四字为主,且修饰用韵与《诗经》相似。让我想起周宣王时期,哦,也就是西周初年的一件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青铜器文物:虢季子白盘。文字本身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所以我才问你从哪得来。”

    魏说:“抱歉。您的意见非常宝贵,我害怕听不懂以致遗漏重要信息。您介意再说的详细点,并且,能让我能录音吗?”

    韩教授摘下眼镜:“录音可以。但我只说能确定的部分……”

    “谢谢!”魏说。

    “先别急谢!我也有条件!”韩教授说。

    “您说!”

    “这些东西要让我复印一下。另外你要打听清楚,对方拓印的带有这些的字的器皿出土的地方在哪里,具体一点,问问那家拍卖公司是怎么与这些产生联系的。所有录音,未经我的允许,不能作为你与对方谈判的筹码……”韩教授说。

    “您放心,我这里有份保密协议。”魏又拿出一份文件。

    韩教授重新戴上眼镜,翻看了一会,说:“嗯,你们工作上还做得挺细致的。”

    “那我开始录了。”魏掏出一个录音笔,问。

    “好。”韩教授说,“类比来说,这些文字与《诗经》题材类似。因为没见过具体的器型,我就用方才说到的‘虢季子白盘’举例。虢季子白盘,来历就非常传奇。前几年有个电视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叫《台湾第一任巡抚》,据说在不可思议的机缘巧合中得到了这件传世之宝的就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请您具体给我们讲一下。”魏说。

    “虢季子白盘,出土于清道光年间的陕西宝鸡,为当时的眉县县令徐燮所得,徐燮卸任返籍时将它带回了常州。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季子白盘又到了他的手中。清同治三年初夏……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1864年,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攻陷常州后,刘铭传进驻护王府。一天,刘铭传秉烛夜读。午夜之时夜深人静,刘铭传忽然听到悦耳的金属撞击声,心生好奇。仔细寻找后发现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所致。他举起蜡烛一看,这马槽硕大方正,重不可举。烛光照耀下发出幽蓝色的光。他当即料定这马槽绝不寻常。后来他命人洗刷干净,见到外壁四边各有两个兽首衔环,外壁布满兽纹,内壁中铸有铭文,就是我刚才讲的《诗经》同款诗歌。于是就带走了。”韩教授一口气说完,让我想起当日与程教授攀谈的场景。

    “真的是一段可以流传千古的传奇。”魏说。

    韩教授叹口气:“后来就不那么传奇了。刘铭传找到一位叫黄从默的老儒生进行考证,最后发现该盘就是虢季子白盘。刘铭传开始是欣喜若狂,还专门修建了一座亭子放置此盘,并将亭子命名为‘盘亭’。那时就有这种铭文拓片印出,“韩教授抖了抖手中的纸张,伸开右手,”每一张能卖到五两银子。震动了学术界和权贵阶层。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专门以重金求购,但刘铭传死活不卖。后来他居然因此事在慈禧太后面前将刘铭传告了一状。虽然当时慈禧太后念刘铭传立有战功,不许别人觊觎宝物。但是刘铭传的一家四代从此再无宁日……再后来无论是军阀、日寇、国民党官吏纷纷想尽手段要得到它——直到刘铭传的第四代:孙肃曾,建国之后将其献给了国家,才总算尘埃落定,最终得了安宁。现在,它国家博物馆西周青铜器里边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