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世界从一个人的武林开始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 玉汝于成

    顺义侯府内,在一处书房之中一个身影负手背立。

    一个人躬着身子恭敬的低着面对这个背影,宁静无声。

    那个躬着身子的人竟然是如今崔家的家主崔胜平,在这个崔府竟然有人能使他如此恭敬。

    许久之后那个负手背立的身影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有些沧桑低沉:“如今青鲤已经长大了,有了崔氏嫡长子的气度了,温懦的书生撑不起来!”

    青鲤是崔崇的俗名,只能十分亲近的人才会如此称呼。

    说着语气有些嫌恶的说:“非嫡系所出继位,不合祖制”

    看来崔胜平会如此坚定的选择崔崇原因是出在面前之人身上,躬身的崔胜平也迎合的附和道。

    “祖父,如今我崔氏已得杨盘的信任,不会对我们起疑心了!”

    那背负双手之人转过身来,明明是一个比起崔胜平还要年轻几岁的中年人。

    崔恒是六十年前的玉京城引入大军以至于大周提前灭亡的始作俑者,不过大乾王朝开国十年后作为那一代的家主便草草的交代后事病逝而亡。

    可谁也没有想到崔恒竟然成了鬼仙,阴魂夺舍又活出一世来。

    若是让皇室知晓定然会对崔氏十分忌惮,那个身影慢慢转过身来,须髯长至胸前眉目森秀,身材消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士大夫的形象。

    可是崔恒当初可是军中武将,如今的形象全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若是有人告知,即使再亲近之人也无法在两人身上找到共同之处。

    崔恒一挥宽大衣袖目光冷然:“大乾欺人太甚,顺义侯,顺义,顺义…”

    后面两字说的咬牙切齿,可见心中对于大乾早已经积怨很深了。

    “祖父,如今可否告知青鲤您的存在?”

    崔胜平似是试探的询问道,对方摆了摆手:“如今还未到时候,等时机成熟会有见面的机会”

    面前中年人的身份并非籍籍无名,而是天邪宗宗主。

    元至就是他的徒弟,这也是元至作为邪道人物会对崔家言听计从。

    ……

    崔成泓对于崔家早已经恨之入骨,他所想做的就是不顾一切想要为自己报仇。

    他不告而别,甚至改换了姓名取代别人的身份投入军中。

    “将身份名帖留下,然后过去吧!”

    原来崔成泓竟然来了云蒙帝国与大乾的边疆处,这里是最需要兵源的地步。

    以他武师层次的实力募兵成功实在轻而易举,他一身短褐身上是只有少许甲片护住要害。

    讲武堂有明确的一套流程可以测试参军入伍的实力,他这一身装备还是用身上所剩不多的钱财买来的。

    一个人跨过了大乾的大半个疆域,一路上不仅仅道路曲折坎坷,而且多有匪患不得不注意。

    一轮测试下来,他换下来一身轻便装备换上了沉重的黑色铁甲,手持黑色的百炼精钢长刀。

    这是戍边的陌刀营,崔成泓是有些见识的自然知道这是当初武温侯就是出自这里,而陌刀队也是他的首创,甚至创造了以八百陌刀队冲击云蒙帝国的千名黑甲精骑。

    要知道当初的云蒙帝国黑甲精骑是天下闻名的精锐骑兵,而陌刀队还是籍籍无名的存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竟然完成了以步破骑的壮举,后来他离去后这里改陌刀队为陌刀营。

    所有的拥有虎力的士卒都会编入陌刀营,所有人皆是精锐。

    他想要摆脱崔家的束缚,不要他们安排的命运自己搏出一条出路来。

    一位面上留着长长疤痕的男人,搭在了崔成泓的肩上。

    以至于如今心思敏感的崔成泓立刻警觉起来,回头冷然的看着对方。

    眼中的杀气是一路上斩杀匪患所积累的,加上心底的郁愤更加的阴沉。

    “哈哈,你这人可真是没趣,以后我们就是生死相交的兄弟了!”

    “兄弟?”

    这个称呼对于崔成泓而言是多么陌生的称呼,文人相交素来都是知己相论。

    很少会有兄弟相称的,崔成泓以往在玉京城所结识的也多是一些谈经诵诗的书生。

    虽然面上冷冽可心底却是一阵暖流流过,听着对方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聒噪而他也不觉得厌烦。

    这刀疤脸的汉子说他如今竟然与崔成泓同岁今年二十有一,没有想到会面相如此成熟,幼年时便随老道一起,后来老道死了就想找到一处有吃有喝的地方。

    于是选择了参军,如今入伍已经有两年了不是一个新兵,他脸上的疤痕也是参军后在战场上所留。

    在边境处能够有几人如武温侯一样,出身寒门却能够有如今的地位?

    崔成泓想要效仿对方,却是千难万险的一条道路。

    ……

    玉京城热闹非凡街上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还有一些异邦之人在街上闲逛也并未引起有人惊慌。

    一个虚幻的身影在天空上漂浮着观望着如今的街上繁华景象,正是灵魂出行的崔崇。

    如今的他真正做到了日游的境界,《太清元道真经》对于他的助益很大,他如今神魂如此壮大是脱不开它的助益。

    诵读经文心境澄明,观沧海变化,日月交替浅雾茫茫的一片之下的群山若隐若现。

    在真经之中有一道人的形象,太清在道教之中的地位甚高,与之并列的有太清,上清与玉清。

    他灵魂重新回到了身体,今日能有如此精进的缘故在于他竟然在道经中看到了一道人的画像。

    就像是幻觉一般,以往满是经文的典籍竟然看见了一身着图案不明,面相不明的道人。

    在内心心底竟然第一时刻就联想到了太清道人,如今的太上道所供奉的就是太清,两者之间莫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的大脑之中因为观想出现了太清道人的形象,而渐渐的他与道人也合二为一不分你我了。

    独坐在灰蒙蒙的太清天,虚空浩大又觉得无边无际,传说太清天就是太清道尊所居之地,此刻的他竟然如身化道尊俯瞰芸芸众生。

    只有冷漠淡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于众生在他眼中都是一样。

    他觉得这与原本的《太清元道真经》截然不同,他明白这可能是藏在其中的秘密。

    时间在慢慢流失,距离春闱也是慢慢将近了如今他也是有了举人的功名了。

    若是再有了进士及第的功名,有崔家在朝中的推动他也能很快站住脚跟。

    崔胜平不仅仅武道境界到了练髓的武术大宗师,当初科举也是一甲进士出身。

    他已经考校过崔崇的学问,觉得自己嫡子能进士及第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一件事情了。

    可以说如今的崔崇已经在方方面面的都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要求,他的夫人乃是士大夫宰相李严的次女。

    可谓是书香门第,真正的高门大户之家,当然他的妻子也是李严的正妻所生。

    虽然如今李严在朝中的政治影响力大不如前,可是当初却令崔胜平站稳了脚跟。

    府中今日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府中的下人开始从上午便在忙活,张挂着十分喜气的红灯笼。

    下人已经在门外便在恭候观望者,若是有人到来下人也会第一时间通知府中的崔胜平,一家人到时候也好出门迎接。

    “去通知老爷,来人了”

    听到管事的话下人领了命便纵步向里面跑步,不一会儿众人就已经侯在了外面。

    崔胜平,正妻李氏还有一位平妻张氏,不过只有正妻李氏为他育有一子崔崇。

    而奴婢所生的崔成泓原本今日也要出门迎接,可是前些时日已经没有了踪迹,府中全然没有影响也不主动找寻。

    “泰山今日到来,胜平喜不自禁里面请”

    崔胜平看到老人躬身双手抱礼,崔崇与张氏,李氏一同行礼。

    一位老人从蓝色的马车中走了下来,相随的只有一位老仆。

    一点也看不出前宰相的出场,李严是真正的士家出身不是寒门子弟,如此节俭朴素那完全是个人的喜好。

    他不喜欢奢华铺张向来都是简单明了,对于这个女婿他并无太大反应只是微微颌首表示明了。

    倒是看见一旁的崔崇,眼神中多了一些神采:“这是青鲤吧?如今也已经长大成人了”

    李严自从赋闲在家后,才开始有了些祖父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

    如今才和自己的女婿家中有些走动,所以侯府对于李严的到来表现的十分看重。

    他的女儿李氏容貌依旧可以看见年轻时的清丽,她微微含笑:“嗯,青鲤也是许久未曾见到外祖父了”

    父亲治家一向严谨,对于几位子女都是十分严厉的。

    崔崇也是适当的回应了几句,几人随着一起进了府内。

    刚刚落座后,老人眼神就望向了崔崇:“你出生公侯之家家境优渥,可却不可少了寒门子弟的坚毅之心,要知道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

    “我看过你之前的文章,辞意艰涩难懂,诘屈聱牙如今文章大为改观,不过仍旧是有术无道。”

    崔崇躬身说道:“外祖父指教的是,青鲤一定会改”

    正所谓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尚可求。

    李严在批判崔崇的文章之中有策略,可缺少礼义和道德,士大夫所讲究的是立德立行。

    而崔崇的却满是法家之论,只有森严的律法而缺少人情味。

    显然这些日子里,他的所写的策论崔胜平都有交给过自己的岳丈所看过。

    不过他并未否认崔崇的才华,甚至不止一次说话他的文章比起其父不知胜过凡几。

    崔胜平胜在才思,文辞与诗赋是他的专长之处。

    李严看着他:“你让我想起了朝中的一人?”

    一旁的崔胜平问道:“还不知道泰山所说是何人?”

    “洪玄机!”

    崔胜平推诿道:“青鲤启能与洪玄机相比!”

    能够直接称呼洪玄机名号的少之又少,而李严在洪玄机年轻时还训斥过对方是一个不知礼术不通圣人教化的武人,而崔胜平与洪玄机地位相当自然也是可以如此称呼。

    虽然他与洪玄机表面素来不睦,可在心底不得不承认如洪玄机这样的人物百年也难出一人来。

    “论文章才气青鲤和洪玄机一样不如尔等,可是却胜在一个理,文思缜密行事也定然是不留纰漏。”

    如此评价已经是很高了,若是在外面李严对哪家子弟有如此评价,定然是名声大噪。

    可是若是对象换做是崔崇,难免会生出议论和猜疑有人会想是否是有意为其扬名。

    崔崇的理论更多是在另一个世界的角度从这个世界的一些问题出发,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也就是文人常说的高屋建瓴。

    大乾王朝若是以崔崇所建言的那样,会如同在另一个世界在施行了秦国的政令。

    崔崇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李严的为人,这是一个严于律己,同样也严以律人的一个人。

    不失为一个宽厚而严厉的长者,这是他的评价。

    春闱的时候逐渐临近玉京城更加热闹了,此等重要的时候玉京城中除了外来的士子,还有火罗,云蒙,元突,神风,琉珠的国家之人观赏盛宴。

    而店铺内的一些售卖弓的店铺生意也火热起来,读书人买弓在于将自己标榜为六艺俱全,是真正的君子。

    古之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射与御就是弓箭和骑术。

    不过在玉京城这样繁华的街道上,不能领马过市可是却可以随身携带弓箭。

    不过对其管控也是十分严苛的,早期的大乾王朝注重武风甚至还会考弓箭,和马术。

    后来慢慢的衍变成了以文战论好坏,渐渐的众人都接受了这种理念。

    而且穷文富武,一个五口之家供应一个读书人已经十分勉强了,若是还加上学武的花销根本负担不起。

    如崔崇这样的公侯子弟天生就拥有了寒门子弟没有得条件,只有寒门子弟步入龙门几代之功才能改变自家。

    这个时节恰好他想要买一柄剑不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过去的那柄“玉具”剑随他的那具身体一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