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世界从一个人的武林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大随求菩萨手印

    梁家老大年轻时留学英国,学业归来还带回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妻子,在梁家当时也是引发了不小轰动。

    可作为一家之主的梁正平许诺他再娶一门妻室,给梁家传承香火。

    本以为此事也就因此作罢,可是锦衣玉食长大的梁家长子,竟然想要投身寺庙想要青灯古佛为伴。

    可是遭到了梁正平严令斥责,这也才方作罢没有了后续。

    可他每日在家中念诵经文虽然身在红尘中,却与寺庙之中无异。

    作为妻子的珍妮也丝毫没有怨怼,因为她同样是公理会的师母,是彻头彻底的清教徒,信奉的是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

    两人各自有自己的理想各不干预,而且都对彼此怀有敬意。

    他还是如往常一样开济施粥,手里盘着佛珠在一旁亲自督促。

    他作为梁家长子十分明白自家人的德行和秉性,若是自己只是口头吩咐一定会被敷衍了事。

    这战乱之年同样也是灾荒之年,有许多外地逃荒的灾民知道有施粥的地方,都排着队过来。

    他们之中有壮年也有老幼妇孺,有的母亲身体干瘦身边拉扯着两个孩子,他们的眼神看向前方近乎望眼欲穿。

    那龟裂的嘴唇已经许久没有摄入水分,也没有干粮饱腹了。

    这些梁府来管理秩序的下人,满面红光有人插队都会遭受鞭打。

    作为长子的梁息良也知道这都是下人在看到自己当面有意收敛了,可是他虽有菩萨心肠可也明白若是无重典,会有更多人喝不上这碗粥。

    所以即使许多次张口欲出,都忍住没有说出口。

    他突然听见忽远忽近的声音,只听见那声音仿佛如在耳畔如寺庙钟声敲响,时而如远处的叮咛声声音稀微。

    有华严经中经卷中云:“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有地藏经云:“行恶众生,业感如是。”

    有泥犁经云:“人在三恶道处,难得做人过于是龟,何已故?”

    众人只觉大音若希,梵音不绝于耳。

    站在众灾民之前的梁息良手中盘佛珠的手也顿住了,他身边侍候的下人也跪在地上:“大爷,这是菩萨来了”

    梁息良心中极为不平静,他一直认为他修的是心,拜佛不是为了求佛而是叩问自己。

    无论修佛还是修道皆是修持己身,那灾民也如排山倒海般的跪了下来,可他手中拿着佛珠却没有跪下来。

    因为他不能去拜别人,他只能去拜佛。

    梁息良抬头看去,竟然是一个扎着发髻的道士模样,身上佛性甚重眼神之中无悲无喜的模样。

    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有种极致的视觉感观可那些人却丝毫没有觉得不妥。

    可能在他们眼中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信的都是那泥塑的雕像没有什么不同。

    可在梁息良眼中和心中所想却不同,虽然他与妻子珍妮一样信仰纯粹,可他不会去信奉天主一样。

    “我明白了”

    这个道士打扮的“菩萨”驻足在了原地,那一双原本睁开的眼睛就像恢复了神采一样。

    十分坚定的说道,此人正是从灵隐寺中下来的崔崇。

    “地狱变相图”之中竟然藏着这样一份密匙,这更像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种实力体现。

    在佛教之中此类人称之为菩萨,在道教中被称为真人。

    他们的身体周围是有很强的磁场,可以去无形之中不断影响着别人,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道场就是洞天。

    但崔崇的身上所加持的表壳不过是因为身体内的画卷而已,并不是自身所达到的这一种境界。

    不过他也获得了一个能力佛家大手印,大随求菩萨手印,相比起颇为大众的观音菩萨手印较为冷门。

    他体内流淌着如装满水壶之多的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法力了,这一种与身体内的毕方之力有种同根不同源。

    相比较之下心灵境界带给他的远远胜过法力带给他的加持,他的心灵境界达到了佛家常说的无欲无求大清净的状态。

    也是古人常说的擒住心猿降住意马的常定,八地菩萨永不退转。

    与他技艺相同,实力相当的对手交手之下他的大脑思考已经超过一个近乎恐怖的状态。

    可以近乎压制的状态面对对手,可以预知任何未知的危险提前做出应对。

    可是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与那山上的灵隐寺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关系。

    这就是因果,自己就是修心。

    他对于自己所在的地方是未知的,看到满目疮痍的场面他会生出怜悯可那是人性,却不是因为佛性。

    从本质上来说佛是他而他并不是佛,他也不会因此而遁入佛门。

    因为这种境界只是借用外力,而非本身加持修行的。

    崔崇只看见与自己当面走来一位中年男人,他手中握住佛珠看见自己时眼神中有孺慕可没有其他人的狂热。

    他底头双手合十说道:“尊者当面,求赐下修持之法”

    “不可说,不可思,不可去,不可空”

    若论佛法修为他的境界不如那灵隐寺的主持如松,不如眼前的儒雅气质的中年人。

    并不是他们读过典籍胜过自己,因为对于信仰他的心不诚。

    他从始至终心中只有一个自己,修持的是自己加持的也同样是自己。

    四不可,也只是在那一刻心中所悟,既然能够遇见赐给他缘法也并无不可。

    若是悟了便说明他有缘,若是悟不了与他也无干系。

    他有些明了,那寺庙时如松的想法了。

    就这样来时渺渺,去时渺渺。

    他的身影也再次消失在原地,脚下的步伐明明只是迈出一步却是消失很远。

    有些懵懂的灾民口中念着:“菩萨慈悲”,起身又继续排着长队。

    对于没有获得什么结果的他们也没有抱怨,在心中这个称呼也仅仅像是一个符号一样。

    下人也恭维着:“大爷慈悲,所以菩萨才会特意度化”

    在他们心底在这一刻也有所动摇,在思索着难道这个世道真的存在好人有好报这一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