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侠武记
繁体版

第五十七章、帝都长安

    接下来的几日时间里,白天张里仁和赵蕊带着凤妃参观终南山各处的风景名胜,回忆并讲述张里仁年少时的一些生活趣事,晚上则默写九玄自在功的心法口诀。同时,天君道人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指点一下他的武功。

    眨眼间,五日时间一闪而过。

    期间,为了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赤伏符》已经重新回到了方仙道,张里仁特意与天君道人举办了一个交接仪式,昭告全天下的江湖人《赤伏符》已不在张里仁的手中,不要再单独寻找他的麻烦。

    等到张里仁把全篇九玄自在功的心法口诀默写出来,亲手交给天君道人,并处理完所有事情后,张里仁决定与凤妃动身前往长安。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

    帝都长安位於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周、秦、汉均建都於此。

    南是秦岭山脉中段的终南山,重峦叠嶂,陡峭峻拔,成为南面的天然屏障,有“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

    北则有尧山、黄龙山、嵯峨山、梁山等构成逶迤延绵的北山山系,与秦岭遥相对峙。

    在这些山岭界划出来的大片沃原上,长安城雄据其中,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诸水宛如晶莹闪烁、流苏飘荡的珠串般环绕萦回,形成“八水绕长安“之局。这些河流犹如一道道的血脉,既给长安提供丰富的水源,也使长安充满活力。

    “秦中自古帝王州“,正因种种战略和经济上的有利条件,自古以来,长安便得到历代君主的垂青。

    秦始皇赢政以之收拾战国诸雄割据的乱局,开创出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局面。到西汉张骞两次出西域,开辟了长安至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长安更升格为国际级的名城,联结中外文明的纽带。其况之感,只有东都洛阳堪与比拟。

    张里仁与凤妃下了终南山,经过将近一日的路程,终于从明德门安然入城。

    二人踏足朱雀大街,亦为这不平凡且深具帝皇霸主气象的都城的鼎盛局面震慑。走在这条贯通长安城南北的主轴上,心中岂能无慨,想到历经无数险阻,最后终抵此处,那种感觉确难以言宣。

    然而,不等二人有太多的感慨时间,就有麻烦上门来了。

    那只是一帮不知所谓的地方帮派,或者说是一伙无所事事的地痞流氓更贴切一些。

    看到他们吊儿郎当的样子,张里仁不由得笑了,行走江湖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被小流氓找上门来,这不由让他来了几分兴趣,想看看眼前这些人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

    这些人实在上不得台面,一个个流里流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张里仁和凤妃是什么人。

    只是看到外乡人穿着体面,而且一个看起来像是读书人般的小年轻,而另一个是娇滴滴看起来十分柔弱的少女,便想要上前讹上一笔,却实在不知道踢到一块大大的铁板。

    普通百姓老实商户平时的恭顺助涨了他们的气焰,让他们自视甚高,以为自己等人在这里也算个人物。

    看到张里仁嘴角的笑容,纷纷喝骂起来:“好小子,今日管叫你知道爷爷们的厉害。”

    “就是的,打断你的四肢,剥光你的衣服,扔到城外去。”

    “不好,不好。这小子细皮嫩肉的,卖到乌柳巷也能挣不少钱哩。”

    “小六子,你平时不也好这口吗,要不你先尝尝味道。”

    污言秽语充斥张里仁的耳中,他叹了口气,为什么总有不开眼的想要找死呢。

    此时,为首一人看着张里仁淡淡的说道:“你也听见了,只要你乖乖的跪下,给大爷们磕几个响头,再将身上值钱的物品都留下,我等就可以不计较你招摇撞骗的罪过。”

    他说的一脸淡然,好似自己做了多大善事,一副为了张里仁好的模样。

    张里仁扫视了他们一眼,淡淡地说道:“这帝都的天底下还真是有不知死活的东西。”

    话音未落,张里仁一个闪身,在他们几人中掌起几个起落,便退回凤妃身边,不再理会他们直接离开了。

    那些地痞流氓每人都被张里仁一巴掌拍在了地上,要不是张里仁手下留情,几人怕是此刻已是一群死人。众人看着张里仁与凤妃缓缓离去,还在震惊张里仁的武功,他们终于知道这下踢到铁板了。

    对于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们来说,他们平日里也就欺负一些普通老百姓,遇到了那些会武功的硬茬子,该认怂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直接认怂的,毕竟自己的拳头没对方的硬啊,一点儿也怨不得别人。

    不过,能够在帝都长安这个地方长久的逍遥和横行霸道,他们黑白两道的关系,必然也是极好的。

    一时的低头并不代表长期的低头,虽然他们知道张里仁武功不错,但也仅仅不错而已。

    在长安这个三教九流成堆、鱼龙混杂而不知水有多深的地方,像张里仁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他们也只是不想吃眼前亏而已。等回过头来找到帮手,再去找张里仁的麻烦也不迟。

    所以他们打算给张里仁一个教训,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足以使他记住自己错误的教训。

    所以他们已经仿佛预见到,张里仁跪伏在他们身前,乞求原谅的样子。

    到那时他们一定不会伤他分毫,毕竟同为武林一脉,只要知错肯改就是好的吗。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试图招惹的是何等厉害的人物。

    若非张里仁依照方仙道教导随心而为的行事风格,他们怕是会死个干干净净。

    张里仁决想不到这些人要对付他,不够就算有人要对付他,他也并不惧怕和太过在意。

    不过这却是后话,张里仁依旧与凤妃一起缓慢地走在大街上,那些人也开始准备动手。

    他们虽然瞧不上张里仁,却并不大意,混了这么多年江湖,因大意而失手还少吗,所以该有的谨慎却并不少。

    待他们准备好,就可以发动雷霆一击,一举拿下张里仁。

    张里仁和凤妃走在大街上,看着长安城的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不由心里一阵感慨。

    二人来到一条巷子里,找到一家面馆坐了下来,点了两份阳春面后,便静静地听着周围的人小声议论着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后发生的种种事情。

    此时为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十八,更始帝刘玄已从洛阳迁都长安。

    据说刘玄从洛阳出发迁都长安时,车驾刚起步,马突然惊了,撞上北宫铁柱,三马皆死,众人议论纷纷,这是不祥之兆。

    刘玄到了长安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诏大赦,除王莽的儿子外全都免罪,京城内外本是想坐看刘玄如何对待他们的各方势力瞬间平定下来。

    此时的长安城内还算完整,除了未央宫被焚之外,其余宫馆保持完好,宫女数千,备列后庭。钟鼓、帷帐、舆辇、器服、太仓、武库、官府、市里,不改于旧。如此奢华对于刘玄来说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同乡下人进城一般。

    刘玄升殿,百官依次列庭中。可偏偏这时刘玄的老毛病又犯了,不但怯场了,又愧又窘,涨红了脸,居然还低着头不停地用手刮席子,不敢抬头面视百官。

    这时有诸将后到,刘玄好不容易这才说了一句话,怯怯地问道:“俘虏了多少人?抢掠了多少东西?”左右侍官都是宫禁中的旧吏,对此惊愕不已,相视无语。

    其实,刘玄知道自己无能,也知道绿林豪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在纳了赵萌的女儿为夫人后,便索性直接把政事委托给赵萌,自己日夜在后宫饮酒作乐。

    赵萌本是个跋扈、暴横之徒,他和李松向刘玄提议,大封功臣为王以笼络人心。但这违反了高祖不得封异姓王的“白马盟约”,朱鲔不同意据理力争,认为高祖约定:非刘氏不能封王。

    然而,更始帝刘玄却根本不听,他先封刘氏宗室的六人为王,又封了异姓十四人为王。其中,王匡为泚王阳王,王凤为宜城王,申屠建为平氏王,王常为邓王,李通为平西王,李轶为舞阴王,朱鲔为胶东王。只有朱鲔推辞不受。又任命朱鲔为左大司马,刘赐为前大司马,让他们与李轶等安抚关东地区。赵萌为右大司马,李松为丞相。共同承担朝廷内责任。派李通镇守荊州,王常任南阳太守。

    刘玄群臣们要奏报政事,他经常醉得不能接见;不得已时,就令侍中坐在帷帐内冒充他与大臣说话。他的宠姬韩夫人尤其嗜酒,每次侍饮,见到常侍奏事,就发怒道:“我刚与皇帝对饮,你就来找事!”站起来掀翻桌案。

    赵萌独揽大权,有个郎吏说赵萌放纵,更始帝就发怒,拔剑就将他杀死,自此无人再敢说话。

    张里仁和凤妃正坐在一家面馆里吃着面条,听着各路小道消息。

    就在此时,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冲着张里仁和凤妃所在的位置大步走来,吓得在面馆里正吃着面条和说话的食客立即作鸟兽散,纷纷逃离而去,只剩下张里仁和凤妃二人还在原地若无其事地坐着吃着碗里的面条。

    等到那伙人来到面前,张里仁抬头看去,立即认出了在后面站着的几人正是之前在大街上遇见的地痞流氓,不由心里暗叹,自己出手是否太仁慈了,才会让他们认为自己软弱可欺,找了这么一大帮人前来找自己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