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大师之路
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学院

    北河省省会。庄市。

    自古燕赵多豪杰。庄市是北河省经济文化中心。北河省铁道学院坐落在庄市北郊。北河省铁道学院在华夏国铁路建设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铁路建设技术人才的重要高等学府之一。

    杨培浩下了飞机,联系到接自己的老师。老师姓庄,戴个眼镜,知识分子打扮。四十六七岁,为人很健谈,在去学院的车上,侃侃而谈,介绍学院的历史,及其有名的校友。

    当得知局领导顾总就是学院有名的校友,杨培浩就理解了为何会安排到这所学院学习。

    到达学院,环境不错,绿树成荫,清幽淡雅,感受不到社会竞争带来的压抑,取而代之的是大学应有的青春活力。

    庄老师带着杨培浩来到了学院里的一栋独立公寓。安排住在808号房间。进入房间,里面生活设施齐全。杨培浩诧异的是,房间就一张床,是单间。庄老师解释道因为杨培浩进修学习时间短,安排多人公寓怕影响学习,也为照顾个人生活习惯。

    对学院的安排,杨培浩非常满意。庄老师给杨培浩一张饭卡,卡里的伙食费局已经交了,告诉杨培浩学院食堂的位置。旅途劳顿,让杨培浩早点休息,明天早上在来带其去进修班报到。

    “太好了,弥补我没上成大学的遗憾,人生真是惊喜不断。”杨培浩想到这,哪里还有旅途劳顿的疲倦。哼着欢快的小曲,决定去学院里转转,熟悉熟悉大学环境。

    看着大学生青春活力的脸庞,三五成群结队,有去图书馆学习,有的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

    对!这就是大学!

    杨培浩来到了学院篮球场上,‘嗖’的一声,一个篮球迎面而来。杨培浩反应极快,双手接住了飞来的篮球。

    “同学,你没有事吧。”身高在180以上胸前穿着印有号码的高个子看到杨培浩接住了篮球。

    “我没有事,下次注意传球的力度。”说完又把篮球传给了高个子。

    高个子接住了杨培浩回传的篮球,力度大,手里感到发嘛。“同学,看不出来还是高手,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正好我们这打半场还缺一人。”

    说到打篮球,杨培浩还是在大山河村打了现在有好几年没有比赛。心中痒痒。

    “好啊。”杨培浩痛快地答应。

    高个子喜出望外。打半场的人凑齐了。

    半场3打3,杨培浩与高个子分在了一组。由于好久没有运动,杨培浩也不着急投篮,而是以传球助攻为主,全部都是吊到篮下让高个子单打。不知道是不是缘分,杨培浩与高个子配合默契,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组队配合。

    “同学。传的好!”高个子对杨培浩的传球点赞。

    打了两局,杨培浩没有一次出手投篮,打到第三局高个子想知道杨培浩其他技术怎样,接到杨培浩的传球,不单打了,又回传给空位的杨培浩,接到回传,也不犹豫,手起刀落,球空心入网。投篮动作标准,姿势优美。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个子从杨培浩的投篮技术手型看出杨培浩是个高手。加强了回传。

    第三局大部分都是杨培浩中投得分。打了三局,杨培浩累了,打不动而结束。

    “同学,你是哪个系的,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篮球队。”高个子球队中就缺少杨培浩这样的投手。

    看着比自己小十多岁的高个子把自己当作是大学生,杨培浩笑了。

    “我又不是你们学院的学生,对加入篮球队我不敢兴趣。”杨培浩拒绝。

    “噢,你不是学生,看不出你比我大多少啊!”高个子怎么看杨培浩都是二十二三岁的样子。

    杨培浩觉得高个子可爱,“我都三十二岁了,你却说我二十二岁这是啥眼神。“其实也不怪杨培浩,长期在野外吸收新鲜空气,再加之帅气英俊的加成,使得杨培浩看上去比实际年纪小。

    “同学,我都32了,你却说我只有23岁。”说完就离开了篮球场。

    “32岁了么,看不出啊,难道世界上真有逆生长。”望着杨培浩离开高个子自言自语道。

    回到808宿舍,杨培浩洗了个澡,按照老师告诉的食堂位置,用饭卡打了份套餐,吃饱后美美睡觉。

    早上7点半,庄老师就来叫上杨培浩去进修班报到。

    进修班在学院西侧教学楼6楼,杨培浩填完抱到表格。开始学习。

    进修班有50多号人,清一色的男同胞。铁路建设行业本来就是属于男人的行业。阳盛阴衰,年纪都是在30岁出头,都是各个局推荐的青年优秀技术人才。

    第一堂课由白发的老教授讲半年进修学习时间中的课程安排:铁路建设中隧道新奥法施工理论知识学时一个半月。隧道岩体力学学时一个月。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学时半个月。

    高铁桥梁理论知识学时一个半月,桥梁力学分析学时一个月,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学时半个月。

    老教授希望全体学员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虽然半年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对大家在以后的隧道桥梁施工中能够学以致用,有所帮助。

    杨培浩长期在施工一线,施工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知识匮乏。也想借此机会,把理论知识好好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