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大师之路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架梁

    王德毅白天去项目部施工现场看看,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晚上杨培浩只要有空就去陪王德毅聊天,聊下来,杨培浩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王德毅还是位历史爱好者,对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杨培浩受益匪浅。

    北宋的历史,王德毅认为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华夏国的尚武精神就被安逸的小农情调所代替,北宋是华夏国历史的分水岭。

    杨培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点,觉得新鲜,就与王德毅讨论起来。

    讨论深入后,就不限于北宋历史,汉唐元明都在讨论范围之内。

    有共同兴趣爱好,王德毅越发觉得杨培浩不简单,虽然只是个中专生,但是知识面很广泛。当王德毅了解到杨培浩从初中开始历史就学的不错,还在网上历史论坛中与一帮历史爱好者煮酒论史,就与杨培浩讨论起三国来。

    杨培浩是蜀人,自然而然的对季汉情有独钟。

    “小杨,看不出来你还是理想主义者,季汉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国家,刘关张自桃源三结义以来到刘备建立蜀国,都不是君臣关系,是兄弟情。”王德毅评价道。

    “王老,所言极是,现代社会理想主义者很少了,理想主义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吃的开。”杨培浩对理想主义心中是坚持的。

    “小杨,你的理想是什么?”王德毅接着问。

    “做最优秀的测量技术员。”杨培浩想都不用想,坚定的回答道。

    “有志气,能把自己的行业做到极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王德毅赞叹道。

    “我一直都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杨培浩干测量六个年头了,越发的喜欢测量,不是当作工作来做,而是把它当作事业来做。

    “我相信你会成功。”王德毅给予鼓励。

    “谢谢王老的鼓励与支持。”

    “今后又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你们沈经理,我会嘱咐沈经理给你帮助。”王德毅要提携培养杨培浩,为他铺好路。

    “我决不会让你们失望。”杨培浩做出了保证。

    “我太高兴了,小杨,来我们喝一杯。”

    “沈经理嘱咐我不能让您喝酒

    “没有关系,你我不说,小沈是不会知道的。”

    “这样吧,老爷子我们以茶代酒,效果也是一样的。”沈经理告诉杨培浩,王德毅有高血压,千万不能让老爷子喝酒。

    “你这个小杨还挺坚持原则的,好吧,我们就以茶代酒,古有煮酒论英雄,今有我与小杨你以茶轮道,何起快哉!”王德毅很是开心。

    “那我就以茶代酒敬老爷子您一杯。”杨培浩端起茶杯,恭敬的敬了王德毅一杯。

    “我觉得今天的茶特别好喝。”王德毅喝的不是茶,是情谊。

    杨培浩怕耽误王德毅的休息,没有聊得很晚,点到为止。

    王德毅调研结束,回去的前一天,王德毅又与杨培浩聊了很久。

    沈经理看得出王德毅是非常喜欢杨培浩,有收其当关门弟子的想法,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王德毅笑到知我者小沈也!

    项目部桥梁施工开足马力,三座特大桥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转序进入架梁工序。

    华夏国高铁桥梁架梁技术在摸索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完善。配有先进的架桥机。

    杨培浩在架梁之前,复核了所有墩柱垫石标高。准确无误后,架梁作业开始了。

    架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胡镇平编写好《架梁作业指导书》对架梁学业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

    谭子文配合安全部编写架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架梁是非常高危的作业,项目部领导高度重视。

    杨培浩是第一次参与架梁工作,全程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着架桥机像小时候玩的搭积木游戏,把预制好的箱梁通过架桥机准确的架立在设计位置上。

    架梁的过程中,还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好奇,每当项目部开始架梁作业时,附近几个村里的村民三三两两的围在距离桥墩的安全红线范围外,看稀奇。

    只要是呆在安全红线外,项目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驱赶围观的村民。

    杨培浩要配合安全部做好围观村民的安全工作,一来二去就和围观的村民熟悉起来。

    “杨技术员,我请教一个问题,你们就不怕这梁掉下去,我看到这玩意像火钳夹柴火一样。”围观村民中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问杨培浩。

    杨培浩知道这老大爷是大王庄的留守老人,家里就剩下他一人,儿女都在省城打工,平时无聊的很,项目部在大王庄修桥,带来了人气。

    杨培浩在测量大王庄特大桥中,忙起来赶不上回项目部,大部分时间就在这老爷子家里凑合午饭,老爷子姓朱,身体硬朗,平时都是一人在家,每当杨培浩来趁饭时,朱老爷相当欢迎,原因就是有人陪他说话,不那么无聊。

    朱老爷子对修桥感兴趣,时不常的问杨培浩关于修桥的问题。这几天朱老爷子看到项目部的架桥机,觉得新鲜,天天都要看架梁。好奇心驱使才问了刚才的问题。

    “朱老爷子,这您要相信科学,这些都是经过科学验算的,你完全不用担心会掉下来。”杨培浩耐心的解释。

    “哦,杨技术员,这玩意挺重的吧。”朱老爷子来了兴趣。

    “加起来900多吨重。”杨培浩说出来了重量。

    朱老爷子听到这重量,吓得惊呆了,“我滴乖乖,这么重,这玩意比我家的拖拉机重好几十倍。”

    “老爷子,这以后是要跑比你现在坐火车更快的火车用的,当然重了。不然承受不住。”杨培浩被逗乐了。

    “我电视上看到过,是不是像子弹头那种的火车。”朱老爷子在电视里看到过。

    “老爷子,您说对了,就是那种火车,等我们修好了,您去省城看您的孙儿,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块的很呐。”杨培浩开始讲高铁的好处了。

    “这么快,到时我一定要体验体验。杨技术员你们真是了不起。”朱老爷子佩服道。

    “是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好了,老爷子您就等着享受。”

    “等你们建好了,我第一个要感受感受。”朱老爷子开始憧憬着。

    “好叻,到时候让老爷子您乘坐首发列车。”杨培浩邀请道。朱老爷子对项目部工作很是支持,因为征地老爷子是第一个同意签字画押的。在老爷子的带头作用下,项目部前期的征地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杨培浩对老爷子是感激的。

    朱老爷子要杨培浩带上自己家里种的大枣说是回去给兄弟们尝尝鲜,杨培浩执意不收,朱老爷子还生气了,说是心意,就当是慰劳兄弟们的辛苦。杨培浩见老人家如此好意,也就不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