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少年样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不忘初心

    回到省城,恍如隔世,没想到自己还是回到了这座城市,或许这是一种宿命吧!许总与郑总在公司出事后,打了不少电话,也是希望汪城能够回到省城,公司永远有他的位置。对于有着知遇之恩的人,这时候还在为他考虑着出路,汪城心里的感激更甚,只是自己还没有想好怎么开始。经历了那么多事,汪城已是疲惫不已,对于未来还是迷茫的,他也知道重回许总郑总公司,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心里终究是不甘。

    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汪城不打算急于做决定,许总与郑总两人也很能理解,没有勉强,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清楚。再次回到公寓,汪城心里没有了悲情,只有遗憾,带着些许庆幸,幸好那人没有跟他在一起,否则该是有多么的担心与煎熬。将公寓收拾的干干净净,将自己与那人的所有衣物晾晒后,没有与任何人联系,也没有去考虑任何事情。完全将自己放空了几天,喝喝茶,看看剧,翻翻杂书,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在医院的日子,老姚与黄洋将汪城照顾的极好,师母看着长胖不少的汪城,人也没有颓废的感觉,放心了许多。到老师家的第一天,宋智楠与宁韶华得到消息,下班后也回到了家里。汪城的状态也是让两人放心不少,关心着汪城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不想让亲近的人担心,便将许总与郑总对他的邀请告诉了几人,对许总与郑总多少有些了解,也让几人比较赞同。汪城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几人,免得他们过多的担心,有些事确定好在告诉近亲的人会更好。

    汪城与女儿女婿的到来,让师母高兴的合不拢嘴,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几人做好吃的,在老师走后,从未如此高兴过。晚辈承欢膝下是每个老人最大的心愿,早已将汪城当作了自己的儿子般,游子归家的喜悦无以言表,希望汪城多住一段时间,但也知道汪城有着自己的事要忙。尽管极为不舍,还是在汪城住了一周后,让他回老家陪陪父母,好好过个年。

    这一次汪城提前告知了父母回家的时间,而这一次更是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在老家好好陪着父母,陪着家人。父母没有等汪城回家,就到了镇上,估算着时间带着晓凯在车站等着。见到满眼期待与心疼的父母,嘴里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汪城心里难受的有着想哭的冲动,好在小家伙古灵精怪,在汪母哽咽时逗着大家,才让几人心情好了一些。

    中午几人就在文峰店里吃了饭,在镇上逛着,给家里人买着东西。镇上的变化非常大,几年间规划的也是极好,老街改造,新街的建设也快完工,更是如城市般,规划了小区的建设。记忆中的路边摊,都规范起来,成了小店,妹妹与妹夫在镇上几年生意做下来,与各个商家也是熟络起来。小家伙的人缘也是极好,几乎每一个店老板都认识这个人小鬼大的小机灵,每进一家店,都拉着自己的舅舅骄傲的告诉别人这是我舅舅!汪城也是跟着小家伙混了不少吃的,汪红笑着说把这家伙丢街上一个月,绝对饿不着冻不着。汪城也是开心的任由小家伙拉着跟人打招呼,自己与妹妹妹夫都是偏内敛的性格,不太会与人打交道,这个外甥小小年纪,却成了社交达人,在这个小镇上竟然无人不识!

    一家人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里,汪母拿出刚买的吃食,分给与奶奶聊天的老人们,村里和睦的邻里关系,尽显这个村庄的人情味。汪城坐在奶奶边上,陪着老人们聊天,晓凯搬来玩具,在边上开心的摆弄,奶奶眼中含泪拉着汪城的手,心疼不已。以为奶奶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却不知道汪母数次的默默流泪,日渐憔悴,奶奶还是看了出来。在从父母处得知孙子的一些情况后,又害怕给孙子打电话,让孙子更难过,一直藏在心里。此刻见到这个最疼爱的幺孙,心疼不已。一众老人对这个村子里优秀的晚辈也是有些唏嘘,纷纷安慰起奶奶,安慰起汪城来,最朴实的话语,流露出老人们的关爱。

    汪红与文峰再次歇业一天,在镇上买了几大袋的菜来到家里时,几个伯伯家里人接到汪父的电话都已到来。晓凯与两个哥哥疯闹着,给众人带来不少欢声笑语,家族的未来都在这几个小家伙身上,长辈们都是宠溺的看着三个小家伙。大哥是家族里所有人的心病,但也都逐渐习惯了大哥的疯傻,看着如小孩般跟三个小家伙一起玩耍的大哥,汪城心里也是有些难过。大伯大妈已经快七十,堂姐也是出了嫁,婆家条件也是一般,上有老,下有小,已是难以照顾,汪城从懂事起,就将将来照顾大哥当作了自己的责任。如今自己的处境,完全是一点都照顾不到,对大伯大妈满是愧疚。

    晚饭没有因为汪城如今的艰难,受到任何影响,大家依旧如往常一样,开开心心的喝着酒,聊着天。这就是真正的亲人,不会因为你的落魄有一丝看不起你,反而是忧心不已。尽管长辈们以及堂哥堂嫂们什么都没说,但眼里的担忧隐藏不住,甚至是糊涂的大哥也是频频给汪城夹菜,让他多吃一些。汪城终究是忍不住在与大伯碰杯后,流着泪喝下杯中酒。一时间桌上的氛围有些压抑,坐在身边的二哥用力拍拍小弟的肩膀,拿着酒壶给这个小弟再次倒满,随后端起自己的酒杯与汪城碰杯。亲人间有时候不需要任何言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已是莫大的安慰。

    三哥在汪城放下酒杯后,没再给他倒酒,而是自己喝了一杯,对汪城说道:“老幺,伯伯们与哥哥们一辈子在农村,没什么出息,就这样了,没有能力去帮你什么,你出了事,我们除了干着急,什么忙都忙不上。你三伯在你出事后,整夜整夜睡不好,经常半夜醒了跟你三妈心疼着你,我这当哥哥的,心里也是难受。反正不管怎样,你人没事就好,将来时间还长,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汪城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用力的点点头。

    长辈们也在安慰鼓励着汪城,让他大胆放心的在外闯,家里不用担心,最坏的结果是大不了回到村里来,有地儿住,有饭吃,什么都不用怕。亲人们最朴实的安慰,最诚挚的关心,让汪城心里的压力释放不少,也更为自责。这一晚汪城喝的很多,也释怀了很多,对未来有了一些信心。

    这一次汪城回来的时间长,汪红与文峰便没有多歇业,吃完饭留下晓凯就回到了镇上。在第二天汪城醒来的时候,已是到了中午,洗漱完下楼,父母在准备午饭,晓凯陪着奶奶,见到汪城下来,蹦蹦跳跳的挂到舅舅身上。汪城笑呵呵的抱着小家伙坐到奶奶身边,身体已大不如前的奶奶,让汪城心里担忧不已,好在奶奶很看得开,反而安慰着汪城。

    年仅九十的奶奶,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知道晚辈们的担忧,有些吃力对王城说道:“城伢,奶奶活到个年纪已经够了,你爸爸他们都很孝顺,我过的很好,现在就只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没有人帮你,奶奶是真的放心不下。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结婚,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了。”听着奶奶忧愁的话,汪城心里更是难过,越是不想让家人操心,最后却是让家人担心不已,只得说着宽慰奶奶的话。

    饭桌上,汪城从汪父嘴里得知,昨晚在几个伯伯与堂哥走的时候,都告诉了父母,多的钱他们帮不上忙,但有用钱的地方,他们尽量凑,只要汪城需要,他们一定想办法。对伯伯们与堂哥们的好心,汪城是断然不会再接受,赔偿的事已经是帮了不少,怎能再让他们去帮呢!汪父与汪母也是谢绝了亲人们的好意,他们也不愿再去让亲人们人因为自己家的事背负太多。

    年关将至,在外打工上学的村民陆陆续续回村,家家户户开始兴高采烈的采购年货,村里越来越热闹。汪城的记忆中,上一次与父母一起办年货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已是过去了近十年,大学要么是勤工俭学,要么是在校抓紧时间提升自己,都是在年前三四天才回。集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浓厚的年味,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时而碰到熟人热情的打着招呼。

    精果子、雪枣、糖米块这些小时记忆中的零食,平时很难见到,现在都出现在了集镇上。镇上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的老者,摆着摊给人写对联,不为赚钱,只为给家家户户增些年味,看上的自己拿走就好,或是给出一些标准,如家里有新人刚结婚的,让老人给现写一幅。汪城记忆中这个老人每年过年都会摆摊免费写对联,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镇上没有不识!汪城微笑着跟老人打呼,尽管老人不认识他,但他对老人格外的敬佩,村里早有老祖宗给每家每户都写了对联,汪城只是单纯的与这个受人尊敬的老人问好。

    让我汪城没想到的是,老人却是认识他,一口说出他的名字,让汪城极为惊讶,诚惶诚恐的再次向老人问好。从老人的话语中,明显感受到对他的了解还不少,在得知老人在镇上小学教了一辈子学生,退休后养成了每年写对联送人的习惯。汪城愈发的恭敬起来,他到镇上读书已是上初中的时候,自然是不认识老人,也没好意思去问。等回到家跟父母提起才知道,汪城初中雷打不动的年年第一,高考更是创了镇里最好成绩的记录,自然也是让这位老先生知道了他的存在。在妹妹妹夫到镇上开店后,与老人接触的多了,老人也就认识了汪城的父母,平时见面也会聊一聊,也是在汪父手机中见过汪城大学毕业的学士照,只是没想到老人的记忆力很不错,只是见过照片,在见到真人时也是认了出来。连续好几天与父母采办年货,汪城仿佛回到了儿时,抛却所有烦恼,融入到热热闹闹的氛围中,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儿时的伙伴们,难得聚齐,最难跟大家相聚的怕就是汪城了。一群发小聚在汪城家中,都说不清汪城上一次这样跟大家相聚是多少年前,相互笑着争论,让汪城做裁判,输了的喝酒,可汪城自己都不记得,只好大家一起喝。这顿酒是汪父汪母得知这些一起长大的孩子们,要好好聚一聚的时候,特意上门挨家挨户邀请到家里来的。身上早已打上烙印的汪城,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村里的孩子,这里有他的根,父母也是希望他能够跟这些发小毫无半点隔阂。

    汪父汪母忙前忙后给这群孩子们准备下酒菜,年轻人们时不时邀请汪父一起喝,汪父总是笑着拒绝,但都会端着酒杯跟大家喝一杯。奶奶一直在边上坐着,看着这群孙辈尽情的说笑喝酒,脸上一直挂着慈祥的笑容。不大的村子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汪城的事这些发小多少都知道一些,但没有任何一人去提。他们之间不需要什么客气,也不需要什么煽情的言语,一杯酒就是最汪城最大的鼓舞与安慰。无论何时何地何处境,这群一起长大的孩子,都是彼此能释放情绪最好的人。众人都已经有了六七分醉意,问着汪城来年的打算,在这群儿时玩伴面前,汪城没有任何的隐瞒。看着依旧有着斗志,有着明确目标的汪城,这群关心着汪城的人,没有多的言语,但心底都是舒了一口气,众人再次一起碰杯。

    与往年一样,汪城家开始了四天的团圆饭,这个年,在汪城记忆中,或许不是最快乐的一个年,但绝对是最为感动的一个年。无论是家人,还是亲人,或是发小,甚至村里德高望重的前辈,都给了汪城极大的鼓舞。无论汪城走到哪里,充满热情的招呼,没有因为汪城的处境有一丝丝的做作,真情的对待,让汪城彻底从失落悲观中走了出来。

    汪城打算在元宵节过后再返回省城,看着村里已经开始有人离开,为生活去奔波,多少有一些不舍。每一个发小要离开前,都会邀请儿时的玩伴到家里再聚聚,这样的相聚没有分离的愁绪,更多的是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第一个发小离开之际,汪城却是成了主角,每个人都跟家里商量后,在汪城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凑了整整一百二十万。当老军将银行卡递到汪城面前,告诉他众人凑的钱都在卡里,让汪城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拿去创业时,汪城掩面痛哭。有感动,有感激,也有愧疚,自己一度以为现在这样,人人都是避而远之,但回到村里,所闻所见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这群发小默默的为他凑出这么一大笔钱,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事,而是他们上十个家庭的事,更是他们家里多年的积蓄。就这样无比信任,毫无担心的给他,更是不提偿还的话,还担心着他有心理负担,这怎能让人不感动呢!对于众人的好意,汪城在明确告知众人自己的打算后,自是不肯接受,再三保证有难处会找他们帮忙后,老军才不情愿的将卡收回。

    告别父母,告别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再次回到省城,汪城的心境也是完全不同。卸下所有包袱,驱散一切负面情绪,不忘初心,牢记自己最初的梦想,踏上重新崛起的道路,为关心自己的人,更为自己不会有后悔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