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榆儿盼
繁体版

第五章 重见天日的古尸

    在一个阴霾的午后,在蒲县文物局三楼文物保护研究室,我们一起开启了这尘封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一段历史。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棺盖打开的那一刻。

    很快石棺的棺盖便在五六个工作人员的协作下被缓缓地推开了。结果发现里面还有一口棺材!大家又将棺材上面的棺材盖揭开,当棺盖被推开的那一刻,迎面扑来一股发酵与腐朽酝酿出来的恶臭。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新出土的古物,让我连连打了两三个干呕。大家都好奇地看向了我,我赶紧让自己恢复平静。

    所有人都好奇地将头探向了石棺里面。令人大失所望的是,里面并没有金光耀眼的各种财宝,有的是一滩茶水般昏暗的死水。大家纷纷从石棺处撤离出来,忍不住从腹底抽出一声唉叹之气。

    “另外一个石棺里会不会有陪葬品?”一个考古队员说。他的这一提醒,让大家又重新拾起了那份兴趣和期待。

    于是,大家又将旁边那口小一点的石棺打开了。果不其然,里面同样还有一口棺材。令人感到失望的是,打开棺盖里面依然是一滩刺鼻昏暗地死水。

    而此刻的徐省却表现得十分平静,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专注地望向石棺里面。只见他将身体一点一点地探了过去,慢慢地整个上半身都陷进了石棺里。

    “大家快看,”徐省指着茶色棺液下说,“下面有东西!”

    这一声惊叹,一下子又把屋里的所有人聚焦了过去。只见昏暗地茶色棺液之下隐隐约约能看见一些有轮廓的物质。同样的好奇,让大家又将目光投向了旁边那口稍小的石棺。果不其然,小石棺中的棺液下面同样也能辨识出一些有轮廓的物质。

    大家商量先将棺液抽干,再进行进一步的考古研究。在正式开工前,考古队进行了周密而清晰的工作分工。

    石棺中的棺液被抽干了,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将棺底下面淤积的一些腐朽的东西清理出来。在一层一层地清理过程中,令人惊叹不已的是,两个棺椁中的古尸竟然完好无缺!肉眼可见他们清晰的轮廓,精致的五官,就连皮肤纹理和肌肉组织依然保持完好,用手轻轻按压一下还有弹力的感觉。

    考古队员们在对面前保存完好的两具古尸突然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多么不符合常理的发现啊!在南方如此潮湿的环境下,尸体竟然依然保持得如此完好。重要的是,还是在有水的环境下,尸体竟然没有受到一点腐蚀。按照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来看,假如将一种蔬菜或是水果长期暴露在空气湿度高或是有水的环境中,要不到几天,这些食物就会出现腐烂的情况,在过几天,原来完整新鲜的蔬菜瓜果都会化成一滩恶臭的烂泥。而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匪夷所思!

    “要说中国考古界自古以来,发现完整尸体的经验也是数不胜数。”徐省说,“记得2003年新疆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虽然历经千年,但是依然保存完好。但是新疆独特的环境又和这里不同。那里气候干燥,常年少雨,物质在空间中暴露后,水分会被迅速蒸发。同时,在干燥的环境下,对细菌的繁殖极为不利。这就让人体死亡组织的腐败过程逐渐减缓,直至停止。所以,那里有天然的保存技术,和我们这里的环境却截然不同。”

    “教授,我们发现的古尸是否与当年丹麦发现的那具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年历史的图伦男子的情况一样?”有人问。

    徐省想了想,回答道:“你的这种联想非常有意义。当年丹麦的图伦男子被发现的时候,正躺在一个潮湿的沼泽中。要说肉眼可见的环境确实与我们现在遇见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后来经考古探索发现,丹麦当地的土壤酸性极强,而且周围处在低氧的状态下,这就使破坏人体组织结构的细菌、昆虫很难存活下去。所以,我们才能看见距今两千多年依然保持完好的尸体。但是,这和我们当地的情况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这里的土壤酸性并不高,而且周围的氧气量十足,根本不具备保存尸体的条件。还有,我们这里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相对湿度超过了百分之七十,每年的降水量是丹麦的好几倍。在这种环境下,细菌生长很快,更会加速一切蛋白质物质的腐化。”

    “教授,按照您的说法,我们这里既不符合新疆干燥的条件,又不接近丹麦图伦男子的环境。那么我们面对的这两具古尸又是什么原因才保存下来的呢?”有人问。

    “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和线索,但是我认为这一定是古人某种高超的保存技术。相信一定有一种尚不清楚的力量阻止了细胞的腐败,促成了今天这两具古尸的完整。也许,借助现代科学,我们可以窥探到这一历史秘密。”

    于是,文物局立即联系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希望在技术上给予一些支持。

    医学院的专家们对两具保存完好的古尸进行了不同领域的检测和分析。而文物局这边也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对文物的清理工作。几天后,医学院的专家们带着自己的研究报告来到了文物局二楼的会议室。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医学院生物学专家谭教授,她主要负责本次考古研究相关的实验分析。

    “从两具古尸的生物学体征上可以判断,一具古尸是男性,另外一具古尸是女性。男性古尸的年龄大概在三十四五,女性古尸的年龄大概在二十七八。

    通过对棺液的提取分析,我们发现了含硫化物,这种物质在自然条件下是无色的,但有轻微的刺激性味道的物质。另外,我们还检测到了汞的存在,也就是水银。”

    “水银”的出现让下面的人开始了骚动,但很快又被徐省的一个手势给平息了。从事考古工作的人都知道,水银在古代经常被古人用来进行防腐工作,但是水银挥发性大,一个正常的人吸附过多后便会中毒。所以,水银防腐的技术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

    “我们用高倍显微镜对两具尸体体内的粪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女尸的粪便中观察到了华支睾吸虫,平均一个视野中能看到2-3个。虽然虫卵的形状稍微比刚拿出来的大便检测时有一些模糊,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细胞里有油滴。这就说明,该女子身前应该食用了生鱼片之类的食物。而在男尸的粪便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华支睾吸虫。从提取的皮肤样本研究分析来看,通过五千倍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我们能看到皮肤组织中胶原组织非常的饱满而清晰。这些都能证明,两具古尸虽然历经数百年,但依然保存完整。不得不说,古人的防腐技艺,真是不得不令人惊叹啊!”

    在场的所有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谭教授的报告,给考古队提供了很多有利的科学证据,来证明面前这两具古尸的保存完整性。

    但是,究竟是何种方法让面前这两具古尸保存得如此完好,能遗留至今呢?这与水银是否有直接的联系?谭教授的分析报告,让大家对古人的防腐技术产生了更深邃的思考和探索向往。

    “教授,古尸之所以能保存完好,是否与水银有直接的关系?”省城文物保护局派来参与一起工作的专家艾晓东问。他也是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学生,他比我高几届,我们接受过同样老师的培育,从名义上来讲,他算我的师兄。

    “这个现在还没有办法直接下结论。但是根据刚才谭教授的分析报告可以知道,在棺液中是存在水银的。这不能排除古人使用了水银来进行防腐工作的可能性。水银的防腐原理在于其散发的气味,能使包裹在细菌外部的蛋白质丧失火性,从而杀死细菌。”

    “教授,是不是所有用了水银的尸体都会保存完好呢?”有人问。

    “这也不一定。古人虽然喜欢使用水银来保存肉身,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可以在这些年考古中发现,很多古尸身上有大量的水银出现,但是尸体却依然腐烂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古尸保存完整呢?”艾晓东追问道。

    “这个嘛……”徐省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面前这位省城来的专家。而艾晓东不像是参与考古研究的专家,更像一个监考老师。从他的眼神中,让人感到有种窒息地压迫感。

    “我来回答你。”一个声音突然从最远的一个角落传来,是韩波。他这次负责整理和记录考古过程中一切相关资料。全场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其貌不扬”的男人。只见他缓缓地站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如此一本正经的样子,他身上充满了向外扑的力量。

    韩波看了看周围的同仁,最后又将目光落到了徐省的身上。徐省朝对方欣然地点了点头。

    韩波领会,他清了清嗓子,说:“防腐除了借助水银的作用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需要一个将空气隔绝开的封闭空间。我们都知道水银有极强的挥发性,放置一段时间后,水银将会挥发得一点不剩。这就能解释,刚才徐教授提到的关于古代很多人在采取水银来防腐,结果却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子。”

    “那你知道这两具古尸是如何做到防腐的吗?”艾晓东质疑地看着面前这个说话的男人问道。

    韩波想了想,说:“我刚才说了,起到防腐作用还有一个因素是——封闭空间。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下面我将向大家用现场演示的方式来再现古人的智慧。”

    说着,韩波便随手抓来几本书和一支笔摆在面前。

    “假如这支笔是墓主人,那么古人首先会用水银做第一层的防腐。接下来,再将墓主人放入第一层的棺木之中。”只见,韩波用一张纸将笔包裹了起来。

    “里面是棺木,我用这个盒子来代替外面的棺材,应该更直观。”随后,韩波向我招手示意要东西,尴尬的是,我却一点也没有参透他的需求点。

    “口红。”韩波朝我小声地说。

    “哦。”于是,我连忙掏出身上的口红递了过去。

    “大家请看!”韩波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手里的那根口红上。

    只见他拿起口红,豪迈地在代表棺材的盒子上开始疯狂的涂抹。我在下面看得咬牙切齿,那可是我花了血本买下的限量版小细根啊!

    很快,朱红的口红便将盒子的表面都涂满了,可惜他还不甘心,继续用口红将盒子的每个缝隙都涂上口红。最后,整个盒子都被火红的颜色糊死了!

    “古人会用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漆来涂抹棺木外侧,然后再用桐油涂抹木板之间的缝隙。这种油干燥迅速,比重轻,耐高温,防水性强,能完全将空气阻挡在外面。只可惜,由于年代的久远,保护墓主人的第一层棺木已经被水浸泡开始了腐蚀了。”

    下面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挖掘古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吗?”韩波看着下面的考古队员,问道。

    大家面面相觑,无人吱声。

    “当时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想要将石棺挖出来,但是却被石棺外面的三合土给困住了。”韩波说。

    “棺椁外面的三合土实在太顽固了,我记得当时有人还提议用爆破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打开石棺外面的三合土。”徐省补充道。

    “没错,当时三合土实在是太顽固了,我就是在与三合土顽强斗争中,受的伤。”会场中头被纱布包扎得严严实实的一位考古队员回应道。

    “后来,我们在吴警官的帮助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石棺外面的那一圈三合土拆除了下来。这些,在场参与挖掘工作的同事应该都很清楚吧?”韩波说,大家纷纷点点头表示同意。

    “我在整理当时现场资料的时候,发现古人在使用三合土的时候用了一个技巧。”说着,韩波便用桌上的几本书向大家展示了古墓中的三合土是如何进行拼接组合的。大家看完,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我们当时找不到突破的缝隙,原来古人是通过这种错落交叉的方式把三合土拼接在一起的啊。”一个考古队员说。

    “即便多么高超的拼接技术都无法做到没有一点缝隙,对吧?如果石棺真的做到严丝合缝,没有一点空隙。那请问棺椁中的棺液又是如何进入到石棺中呢?”艾晓东接二连三的提问,让韩波有一些下不了台。

    现场氛围有一些紧张,在场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他们也在讨论艾晓东提的问题,大家期待能听到一个满意的回答。

    对此,韩波到是很平静,他清了清嗓子,说:“说的对!即使多么高超的拼接技术怎么会做到一点缝隙也没有呢?可惜我们这一次挖掘的古墓,密封性工作就是做得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堪称完美。至于下一个问题,我想大家都是有生活经验的人,所以应该更容易明白接下来我的解释。

    我们知道水无孔不入,水的密度是每平方米一吨,对于大部分物质而言,密度都是小于水的。而且水的流动性极好,它会在亲水物质上沿着极小极小的孔流入。白鹤村庆山脚下发现的古墓已经经历了几百年,在我们这样潮湿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便积少成多,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棺液。同时,水的流入,将棺椁里本就封闭的空间形成了一个与氧气绝对隔绝的密闭空间。这就促使几百年的古尸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依然保存完好。”

    韩波的解释得到了徐省的点头赞同。而他今日卓尔不群的表现也赢得了众人的阵阵称赞,更是给省城来的专家来了一个下马威。哦,对,那是我的“师兄”!

    就在大家沉浸在古尸防腐秘密的真相大白的欢庆之中时,文物清理组的同事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大家说,有新发现。徐省赶紧带着大家一起来到三楼文物清理实验室。

    “教授,我们发现女墓主人的贴身衣物上,有一些东西。”顺着清理文物的考古队员的手看去,大家看见在女墓主人的衣物上显现着一大块深黑色的地方。

    “这……”

    “教授,这明显不是衣服本身附带的颜色。”

    “说得没错,这样的污垢,有可能是后来留下来的。”徐省说。“虽然年代久远,颜色有了变化,但是根据我多年的考古经验可以判断,这可能是血迹之类的东西。但是为了更加确定地知道衣服上残留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我们需要麻烦谭教授帮我们用科学的方式做进一步的研究。”

    徐省说着,看向了旁边的谭教授。

    “没问题。”谭教授同意地点点头。

    很快医学院那边便传来消息,证明女墓主人衣物上的污垢是血迹。这让在场的所有人开始对男女墓主人死亡的真相突然产生了好奇。

    “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墓主人身前遭受了暴力或是谋害之类的事件?”有人猜想道。

    但很快这一猜想就遭到了艾晓东的质疑,原因是在古代人们有“视死如视生”的信仰,他们认为死亡只不过是新的开始,所以对逝世故人的葬礼尤其看重,人们会清洗亡者,为其穿戴整齐后才能盖棺下葬。况且,能使用石棺的人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这样的人,家族中那更会注意逝者下葬的礼节了。

    所以女墓主人身上的血迹到底是如何留下来的,她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逝世的?男女墓主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葬在了白鹤村的庆山脚下?他们生前都经历了什么?一时间,各种问题铺天盖地地卷来,让人的思绪飘飞。

    徐省决定先将这些问题放一放,重新将目光投到两具古尸和出土的文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