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盟锦书
繁体版

第十八章 帝犬

    许家祖上曾出相三人,九代内阁,历经三百多年的王朝动荡却身居高位。不论当权者如何更迭,许家都能在最高权利席位上争得几个名额。

    而保证这一点的,不是别的,正是人才。

    许正是御史大夫、内阁学士许哲勤的次子。

    而许哲勤本人也是个士人精英,长子更是继承了他的衣钵,年方二十,就已经是名动天下的士子,许由。

    也许是一家子的酸腐味太重,许正不喜文却崇武,可不曾想这师傅不好找,他本人也是天赋上乘,寻常人教得心累。

    许由正好相反,文采出众却不精武艺,颇为柔弱。

    许正拜师宋云的消息很快传开,许由便直接找了过来。

    “胡闹!宋云乃是西府军将领,你拜他,岂不是要去西府军?”许由将许正拖了出来,劈头盖脸的教育起弟弟来,许正只能耷拉着脑袋听训。

    “兄长,我从小习武,本就是想上沙场建不世功勋,证明我许家不但朝臣做得,这开疆拓土的本事也是有的!”许正几乎是歇斯底里的说道。

    “蠢,自古武将难善终,你可知为何?”许由接着小声说道:“拥兵自重者要么成一方霸业,要么最终身死家灭!这道理你能不知?”

    许正不为所动,站在驿站院中不肯走。

    “趁着父亲还不知道,你赶紧跟我回去,不然,你得坏了李大人的事。”许由只好从别的地方下手,例如李未初。

    “这怎么会坏了都护大人的事?”许正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若是知道你拜了宋云为师,你想想明日大朝上会是个什么场景。御史大夫出班谏言,有哪个敢不思量的?”许由对李未初没其他印象,他许家和李未初也没有瓜葛。

    可如果老父因为次子的事情在朝堂上挡了李未初的道,这可就是结下了仇!李未初还未进京就已经上层炙热谈资,入京这才两天,内阁谈话几乎都是围绕着方运城、临泉郡和元牟县在转。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未初现在如日中天,是各方争相拉拢的人才!还是个即将外放的封疆大员!

    西府军离京师乘千里马一日一夜便能到,这么近的地方,敢委个大员,除了是皇帝心腹,谁敢这么封?

    早就传闻李未初与明楼关系紧密,明楼又是皇帝的人,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事了吗?

    许哲勤为人正直,本就对李未初的任命颇有微词,许由劝过几次,起效不大。若是许正这事被听到后,其后果不堪设想。

    许由是怎么也不会允许许正出京的。

    而李未初已经到了秦王府里作客,这位皇帝的亲弟弟,当初可是舔过刀子卖过命的。

    可能是养尊处优的关系,不过四十来岁就胖得快成一个球了。

    “哎呀,都护大人这是看不起本王吗?”瞧着李未初杯中的酒,姬正阳佯作不开心的笑骂道。

    其他早就听闻李未初酒量很差,所以并没认真。

    可李未初不敢怠慢,只好强忍着一口饮尽,这呛人的酒味直接差点让他吐了出来,几次干呕都强行咽了下去,看得在场的宾客纷纷大笑。

    “是在下扫了大家的兴致,抱歉抱歉啊。”李未初官秩三品,在场的除了王爷,大都和他平级,但比起实权,他是最大的。

    酒过三巡,上来一群女子表演歌舞,也许是喝多了的原因,领舞的那个曼妙身姿看得他有些压抑不住自己的冲动。

    好在宋云在身后及时制止了李未初的唐突,他赶紧多吃了几口东西压住酒劲。

    而首座上的秦王却是看在了眼里,嘴角一翘,似乎在盘算什么。

    因为明日大朝,几乎在京的大部分文武都得上朝,所以酒宴收得较早。

    回到驿站,小翠又是一番忙上忙下,这次有了经验,不等李未初做春梦就主动上床抱着他,免得寒意太重。

    第二日天还未亮,宋云就将李未初两人喊醒。

    朝服笨重繁琐,小翠花了不少力气才给他穿好。

    由于衣服实在是太过于笨重,无法骑马,只能乘着驿站提供的轿子。李未初坐在这狭窄的空间里那叫一个难受,可他没法乘坐马车去上朝,那是相爷三公九辅亲王才有的恩典。

    特别是车架的马匹数量,直接将这些人的恩宠等级再次划分开,一般的九辅是一匹马拉,好点的两匹,尊贵荣宠如秦王,六马并驱,排场极大。

    乌漆嘛黑的天色,寒风中屡屡传来落轿的声音,官大的靠近落,官小的离远点,大家尽然有序,遇到一般的朝臣最多就是客套一句,遇到一党的同僚那就是喜笑颜开。

    整个皇宫大门前分成三个奇怪的阵营,中间的是帝党,以尹正陶、余博易、张郎为首。

    东洲党则是福、泾、垄三州知府同知监事章承恩的京师驻官,越、鲁、汀三州刺史蔺儒知的京师驻官。以两人为首的地方官员代表团几乎占据了周朝一半的税赋、府兵。

    只是眼尖的李未初发现,这第三个阵营真是毙了狗。

    外驻武官!

    看到这一幕,李未初心凉了半截,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在元牟县卖好时,明楼如此高兴了。

    因为周朝武官几乎不与帝党有瓜葛,诸如禁军都有不听调遣的,所以姬谌才会如此在乎太府军。

    感受到来自外驻武官的鄙视眼神,李未初苦笑自嘲。“叫你卖弄聪明,以为凭借着超越几百年的知识就能搞懂政治。”

    一直等到点卯,李未初才随同僚入宫。

    看到腰牌上的太府军三个字,李未初竟然觉得有些亲近,这也许就是党争带来的后果吧。

    李未初熟练的解下佩剑,就要放到桌上。

    一名队长却走了过来抱拳说道:“将军,您可以持剑入朝。”

    “什么!?”李未初这边还没反应过来,周围同属帝党的官员倒是炸了起来,就连尹正陶都不禁惊呼。

    “圣主厚恩,微臣无以为报,可这持剑入朝,恐遭人闲话,再说,有太府军在左右,何人敢在皇宫重地闹事。”李未初打着哈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啥,反正就是死活不佩剑入朝,仇恨开大了可不好。

    方运和临泉的事本就已经疯传开来,若是再来个持剑入朝,他估计东州党得在他出京回西府前弄死他。

    朝殿名为承运,意味承接天运。

    入宫门后有一个瓮城,城楼上的太府军人手一把强弓,驻军边疆久经戎事的他仅需一眼就看出这是正儿八经的两石强弓!!!这可不是演义小说,两石强弓可是足足一百九十斤呐!

    真不愧为精锐,要知道,平常弓手,三力便是不错,五力已经是上乘,七力的非常稀少了。

    穿过内城门是一个广场,名曰昭天,与朝殿两相呼应。

    广场很大,李未初没有仔细打量,可大朝文武外驻共计四五千人,在这广场里都不显多。

    这入宫检查就搞了两个小时,等到太阳初升,十几个宦官从朝殿里走到外面的台阶上,对着广场高呼三声:“中圣!天启朝朝!慨源广盛!”

    接着,只见所有朝臣拜服在地,高呼三声:“喏!喏!喏!”

    “怎么是喏?”李未初带着满脑子的浆糊不得其解,只能跟着照做。

    待到程序走完,一名从不认识的官员拉着他的衣袖示意让他走在前面,然后就看到所有人排成井然有序的队伍鱼贯而入承运殿。

    “圣主不喜跪拜,所以朝殿内不要行跪礼。特别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见帝不跪。”这名官员的提醒声不大,可李未初刚好能听清楚。

    台阶很高,一直走到殿门外,走来一个宦官将他拉住,然后往旁边扯,直到他看到一块木牌上刻着他的名字,这里靠近墙边,地上的蒲团边一块木牌,表示这里的主人。

    他的赫然就在第一排,刚一落座,就看到很多官员从他面前经过时都会特意转过来向他弯腰鞠躬行大礼,尹正陶等主要官员也会微笑点头拱手示好。

    李未初那是一个都不敢得罪,统统行大礼,鬼知道会不会有小心眼儿的人。

    他的身边和身后很快就跪满了各种武将文官,品秩大都是五品以上,与他平级的不少,但都不与李未初热络,有着很明显的隔阂。

    就在此时,系统突然唤他。

    “这是我留给你的简讯,记住,因为能源问题,我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出现,这是我给你留的时空转换器,里面有相应消耗需要的能量。其他的东西,我将无法提供。”

    “???”李未初接着就感觉手腕处一丝冰凉,亮出手来,发现上面多了个银色的细小镯子。

    “传西府军同知参事、前锋都统、方运城太守、西府军都护李未初!”一声传召打断了李未初的思绪,他只好赶紧起身往殿里走。

    里面站着几百个大员和驻京代表,却安静得能感受到身边人的呼吸声。

    “臣,李未初,拜见圣主。”有了同僚的提醒,李未初行武官礼,单膝下跪。

    “起。”明楼身边的一个宦官大声喊道。

    “竟然不是皇帝喊起。”这有一次打破了李未初的世界观,不是皇帝说平身吗?

    接着,这个宦官手捧着一卷东西,开始大声朗读李未初最近的一切优异表现,有的往死里夸,没的也加上。

    前后念了一炷香,旨意读完,全体山呼。“李将军辅国之臣,圣主福运长隆!”

    “哦豁,都是一群演员。”李未初也跟着大声朝拜感谢隆恩,实际上心里乐开了花,脸上不禁露出傻笑。

    “圣主,臣有旨奏!”尹正陶第一个在庆贺后站了出来,手捧奏章。

    “公页请奏何事,言之。”皇帝端坐在龙椅上,底气十足的问道。

    “禀圣主,臣请朝廷为西府军拨款粮饷,以守边关,防北羌扣关!”

    哗啦——

    除了少数已经知悉的没有过多反应,其他人都纷纷露出震惊!这是要把李未初当成猎狗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