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杀伐系统
繁体版

第三十四回 曹操封公封魏郡

    为了安蜀中人的心,张毅也只能同意。吴氏的确美艳,而且贤淑良德,至于什么富贵命,张毅也就不当回事了。因为他的女人当中有富贵命的有也不少,比如洛神甄氏,也是有富贵命的。

    之后益州又送来的大量的人才,让张毅感到很开心,谁不喜欢手下多啊不仅仅是蜀中,还有荆扬两州,也出现了不少的人才。

    “杨洪犍为武阳人,武力72,战策83,计略81,内政86,教育74,外交75。特性文武。”

    “何宗蜀郡郫县人,武力61,战策65,计略82,内政80,教育75,外交69。特性谶纬。”

    “秦宓广汉绵竹人,武力48,战策63,计略84,内政83,教育79,外交75。特性舌辩。”

    “射坚扶风人,武力63,战策65,计略72,内政82,教育71,外交75。特性治臣。”

    “射援扶风人,武力65,战策67,计略73,内政85,教育74,外交72。特性治臣。”

    “孟光洛阳人,武力68,战策61,计略75,内政88,教育79,外交70。特性谏臣。”

    “卓膺汝南汝阳人,武力75,战策72,计略61,内政60,教育62,外交56。特性猛将。”

    “寇封长沙人,武力88,战策82,计略70,内政74,教育60,外交62。特性猛将。”

    “杨仪襄阳人,武力62,战策76,计略82,内政80,教育65,外交75。特性狭隘。”

    “费诗犍为南安人,武力64,战策72,计略78,内政85,教育80,外交86。特性直臣。”

    “周群巴郡阆中人,武力67,战策74,计略75,内政79,教育65,外交82。特性天象。”

    “来敏南阳新野人,武力72,战策75,计略83,内政85,教育84,外交74。特性乱言。”

    “王平巴郡阆中人,武力95,战策93,计略82,内政68,教育75,外交62。特性大将。”

    “宗预南阳安众人,武力72,战策75,计略82,内政78,教育70,外交83。特性巧辩。”

    “阚泽会稽山阴人,武力71,战策72,计略79,内政82,教育93,外交75。特性大儒。”

    “薛综沛国竹邑人,武力68,战策65,计略82,内政89,教育86,外交80。特性谏臣。”

    “朱然丹阳故鄣人,武力78,战策93,计略86,内政84,教育89,外交86。特性大将。”

    “朱桓吴郡吴县人,武力84,战策85,计略83,内政82,教育86,外交78。特性文武。”

    “陆绩吴郡吴县人,武力47,战策72,计略82,内政83,教育85,外交75。特性圣贤。”

    “吕常南阳博望人,武力85,战策89,计略82,内政83,教育78,外交75。特性文武。”

    第二年,承安二年210年,张毅又让下面的人继续休养生息,然后向汉中运送粮草,在南阳也囤积了不少,宛城、武关都有所囤积。因为有了黄道婆,张毅就让她全力组织升级织布机。黄道婆召唤出来就是四十多岁了,直接就进入了工坊当了一个科研人员。

    在黄道婆组织的织布机升级工作中,织布机稳步的向上提升,工作效率增加了很多。张毅逐渐提升织布机的等级,产出之后,立刻在寿春周围进行推广,免费和织女们换老旧的织布机,算是给她们发福利了。有了新型织布机,寿春周围的织女织一匹布的时间缩短了40以上。

    曹操那边因为新皇刚刚登基,他还一直惦记着九锡的事情,也没有节外生枝。一直在运作这件事,不过一直都被荀彧以新皇登基为由,给否决了。

    曹操对此心中很是不满,而且荀彧一直都在催促他和张毅交战,为先帝报仇。

    但是曹操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于是两人之间的的矛盾不断的增大。有一天荀彧突然收到了曹操送来的一盒点心,晚上的时候荀彧就在自己的家里死亡。

    有传言是曹操在点心当中下毒,也有传言说曹操送给过去的一个空盒,暗示荀彧在自己和汉室之间选择一个,荀彧两边都不想选择,于是自杀了。

    事情的真相谁也不知道,只知道荀彧死后,不到一个月,曹操的手下就开始上书请求封赏曹操。

    还是郗虑和路粹这帮人,直接在朝堂上就说了。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人反对,之前敢于反对曹操的孔融被杀了,前不久敢于和曹操讲理的荀彧也死了,现在没有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反对了。

    能够说上话的大官,基本上都被曹操弄没了。前三公杨彪,刚到许昌的时候,就因为得罪曹操被下狱,然后心灰意冷,借口脚抽筋不再当官了。这基本上是之前元老级大臣的下场,进不了全力的中心。

    现在权利的中心全部都是曹操的人手,荀彧死后,尚书令的工作就交给了程昱、陈群等人分担。荀彧才华卓绝,不是他们任何一个人能够比拟的。既然才华不够,那就人数来凑。

    不要小看尚书令这个相当于副相的官职,就是在曹操恢复丞相之前,这个官职就是掌握实权的。三公别看这高大上,但在汉末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就是身份显赫而已。而且加上灵帝喜欢卖官,三公就是替罪羊,动不动就被撤掉,然后灵帝再卖一次,能够得到上千万钱。

    所以政令一直都是有尚书令所出,三公只不过能够提上一些意见罢了如果想要有实权,就需要有一个名头,叫做录尚书事,没有这个就没有实权。

    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八岁的小皇帝的意见基本上就不重要了。哪怕太后仗着自己是曹操的女人,依然阻止不了这个决意的通过。

    曹操被封为魏公,封地为邺城,加九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