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暗宇宙之宇界窗口
繁体版

第九章 登陆“维尔塔宁”

    虽然涉险过了一关,可钱坤知道原有方案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必须要立刻做出调整。

    “小新,根据我们建立的质衍换算公式,你最终再确认一下暗物质喷发量,并以你换算后的暗物质质量,重新进行引力弹弓效应数值模拟。”

    谢小新连连点着头,似乎她有着相同想法。

    仅仅过了半个小时,新一轮数值模拟分析便出炉了。然而谢小新却皱起了眉头:“钱教授,以目前换算的暗物质质量重新分析,“维尔塔宁”彗星能够受到引力弹弓效应降速,但暗物质却造成了其它危险。按照彗星构成,它会在超量暗物质引力作用下完全撕裂。”

    钱坤很淡定,他知道“维尔塔宁”彗星并不是通常的“脏雪球”,其隐藏内部的彗核结构十分坚固。但这里面风险很大,三名失联宇航员位置还无法确定,而在暗物质强引力作用下,彗星外层冰物质结构会出现脱落。如果哪位宇航员停留在彗星表面,大概率就会跟随冰层甩入太空,进而处于更危险环境。

    一番思考后,钱坤决定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暗物质对彗星的作用力,他立刻进行了部署:“闫申,对衍生暗物质尾部反暗粒子区域进行激光轰击,我们要进行暗物质降速处理,注意!不要大规模击中暗物质。”

    谢小新主动配合起闫申进行着空间位置定位。

    可一段时间操作后,卫星反馈的信息却并不理想。即便采取了不间断激光扰动作用,仍无法有效牵制暗物质快速推进。

    现在,距离“维尔塔宁”进入暗物质引力弹弓效应范围已不足四个小时,钱坤觉得有必要把这次行动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情况向U盟宇航局进行最后说明。

    地面指挥中心同意了钱坤的这个请求,并启动了与U盟宇航局、“达尔文”载人探测器的多方空间视频连线。

    U盟宇航局以及“达尔文”载人探测器方面均对Z方目前开展的营救工作表示出了满意和感谢。

    用U盟宇航局局长的话来讲,“维尔塔宁”彗星上的几位航天员已经在太空停留超过了11天,能够维持航天员生存的各类必要条件早应消失殆尽。而“维尔塔宁”彗星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几乎意味着几位航天员存活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借助视频连线,Z国宇航局和U盟宇航局对下一步行动达成了共识:“在紧后时间里,要不惜一切代价截住“维尔塔宁”彗星,甚至可以采用破坏性措施。”

    双方高级领导的明确表态,也让双方工作人员放开了手脚。

    随着“维尔塔宁”按照预定轨道进入暗物质作用力范围,营救工作由U盟宇航局正式接手主持实施,Z国方面则提供配合和支持。

    钱坤通过“达尔文”号传送的实时画面,时刻观察着彗星的形态及路径变化。而谢小新则一直霸占着“天工一号”上自带的空间望远镜。

    闫申本以为谢小新看累了就会让出位置,休息一会。

    结果谢小新却有些贪得无厌,她看完彗星看行星、看完行星看星系、看完银河系又会回头观察“维尔塔宁”。闫申则在一旁一脸的无奈,但又不好意思说些什么。

    这时,谢小新好奇的问道:“钱教授,听说U盟宇航局在“维尔塔宁”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质,并且还有某些非自然形成结构,这些传闻到底是不是真的?”

    钱坤保持着谨慎:“U盟宇航局提供了“维尔塔宁”彗星光谱分析,它的主要成分是C₂、CN、C₃,另外还有OH、NH、NH₂、CH、C、O等原子和原子团,这就说明这颗彗星富含有机分子。彗星是一类特殊星体,它甚至与生命起源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在地球形成早期,某些彗星携带着有机物质坠落到地球上,这或许就是地球生命的真正起源。至于“维尔塔宁”内部存在的规则结构,我们还需要等待这一次营救行动,或许“达尔文”探测器真的会找出答案。”

    听钱教授这么一说,谢小新对彗星更加着迷了,她沉浸在望远镜的放大世界里,自言自语的说道:“这颗绿色“维尔塔宁”慧星真的好美!我还从没有看到过如此明亮的彗星!它就像是太阳系里播撒生命的天使。”

    正当双方团队借助各种航天设备关注着彗星动态时,“维尔塔宁”突然发生了闪爆,一直通过望远镜观测的谢小新也被吓了一大跳。

    伴随着这次闪爆,预示着“维尔塔宁”彗星正式受到了暗物质引力弹功效应作用。

    由于Z国方面对暗物质动态运行位置和速度控制的较为准确,使得“维尔塔宁”沿着暗物质逆时针方向开始了减速,而“达尔文”号探测器则沿着暗物质顺指针方向形成了加速。

    几小时过后,“达尔文”终于具备了捕捉“维尔塔宁”的速度和距离。

    随着两者距离快速临近,这让Z、U两方团队看到了潜在的成功可能性。

    终于,“达尔文”找准了时机,发射出载人登陆器,它将带着人类希望再次登陆彗星。

    指挥屏前,Z国和U盟宇航局工作人员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登陆器着陆。

    慢慢的,“维尔塔宁”彗星清晰的呈现在众人眼前。

    运行中的“维尔塔宁”形状类似于一个不规则土豆,其表面布满了悬崖和斜坡,其中还有大大小小的坑洞。

    “达尔文”就像在一个旋转的巨大山体上寻找着三位失踪宇航员。然而,环绕“维尔塔宁”数圈后,探测器仍然没有发现任何宇航员行踪,也没有发现一些人类活动迹象。

    U盟宇航局判断,由于彗星重力十分微弱,以至于处在彗星表面的宇航员,在轻微振动中就能脱离彗星万有引力束缚,更何况“维尔塔宁”在接近暗物质时曾经发生过爆闪。

    不得已,U盟宇航局决定终止彗星表面搜寻工作,开始实施彗星登陆。

    在排除了多处危险登陆地点后,U盟宇航局人员最终选定了一个方圆800米的较平坦区域作为着陆点。

    彗星登陆极为凶险,为了在正确区域着陆,任务控制人员必须将彗星表面的粉尘、冰块、水蒸气及其不规则形状的重力场等因素都考虑在内。如果登陆器未能在指定区域内登陆,它很有可能会翻滚到悬崖下,甚至是掉入到黑暗洞穴里。

    载人登陆器通过推进器调整,在保持与彗星旋转同步后,抵达了着陆地点上方位置。这时,登陆器从3个角上发射了三个类似鱼叉的东西,稳稳地扎入了彗星地表。

    通过牵引作用,登陆器最终安全着陆在预定地点。之后,着陆器伸出螺旋支腿深深的钻入了地表,确保着陆器能牢固附着在彗星表面。

    钱坤感到,为了这次载人着陆,U盟宇航局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准备。

    过了一会,登陆器传回了“维尔塔宁”彗星数据:“地表温度零下110度,彗星周围气体氧气含量30%、二氧化碳含量…。”

    “维尔塔宁”彗星竟然富含着如此高比例氧气,这一发现让屏幕前所有科研人员都深感意外,即便是曾经探测过“维尔塔宁”彗星的U盟宇航局也深感不解。

    在各项准备工作陆续完成后,着陆器开启了钻探工作。

    有了几年前彗星探测经验,U盟宇航局这次携带的钻头直径达到了900mm。看来,U盟宇航局势必要彻底揭开隐藏在彗星内部的秘密。

    基于之前的双方救援合作协议,钱坤能够一直与“达尔文”探测器工作组进行沟通和联络,他对U盟宇航局的彗星钻探工作充满了期待。

    然而事实却很残酷!3天过后,着陆器依然没有钻探到有价值物质,取得的都是冰和岩土的混合物,各国科学家们都从极度兴奋当中归于了平静。现在,谁都不知道还要下钻多久,也不清楚将会发现什么,甚至还有人在埋怨,说选错了登陆位置。

    毋庸置疑,U盟和Z国宇航局耗费了好几十亿资金开展了这次彗星探测工作。如果最后没有取得预期探测成果,又白白损失了3名航天员,那各国航天人员都会沉浸在自责和失落当中。

    正当大家慢慢失去耐心时,“达尔文”着陆器却突然传来了钻头消失的信息。顿时,各国科学家们又如热锅蚂蚁,繁忙的工作了起来。

    由于钱坤刚刚参加过月球钻探工作,他对钻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更有心理准备。

    对于钻头消失,钱坤大概猜出了问题原因,他预感到“维尔塔宁”很可能是宇宙高阶灵体操纵的,它应该具有类似月球大脑的金属壳体和晶体结构。

    于是,钱坤主动和U盟宇航局以及“达尔文”号上的宇航员进行了通信联络:“大家不要担心钻头丢失,钻头很可能是钻透了某个地质层。如果“维尔塔宁”存在着外星文明遗迹,那么我们钻探穿过的这层很可能就只是一个保护壳,里面才是彗星文明的主体结构。所以,我建议选派经验丰富的宇航员从洞口进入,但要做好安全防护,否则很容易发生坠落。”

    由于钱坤是此次国际联合救援任务中暗物质控制的实际负责人,大家早已对他产生了信任和好感。因此,当钱坤说完以后,很快就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响应和认可,彗星着陆器里的宇航员也主动申请从洞口进入。

    就这样,在做好充分保护后,多名宇航员慢慢的从钻孔里进行了下潜。

    果然,彗星内部如钱坤想象的那样,存在着保护层和内部结构,而钻头就是坠落到两者形成的夹层里。

    这个夹层之间大概有数十米间隔,其间还有着规则金属支撑,显然这是具有一定科技文明才能创造出来的遗迹。

    钱坤在显示屏前看到这一幕后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其它推测,他甚至预想到了即将面对地外文明的场景。

    屏幕里响起了登陆宇航员的实时播报:“检测仪显示这个夹层空间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上5度,氧气含量接近47%,无其它有害气体。诶…,那是什么…?”

    跟随着宇航员头盔上的摄像头视角,大家看到远处正有不明物体飘在空中旋转摇摆,在这个陌生的密闭空间里着实有些吓人。

    不过,U盟宇航员心理素质非常过硬。他们在遇到这种情况后,反倒是加快了漂移速度,朝向了远处的不明物体。

    离近后,大家才逐步确认,这正是失踪的一名U盟宇航员尸体。有些诡异的的是,宇航服上的头盔不见了。

    U盟宇航局对离世的宇航员进行了简短哀悼,并决定不再对尸体进行扰动,只是通过几根绳子固定在“维尔塔宁”彗星内部。

    在处置完离世宇航员后,U盟宇航局目光又对准了下一层结构。

    宇航员传送的图像,再次印证了钱坤的内心推测。下面是一层晶体结构,也就是说,这层晶体结构极有可能会像月球那样被某种灵体激活。

    出于对新鲜事物好奇,“达尔文”号宇航员们开始了晶体结构的采集工作。不过,任凭他们如何敲打和切割都无法取得样本。

    钱坤本来只是想默默的观看着U盟宇航局工作,但在看到宇航员们坚持不懈的做着无用功时,他实在憋不住了:“这层晶体结构的主要成分可能是金刚石。以你们携带的工具恐怕无法采集。我建议找到刚才坠入夹层的机械钻头,或许它还能起点作用。”

    谁知钱坤通过连线对现场宇航员的提示,竟然在屏幕里收到了U盟宇航局的一片欢呼,大家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一样。钱坤则无动于衷的一脸茫然。

    之前躲得远远的,害怕看到航天员尸体的谢小新,眯着眼挪步到屏幕前,她也想看看这个金刚石地核到底长什么样子。

    可在钱坤心里,他正等待着某种外星灵体出现,这才是他最想解开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