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暗宇宙之宇界窗口
繁体版

第一章 宇宙窥视

    时光飞逝,在不知不觉中,距离联合国国际空间组织发布“重审太阳系”提案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

    当年,“海冥大碰撞”、“星球失踪”以及“暗物质现身”等一连串看似不可能的天体事件,让全世界都聚焦到了航空航天领域。

    作为“反暗物质统一理论”提出者钱坤教授,他曾提笔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文章从多方面论证,多起天文事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非偶然性,而太阳系内2颗星球失踪事件,应该归结为外星智慧文明的星际开采。文章还大胆推论,太阳系内应该就藏有外星文明的身影。

    此文一经发表,立刻在全球科技界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有许多批评声音,但还有不少知名科学家却意外赞同了钱坤的观点。

    随着事件进展和时间上的发酵,地球上所有国家的科技发展重心,都聚焦到了航空航天领域。

    各国数量庞大的航天设备在太阳系里积极探索着地外文明宝藏,甚至形成了太空竞赛。

    全球政要都在暗地里认为,如果谁能提前获取或接触到地外文明,就可能为本国在军事和科技中取得先机。而哪个国家在这场太空竞赛中掉队,就有可能在未来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思想虽然促进了地球文明进步,但也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恐慌和负面影响。

    此时,由钱坤教授主持的研发团队已经初步学会了操纵暗能量和暗物质,而且还能控制一些小型天体轨迹,进行星球资源开采

    经过“重审太阳系”,人类目前能够锁定存有地外文明的天体已经增加到了4个。分别是:月球、维尔塔宁彗星、火星和“Oumuamua”。

    其中“Oumuamua”由M国宇航局实际控制,维尔塔宁彗星为U盟宇航局最早实现近距离观测,火星由M国、S国宇航局共同实施探测,而月球则被率先实现登陆的Z、M两国实际占有。

    在4个留有地外文明的天体当中,月球是最为复杂的。Z、M两国通过中微子射线,都确认了月球内部存在着中空区域。而且,两国均在钻探过程中发现了非自然形成的大体量重金属构筑物及放射性元素。

    由于中空区域位于地层下方约20公里处,Z、M两国均采用了盾构机进行钻入。

    Z国方面派出了由Z国冶矿集团组建的盾构掘进队伍,使得Z国在盾构掘进速度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

    但就在盾构机到达距离地表约15公里处时,Z国方面的钻孔设备遇到了多种高强度物质无法保证掘进进度。

    为此,Z方计划组建一支由物理、化学、地质、核技术、激光技术、工程建设等9名科学家构成的攻关专家组实施登月勘察,要为现有难题形成最终解决方案。

    通过为期两周的火箭接受性训练及相关心理测试后,Z方最终确定了攻关组成员。组长由Z国冶矿集团总工程师、首席专家诸恒担任,钱坤作为国内反暗物质研究学术带头人,被特批参加了此次行动。其中还有一位来自地北大学的赫然教授,他是地质方面的专家,也是钱坤的老朋友,他俩在海冥大碰撞时期,就有过相关科技合作。

    这一次,钱坤能够直接进入到攻关组名单,是因为他还带有其它绝密任务。

    前期,Z方在月球地质勘探时,还偶然发现过暴露在月球表面的微量反粒子。钱坤在得到这个信息后推论,有可能是月球内部存在着反暗物质,其在明暗物质湮灭过程中释放出了反粒子。

    钱坤的推论获得了军方高度关注,并以此安排他个人执行秘密任务。

    由于前线告急,攻关组并没有再进行过多训练,便匆匆踏上了前往月球的行程。

    执行这次任务的是“盘古”号宇宙飞船,作为运载工具,其使用的是大推力运载火箭。

    各位专家都是第一次登月,尽管都提前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在火箭腾空的那一时刻,还是颠覆了所有人的预料。

    在火箭逐步加速上升过程中,大家还能基本承受住这种压力负荷。但在火箭上升到四、五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了急剧抖动,并产生出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共振。这种10赫兹以下低频振动让人有种五脏六腑即将破碎的感觉。而当低频振动叠加到6G过载时,所有人都已无法承受,甚至觉得自己快要牺牲了。

    虽然钱坤在攻关组里算是最年轻的,但他同样接近了身体承受极限,如果这种状态再持续一段时间,他肯定会昏厥过去。

    还好,最难以承受的一段区间,只有短暂且又漫长的十几秒。10分钟过后“盘古”号宇宙飞船终于摆脱了地球引力,进入到了宇宙太空。

    这时,攻关组成员们仍然都还没有完全缓过来。钱坤面色苍白,就像刚从鬼门关里逃出来一样。

    看到钱坤脸色难看,坐在他身旁的诸恒组长关心的问道:“钱教授,还能抗的住吗?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这次任务很艰难,是坚决不允许带病作业的?”

    钱坤难为情的说:“没事,诸总。这第一次坐火箭,有点害怕,平时带孩子去游乐场,我可是连过山车都不敢坐,这回算破天荒了。既然火箭发射阶段都挺了过来,后面的任务应该没问题。”

    “火箭这么大推力和振动,再加上3天空间飞行,任何人都可能会发生不适,尽力克服一下。因为事态紧急,这次出征前大家都没有完成充足的系统训练。其实,国家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这次选用的运载火箭已经在最大程度上消减了各种缺陷,是我国最为成熟、稳定的运载工具。可想而知,以前宇宙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会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我们到达月球后,还要进行为期1天的月球重力适应性训练。你是负责空间探索的,以后没准还要进行星际旅行,本次任务就算是提前训练了。”

    “组长放心,我会竭尽全力的,争取不拖咱们团队后退。”

    诸恒好奇的问:“钱坤教授,早就听闻您是天南大学的著名天体物理老师,又是“反暗物质统一理论”创始人,你可以讲讲五年前“星球失踪”事件吗?我是搞基建出身的,以前没有过多关注。但现在不同了,我们执行的是太空任务,那些天体事件,或许还会对本次任务有所帮助。”

    “对、对,还有你发表的那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真的是有外星人在干预吗?”

    众人七嘴八舌的问着。

    钱坤抽丝剥茧的介绍了起来:“最早是冥王星,因为某种未知原因,脱离了其原有轨道,还荒诞诡异的突变到临近海王星位置,进而发生了那场不可思议的海冥大碰撞…。这场天体碰撞虽然导致了两颗星球及其卫星全面脱轨,但也奇迹般诞生出了海冥新星。我当时恰巧访问了M国航天局,偶然得到过一些重要情报。经过反复推论,得出了一种观点。是大量反物质突然出现,还有目前还难以定论的某种宇宙暗流,才造成了冥王星脱轨,甚至跳跃到其它位置…。可还没等海冥新星从炽热中冷却下来,它却以更加难以理解的方式凭空消失了。但这个事件并不孤立,不知什么时候,远在小行星带附近的灵神星也一并消失在全球天文视野当中。”

    有人继续问道:“你提出的‘反暗物质统一论’又在讲什么?能再阐述一下吗?”

    “以我目前的理论,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可以统一,它们的区别只在于所属的不同时空维度。在我们建立的暗能量+暗物质模型里,暗能量完全可以吞噬暗物质,这也是作为宇宙加速膨胀的一条合理解释。”

    …

    各位专家云里雾里的听着,不管听没听明白,都觉的非常着迷。

    说话间,“盘古号”飞船已经靠近了月球表面,组员们终于看到了闻名遐迩的月球“楼兰”基地。这是Z国在其它星球建造的唯一一个基地,更是集中了全国资源和力量才达成的建筑奇迹。

    据诸恒组长说,“楼兰”基地是Z国冶矿集团主持建造的,现在仍然处于建造过程中。按照规划,基地全部完成还需要十年时间。让诸恒颇为得意的是,这里面运用了多项由他发明的专利,这些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月球的各种矿产资源。

    “盘古”号宇宙飞船先是降落到了月球表面的“天竺”火箭发射基地,然后攻关组成员又分别搭乘了两辆月球车前往了“楼兰”基地。出于安全考虑,两个基地之间的距离达到了8公里。

    攻关组抵达“楼兰”基地时,连基地负责人庾世功都亲自带领相关领导前来接见,他为各位专家安排了最为舒适的房间和餐饮服务。从他与诸恒组长谈笑风生的样子上看,他俩应该是老熟人了。

    攻关组仅仅安排了半天休息时间,便开始了月球适应性训练。不过,这一次训练根本就谈不上艰苦,反而十分有趣。很快,各位专家就适应了月球基本行动能力。

    第二天,在等到月球适宜活动时间段后,基地工作人员便带领着攻关组专家,前往了50公里以外的盾构掘进始发站。

    路上车程接近2个小时,但大家显得都非常兴奋,因为攻关组所有专家都是第一次到访月球,更是从未见过月球表面这样壮观的荒芜。

    月球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些颠簸,可所有人都心情愉悦,一路上都在聊着天。

    赫然教授通过航天服内对讲机问道:“钱教授,你是学天体物理的,你从专业角度讲讲,为什么月球这一面永远对应着地球啊?”

    钱坤仰望着太空,面对着这颗巨大的、湛蓝的、甚至明亮到有些刺眼的地球,他调侃般说道:“我觉得这是隐藏在月球内部,某种高能外星人在搞鬼,他们是想每时每刻都能抬头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

    这个回答引起了各位专家会心一笑,大家都深深感觉到,太空中的蓝色星球是在是太过壮美,甚至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或许,地球就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不知不觉中,月球车来到了盾构始发站,坑洞口上面安置有升降电梯,坑外还有数台大型起重设备和大量装载车正在作业。

    各位专家在几名工程人员引导下,采用了跨步跑方式朝着作业洞口行进。虽然大家都背上了稍许沉重的生命保障背包及科研设备,但是在保持平衡方面并没有出现问题。倒是月球表面的细腻土壤,很容易让人滑倒。

    这个坑洞直径很大,边缘处还进行了加固处理,看起来非常牢靠。

    专家们乘坐着工程电梯一直下沉到地下很深位置,就是在这里,盾构机发生了卡阻。通过盾构机刀盘处的观察口,专家们看到了其内部的致密金属层。

    经过一番辐射复核,工作人员在确认内部放射剂量不会造成人体危害后,专家们从盾构机端部检查口爬进了最下一层密闭空间。

    盾构作业人员在各位专家来到之前,已经对这里进行了清理。在探照灯照耀下,大家都亲眼见到了这个金属层。

    看到所有人都已安全进入,诸恒首先说道:“请各位按照行动计划开展工作。受月球表面温度影响,我们需要在2个小时以内返回月球表面,请大家务必控制好时间。”

    可诸恒话音未落,赫然教授便十分肯定的说道:“这绝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大自然无法造就出如此致密且又均匀的铁镍金属层。”

    其他几位专家在仔细查看后,纷纷得出了相同结论。在如此密闭空间里,这种论断无疑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因为问题已经转向了外星文明。

    诸恒则转身向作业人员问道:“金属层厚度测定出来了吗?”

    有人回答说:“初步测定厚度在1公里左右”。

    诸恒又对着各位专家说:“自然形成的也好,非自然形成的也罢,我们都要探寻到金属层背后的中空层秘密。之前,Z国冶矿集团分别采用了机械切割、炸药爆破、气体切割等方式来破除这个金属层。目前看来,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无论是掘进速度还是资源配置等方面均不能满足任务要求,还请各位专家多提意见。”

    “诸总,您刚才说起的这些方案里,好像没有考虑过应用高能激光切割设备作业。”钱坤并不清楚破除金属层的施工工艺,他只是凭着感觉提出了问题。

    诸恒坦诚的说:“考虑过,只是我们生产用的激光设备功率太低,切割如此厚重的金属层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况且激光切割设备过于昂贵和精密,很不耐用。”

    钱坤又建议说:“如果是军用激光武器,能加快破除进度吗?”

    “武器级激光设备当然能量更强,但军用武器可不是咱们想用就能应用的。”

    考虑到这次月球勘探隶属于Z国军方和宇航局总体部署,于是钱坤半遮半掩的说:“我曾经使用过军方高能激光武器,运送到这里并不困难。如果工程有需要,我觉得完全可以向军方提出申请。”

    钱坤的建议让各位专家眼前一亮,也给工程实施提供了一条可选择方向。

    攻关组又持续进行了各种科考取样,并按照规定时间返回了楼兰基地。

    这之后,攻关组在基地会议中心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和论证,这其中便采纳了钱坤关于辅助应用激光武器的建议。随后,诸恒以攻关专家组名义向国家指挥中心报告了专家评审后的最终解决方案。

    仅仅过去了2天,该方案便获得各方批准。

    通过军方调动,月球基地顺利获得了两台高能激光炮,它们正是由地球轨道上的“天工号”空间站运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