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金莲开始颠覆所有反派
繁体版

第29章 京里来的

    你姐已经不是从前的你哥。

    你哥现在成了你姐。

    你姐现在不是完整的女人更不是完整的男人。

    身旁躺着一个如花似玉的三姨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周明远心里直呼造孽。

    三姨太侧着身子一手撑着脑袋,毫无忌惮的看着他,那莹润的肌肤让周明远明白了什么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颦一笑,一呼一吸。哪怕一个毛孔,此刻都是对周明远赤裸裸的挑衅。

    就像一只鲜嫩多汁的小肥羊躺在了一只满口没牙的老虎身旁。

    虽然近在咫尺,可扑上去,什么也做不了,弄不好还得白白被小羊一顿嘲笑。

    装个吃素的吧,内心却又明明已经波涛汹涌。

    三姨太仍旧忽闪着大眼睛。

    周明远已经咬碎了后槽牙。再看我,再看我我就要给你来点儿非常规的了。

    “我看姐姐终究是错生了女儿身。”三姨太盯着潘金莲曼妙的曲线,满心满眼的羡慕。

    周明远微微一笑没有回应:这小妮子知道事情真相了?

    “姐姐的胸襟和气度,就算是个男儿,也是一顶一的好男人。”

    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周明远。小妮子这个修辞手法叫反讽对不对:哥不是不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好男人,关键是,哥现在也难……

    三姨太手若拈花,扭动了一下腰肢,长长的抻了个懒腰。

    只见肚兜儿跟着一滑……

    周明远胸腔一热,一口老血直接窝在了胸口。

    “姐姐若是个男人,恐怕早已是饱读诗书,进士及第了。清河县要是交给姐姐,恐怕老百姓都要把姐姐的牌位供在祠堂里,享受香火。”

    三姨太这个话题转换的正是时候。

    再晚一会儿,老虎没牙也要上去啃几口试试了,再不济也要磨磨爪子。

    “诗书倒是读过一些,饱不饱就不知道了。考进士需要学籍吗?”

    “姐姐还真的动了心思?”三姨太猛地坐了起来,一脸的不可置信,可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潘金莲之后,转而一副无奈的表情撇着嘴:“可惜啊,女子诗书读的再好,也没有这般光宗耀祖的机会。”

    “这有何难,无非就是一身衣服而已。”

    “衣服?”三姨太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姐姐,你见过哪个男人有你这么白净的身子,要是进了书院,跟那些公子整日里待在一起……啧啧啧……”

    嘴上说的是身子,可三姨太的目光却死死的锁定了周明远小了两圈儿仍旧惹眼的大面团上。

    这么大,你要说你能藏住,三姨太表示不信。

    周明远不屑的笑了笑:妹子有些事你理解不了。

    “这并不难,等大郎回来商议一下,总有办法。”

    “就怕你家大哥打死也不会放你去考取功名。”

    周明远的表情更不屑了:老娘主要是跟系统商量。武大郎同不同意不重要,真的惹了老娘,打死不可能,打残丫的。

    “当然,一定要给男人必要的尊重。”周明远调整了一下语气。

    三姨太脸色瞬间黯然。

    她对知县似乎不是很尊重。

    瞄了一眼,周明远赶忙打岔:“妹妹会蹴鞠吗?”

    “男人家的游戏,我不会,但是见过几个大男人为了争一个球跑的不亦乐乎,也就是看看热闹罢了,没觉得有什么意思。”三姨太摇了摇头。

    周明远咂摸了一下嘴。

    他脑子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目前想要完成任务,注意力不能单单落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两个人身上。

    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些事情也可迎刃而解。

    自己如果作了知县,玩了命的爱民如子,用不了多久,幸运值肯定到达一个小高潮。

    可是走女扮男装考取功名这一套,风险似乎有点儿大。

    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容貌,一不留神走到了女驸马那一步,与堂堂大宋公主同塌而眠,却三过家门而不入……

    小命休矣。

    弯道超车,其实不是只有寒窗苦读一条路。

    如法炮制,自己脱颖而出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拼球,老娘天资过人。

    可是关于球这件事,凭借一己之力肯定不行。

    要是能拉上几个技术帝,横扫大宋球坛都有可能。

    他的脑子里开始闪出一连串人名。

    神行太保戴宗同学应该拉过来陪老娘一起玩球。他师父马灵……也一起来玩吧。

    毕竟他们爷们儿的特点就是快。

    吴用要是也拉进来,脑袋这么灵光的一个人,玩起来肯定花样百出。

    武松当然也要算一个,身形矫健,还能打得过老虎,集力气与体能于一身,他应该是专业的。

    老娘也可以上场,宋朝蹴鞠比赛可不是男人的专利。

    一旦把人码齐了,老娘组织一个大宋杯蹴鞠邀请赛,海赚一笔还在其次,最主要可以接触权力最顶层。

    到时候让武大郎把老娘遗产一继承,老娘直奔下一个任务。

    “要是能跟姐姐一直在一起就好了,可惜妹妹福薄。姐姐那么多奇思妙想,如姐姐这般活着,才是做人该有的滋味。只可惜,明日王大人一走,我跟李班头即可出城了。”

    “哪个王大人?”

    “嗯嗯,京里来的大官。五年一次的县府巡查。”

    “京里来的?”

    “嗯嗯。朝廷有典制,每隔五年,就要对所有的县府进行考核。一方面是看朝廷交办的任务完成的如何,另一方面也是体察民情,发现贤良。”

    “贤良不是靠科考吗?”

    “科考出来的人,并不一定是大宋需要的人才,有的甚至根本不堪一用。所以国家便另辟蹊径,各县可以举荐自己辖下的有德有才之人。”

    “然后呢?”

    “然后有些人性子孤傲,不肯为朝廷所用。而有些虽然八股文作的不好,却真的有经世之才,运气好的,便会被发现。”

    “所以说这是王大人这次来清河的一个任务?”

    “这是自然。只不过,通常人才会不会被发现,也要看巡查官吏的责任心。”

    “这就奇怪了。这么好的制度,那最后大宋怎么就亡了呢?”

    “姐姐你说啥?什么怎么就亡了呢……”

    “嗯……我说我怎么就嫁给武大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