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如果传
繁体版

28,三大沉沦

    “只有自己愿意改变,才有机会、才能改变人生,不再沉沦。”

    ……

    海德格尔曾说:“人生有三大沉沦:好奇、闲聊、踌躇。”

    深感赞同。

    如今,有太多欲望和诱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短暂快感中无法自拔。

    然后,内心总有做大事的雄心大志,却永远为做小事踌躇不前,当懊恼涌上心头,却不愿意改变。

    久而久之,即消磨了意志力,又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等真正清醒,才意识到生活已经被你所好奇的东西,所闲聊的快乐,所踌躇的时光弄得一团糟。

    它正一步步将生活陷入沉沦境地,最终让我们的人生走下坡路,毁掉自己。

    ……

    好奇

    在这物欲纵横的时代,很多人因好奇心旺盛,禁不住诱惑,把自己的人生一步步陷入沉沦中。

    比如:好奇视频博主带货,进入直播间,觉得薅到羊毛得到快感,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次蹲守直播,控制不住花很多的钱,甚至借贷消费;

    好奇身边的人都在玩某爆款游戏,抱着看看的心态,结果迷上没日没夜的玩,沉迷游戏带来的短期快感难以戒掉,荒废了时间和生活;

    好奇“奢侈”生活,于是加入某“名媛”培训班,为了所谓的面子,毫无节制的消费包装自己,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们村里有位大哥,他是当时为数不多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是父母的骄傲,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可再次见到他,发现早已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才知道他大学才读了两年就被退学,消沉一段时间后只能在工业区打工。

    原来那时某知名游戏刚出来,他好奇什么游戏让舍友们都沉迷,结果他一入游戏深似海,从此学业成路人。

    刚开始他只是下课玩,慢慢变成废寝忘食的玩,白天上课打瞌睡,再后来干脆翘课,学习没跟上,考试连续挂科。

    而且为了玩游戏充币,到处借钱,最后小额贷还不上要挟同学,被老师谈话叫家长,但警告数次仍未改,最后被学校开除。

    从拿着国家奖学金人人艳羡的大学生到如今被退学颓废的打工人,人生天壤之别。

    心理学上有这样说法:反馈越短的时间越容易体会到快感,同时也更容易沦陷。

    因为它消耗了精力,拖垮了身体,拉低了我们的认知,变得迷茫和空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一无所获。

    小说《第一炉香》葛薇龙从好奇满衣柜风格独特的华服,到上瘾于纸醉迷金的生活,她明知是姑妈的圈套,但却在物质中沉沦难以自控。

    然后抱着侥幸心理,最终将她从天真女学生堕落成姑妈的“摇钱树”。

    其实,说到底好奇心,往往是欲望在作祟,也是打开沉沦的钥匙。

    而好奇心是人的本能,但它有好有坏,正确的把控好奇心可以让人成为更好,反之将人拖进深渊使之沉沦。

    所以,我们要做它的主人,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

    ……

    闲聊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时刻:

    加入各种微信群,信息泛滥,无效社交越来越多,爬楼看信息,加上互动交流,来来回回,时间转瞬过去;

    工作中,同事在吐槽闲聊,控制不住八卦心加入队伍中,结果该做的事情没做完,还被老板抓了现成,真的是聊时很爽,聊后很悔。

    我曾经也是一个有八卦必聊,有消息必回的人,觉得聊个几分钟不耽误事情,然而根本停不下来。

    时间久了,发现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拖延、提不起劲,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差劲,最后工作生活一团糟,整个人都要废掉了。

    后来我退出了无效的微信群,工作时提高专注力,空闲时间多看书,运动,陪陪家人,慢慢生活变得有计划,内心变得清净了,状态也越来越好。

    网上曾经有这样问答:“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让他一直闲着。”

    深感赞同。

    闲聊过程看似影响很小,能获取很多信息很开心,但其实,它提供的大多是琐碎毫无意义的信息。

    它的作用就是让你得到暂时的快感,然后不知不觉浪费你的时间,将你的状态变得颓废。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适度的休闲娱乐可以怡情,过了却误人生。

    正如台湾作家吴淡如说的:“你选择的娱乐方式,不知不觉间决定了你的未来。”

    身边有两个朋友同时参加在职自学考试,因为要上班,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学习。

    每次考试前两个月,A朋友都会利用好空闲时间学习,而B朋友要么找人聊天,要么学习时,手机一震动立马拿起回复,朋友一约就动摇,最后只能临时抱佛脚。

    结果A朋友两年考完所有科目准备论文答辩,而B朋友还有六门因挂科没考完。

    当B朋友和我抱怨自考太难时,我说:

    “你的现在的状态,就像故事里说的:你是砍柴的,你朋友是放羊的,你陪她聊一天,她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你把闲聊时荒废的时间用来学习,结果会不一样的。”

    她默不作声。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被同时问一个问题:“你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是什么能力?”

    他们给出了相同的答案:“Focus”(专注)。

    都说以小见大,看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就能判断其是否有能力,成长空间有多大。

    而那些在闲聊中拉开的距离,日后花百倍努力还不一定能追上去。

    所以要学会放弃没有营养的闲聊,少做一些短暂快感的事情,多做一些让自己变好的事情上,提高专注力,通过努力慢慢让自己变得更好。

    你要明白,真正的快乐,不是放纵之后的快感,而是努力之后的收获,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才有机会从平凡人变成“天才”。

    ……

    踌躇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都会向附近牧场的农民订购一堆草料喂驴。

    一天,农民为了感谢老顾客,多送了一堆草料,于是仓库里有了两堆草料,布里丹很高兴。

    可毛驴却陷入烦恼中,因为面对两堆同样新鲜的草料,它不知该先吃哪一堆才好,不断徘徊着,结果被活活饿死了。

    后来,人们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形容遇事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

    其实,故事中的毛驴和现实中的我们很像:

    明明有机会升职,但纠结自己有没有能力胜任;有机会展现自己,却担心会不会出错没有勇气去做,等真正下定决心时,机会已溜走,根本不等你了,事后懊悔。

    哈佛大学乔伊斯·马特勒教授曾做过这样的研究:“9个令人变穷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犹豫不决”。

    可见踌躇比行动后的失败更可怕。

    刷豆瓣时,看到一个感触颇深的事例。

    有个人想申请晋升更高职位,于是请教前辈如何做比较好?

    一个月后,前辈问他晋升是否成功?

    他说:“还没准备好写申请表,担心没成功,领导会觉得我急功近利,同事们会笑话,而且名额有限,自己会不会根本没有机会竞争……”

    听完这些,前辈说:“你这样永远无法升职。”

    因为一直想太多自我内耗,所以还没开始行动,他就已经心力交瘁了。

    很多时候,真正打败你,阻碍你停滞不前的,往往不是对手和未知的困难,而是你内心的踌躇让你与成功错失交臂,陷自己于沉沦的境地,最终一事无成。

    因此,比起做好某件事,我们更应该有做事情的决心和行动力,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就像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的:

    “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所以,别总立志三千里,却踌躇百步无寸功,蹉跎半生,然后庸庸碌碌了此一生。

    古龙曾说:“你自己若是愿意沉沦下去,不能自拔,那么世上也没有任何人能救你。”

    可见,只有自己愿意改变,才有机会、才能改变人生,不再沉沦。

    ……

    “余生,愿你我都能停止内耗,不负时光不负自己,把握当下敢于追求,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问起初衷时,都已经幻梦成真。”

    ……

    “人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