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如果传
繁体版

14,终结

    今天看到了一句话,很有意思。

    “一见你就笑的人,一见你就笑的人。”

    ……

    小二的故事还在继续。

    上初中了。

    发展越来越快。

    上课的铃声响起。

    小二偷偷的在同学衣服上贴上“我是王八蛋”等字样,每次进教室同学们都会笑,而被贴的同学还没什么感觉。

    嘿哈哈哈哈……

    特别是当老师点名上黑板做题的时候。

    就喜欢点那种半会不会,然后就是基本上会,再然后就是真的会的。

    不能抱有侥幸的想法,说不定下一个点名的就是你。

    小二那时候老师是这样的。

    翻开课本,有的书就跟新的一样。

    有的书确实没话说,笔记一排一排的。

    还有一本书比较特别,中间的书纸剪了,刚好能放下一个手机。

    然后把其他书码在桌子上码的高高的,这本书就放在最低下,上课的时候手机玩的杠杠的。

    有的同学比较聪明,直接改造书桌。

    那叫一个绝。

    只是可惜一次失误,全班遭殃。

    老师正在讲课呢,下面一个同学手机就响了,忘关静音了,没收了。

    被缴了,不服气,就开始举报。

    就这样一个举报一个。

    团灭。

    QQ菜也不偷了,小说也不看了,植物大战僵尸破解版也玩不了了。

    也没心思上课了。

    开始搞起了小动作。

    传纸条,搞策略。

    还用放大镜聚焦,照手。

    时不时的有同学疼的大叫,还不知道什么情况。

    嘿哈哈哈哈……

    叮铃铃,叮铃铃……

    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

    老师走了。

    “嘭,嗞……”

    上课的时候把同学的鞋带绑在桌子脚上,同学起来走路会摔跤,有的同学把桌子都拉跑。

    帮忙扶起来,顺便在背上贴上一张“我喜欢……。”

    下课了,没手机玩。

    也不去追女孩子玩了,篮球也不打了。

    斗鸡。

    围着上课手机响了的同学开始斗鸡。

    ……

    就这样一节课完了,一天也很快过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小二初中毕业了。

    十六七岁的年级,小二感觉读书没有什么意思了,不读了,出去搬砖。

    ……

    今天我刷到了下面这些。

    毕淑敏在《青春当远行》说道:

    你必须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

    读书便是与万物对话的最佳途径。

    读书能够让你有更好体面的工作、更丰厚的收入、更加高远的人生境界。

    读书可以养成人格,滋养心灵,见识大千世界。

    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家里并不富裕,但在读书上,父亲从未让我匮乏。从唐诗宋词到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再到鲁迅全集......

    很多人问我,你读了那么多书,不也和我一样过得普普通通吗?有什么用呢?

    ……

    一

    我不是读书功利性的,除了工具书,而是享受读书时候心灵的宁静放松和读完书后写读书笔记的成就感。

    董卿说过,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想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

    二

    读书让一样的工作,有不一样的心境

    对于职场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状态和心境迥然不一样,人生的差异大致由此产生。

    在职场上经常见到浅尝辄止、总是抱怨平台不力或者团队不好等诸如此类的人[凋谢][凋谢]。于是这些人陷入一个怪圈,频繁跳槽,却找不到理想的平台。

    读过稻盛和夫的《活法》,你就会知道,改变思维模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大转变。

    稻盛和夫毕业后来到了濒临破产电瓷制造公司,公司不仅没有基础知识和基础设施,而且持续亏损,一起进来的人都陆续选择辞职。

    他纠结很久,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离职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吗?答案是不能。

    于是专心致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在短时间内研发出了新材料。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心性,修炼灵魂。从努力工作中体会人生真谛,工作就是最好的修炼场所。

    ……

    三

    读书是度过困境低谷时的一盏明灯

    朋友创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损失和合伙人的背弃,她一度陷入失眠和思维困境,可是面对这样的结局,她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她告诉我,她永远记得斯嘉丽在最绝望的时候,为了给家人争取更好的生存机会,把家里的窗帘布扯下来,连夜赶制了裙子,去见白瑞德。

    还有在《飘》里,斯嘉丽每次遇到困境,都能自我鼓励勇敢面对,告诉自己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读书能让你体会到作为女人,依靠自己,才能在生活中绝境中,永远滋生出强大的生命力。

    ……

    四

    读书让你用不一样的方式养育后代

    任何一位母亲都深知,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把孩子养育成一名优秀的终生学习者,更对父母的耐心和毅力是巨大的挑战。

    你是跟随时代的焦虑,威逼利诱自己的孩子,还是选择恰当的路突围?

    当你读到《学习的格局》,看到黄静洁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之后,你才会明白同样作为女人,自己的养育方式显得多么无力。在书里,黄老师亲身养育经验,介绍了65种高效学习方法和208个学业提升的小技巧。

    你能清晰看到一位母亲孜孜不倦在引领孩子学习的路上,永无止尽上下求索,用科学、有效地方法,抽丝剥茧,破解很多培养和传统里我们指责孩子的误区。

    读书让我明白作为父母,要用智慧和格局养育孩子,父母的教养观,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

    五

    读书让家庭,有不一样的情调

    你的日常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断的催促孩子写作业,泡在网络剧里不能自拔,还是抱着手机狂欢不可终日?

    你的家庭沟通模式除了抱怨和逃避争吵,还有没有更好的相处模式?

    读完《我们仨》之后,你才会看见好的婚姻真谛:相互包容和欣赏对方身上的所有优缺点。

    钱钟书在生活上的笨拙,打翻墨水湿了桌布,台灯坏了不会修理,杨绛笑着对钱钟书说我来搞定。留学欧洲,紧张的经济条件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读书便是家庭生活的常态和乐趣,起居对饮,谈论学术,在琐碎的生活变得活色生香。一室一饭,一茶一饮,都会成为生活中难忘的光景。

    ……

    六

    读书是自我赋能,拥有更广阔的眼界

    读书可以学到知识,读书是工具,当你行走在世间,工具越多,你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面对错综复杂的难题。

    不读书,你的工具只有自己和一双手,但是读书会让你得到无数智慧巨人的托举,因为书籍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祖先对我们幸福生活所做的贡献。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

    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为什么要读书,胡适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人生如棋,你读的书便是那棋盘上的棋子,棋子越多,才能形成那大势,才会带着你走向更卓越的人生。

    清代姚文田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永远要记得:被命运打趴下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来,三局两胜!

    ……

    终结二:有故事道

    ……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

    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

    有故事道:

    鸡叫了天会亮,

    鸡不叫天也会亮,

    天亮不亮不是鸡说了算,

    关键是谁醒了。

    醒来的过了一天,

    没醒的过了一生。

    感悟:

    每天醒来,都是新生。

    健康地活着,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幸福的事。

    趁着阳光正好,出去走一走吧!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皆是美好,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

    ……

    有故事道:

    有个人买了一箱梨,天气热怕梨坏了可惜,每天挑几个最差的吃掉,最后却吃了一箱烂梨。

    总结一下,作幅对联:

    上联:放着好的吃烂的

    下联:吃了烂的烂好的

    横批:永远吃烂的

    感悟:

    人生亦如吃梨,因为在意每天不开心的事,一辈子都得糟心下去;把糟心的事放下扔掉,每天阳光一点,你就灿烂一辈子!

    珍惜当下,积极快乐!时刻留意,不要让自己栽在坏情绪中!

    ……

    有故事道:

    鹦鹉遇到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

    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二鸟便商议互换。

    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感悟:

    不要盲目羡慕他人的幸福,也许那并不适合你。

    人生于世,不要去攀比,过好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

    有故事道: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

    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

    感悟: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格局越大,越懂得宽容;情商越高,越懂得低头。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具有大格局的高情商之人。

    ……

    有故事道:

    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

    人也是这样,95%的东西基本相似,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修养、品格、欲望,决定了人的快乐、痛苦。

    感悟:

    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人也是一样,要经过成长锻炼,才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味道。

    所以,学习很重要!坚持很重要!

    ……

    有故事道:

    一对父子牵着驴上街,两人都步行,有人说他们脑袋笨;

    儿子骑,有人说儿子不孝顺;

    父亲骑,有人说父亲太狠心;

    父子同骑,有人说他们不爱驴;

    最后,父子只好抬着驴回家了。

    感悟:

    人,不能活在别人的议论之中。

    如果自己没有主见和定力,处处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只能干出“父子抬驴”的傻事。

    ……

    有故事道:

    狐狸发现一窝鸡,因太胖钻不进去,于是饿了三天终于进入。

    饱餐后又出不来了,只好重新饿三天才出来,最终它哀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过嘴瘾,就是白忙活。

    感悟: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人能带走一生经营的财富与功名。

    用青春赚的钱,难以买回青春;用生命赚的钱,难以买回生命;用时间挣来的钱,难以挣回时间;

    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钱,用全世界的钱也买不回自己的一生。

    所以,学会休息和快乐很重要!

    ……

    有故事道:

    家长会上,老师在黑板上做了这四道题:

    2+2=4;4+4=8;

    8+8=16;9+9=20。

    家长们纷纷说道:“你算错了一道。”

    老师转过身来,慢慢地说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老师接着意味深长地说:“家长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发现孩子错误之处,而是赏识他们做得对的地方!”

    感悟:

    做人也是这样,你对他百次好,也许他忘记了;一次不顺心,也许会抹杀所有!

    这就是100-1=0的人性道理。朋友之间是如此,亲戚家人之间亦如此。

    今天提此话题,就是为了让友谊长存,亲情永在!

    朋友之间退一步为上,亲人之间让一步为高。受过人滴水之恩,理应涌泉回报。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孩子如此,成人亦是,共勉之!

    ……

    终结三:有言道

    ……

    有言道:

    胸口摸得着的尺寸叫——胸围;

    胸口摸不到的尺寸叫——胸怀。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嘴里说得出来的话叫——内容;

    嘴里说不出来的话叫——内涵。

    手上比划出来的动作叫——手势;

    手上比划不出来的动作叫——手段。

    脑子里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

    脑子里测不出来的东西叫——智慧。

    ……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叫——声音;

    耳朵听不到的动静叫——声誉。

    证件上印出来的叫——文凭;

    证件上印不出来的叫——文化。

    温度计量得出来的叫——温度;

    温度计量不出来的叫——温暖。

    手指写得出来的文字叫——文章;

    手指写不出来的文字叫——文学。

    ……

    镜子里看得到的是——自己;

    镜子里看不到的是——自我。

    金钱衡量得出的是——价格;

    金钱衡量不出的是——价值。

    存款显示出来的叫——财产;

    存款显示不出来的叫——财富。

    牵挂在嘴上的叫——情话;

    牵挂在心里的叫——情感。

    ……

    “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我于今早重生,来时心怀暖阳。”

    “愿世间所有心有羁绊的人,最后都能拨开这纷扰的世间,一次又一次重逢。山前既相见,山后再相逢。”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