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时空II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一章 寂寞

    其实杨茵菡在泰都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家里已经住了快三年了。

    灯下黑的道理到处都一样,晟爷满世界找女儿的时候,从未设想过女儿就在身边不远处。神龙大队的人也从未如此设想,就算是最鬼的“小妖精”也从来没往这个可能想过。

    蓦然回首,那人就在那儿的激动想起来很美,但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那么丰满的理想。

    当年救走杨茵菡的是位隐世的老神医来自山门,救人只是碰巧而已。随着杨茵菡的长大,老神医并没有说起自己的来历,也没告诉她自己的名字,只是让杨茵菡叫他爷爷。

    从被星球联盟赶制进十万大山起,山门间的争斗就残酷异常,武者之间一旦开战必定是不死不休,小门派被灭门仅在旦夕之间。资源就那么点,想发展自己的门派就得多占,只有别人不占用自己才能多拿。这就像池塘里的蝌蚪,数量超过一定数目就会分泌毒素杀死同伴。

    救了杨茵菡的老神医就是出身于一个以医为主叫仙医门的小门派。按照门派典籍,仙医门中古时代以前也曾是是炼丹的超级门派。但随着炼丹和功法传承的丢失,仙医门逐渐没落。

    五十七年前,仙医门被灭门。仙医门被灭的原因很奇葩,惹出大祸的是现任门主的宝贝儿子,绝对是“坑爹”的完美演示。这纨绔竟然调戏了山门中实力排名第二的天刀派的小公主。

    虽然门派窘迫,仙医门主对自己儿子还是很好的,无论钱财还是修炼资源都是予取予求。宠溺必然造就纨绔,更何况少门主在山门里绝对是官二代。再说当医生的哪能没钱呢,所以这纨绔少门主还是富二代。门派没落是因为没了传承,武力低,有没有丹药吸引高手守护,可不是穷。

    五十七年前被灭门的时候,全仙医门只有二十九个弟子,最高武力就是老神医。

    老神医算是仙医门的另类,他是上代门主还没当上门主的时候在行医路上捡来的孩子,被捡时三岁左右。让上代门主惊喜的是这个孩子从小就显示出学医的天赋。七岁时,字还认不全,对仙医门的医理药理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正式收下他为大弟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徒弟二十几岁就跟师父的医术不相上下,但为人处世方面却十窍只通了九窍。

    他每天除了练功行医,就是行医练功,从来没像二师弟那样每天早晚去问师父师母安,或者说每逢年节给师父师母送上心意。

    醉心学术的人往往不大会钻营,而且这类人也没心思考虑这个。

    随着这一茬弟子慢慢长大,从小就一心学医还练武成痴的大弟子终于从人见人爱的“神童”坠落,成了不讨人喜的“呆子”、“傻帽”、“没良心”、“白痴”“脑残的木头”。

    从小跟在大师兄身后的小师妹在向对方暗示多次无果后,终于失去耐心,换了“最懂人家心意”,“最喜欢跑前跑后”的二师兄陪伴。而终日修炼的大师兄竟然对此毫无觉察,只是偶尔练功之余见不到从小缠着自己的小师妹不大习惯而已。

    世界上再大的英雄也经不住枕边风和女儿泪,在老婆和女儿的双重努力下,上代门主最终没把掌门之位传给武功和医术最高的大弟子,而是交给了二弟子兼女婿。

    对此,大师兄也没怎么在意,毕竟二师弟从小就对自己很好,鞍前马后的。再说就算师父把掌门传给他,最后管事还是要靠二师弟,大师兄觉得二师弟直接当门主最好。

    当上门主后,二师兄立马封大师兄为大长老,主理藏经阁,这实际上就是图书馆看门的,算是被收权闲置了。但本来就不喜欢世俗事物的老神医反而觉得门主很贴心,高兴地上任。

    山门的藏经阁主不像外面的图书馆长一样有油水可捞,既没有进书款回扣,也没有书商宴请和各种意思,就是看守着宗门所剩不多的典籍和拼凑来的大量医书。

    梁天枫记得钱钟书先生曾评价图书馆长就是“太监”,守着那么多“美女”一样的书却用不了。

    老神医可不是这样,他用十几年的时间通读了藏经阁所有的书,终于医术大成。而且他在整理典籍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很薄的功法,依法修炼十几年后,竟然内力大成,达到了养气高段,而全仙医门功力最高的太上长老也仅是勉强突破养气。

    当时自信心爆棚的老神医决定出山治病,重振山门。

    治愈了一些绝症等死的病人后,老神医的名声逐渐传播,但这给他带来的却不是荣耀,而是掌门的猜忌和同门其他人的嫉妒和疏远。

    寂寞是一种病,自此老神医就害上了这种病,直到四十多年后他救下杨茵菡。

    在仙医门所有人的冷落和嘲讽中,几年后心灰意冷的老神医变得愤世嫉俗,性情逐渐偏激。他在宗门边缘建了一个草庐,放出话来,要找他治病必须付出天价。

    从看明白世情搬到草庐起,老神医就不再与宗门其他人分享收下的钱财和宝物。就算扔了也好过喂一群“白眼狼”,老神医虽然痴迷与医术和武功,可不是傻。正相反,他智慧超绝,只是不愿意在人情世故这类无聊的事情上费心思而已。

    宗门诸人越发疏远,老神医也越发孤僻。

    天刀派来灭门的时候,老神医正在须弥宗给宗主夫人治病,逃过了此难。

    事后,天刀派放话,不会追究老神医。

    虽然如此,宗门没了,老神医心气儿也没了。他知道报仇之类的毫无意义,实力差得天地之远,这恐怕也是天刀派不追究的原因。

    杀掉一个真正的神医会得罪很多人,再说谁还不生病呢。

    草草整理了宗门遗址,埋葬了同门,老神医决定隐姓埋名离开山门,到大世界中行医治病,了此残生。

    离开山门时老神医只带了一个丹炉,一本书和一个袋子。宗门传承下的丹炉,一本他在藏经阁暗格里找到的一本不知什么材料制成他十几年看不懂的书,一个他一直不敢示人的内藏空间的袋子。

    储物袋空间不大只有三四个平方左右,发现时里面只有这本书和几十块石头。但空间袋子是传说中存在的物品,就算大宗门也最多有一两个。

    所谓怀璧其罪,老神医虽然不理俗务却不傻,他随身藏起储物袋和书,没告诉任何人。

    老神医进入大世界时刚过四十五岁生日,医术傍身倒是不愁生活来源,养气高段的实力更是不存在安全问题。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老神医四处游历,到处治病救人,偶尔碰到也会惩治碰到的恶霸凶徒。

    随心所欲任性逍遥地在全世界游历近二十年后,老神医回到曦虞国。此时储物袋里装满了这些年里他能收集到的各种药材,有普通药材也有稀世灵药。

    辗转一年,老神医最终选定桐柏山精修,寻求突破。他在山脉深处找了个山洞,用内力扩大修整成洞府。在此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修炼,最后因为功法缺失只突破到养气巅峰。

    二十年里老神医研究药理,并试图解开那本书的奥秘,始终无果,寻求恢复宗门的炼丹术努力也是白费功夫。

    二十年过去,已经八十多岁的老神医身体并不显衰老。他的医术日益精进,当世无匹,药液倒是练了不少,但武道突破和炼丹术毫无希望。

    冥冥之中,老神医知道自己最多还有不到二十年寿命,除非突破到炼神层次。但功法所限,他自知突破无望。虽然突破不了,老神医觉得似乎自己能参破一点儿天机。

    “那本书,应该就是那本书,水浸不透,火烧不动,力撕不破,那是传承的关键。看来机缘不在我身上,应该在下一辈里寻找希望啦。”

    药材用光,用那个袋子收起那本书,那个丹炉,老神医决定出山。虽然几十年孑然一身,已经习惯了寂寞,最起码要找个传人把自己一生所学和宗门传承下去。

    收徒可不是随意的事情,一不小心收个白眼狼岂不所有尽毁。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刚出桐柏山不久,老神医就听到城边树林里传出孩子的嚎哭。掳着杨茵菡的歹徒正在纠结着是卖掉小茵菡换点零花钱,还是按老大说的斩草除根。

    饱经世态炎凉的老神医没有废话,直接灭掉了歹徒救下小茵菡。

    除了“菡,菡菡,杨茵菡”之外,一岁多的孩子说不出任何信息。当地警局倒是找的到根脚,但是孩子所有亲人都已死于非命。杨茵菡的父亲档案是机密,自然查不出来。

    恻隐之下,老神医收养了小茵菡,带着她游历人间。

    经历了人生大变的杨茵菡很懂事,也很聪明,很快就治愈了老神医的寂寞。不到半年,老神医就乐在其中,这对他来说也是生命中第一次经历亲情。

    在全曦虞国周游治病中,老神医也考察了十几个童子,总是不尽人意。七八年后,他索性不再费心,全力调教小茵菡。将来的重担就交给她吧,最起码把东西交下去留给未来有缘之人。

    此时老神医在曦虞国已经名气很大,所以各地都受到欢迎。

    随着年龄增长,杨茵菡开始了世界上最奇葩的小学历程,他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游学,每个地方都不会超过一个月。

    杨茵菡每到一个小学都会拼命讨好每一个可以交往的小朋友,其实这也是一种病,这病的名字叫寂寞。

    不过杨茵菡的天资确实很高,即便在这种游学中完成的学业,她小学汇考时,所有课程都接近满分。

    十几年里,老神医带着杨茵菡并没有放弃寻找她的父亲。但事情往往如此不可思议,杨晟刚找女儿,杨茵菡找父亲,竟然始终没碰到一个圈子里。

    到中学初级的年龄,杨茵菡已经跟爷爷走遍了全国,她索性不再进学校,买了教材自学。而且她也逐渐习惯了寂寞,变得鬼怪精灵。

    最让老神医欣喜的是杨茵菡居然修炼天赋超高,上完小学十二岁的时候就炼体三阶。三年后竟然就感受到内气,马上突破到养气层次啦。

    十五岁的养气高手,绝对举世无双的天才。

    然而此时老神医已经百岁高龄,大限不远。

    又用了一年,把自己所学的医术,功法,心得悉数灌输给杨茵菡后,就把她托付给泰都大学医学院的院长。

    院长在老神医刚出山门游历时曾经跟老神医学习过几个月,算是记名弟子。

    交托好一切,老神医大限已至。

    坐化前,他隐约窥探到一丝天机,给杨茵菡留下三句话。

    “会有一个自称是哥哥的人帮你找到亲生父亲。这个人会看懂那本书。看懂书的这个人会帮你将仙医门发扬光大。”

    说完,老神医不舍地看了杨茵菡一眼,慢慢合上双眼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