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天赐
繁体版

大周航海志

    晃晃悠悠的船在大海中就如一片树叶随着浪一沉一浮,儿郎们大多是第一次下海吐得那是晕天暗地,同船的多是女奴,她们经历过比这厉害多的狂风大浪早己习惯,手持简易的指北针杨天赐不敢偏离海岸线太远。这一次的开科之考虽不尽人意但经过各州府士子的描述杨天赐把大周的版图大概有了初步解并画了一幅简易地图。

    大周朝开国皇帝把大周划分为九个州二十四个府三百六十个郡,从士子嘴里得出一些大概的江河山峰,只是大周朝江河网发达但航海却是一片空白,就连一些如通州府一样的士子终其一生都没出过海,偶有出海的都是在附近撒几网。船离岸边有四五天,这晚下锚休息船工累得话都说不来完整的几句早早就进入了梦乡,半夜时分突然雷鸣电闪一阵狂风骤雨把锚杆吹了起来,船顺着浪潮的冲刷向外海飘去,第二天大伙醒来一看船驶入了一处海湾船头搁浅在沙滩上,好在没碰礁否则一船人还剩多少回去都成了未知数,杨天赐掏出指北针一看,靠!与海岸线偏了几十度。拿出纸笔画个三角线算了算,还好,离海岸线只有百里左右。既来之则安之,把锚固定好,否则涨潮后把船推回海那就麻烦多多。留下十几人看船,其余的顺着梯子下到陆地,这里树木葱笼,草丛深密,杨天赐用刀砍了几棵树,削成十几根棍前后各拿几根,他拿了一根装进狗腿刀变成长刀走在前面开路,锋刃之下草木皆断,走了有一个时辰所见之处一大片的野蕉林和野凤梨。女奴们兴奋的大喊起来,盐帮的儿郎一头雾水。杨天赐把刀解下来,一顿猛砍专找肥美的野蕉和野凤梨…割了一捆野藤三把野蕉做一把绑好,将就用蕉叶编几个筐装上凤梨两人一组抬着背着转身回船。

    那些女奴都吃过野蕉,凤梨就没见过,盐帮那些人两样都没吃过,他们还以为这些怪人受到惊吓。当杨天赐削了几个凤梨给他们尝,酸甜多汁的食物一下征服他们的味蕾,野蕉吃了几个又香又甜又饱肚这下他们才知道这帮怪人为什么如此兴奋。回到沙滩上的一行人挖坑升火捕渔捡柴,让船上的人把锅端下来,杨天赐用毫针弯成鱼勾东找西翻找出一小圈线绑好,在礁石上找了几个贝壳用石头砸开挂上就成了简易鱼吊,没下过勾的地方就是好钓鱼不到半个时辰就上了几条大鱼,又在礁石堆里翻了几十个螃蟹和螺,搞了一顿简单的海鲜餐。填完肚子让众人把船头的沙扒开形成一个水槽,等涨潮船就可以浮出去。忙活了几个时辰才把船头处的沙滩挖成一条水槽太阳下山时第一波潮水只是把船浮了几寸,夜里大潮上来众船工发力才把船退到安全水位,第二天才露朝霞杨天赐就吆喝着升锚开船沿着海岸线一路驶去,有了第一次惊魂的事件,现在一行人都不敢大意,时刻与海岸线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船很大是杨天赐参照后世的一些图片重新设计的,船体用的是全新的铜合金做骨架,连船首船舷都用铜板包了一层,在大周朝不知是不是最好的船但对船上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最安全的。他们可没见过后世那种万吨级轮船啊。

    第二天到达的是一片怪石嶙峭的海边,杨天赐不敢靠近,他随时备着纸和笔一路描绘着海岸线记录着方位。这里水域很深但礁盘看不出深浅还是远离为好,又向前行驶了一个时辰才靠岸停歇这边虽然也是一大面高大的石壁高耸陡峭但是下方有一小片沙滩,带着众人下船在沙滩上捉蟹钓鱼拾虾摸螺给枯燥乏味的航海增添了一丝另类的快乐。第三天发现了河流入海口,不算很宽杨天赐不敢冒险指挥船进河航行,但是可以确定这块陌生的地盘物产丰盛水源充裕。他们当天就停泊在入海囗,因为这里鱼虾众多随目看去群鱼荡漾的影子,杨天赐把船上的草绳拿来编个网,好家伙!一网可捕十几条大鱼,放了几网下去足可把那些女奴忙坏。再下去海岸线显得平缓很多,也发现了另外几处小的河流入海口,他们选了一处平坦的沙滩停泊下来,一行人打着装束进发深处,入目之处山树萌荫,草长葱葱,杨天赐一刀开路众人在后用棍扑打着人高的野草惊吓蛇鸟纷乱,走了两三个时辰还是一片草地他决定返回,这里开荒耕种肯定是块好地。就这样一路顺风沿着海岸线航行着见地势平整的地方就下来探索一番。将近航行了半个月,当众人远远的看着沙滩上那处水槽,嘈杂的声音顿时静了下来~这是海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岛屿而且暂时没发现有人类生活的印迹,但是岛内更深处是否有部落生存那就是末知数了。

    杨天赐决定把这块地盘占为已有。立即下令泊船下锚,除了留守人员全部下船进发深处选扯建营,搭设简易码头。穿过蕉林翻过一座小山丘发现了一处小湖泊,小山腰还有一洼泉眼。这是非常理想的环境。一声令下上百人沿着山腰开山劈路,砍树搭棚。人多就是好办事几个时辰就搭起好几个简易窝棚,修了简易的道路直通泊船处。把船上物资留一部分其它全搬下来放进窝棚,就这样他们一行人成了这个岛的第一批开拓者。除了船工他只带上那些女奴回程,留下粮食足够他们几十人吃上一个月。回程快很多有了指北针导航又有了参照物五六天就回到了通州府。造船工坊这段时间是加班加点的赶造出两艘大船,杨天赐让第一次出海的老船工去工坊做指导改进一些造船的不足,顺便把第一次出海的船也修整一番。

    发令让各地盐帮招集流民留置孤儿全送往通州府,这么大的岛缺人做工可不行,让容英派人收购各类粮草种子贮藏物资五天运往外岛一趟,各类牛马畜禽能收尽收。满船即走三贾和两小方先登岛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驻,杨天赐特意招集众人开门见山的说了开疆拓土的想法介绍了这个岛的情况。还自封领主一职。如有不愿跟随上岛的可随下趟船回通州,愿留下来的要宣誓效忠于杨天赐的领主地位,并立下重誓,可以走但不可叛变!

    上岛的人分几队,年轻力壮的负责查探岛貌,环境,为下一步选址做好图表,一队选址生产基地一队选址种养基地……一时之间未有安排的全部参加建设,住的吃的都要规划好,码头选址由盐帮老人另组队在这方面他们是行家。

    第二批三艘大船除了物资种子及畜类还有随船的三千人,这些人都签了奴契而且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他们也不敢有别的想法。三贾两方的到来也让众人心安许多,在管理方面三贾娘子都历练了一两年…

    在外围的建筑杨天赐都要求选址背山而建,否则一个台风全部都完蛋。三艘大船来回跑了十几趟,容英和肖灵儿把手上的大钱全换了粮食和物资全运上岛上除了拉上岛的一批金棒,留下的银两和大钱慢慢的变成各种物料运到杨天赐手里。

    把一些盐帮老人留下管理各地工坊矿场盐场,容英和肖灵儿小倩是最后上岛的,容小郎和杨小郎各留下两人带着几个小队驻在都尉府守护码头接收物资。临上船修书一封快马上京府呈与秀秀,借口四处行医辞去监国之位。另有密信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