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技与狠活被朱元璋曝光了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标登基

    何深目光幽幽地站在门后。

    “王爷慢走。”

    与何深相反,燕王的心情甚至愉悦。

    “何大人不必相送了。”

    看着燕王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意。

    何深等人走了之后,大门一关,眼中的高兴就溢了出来。

    “楚肖,你去办件事。”

    何深将楚肖召过来,在他耳边交代。

    两日后,军工厂接了燕王的单子,但是生产部出了些问题,急需何深回去处理。

    何深当日就向朱元章请辞。

    朱元章居高临下地盯着何深。

    半响,他才冷声道:“准了。”

    得了朱元章的同意,何深连夜就离开了京都!

    马车内。

    何深靠着车壁,狠狠地松了口气。

    “总算是离开京都了,朱标没登基前,老子打死都不要回去。”

    现在的朱元章太过危险,还是有多远离多远。

    再次回到济南府的何深。

    之后以军工厂为借口,一直辗转在济南府与和州城之间。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

    “大人!大事不好了!”

    胡万扶着腰间的胯刀,大步跑了进来,衣袍凌乱,神情严肃。

    何深还是第一回看到胡万这般着急忙慌的狼狈模样。

    “大人,皇上,驾崩了!”

    “彭!”

    何深手里的茶杯直接摔在了地上。

    “消息传开了吗?”

    “已经传开了,京都敲了丧钟。”

    “立刻备马!即刻回京!”

    何深披了件外套,连夜赶回京都。

    他只带了楚肖和几个属下一同回京都。

    其余人全部留在了和州城。

    说时候,何深现在心里没有底。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怕朱标会如何,唯独怕朱元章死之前,会不会交代了朱标什么。

    何深赶了一日一夜的路。

    终于在第三天的凌晨,回到了京都。

    没有半分的耽搁,何深直接递了折子,请求入宫。

    这份折子,是朱标批的。

    当何深再次看到朱标时。

    这个和善的大明太子,已经是形容憔悴,形销骨立。

    何深一肚子的话,都被朱标这副模样给噎在了喉咙。

    “殿下,节哀。”

    朱标用力闭了闭眼,他的眼睛里全是血丝。

    自从朱元章驾崩后,朱标再也没有休息过。

    他身边的人已经着急坏了。

    “何大人,你说怎么这么突然呢?”

    朱标早就知道,终有一日,父皇会在他前面离开。

    他以为,在看到父皇身体每日况下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他还是觉得,太突然了。

    以往做的心理准备,全部轰然倒塌!

    何深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为好。

    朱标与朱元章父子情深。…

    在原来的历史上,朱标的离世,对朱元章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现在,朱标没有早逝,先走一步的是朱元章。

    这对朱标的打击,是一样的。

    “何大人,你劝劝殿下吧,殿下已经很久没有合过眼了。”

    朱标深吸一口气,哑声道:“孤不困。”

    “殿下,休息一下吧。”何深走近两步,微微叹息。

    “皇上不愿意看到你现在这副模样的。”

    “现在,整个大明,还要靠殿下撑着,皇上打下来的江山,还需要殿下守着。”

    “殿下,让皇上在天上,看到大明繁荣昌盛,殿下平安喜乐。”

    “想来,这就是皇上最后的心愿了。”

    何深没有再看朱标,而是看向灵柩。

    “如果殿下垮了,皇上怕是,走都走得不安心。”

    何深这句话,颇为大逆不道了。

    然而,朱标的身体,本就不是多好。

    如果因此垮了身体,恐怕这皇位,用不了多久,就又会空悬。

    如今燕王朱棣的安安分分,是因为朱标。

    一旦朱标倒下,换了其余人坐上这个皇位。

    朱棣绝对不会信服。

    到时候,靖难之役掀起,再坐上这个皇位的人,就会变成燕王朱棣。

    比起与朱棣共事,何深还是更乐意,自己的顶头老板是朱标。

    朱标没有生气,而是沉默了半响,妥协道:“好。”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还是何大人有办法。

    …………

    因为朱元章的驾崩。

    京都一片沉寂。

    只是,平静的海面下,其中的波涛汹涌,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得知。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元章的丧事举办完后,意味着储君朱标的登基。

    也意味着,这朝堂,将会大换血。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

    朱标登基。

    何深身穿朝服,站在下方,仰头看着朱标。

    穿上龙袍后的朱标,比以往多了几分威严。

    只是眼中的悲恸,依旧清晰可见。

    “……封何深为户部尚书,兼任工部尚书……”

    在朱元章离世前,还对朝堂大动刀子。

    他还没有来得及将朱标的人,推上户部与工部的位置。

    谁曾想,朱标竟然把这两个位置都给了何深。

    何深也是微微愣了一下。

    参加登基大典前,朱标让人送来了户部尚书的朝服。

    他以为,朱标只是册封他为户部尚书。

    没想到,还兼任工部尚书。

    何深很快就回过神来,上前接旨。

    “微臣,谢主隆恩!”

    下方的朝臣,听到这道旨意时,脸色各异。

    有的人只是神情大变。

    但是没有人出声反对。

    笑话!

    现在可是新皇的登基大典!

    而且已经拟为圣旨。

    这时候跳出来阻止,这是生怕新皇记不住你?

    于是,何深两部尚书的位置,就敲定了下来。

    数日后。

    “何尚书。”朱标将何深招过来。

    “你过来看看。”

    放在朱标面前的,是一副地图。

    是目前大明能够拥有的,最详细的世界地图。

    当然,范围只局限在大明,与大明四周的国家。

    “朕打算派人出海,与海外诸国建立联系。”

    何深一挑眉,他原本想着找个时间,与朱标提提这件事。

    没想到,最先提起的,竟然是朱标。

    “大善。”

    “如此,这件事就交给何大人负责了。”

    第二年,大明第一批朝廷的船队出海。

    此后,每两年,就会有一次大型船队出海。

    而朱标,更是励精图治。

    大明日益繁盛,那盛况,甚至远远超过了唐朝时,万国来朝的盛况。

    何深依旧稳稳地坐在两部尚书的位置上。

    期间无数人企图将何深拉下来,却都没有成功。

    巍巍大明,成万世基业,引来者追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响彻云霄,回忆着过去,更砥砺着行者,纵怅惘间人寰皆散,尔风骨气节却终永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