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五十岁
繁体版

第九十章 要摆烂吗?

    还是不喜欢写作?还是实在是写不出好内容?天天问?

    有用吗?没什么用吧,还得写才行。知道了又如何?思想是个巨人,行动却个是矮子。

    前一阵因为姐姐的女儿及其朋友,没想到的还有杰杰。是耽搁了三四天。开始还担心会花不少钱呢。一个人均100,四天四个人,那不得1600,虽然手上似乎是有的。但就这么点现金,用完了,后面的日子,怕有点难熬。还好没花到那么多。就是买了几百的小零食,不过没什么人吃,还得是自己的。最大的开销就是第一天来的晚餐,吃了一百多点,并不贵呀。综合来说,还是没花什么钱。所以压力顿减。

    只是稍微打乱点生活节奏,要恢复就有点难,可能是慢性子的人都这样?还是仅仅是我?就是不肯动?明明只要稍微用那么几分钟,开个头,后面就好办了。比如看书,或者去看电影,只要把书打开,我就至少满足三十页的阅读量,自然就看下去了,看进去了,就来精神了,就不会觉得看书一个巨大的任务,很沉重。包括电影也是,很多次,提前买了电影票,但是临到要去的时候,就感觉很累了,想睡觉,有几次还真的没去,就浪费了票。为了避免损失,将来真的再累,都要打起精神,只要穿上鞋子出门,在路上一定会精神的,要是电影好看,那自然更清醒,甚至脑子因为电影的好看,变得更加波动,弄成失眠也是常有的事情。

    应该这样说,其实她们不来,我最近也会打乱节奏,因为我喜欢的杨超越的新剧《七时吉祥》播了。我的每天跟着看,还要看看一些社区的讨论,比如豆瓣专组、微博啥的。了解下其他人的看法。所以看剧加刷手机,一下来,时间还是得3-4小时不见了。时间就这么匆匆溜走了。

    不看剧,不看电影,行不行?多用来看书?暂时放弃外界的东西,先把主打的写作技巧学会行不行?感觉放不开。这样反而容易多想着,就内耗,反而看书时候,来惦记,那效果也不行,所以还得看。而且看剧、看电影的时候,也当自己在学习啊,说是自己的工作,不是为了休闲娱乐。得学人家的讲故事技巧。那看完后,去做了整理工作吗?理清人家的剧情走向,还有人物性格分析了吗?

    似乎都没有啊。剧情走向还可以理解,似乎人物性格大全,有点难了,完全就蒙的。那这样是不是又多了一个需求点,要不要去买本书来看看?

    是的,我现在的书,就是这样,逐步的变多了。看到不懂的,就想弄本书来看看,结果这边正在看一本书,结果却因为想了解更多,另外卖了好几本书。这样是不行的。

    那也跟着学写电影观后感一样,学写点读书观后感。把自己看的书,争取简单梳理下,脑子里边过一遍,然后再写出来。那这样一年一百本书的计划,怕是完不成了。至少看三遍才行吧,还得主动边看边划线,把重点勾勒出来,最后在重点记忆这些句子,直到理解,在来写出来。但这些观点都是人家的,不是原创啊,这种内容有价值吗?

    假设我有读者的话,他们不可以去来源书籍吗?可能是世界上的书籍太多了,根本就没办法看完,所以都是碎片式,不仅仅是指那种短篇文章,还包括一本书。其实书就是字更多,其实也是碎片化的吧。要想完全打通一个知识体系,就是寻找书籍的时间,都要很长,何况还要阅读、记忆、理解、开创!

    这么看我更适合写一些形式的东西,类似于方法论的。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吧。但是具体到内容,比如哲学、历史啥的,具体的一个知识点,可能就不一定讲得清楚。那到底是形式方法重要还是内容更重要呢?内容的话,含量太大,根本就看不完。所以形式方法才是最简单的,内容还不多,说都说几句道理。但这些形式道理,并不能用来挣钱?也不是说不能挣钱,比如教师这类的,其实就是给学生做引导的,做方法论的。更多的内容理解还得学生自己去搞。

    搞内容的确很费劲,首先要有方法论,其次还得坚持,这个坚持也算方法论的吧?反正就是具体去做的时候,是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期间的痛苦,要不是家里有人支持,或者有个“好”工作,应该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能坚持去的都是万中无一的人才。当然也有人可能自己的工作就是内容,那么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

    主要我不太幸福,就是我没掌握好技巧。就是人家老师把模板放到你的面前,脑子都不会转。比如前几天群里遇到一个大拿,说个什么“均贫富”,然后他提示,最重要的是“富”,没有富,前面两个都是零。就好比,健康是1,没有1的话,有再多的财富、思想,可能对于个体来说,都是没意义的。这种观点,有一种,哇!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们是怎么想到的,同样的三个字,我就想不到呢?是哪里的问题。太木?还是没天赋?还是看的内容少,其实人家早说过了,只是他看到了,所以传递到我这里来,那我去告诉其他不知道的人,他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顿悟呢?

    近期不敢写作,可能很大的原因是被想写《孤注一掷》万字读后感,给吓到了。所以一直拖,越拖就拖不想写,现在堆积好了几部电影的观后感没写。甚至越拖越怕写。这就胆怯了?本来也没几个人看你的文字啊,担心啥啊,尽管写呗?要是没这些烂写作的训练基础,将来怎么升级啊。

    主要是想三方面都抓住吧,一方面是形式美,一方面是辞藻美,一方面是内容美。天啦!这样的水平,应该是伟大了吧!一个菜鸡一开始就想达到这种级别,想多了吧。虽然知道需要训练,但是实在是痛苦啊,写的时候,非常的明显,那么写不出高质量的内容,写不出漂亮的词,内心一直纠结内耗,那就背字典词典啊。但是看到字典词典的体量,近两千页面,实在要疯了。人笨只能下苦功夫,人家伟大的编剧芦苇都说,他人没天赋,只能下苦功夫,感觉跟做数学题差不多了,按照全球精品口碑的电影剧本套路,学结构,需要的内容要大量阅读相关文章,然后在提取,几遍几遍的反复修改。

    想起来就麻烦,甚至恐怖,就这样,跟我想象中的文科,又不一样了,看起来跟理科没什么分别啊。以前可能是不懂事吧,以为文科就是靠记忆,背得住内容就能高分,不像理科,记住了公式,但是每个应用题都不一样,还需要靠各种公式融会贯通才能破解找到唯一答案,感觉也很困难,很烧脑,所以退却了。哪知道,文学比这个还难,因为没有唯一答案,而且自己融合后的答案,不一定被人喜欢,甚至会被人谩骂,没审美,这就难受了。难道又一次遇到灾难了,还想逃避吗?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时光倒流到高中时候,重新选择理科吗?不可能了。其实理科还有点点天赋的,尤其是那个答案是唯一的,稍微勤奋点,追究下逻辑,还是可以答对的。现在老火的是,文科没有唯一答案,甚至看了几百本书,好像没看过一样?要是有记忆的话,还说可以量变引起质变,问题就在这,没有记忆,那以前看的书,跟后来的有没有关联了?能成为后面内容的铺垫,能将来某一天,把以前所有看多的内容都联系起来呢?做不到吧。

    得!还是不要像美文了。先把内容记住吧。感觉记多了,稍微拓展下,不做伟大的作家,做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写作技巧总该行吧?希望能做到吧?不要放弃好吗?大越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