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战国当贵族的那些年
繁体版

第三章 天津赴任

    原来一年前张德在兀良哈这边巡逻碰到一个小部落自称合撒儿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一系,扈伦四部(叶赫、辉发、哈达、乌拉)就是锡伯国(扈伦国)。因政治杀戮逃到兀良哈被兀良哈人保护。

    兀良哈三卫蒙古大部南迁,科尔沁部扩张到兀良哈三卫地区,洮儿河、绰尔河等地区为其控制,自此,锡伯人处在了科尔沁蒙古人统治之下

    而当天张德就带人在锡伯部落过夜,第二天一大早张德被卫兵吵醒,一问才知道科尔沁人来这个部落洗劫了,人数多达两千人。

    可等张德带人出去要教训教训科尔沁人时候,只见锡伯人已经上马,虽然锡伯人只有几百人,但战斗情况却完全超过了张德的理解。两边还没接触,锡伯人就射倒了几十人,两轮箭过去五六十人下马了,近战后一人打七八个毫不畏惧,最后一人没死杀了科尔沁几百人。最后科尔沁部的一个千户看情况不妙带着人跑了。

    因此张德记住了这个部落,所以这次向张溶建议收编这个部落为家奴,交给张信。这样张信以后有了自己的人马,未来朱彩英想对张信怎样也要忌惮了

    张德点齐亲兵带上草原人喜欢的瓷器、茶叶、盐巴还有两口军队用坏的大铁锅就出发了队用坏的大铁锅就出发了。这次张德找了个巡边的名义显示到兀良哈几个部落逛了逛,反正是到处逗弄小姑娘,最后才到了锡伯这个小部落,提早张德就打听清楚了这个部落只有不到千人,全都姓图木尔齐。

    张德先是带人去部落落脚,然后开始了逗弄大姑娘小媳妇的操作,之前在兀良哈其他部落也就男人们出来阻止一下,这里倒好直接对方掏刀子打起来了,张德才几个人,一下子被一百多部落男子围了起来。

    还好张德部下有几个人开始见阵仗不对就跑了,而锡伯人也不敢追杀这些穿着明军边军制服的人。

    这几个逃走的人有个是六品的试百户,直接带人去了附近兀良哈的一个小王的部落,这个小王一听说大明的一个将军巡边被锡伯这个小部落扣了,直接带了1万人去这群锡伯人主子的部落,部落头领听了差点没晕过去,大明天天找理由对付兀良哈,你这锡伯小部落真不省心。

    于是当天晚上,四五万蒙古骑兵冲进了这个部落,把所有人都给捉了,而张德也给放出来了。

    小王亲自给张德松的绑,还把族长等人捆到张德面前等待处置。

    张德:汉蒙本来就是一家,锡伯人勇猛只是和我们有点口角才起了冲突,犯不着多大处置。

    张德这一句以退为进让锡伯首领立刻意识到张德是要保护他们,他也立刻附和

    小王:将军仁义不计较,但这群锡伯人本来就是逃难至此,不好好放羊到处惹麻烦,全给杀了。

    张德:等等等等,佛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他们没犯什么大错,都杀了,这是业障啊

    小王:那就都罚作奴隶。。

    这时候张德的目的显现了。

    张德:小王爷,你看这样吧,我觉得这批人也可怜但还算勇武,反正是要卖做奴隶,不如卖给我吧,我在长城边有些操场正好需要一些奴隶看守,只是我这次没带多少钱财。

    小王:将军要这些奴隶拿去就好,要什么钱财。

    张德:一码归一码,小王爷带人马过来总不能空手归吧,我这次带了二百件茶砖,七八个景德镇的瓷器,山东的海盐三百斤,顺带还有几口铁锅准备拿回去修复,小王爷不嫌弃都给你了。

    别看东西多,这是张德提早打听好了的草原上奴隶的价格,通常一个5斤重的茶砖就可以换五六头羊或者十来个奴隶(奴隶没牛羊值钱)。

    于是那年张德带着九百多锡伯族人回到了蓟镇。也是那一年张信突然收到消息父亲给他送来了礼物。

    大兴县,张家庄园

    一大早,张和就把张信叫了起来说主君给大少爷送来了礼物。

    张信懒洋洋的走出来,只见庄园外面张德带着一百多人在外面,这些人大多数看装扮就是草原的蒙古人。

    张德:小公爷,国公爷听说您拿了秀才功名,欢喜的紧。也不知道送点啥给你,想着你身边没什么用的顺手的奴才就让小的给你从科尔沁那边找来了能征善战的锡伯人给您作护卫。我从里面挑了30个人,为首的是部落头领的儿子

    锡伯人为首的那人跪下:锡伯人图木尔齐甲楞见过主人。

    张德:不要说你的蒙古名字了,公爷不是给你取了名字吗

    “锡伯人佟佳能带家人见过主人。”

    一下子三十多人给张信跪下磕头

    佟佳能:我给主人介绍下

    佟佳奴,部落最好的探子,他曾经在科尔沁部巴彦王子床上把他妃子偷走了,他还不知道

    这是佟图哈:部落第一大力士,他16岁时候为了救被熊拖走的羊,带着一根大木棍就去打熊,最后一个人扛着熊的尸体回来,而自己没怎么受伤

    这个是我弟弟佟佳和:跟汉人老师学过几年,会说蒙、女真、汉、朝鲜话是我们的智多星,也是部落有名的射雕手。

    这孩子叫佟石头:天生皮肤上有层老茧,弓箭都射不穿,而且他的家传刀法非常厉害

    剩下的还有20个人都是部落一流好手,是我帮德大人一起挑的。

    张信:怎么还有女人孩子?

    佟佳能:回主人,那是我的老婆琪琪格还有女儿丽雅,是英国公大人允许我带来的

    张信:既然都来了就是自家人,等下我你们跟着张和去好好安置,以后你们听张和安排。

    再次穿越的张信对于这些人安排和要求又不一样了,第二天就让吉冈直长教他们武艺剑术,让家将指导他们战术

    话说7岁多的张信成为了大明建国以来最年轻的乡试考生,张信本来很高兴,他不用在面对嘉靖二十六年的这场科举,那场科举可是华夏历史以来最可怕的一届科举那次科考,共录取进士达300余名,其阵容之豪华,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次科举录取的进士都有哪些人:推行万历改革的张居正;以写青词被嘉靖帝宠信的李春芳;刚直不屈,以死弹劾的杨继盛;抗击倭寇,剿平内乱的殷正茂;整肃海防,擅撰杂剧的汪道昆;治理漕运,疏通河道的凌云翼;背负盛名,引领大明文坛二十余年的王世贞,等等300余人。

    而今年的乡试上,因为张信有前世的文化基础,这一世只是选择了加强记忆,并没有往死的去学习一些知识

    乡试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大部分人都是九天都住在考场里。

    而张信基本每次都是比较靠前的交卷,第一个出考场,吴为中以为张信是年轻对于乡试也只是去体验一下氛围。

    而考试结束后张信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倒头睡觉去,可他不知道的是,朝廷内已经为他的事情闹开了,为啥。。。。

    张信拿了这次顺天府的解元了,中举了。

    本来中举是个好事,而且还是如此神童,可张信是什么身份,勋贵子弟,未来的英国公。朝廷有不成文规定勋贵子弟不参与科举。

    但现在张信已经拿了解元,再让他参与会试那就会让文武两边都闹腾起来,嘉靖皇帝这时候也突然没有了主意。

    还有这时候贴身太监吕芳给嘉靖出了个主意:陛下,老奴有个小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

    嘉靖:你这老货,又想到什么好点子。

    吕芳:勋贵子弟朝廷通常不都是安排到军里或者锦衣卫吗。这个张信我们可以也这样安排,只是张信天纵英才又年龄小,去军队和锦衣卫职能部门做事有点不方便。老奴建议不如让他去上中所做个千户如何。

    嘉靖:上中所,这可是上六所的头头啊,张信一个小娃娃过去能行吗?

    吕芳:他不用行,只要他老子行就可以。

    嘉靖:恩,你这招不错,即成全了朕爱才护才,又能把锦衣卫抓到自己人手中。

    为什么嘉靖说自己人手中,当年还是十几岁小孩的兴王朱厚熜进京,做什么都感觉如履薄冰,后面嘉靖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慈孝献皇后为兴献后得罪朝臣。

    这时候老英国公张仑带兵日夜守卫皇宫,帮助皇帝度过了好几个难眠之夜。并且从嘉靖十二年开始7岁的张溶就被送到嘉靖身边作为伴读,长大后又是大内侍卫,在之后还给太子朱载壡做了一阵子太子舍人。并且在张溶十七岁时候把自己的堂妹伊王郡主朱彩英嫁给他作为正妻,可谓龙宠之际,这也是为什么嘉靖把张溶当自己人。

    9月乡试已经全部公布了,就是没有张信的名字,吴为中一点都不意外,可张信却暴怒至及,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虽然不敢说第一名解元,但是拿个举人资格问题不大,可现在最后一名都没自己。

    就在张信生闷气时候,突然圣旨来了。

    来颁布圣旨的是一个中年的太监。

    太监:小的冯保见过小公爷。

    张信一听冯保,立马谄媚了:冯公公不知道什么风把您老吹过来了。

    冯保:小的,哪里敢在小公爷面前当个您字。是这样的,陛下口谕:张信,这次乡试你是解元第一名,但你别忘了你是勋贵,勋贵不参与科举的。但你又是自家子侄我不能不疼爱。所以提前让你进军里任职,但你年少先让你去锦衣卫上中所那边当个千户,监督军匠,等长大了再行更好的任免。

    冯保说完就让人把衣服、腰牌、任命文书抬了进来。

    冯保:陛下说了,你是自家子侄于是给你赐了麒麟服,以后锦衣卫里除了指挥使和同知就你最大,而且陆指挥使看到你也只能平等相交。

    本来张信以为最多皇帝会赐一个飞鱼服给自己,没想来竟然是最高等级的麒麟服,要知道这玩意不是大官没得穿,这可比野猪皮家的黄马褂要金贵,最少达到了单眼花翎级别。

    小知识课堂-大明-制服

    很多人都以为锦衣卫就是穿着飞鱼服,其实飞鱼服确切来说是赐服,也就是皇帝赐予的服装,可以理解为高级黄马褂一样的性质,但飞鱼服和麒麟服谁更高级,这个就不好定了。虽然飞鱼服是仅次蟒袍的存在,但麒麟服又都是公、侯、驸马、伯爵的公服,谁更高?不用想也知道,一个是特殊群体才能穿,一个是官大了才能穿,肯定是麒麟服更牛一点,骑马穿麒麟服的都是勋贵皇家人员。

    张信:那就多谢冯公公,张和一定要好好谢谢冯公公。

    张信拿着圣旨看了又看,自己的命运变了,自己是锦衣卫了,伊王不会再像上一次一样杀自己了吧。

    可转头张和就回来招呼人收拾东西,一问张信傻了。。上中所在天津不在京城,而且还是在天津郊区海边,因为那边取水方便,方便锻造。

    而张信的工作就是监督工匠打造给锦衣卫的武器、盔甲,说白了就是国家武器制造厂厂长了加某中央部队的营长

    这一次重新转世张信已经非常明确了想法,苟在华夏。除非自己活百年,不然基本没可能看到满清入关。于是张信报告母亲和祖母朝廷的安排后,火急火燎的带着一百来号家丁、家奴,还有丫鬟、婆子、厨娘、杂役等出发去天津。

    可到了天津张信傻眼了,上中所不在天津左中右任何一卫而是在塘沽北永定新河边上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远远就可以看到这边烟雾缭绕,望不到边的工坊和军营。

    一行人才到杨北就被关卡的锦衣卫拦了下来。

    锦衣卫一个总旗:这里是军事禁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你们快点掉头回去。

    张信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张和拿着自己的令牌过去:我家大人是新任上中所千户张大人,快点让路。

    总旗看了看张信的令牌也没多说什么:小的天津右卫总旗沈震见过张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