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家
繁体版

第一百四一章东北三省(上)

    一

    唐同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有着英国工业革命之父称号的人,他叫克伦威尔,是他在历史上让英国的工业走地世界的前列,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唐同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高复,我现在交给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英国有一个叫克伦威尔的人,这个人现在应该是英国的一个议员,你带一批人过去,务必要把这个人杀了。”唐同看着高复,很郑重的道,虽然暗杀的手段很不光彩,却是必须的手段,所花的代价最小。

    “克伦威尔?大人,为什么要杀了这个人,很重要吗?”高复不是军人,不是那种只知道听从命令的人,对于心中的疑惑不解,很自然的问了一句。

    “是的,高复,这个人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也是一个政治上的天才,如果现在不把他除掉,对我们以后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很可能到时会让我们远征欧洲时付出很大的代价。”唐同点了点头,为高复解释了一下。

    “好的,大人,这个人就交给我吧,我会让所有叫英国所有叫克伦威尔的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高复没有再详细问下去,对于唐同是怎么知道英国有这个人的,在高复想来,定是唐同安排在欧洲的那些间谍传回来的消息,这种事,不是他一个外交人员该详问的。

    唐同与高复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然后高复才告辞离开,唐同又把心思转到了建奴所在的地区,这个地方在后世是东北三省,所以唐同决定在占领这里后,也把这里划分为三个行省,在唐同想来,既然后世把这里分为三个省,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自己按照后世的来划分,也省事一些。

    唐同要带兵前往东北,大玉儿与海兰珠也有些思念家乡,她们生于北方之地,在生活习惯上多少有些不适应南洋的这种气候,所以大玉儿与海兰珠提出要与唐同一起去东北之地时,唐同自然也答应了,在解决了建奴之后,反正也是要解决蒙古草原的,也正需要大玉儿她们出面让那些有意投靠的蒙古人有个体面的借口。

    由于是要打陆地上的战争,唐同并没有带多少战舰,而是使用了大量的物资运输船,把军队往建奴的地盘上送,那些大明的商人一听说又要打仗了,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以前的大明商人都害怕战争,现在大明的商人却害怕没有战争,发战争财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特别是这种四处抢掠的战争财源,没有几个商人会不喜欢的。

    不过这一次唐同却是不允许抢掠这东北地区的,不管怎么说,它是属于大明的地方,唐同不希望这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唐同这一次没有动用喜欢抢掠的倭人协从军,而是动用了三万的正规军,六千女真协从军,一万蒙古雇佣军,还有属于建奴的阿敏,莽古尔泰手下的一万建奴骑兵,从三个方向开始进攻。

    这么多年,祖大寿一直守在大凌河城,建奴的军队自从那一年进攻大凌河城失败退走后,便再也没有向大明发动进攻,而大凌河城的也日益修建的牢固起来,而祖大寿这个总兵之位也一直当了这么多年没有变动,那些后辈们却一个个的升了上来。

    做为大凌河城最高的官员,祖大寿的权力虽然大,但这样一个与建奴隔河相望的穷地方,祖大寿实在是有些待腻味了,而且祖大寿的年纪也有些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一个在战场上龙生虎猛的悍将,更让祖大寿忧心的是,大明似乎已经日薄西山了,那些个反贼一个个的据地称王,大明的北方剩下的仅仅只有京城与河北那一块不大的地方了,而他们这些大明的军人,也是已经很久没有领到过军饷,不少的人做起了逃兵。

    那河南陕西两地的李自成在洛阳建了个大顺朝,那张献忠在浔阳自称大西王,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叛军称王者也有十来家,京城与山海关虽然还有三十万大军,但没有军饷,这三十万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崩溃,以往在大明境内战无不胜的关宁铁骑在叛军那越来越强大的火枪面前失去了用武之地,每每想起这些,祖大寿的心中便是一阵茫然。

    关宁铁骑是在祖大寿手中渐渐成长起来,虽然后来这关宁铁骑大部分的兵权被别人夺去了,但这支队伍在祖大寿的心中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关宁铁骑一日不如一日的走向衰弱,祖大寿心中在茫然之后又有一种滴血般的心痛。

    祖大寿不知道大明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以后自己将何去何从,投靠建奴是不可能的,如今的建奴已经没有以往的威风,好似一只受伤的野兽,在等待着猎人的到来,投靠那些叛军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大明境内有四支相当大的叛军队伍,但祖大寿却看不出这四支队伍中将来会有谁是最后胜出的,而且在祖大寿的眼中,这些个叛军也就是一群草寇,祖大寿心中有一种直觉,未来得到这天下的,不是这些叛军中的人物。

    处在这种境地,祖大寿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他心中也深深明白一点,只要自己死死的抓住手中的这些兵马,以后不管谁得了这天下,自己都会有谈判的资本,不过,祖大寿却没有想到,这一天会到来的这么早,到来的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唐同乘着小船,沿着大凌河来到了大凌河城下,如今的大凌河城比当年加固了不少,城上还有几门红衣大炮,不过在唐同的眼中,这种落后的火炮已经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自己这一次虽然只带了一千人过来,二十来艘小船上却带了五十门钢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上都不是红衣大炮能比的,一轮炮弹下来,不足以轰开对方的城门。

    大凌河城上的士兵见到唐同一行人过来,急忙吹响了报警的号角,引起整个的大凌河城内的一阵混乱,祖大寿听到号角声,微微怔了一下之后,急忙让手下给自己披上盔甲,骑上自己的战马向着城头奔来,这里已经有六七年没有战争了,和平的生活让祖大寿都有些松懈了,好在祖大寿平时没有放下对士兵的操练,在混乱了一阵之后就平静了下来。

    祖大寿在登上城头一看之后,首先便看见了一面写着一个斗大的唐字的旗帜,大旗之下,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一位古怪衣装的人,看上去那似乎是一种特别的军装,却也衬托出那人的威严,祖大寿明白,这个人大概就是这一行人的首领,其他的人穿着上也一种统一的奇怪服装,看上也是一种制式的军装,大约一千来人,全是清一色的背着火枪。

    祖大寿的心中转念一想,便明白过来这来的人是谁,如今在大明最出名的姓唐的人,就是那个当年的东江总兵,如今这位唐总兵更是大名鼎鼎,祖大寿也听人说起过很多回,据说这人不但现是大明最有钱人,在大明的海外,这人更是占据了无数的土地,在大明的商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人的,很多的大小商人都因为这个人而跑到海外去淘金。

    “来人可是唐惊唐大人?”祖大寿高声问道,虽然他祖大寿与这位唐大人有过一些恩怨,但现在祖大寿很明白,不是问那些恩怨的时候,现在已经不同于往日,他祖大寿手下虽然也有一万余关宁铁骑,但祖大寿也曾听那些商人夸张的说过,这位唐大人如今手下有着数十万的雄兵,不管这话是不是那些商人的夸大其词,但这位唐大人的手下打的建奴没有还手之力却是真的,所以祖大寿的语气还是很客气的。

    对于一个军人而言,有实力才是一切,唐同如今的一切,比之当年的皇太极更强,唐同虽然没有称王,却是一个真正的有权势者,几年下来也养成了一个上位者的威严,唐同看到祖大寿出现在城头,微微一笑的慢慢站了起来,向着大凌河城上大声道:“不错,正是唐某,城上的可是祖大寿祖将军?”

    “是的,在下正是祖大寿,不知唐大人来此有何事?”祖大寿外表是一个粗犷的人,心思却是很精明,否则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若大的名声,在投降了建奴后,祖大寿也是极得那些建奴的看重,可见这人是极不简单的。

    “祖将军,唐某这一次来,是希望能与祖将军并肩作战,一同解决这东北的建奴,不知祖将军可否愿意?”唐同扬声说道,双方隔着太远,不能不大声的说话。

    听到唐同的话,祖大寿的眉毛微策跳动了一下,他是个精明的人,从唐同的话中,祖大寿明白,这是这个唐大人前来招揽自己了,这让祖大寿的心中微微犹豫了一下,虽然当年大家都是官至总兵一职,但人家这位唐大人发展出了极大的势力,虽然到底有多大,祖大寿是不清楚的,但祖大寿却知道一点,能让建奴无法对抗,那这位唐大人的势力是足以立国了。

    这也是祖大寿心中的地方,要说这位唐大人的实力绝对强于大明境内的那些叛军,但这位唐大人却一直在海外发展势力,祖大寿担心自己要是投了这位唐大人,岂不是以后也要到海外去,而他祖家与亲戚吴家,却是这块土地上的豪族,一旦离开了这块地方,那么他祖家与吴家便什么都不是,又要重头发展。

    “唐大人,不知你所说的解决东北的建奴是什么意思?”祖大寿自然不能立既回复唐同的意思,转而向唐同询问道。

    “呵呵,祖将军,如今皇太极已经死了,这让唐某觉得有些遗憾,没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将他名正典刑,想这片土地本是大明的,却让这些建奴窃居了这么久,而这些建奴更是对我大明的人犯下了累累的血案,现在也是该将这片土地收回的时候,祖将军若是有意,唐某也不妨告诉你,我决定将这里收归我大明后,分为三个行省,让祖将军任三省总巡府,至于祖将军的亲戚吴襄吴老将军,让其出任三省以北的西伯利亚总巡府,不知祖将军意下如何?”唐同将自己的条件抛出,他也不担心这祖大寿不答应,谈不成,唐同就会干脆用武力解决。

    祖大寿虽然不知这总巡府是什么官职,但听起来是管理这关外一大片的地方的,权力似乎不小,所以祖大寿心中也不禁有些心动,若是自己以后管理这建奴所占领的一大片地方,不但在权力上比现在的一个总兵大的多,而且不用离开家族所在地,以后更是对家族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这样好的条件,看来这位唐大人似乎是很有诚意的。

    祖大寿虽然标榜着自己要做一个忠臣,可真的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时,他就不能不为自己与家族考虑了,当下沉吟了一下后道:“唐大人,如今你已经不是大明的官员了,似乎没有任用官员的权力吧,不知唐大人是以什么样的名义,让在下担当这份职责?”

    做为一个当了一辈子官的人,祖大寿也是很讲究名正言顺的,唐同没有立号称国,祖大寿投靠后,自己的这个职位就有些上不了台面,不能为世人所承认。

    “祖将军,唐某虽然已经不是大明的官员,但唐某还是一个汉人,唐某之所以迟迟没有称号立国,就是因为唐某不想在大明以外的地方搞出个什么王都王府来,而且以前实力不济,称王也只能是徒笑四方,现在唐某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自然就要回到这片土地上来,无论是奉大明为正朔,还是自己另立山头,这都不是大问题,唐某只问祖将军是不是愿意?”唐同这话若是几年前说起,那就是大逆不道了,但现在说起来,听在祖大寿的耳中,却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

    大明已经不行了,聪明点的人都看的出来,祖大寿也看的出来,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得不为自己的以后考虑,尽管唐同最后的意思有点逼迫的味道,祖大寿也只能忽略了,而是认真的思考起来,这关系到自己与整个家族的大事,不能不让祖大寿慎重。

    “唐大人,此事能否让在下多想一想?”祖大寿在心底叹息了一声,形势比人强,这事情似乎不答应也不行人,人家都兵临城下了,但自己若是太快答应的话,又会让别人瞧不起,祖大寿只好采用拖延的方法,给自己脸上争一点面子。

    “呵呵,这事情自然是要祖将军多考虑一下的,不过,祖将军,这世界是很大的,祖将军若是想建功立业的话,外面有很大的地方可供祖将军有用武之地的。”唐同笑了笑又道:“这里是唐某带来的一点礼物,虽然微薄了点,还望祖将军不要见笑。”

    唐同挥了挥手,马上有人将礼物带了出来,十名异国的美女,有西洋人,有印度人,有倭国人,有南洋土著,还有一名黑人,十匹阿拉伯的高头大马,十株珊瑚树,还有一大堆的异国特产,一队士兵将这些送上了岸,那祖大寿手下众人看了,一个个不禁啧啧称奇,特别是对那黑人,更是觉得稀奇。

    而祖大寿一看那十匹阿拉伯马,便知道这一次唐同出手是不小的了,只是祖大寿却不知道,唐同他们虽然没有打下阿拉伯这个地方,但殖民队伍已经有不少在这个地方抢掠的了,现在唐同手中的阿拉伯马多的是,十匹这样的马,对唐同来说只是小意思。

    唐央放下礼物后,带着手下向大凌河的下游走了五里路,祖大寿见唐同他们远去,这才让人把城门打开,把那些礼物弄进了城来,祖大寿的一干手下虽然目光不时的在那些美女的身上打量,却没有人敢打小心思的,女人这种礼物,如果做主人的不送,那么这些人是再想也不能打主意,到是那十匹阿拉伯马,那些人却是一个个的打上了主意。

    这种神骏的健马,做为一个武将没有不喜欢的,这种马缺乏耐力,但短距离的奔跑速度却是不错的,在身材上比这时的蒙古马高大的多,就算不中用,看上去也威风的多。

    “大人,这些马看上去真是不错啊。”祖大寿的一名手下道,一张黑脸满是讨好而又可怜兮兮的神色,那表情分明是在说,大人,送一匹马给我吧。

    还不等祖大寿说话,另一名他的手下也道:“是啊,大人,也不知这些马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这般的高大神骏,比我们的马可是强多了。”

    祖大寿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这可不是我的东西,想要现在也不能给你们。”

    “大人,这里都是我们的好兄弟,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能说,大人,你打算怎么办?”一名年青的武将问道,这人是祖大寿的堂侄,比别人的关系与祖大寿更亲近一些,这个时候,也只有他才敢问祖大寿这个敏感的问题。

    “你们是怎么看的?”祖大寿反问道,对于这些在身边的手下,祖大寿还是很放心的。

    “大人,小的也听别人说过,这个唐大人手下拥兵数十万,在海外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地方,据说是不比咱们大明的地方来的小,这一次,若是他们真的把建奴给灭了,那么以后他们也定然不会放过大明之块地方的。”一人扫了一眼众人,当先说道。

    “是啊,大人,我听人说他们把大明南方的那些个国家全都给灭了,就算他们以后不打大明的主意,以那么大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一个大国了,若是再把建奴的地盘占据,那就几乎是把大明包围起来了,以后不可能不打大明的主意,不但大明不是他们的对手,那些个什么叛军的,更不会是是他们的对手,以后这天下,十之八九就是这位唐大人的,我们若是在他还没有立国称号之前投到他手下,以后怎么也说是开国这臣了。”第二个人说了一大段的话,从他的意思中,明显是想投靠唐同的。

    “这个,大人,说起来以他们的势力,没有咱们,人家也能轻松的解决掉那些建奴的,不说他们以前屡次打的那皇太极没有还手之力,现在那建奴人中也有投到了那位唐大人手下的,大人,卑将曾听人说过,那建奴中的阿敏,莽古尔泰早在几年前就是那位唐大人的手下了,听说还有蒙古人也有不少投到那位唐大人手下的,所以要打那建奴,根本就不成问题。”一名祖大寿的手下犹豫了一下后,才慢慢的道。

    祖大寿的眉毛挑动了一下,眼中精光暴起:“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人,卑将的一位堂弟就是那位唐大人的手下,如今已经是那位唐大人手下的什么上尉军官,前些时候,卑将的堂弟曾经来劝过卑将投靠他们,但卑将没有同意,并且让卑将家的老太爷把他赶出了家门,这些事情都是听他说的。”那人跟随着祖大寿十几年了,是祖大寿身边最重要的心腹之一,祖大寿听他这么一说,到是表情放缓的点了点头。

    “这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毕竟关系到咱们以后的身家性命,不能不慎重,只是如今的大明天下,都已经乱成了这样,何去何从,还真是让人难决啊。”祖大寿叹息了一声,一边冷眼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众人的表情虽然各自不一,但都是低着头,似乎是在思考,这种时候,也正是考验各人的忠贞的时候,是对于大明的忠,还是对于他祖大寿的忠,在这关键时刻就可以看的出来了,唯有一人却抬头看着祖大寿,似乎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