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洪武元年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刘伯温辞官

    金陵,刘伯温正在和好友聚会闲聊,突然剧烈咳嗽。

    “伯温兄,还请安歇吧,我等告辞了。”聚会的众人拱手说道。

    “咳咳!”

    在自己儿子的搀扶下,刘伯温回到了房间,却仍然咳嗽不止。

    “终于是....”看着地上的献血,此时刘伯温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内心有些小雀跃。

    “爹,你....”

    都吐血了还那么开心,刘伯温的儿子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精神失常了。

    “琏儿,伴君如伴虎,可谓是危机四伏啊,为父这下总算有理由回青田了。”

    “您可以装病啊,不用来真的吧。”

    刘琏一脸担忧的样子,手里端着一碗黄褐色的汤药站在病床旁。

    看了一眼汤药,刘伯温却是摆摆手。

    “为父若是装病,陛下一眼就能看出来,为父一直渴望生一场重病,一场陛下挑不出毛病的重病,只有这样,陛下才能放我们回青田。”

    刘伯温常年陪伴在朱元璋身边,他深知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刚过去不久的登基大典,所有人都想着册封大典,可他只想回老家青田安享晚年。

    为了做足戏份,刘伯温当晚是一口药也没喝,第二天一脸病态的去上朝。

    “都病成这样了还来上朝啊...”

    “是啊,刘大人真乃我辈模范。”

    “我看是吃饱了撑的。”

    一脸病态的刘伯温依然坚挺着走进大殿,见此情形,百官私下津津乐道的议论着。

    早朝退后,武英殿内刘伯温和朱元璋开始拉家常。

    “臣身体抱恙,恐无法再未陛下效力,还望陛下准微臣告老还乡。”

    闲聊一番后,见时机成熟,刘伯温也不再犹豫,直接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不行不行,如今天下初定,百事待兴,正是缺人的时候,咱不能没有你。”

    朱元璋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连连摆手。

    他早就料到刘伯温会这样,当然不会同意他的请求,朱元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随即朱元璋转溜下眼睛朗声说道:“可是嫌官职太低?或是俸禄太少了?你只管说,咱都给你解决。”

    “陛下,臣从未在乎过这些,只是臣老矣,早已不能再辅佐陛下。”

    刘伯温很是擅长厚黑学,他比一般大臣都了解朱元璋,可朱元璋同样也是十分了解他的,朱元璋早就快把他底裤都快看穿了。

    “咱可以准你养病不朝,在京调养。”

    “归养青田就休要再提了,咱不准!”朱元璋斩钉截铁的说道。

    刘伯温被说得一楞一愣的,头脑发胀,这官怕是辞不了了,脑袋总比养老重要。

    无奈之下刘伯温只能拱手说道:“谢过陛下!”

    郁郁寡欢的刘伯温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刘琏在一旁伺候。

    他需要躺在病床上装病,既然生病了,总不能回家就好了吧。

    可让刘伯温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到,马皇后后脚就来看他了。

    “微臣见过皇后娘娘......”

    看到马皇后走进房内,刘伯温魂都快被吓出来了,急忙起身赔罪。

    “别动,我就是来和你说说心里话。”

    马皇后善解人意的制止了刘伯温行礼的举动。

    “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功名利禄之辈,你想要一个太平盛世,做一个世外高人。”

    “谢皇后娘娘夸奖。”

    刘伯温想要回家养老,不仅朱元璋看出来了,马皇后也看出来了。

    刘伯温需要一个很好的契机才能不留祸患的养老,而老朱家还需要刘伯温这个劳动力,大家都心知肚明。

    “五年以后,天下稳定,到时我会和重八说,准你衣锦还乡。”

    看着眼前这个聪慧的女人,刘伯温不免感慨,还是马皇后通情达理啊。

    “谢过皇后娘娘!”刘伯温跪下谢拜。

    “伯温,你这病什么时候能好啊?”

    马皇后正要离开之际突然问道。

    可能是感受到了马皇后的善意,一番交谈后逐渐放下心理戒备的刘伯温猴急的说道:“明日即可痊愈。”

    “别啊,这么重的病,怎能说好就好啊,再养养吧,好得太快了,看上去就跟假的似的。”马皇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听闻此言,刘伯温呆滞片刻后朝着马皇后离去的方向一拜。

    罗辑在魏国公府实在闲来无事,在向徐妙云和蓝氏打完招呼后便带着银两去集市了。

    来到西市,罗辑找了很多家书店,终于有人愿意卖自己的红楼了,接下来他还想买块地,这首选就是秦淮河边上,水源充足,省事。

    紫禁城午朝门外十里处,秦淮河流经。

    秦淮河东岸一农庄外。

    “东家,前面就是了。”

    罗辑在买完地后便用一些粮食雇佣了一些佃户和工匠,准备让他们给自己在庄子中修个房子。

    在罗辑掏钱的时候,被刘经过刘五七的解释他才知道,原来现在天下初定,经济水平和乱世的元末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百姓还是吃不饱饭,除非昂贵之物,一般用粮食或者布匹就行了,廉价的劳动力不值钱,用不上银子。

    物价混乱,朱元璋便将物价进行强硬的规定,以物价中的硬通货粮食作为标准规定了银钱钞和米之间的兑换比例。

    所以市场上的交易大多都是以粮食和布匹的形式进行。

    雇佣这些劳动力只需要给他们些许粮食就好了,给银子是万万不能的。

    走近庄子,罗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贫穷,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天子脚下的庄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它很安全,但也很穷,他看到了几户人家几个人穿一条裤子,谁出去活动谁就穿,其余人就躺床上。

    “老先生,麻烦你简单介绍这个庄子的情况吧。”罗辑对身边人说道。

    “禀公子,庄子上有十二户。”罗辑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拱手说道。

    老头叫李洪,是这个庄子的田主,据老头透露,庄子的赋税并不高,全托朱元璋的福。老朱在称帝后实行宽税政策,休养生息,但庄子多年经受战争的洗礼,并不富裕。

    老朱的政策让这些老农看到了希望,他们无不对老朱感恩戴德。

    “以后庄子的收成除去交纳朝廷所需税收外,余下自留。”罗辑对老头说道。

    “公子大义!老朽替这庄子上的贱民给公子磕头了。”老头说着便开始给罗辑磕头。

    罗辑看着鼻涕横流的老头磕着头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苍天有眼啊”之类的话内心百感交集,纵观中国所有的封建王朝,其实质都是一个地主打倒另一个地主,成为新的地主,从未改变过,不管是谁当这个地主,都在拼尽全力从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的身上榨取利益。

    尽情的压榨这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从不顾其死活。不管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朱元璋起义,所有的起义都是想要把皇位上的那个人踢下去,自己坐上去,然后继续压榨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