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科举路
繁体版

第十四章状元郎张丰

    礼部尚书黄曲宁走到张丰的面前说道:“为什么四下张望,你写完了?”

    礼部尚书黄曲宁知道第一个就是张丰,那个诗句没的说,第一名还是自己定下的呢!

    张丰站起身拱手道:“回大人,学生已经完成了,不知道该不该交卷?”

    礼部尚书黄曲宁:“给我看看,你可以坐下了,不能交头接耳。”

    礼部尚书黄曲宁拿着张丰的试卷仔细的阅读,我的天啊!这文章写的极好,无懈可击,还有最后的诗句,神来之笔啊!有点小小的暇呲,他张丰是读书人却写诗书生不如一个百夫长。

    黄曲宁正在仔细的观摩,皇帝看到了,这个老家伙走火入魔了?一篇文章而已!挪不开眼了。

    皇帝说道:“黄爱卿啊!好看吗?”

    黄曲宁………………

    田公公怕皇帝尴尬,毕竟黄曲宁真敢和皇帝硬刚,赶紧上前提醒。

    礼部尚书黄曲宁回过神发现皇帝怒视着他,黄曲宁上前道:“皇上,这篇文章写的不错。”

    说完之后就给皇帝递了过去。

    皇帝接过试卷开始看了起来,一段时间后,皇帝惊呆了,不愧是连中四元的才子,简直就是鸿篇巨制,就是有点暇呲,他张丰身为一个书生,却说书生不如百夫长。

    开始日落西山。

    终于到了收卷子的时间,礼部尚书黄曲宁让考官们把试卷收好,众位考生起身给皇帝行礼,随后跟着田公公的指引,离开了皇宫。

    走出巍峨雄伟壮观的皇宫,张丰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王习和杨奇几人也不由得放松一下心情。

    考试的时候,王习就坐在张丰的后面不远处,二人虽然离得近但是哪里有胆子打招呼呢,如今考完,几人开始的交流一番。

    王习笑着和张丰打招呼:“子爱兄,今日考的如何?”

    对于王习,张丰是蛮佩服的,内心坚定不移,跟张丰一路走来很是不容易,张丰靠的是自己前世的知识才走到殿试的,王习却是一点点自己苦读摸索出来的,虽然有时候张丰会把自己的知识说给他听,但是人家能记住。

    张丰微笑道:“还不错吧!有些地方吃不准。”

    今天的殿试的题目很多人都是吃不准,前面的乡试,县试,府试,会试,哪个题目都是正常的,从经史子集,八股文里面找出来的,这次殿试竟然是这个题目。

    杨奇笑道:“全力以赴,就可以啦,已经没有淘汰制了,也不知道我会被分到哪里?”

    张丰看了看说道:“你们不会是乱夸吧!”

    杨奇回答:“当然不会啊!”

    王习:“我又不傻,怎么会乱夸呢?”

    众人都是三五成群的结伴,回了住的小院里,开始大吃一顿,然后赶紧睡觉。

    皇宫!翰林院里面!

    礼部尚书黄曲宁和五十多位考官正在阅读卷子,几人敲定了名次之后将卷子送到御书房。

    虽然此时已经到了深夜,但是皇帝还是很努力工作的,仍在继续批阅奏章,一旁的田公公有点心疼,在乎皇帝的龙体,却不敢开口,皇帝向来都是说一不二的,皇帝在批阅独孤庭的奏章,他需要粮草。

    王公公站在御书房外面,看到礼部尚书黄曲宁过来了,赶紧进去通知一下皇帝。

    王公公小心翼翼的走进御书房说道:“皇上,黄大人来了。”

    皇帝抬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礼部尚书黄曲宁把试卷递给田公公,田公公赶紧上前接着,黄曲宁说道:“皇上,今日殿试的考卷臣等已经全部批阅完成。”

    皇帝放下手里的奏折,看着桌子上的卷子,又看看了黄曲宁。

    皇帝问道:“你看好的三甲是哪三个人。”

    礼部尚书黄曲宁上前道:“臣等,看三甲第一名给张丰,他的文章从乡试到殿试的考卷,臣都查看过了,此人胸怀大略,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不二人选。”

    礼部尚书黄曲宁继续说道:“甲榜第二名赵紫金写的也是很不错的,虽然他会试的时候名次不好,但是这次写的异常不错,臣等把他排到第二名。”

    礼部尚书黄曲宁接着说道:“甲榜第三名任宏也是不错的。”

    皇帝翻开试卷看了看笑道:“确实不错,这个张丰你没有发现他的诗句和他的身份不对正吗?”

    礼部尚书黄曲宁:“臣也是发现了,不过眼下确实需要武人才能平天下啊!臣也知道边关连年告急,臣想过了张丰的诗句可以激发百姓们还有武人在战场上军心。”

    皇帝点了点头表示:“就这样安排吧!”

    礼部尚书黄曲宁和几位考官拿着考卷回去封存。

    第二天清晨,张丰等人接到了圣旨,进宫面圣,穿着贡士服装。

    张丰他们也没想到仅仅一个晚上,宫里就把试卷的排名弄好了,速度也太快了吧!

    众位考生们进了皇宫,流程如同昨日一般。

    太和殿外,众位考生们都像昨天一样排队等候皇帝召见。

    田公公喊道:“宣众位学子觐见。”

    大家都排好队跟着张丰进场,张丰觉得第一名也不是很好啊!没人可以学,只能跟着田公公进太和殿。

    太和殿左右两边都是文武百官,学子们都不敢乱看。

    众人看到皇帝赶紧行礼,行礼之后田公公就高声的宣布名次。

    田公公:“张丰,赐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功名身!”

    “赵紫金,赐一甲榜眼,赐进士及第,功名身!”

    “任宏,赐一甲探花,赐进士及第功名身!”

    “王青,赐二甲传胪,赐进士出身。”

    “李睿,赐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

    “安立项,赐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

    ………………………………

    皇帝很看好张丰,五场考试全部都是第一名,绝对的人才啊!

    皇帝微笑田公公就知道什么意思了,田公公说道:“一甲三人出列。”

    皇帝微笑道:“张丰为状元,封中书,御前行走,之后行走六部。”

    “赵紫金为榜眼,封翰林院修撰。”

    “任宏为探花,封翰林院编修。”

    三人行礼:“谢皇上!”

    三人叩谢天恩。

    文武百官都惊呆了,从来没有过这种封状元郎的,状元应该和往年一样修撰,怎么今年状元没有给这个职位反而给一个小小的中书,另外加身御前行走,行走六部,这是培养宰相的前奏。

    皇帝笑道:“时候不早了,外面的百姓们都等着你们游街呢!”

    众人行了礼,跟着王公公走出大殿。

    众人全部都是喜气洋洋的,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只有状元,榜眼,探花才能有资格骑着马在前面,其他的进士只能在后面排队跟着。

    张丰没有骑过马,赵紫金能看出来,悄悄地告诉张丰,幸亏有赵紫金要么张丰很有点尴尬的。

    主街道两侧已经围满了看进士游街的百姓们,还有京城的大家闺秀纷纷开始猜测和议论,不少的女眷走出来,把手帕或者荷包扔到自己看中的进士。

    张丰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面。

    “小姐,你看那个状元郎好年轻啊!还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小姐,你看还是状元好看,榜眼看着二十岁了,肯定成过亲了,探花看着年纪三十多了。”

    “状元郎,好英俊啊!”

    百姓们纷纷议论,都夸状元张丰,没办法十七岁年轻,他们看着就是成过亲的,毕竟大户人家都是不可能做妾的,只有张丰年轻一看就像没有成过亲的,因为好多女子扔手帕和荷包给状元,张丰害羞不已,又尴尬,一看就是没有经历男女之事的。

    安阳公主也在街上看到张丰脸红的收了很多女子的手帕和荷包,有点生气道:“真是不知廉耻,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

    旁边上官星儿说道:“你这是害怕状元郎被别人抢走了。”

    小清噘着嘴说道:“真是太不自爱了,状元郎也是,明明不喜欢他们还要接受他们的手帕。”

    上官星儿问道:“小清,你怎么知道状元郎不喜欢她们啊!”

    小清噘着嘴说道:“他在安州的时候看公主,就像要把公主吃掉一样!”

    上官星儿笑了一下,然后安阳公主立刻捂着小清的嘴巴说道:“你再这样乱说,看我怎么收拾你。”

    安阳公主惊讶道:“星儿,你笑了,好久没有见到你笑了。”

    上官星儿回过神道:“没有!”

    表哥李台在街道的人群之中喊道:“表弟!表弟!表弟看这里,看这里!”

    不过现在张丰笑容满面,春风得意,并没有注意到他们。

    后面的王习和杨奇却很年轻他们,也收到很多的荷包和手帕。

    进士们都游街结束后,便回到皇宫,参加皇帝准备的宴席。

    宴席在皇宫太极殿的偏殿举行,皇帝陛下坐在最上方,众人按照名次排队入座,另外两边都是文武百官。

    皇帝开始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赞美他们都是大光王朝的栋梁之才。

    吃了没多久,皇帝开始让从状元开始,一个个的叫上去说话。

    田公公:“状元郎张丰,皇上让你上前回话。”

    张丰走到皇帝面前,皇帝开口道:“你的文章朕看过了,写的很是不错啊!”

    张丰下跪道:“谢皇上夸奖。”

    皇帝:“平身吧!知道朕为什么让你上来?”

    张丰猜测可能是边关之事,却又不敢多嘴。

    张丰拱手道:“皇上是不是因为匈奴之事而烦心?”

    皇帝眼睛一亮,和聪明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啊!

    皇帝说道:“这两年匈奴,无时无刻不在想南下,虽然有秦元帅和二十万长城守卫军在长城,但是粮草耗费颇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他们一年来一次,有时候两次都是几十万大军,爱卿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匈奴的问题吗?”

    张丰现在被封为中书和御前行走可以称为臣。

    张丰想了想道:“皇上此事,臣有策,不过现在人多眼杂不方便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