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科举路
繁体版

第九章冒雪归家

    张丰回到小院,王习:“子爱兄,你认识安阳公主殿下?”

    张丰:“第一次见,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现在放榜完毕,所有的考生都开始准备返家了。

    张丰李台和王习开始收拾行李,结算住资,然后租赁马车。

    张丰归心似箭,不想多呆,心急火燎的在马车行,租赁好马车,谈好路费,就直接上路了。

    大雪纷飞。

    张丰和李台穿着母亲做的棉花衣服,不是很冷,王习家里有点钱小富之家,有皮裘披着倒还是不错的。

    张丰离家中举后这些日子,家里这段日子,家里过的一直很平静,有时候也热闹,县令胡志,还有大舅李焕,二舅李想,还有慕容恒老师,林夫子都来过家里,看望张丰的母亲,还送了很多东西,倒是母亲没什么事,培养了一个爱好,那就是给佛祖,菩萨,烧香拜佛。

    是的,张丰冒着大雪外出赶考去了,张李氏做的只有这些了,族人也经常过去看看她,族长还找人帮忙给张丰修房子,变成砖瓦的了,虽然小了一点,但是五脏俱全,很温馨,也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来上门让亲。

    不过三天的时间,官府告示就传遍整个县城,梨香县成了文曲星扎堆的地方了,对于梨香县来说出了一个解元,又出十个举人,秀才出二十五人,真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

    有很多读书人感叹,像这种捷报从来没有出过,这次出那么多举人和秀才。

    北方呼呼的刮,雪花飘飘洒洒,地面上白茫茫的世界。

    是的!天冷了,张丰进入县城已经十一月份了。

    张丰和王习分别,已经约定好了去京城出发的时间正月十五日出发,一个半月应该能到京城,贡士考试在明年五月份。

    呜呼!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这一趟,乡试,县试,府试是张丰离开家中最长的时间,最久的一次,也挂念家中的老母亲,不知道身体怎么样?

    终于到村口了,张丰和李台搬下行李,结算了车马费,开始往家走。

    村口有人天天等着张丰回家,族长上前高兴道:“丰儿啊!你给老张家争气啊!”

    张丰:“族长,小子是你们关照之中长大的,不用客气,还和以前一样。”

    族长以为人会变的,可是张丰没有变,非常的难得啊,走着就到了。

    张丰问道:“我家茅草屋呢?”

    李台回到:“表弟,表哥忘了告诉你,族长给你家翻修了一下。”

    张丰拱手道:“多谢族长!”

    族长:“不用客气,举手之劳而已。”

    村子里的人听说张丰回来啦,都出来了,很多人都开心不已。

    张丰上前扣门,门开了张李氏从里面出来,张丰看到母亲精神很好,张丰上前跪下给母亲磕三个头说到:“儿子,多谢母亲大人的养育之恩。”

    张李氏上前慈祥和蔼的笑容把张丰扶起来道:“儿子争气,给娘拿回来一个第一解元,娘就算去见你爹也有所交代了。”

    张丰擦了擦眼泪说:“儿子还没有让娘享福呢!娘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张李氏:“起来吧,走进去。”

    不一会儿大舅一家还有二舅一家都来了。

    大舅李焕:“恭喜丰儿高中解元!”

    二舅李想:“大姐有福了,恭喜举人老爷!”

    张丰谦虚:“二舅,丰儿还是你侄子,不可,还是叫我丰儿吧。”

    二舅李想高兴的流泪:“好好好!丰儿没有忘本,舅舅就像以前一样。”

    大舅母打量一眼:“丰儿,好像又长高了,还瘦了一点。”

    张丰笑道:“还是瘦一点比较好,太胖了,感觉不好看。”

    大舅母打趣:瘦的像竹竿有什么好看的,看看你表弟,这些天胖了好多,多有福。

    整个院子都是欢声笑语不断。

    第二天张丰拿着别人送礼的清单,怪不得人人都想有功名呢!穷秀才,富举人。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都现实,无可厚非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人家送礼来了,咱们就以礼相待。

    来而不往非礼也,回礼!

    张丰整个过年期间就是回礼,还有拜访慕容老师,还有林夫子。

    十二月,安州城,晋王府。

    晋王:“安阳,我已经把奏折递给父皇了,不知道父皇会不会让我回京?”

    安阳:“这么大的事,父皇一定会让你回京的。”

    “圣旨到!晋王接旨!”

    晋王正担心着呢!说曹操,曹操就到。

    晋王和安阳公主到大厅,传旨的皇帝身边的太监,田公公。

    田公公:“晋王接旨。”

    晋王和安阳公主一起跪下:“儿臣接旨。”

    田公公:“晋王许安发现白叠子有助造福百姓,则令晋王即可启程回京,面圣详细介绍白叠子,钦此。”

    晋王:“谢皇上。”

    晋王问道:“田公公,父皇还有没有说别的事情?”

    田公公笑道:“回晋王殿下,皇上看了晋王的奏折,了解白叠子之后很是开心,要晋王离刻启程,其他没什么事情。”

    晋王:“多谢!”

    田公公:“客气!另外皇上让安阳公主一块儿回京。”

    田公公出去之后,安阳公主:“我不想回去。”

    晋王笑道:“我建议你还是回京城吧!那个人,明年要进京考贡士还有进士,另外星儿可是很想你了呢!”

    安阳公主是被皇帝宠坏了,跟皇帝闹别扭呢!一气之下来到同父同母的晋王这里,皇帝想等安阳自己知错了,自己回来。

    安阳心虚:“好吧!我就给父皇一个面子。”

    晋王笑而不语。

    十二月二十五日,安城(京城)。

    晋王和安阳公主日夜兼程终于到了京城,安阳公主离开一年感觉京城还是老样子,晋王却感叹,三年了终于回来啦!

    皇宫,御书房。

    田公公走进御书房道:“启禀皇上,晋王和安阳公主在外求见。”

    皇帝许旭马上快五十了,还想做点成绩出来,要么都没有脸下去见列祖列宗。

    许旭长得个子高高的,有点微胖,常年流离于书案,长相不错。

    (大光王朝第四任皇帝许旭,性格老谋深算。)

    许旭:“让晋王进来吧!”

    田公公:“是!皇上!”

    不一会儿晋王走了进来道:“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福寿安康,万事如意。”

    许旭一听就知道这样的祝福语,绝对不会是晋王想出来的。

    其实这样的祝福语是晋王学习张丰的,这样能给自己拜的人,一个好印象,还能让对方开心。

    许旭点了头道:“嗯,平身!三年不见会说吉祥话了。”

    晋王:“儿臣是真心的祝福父皇。”

    许旭笑了:“嗯,你的奏折里说白叠子结的花,可以做成棉衣?你是怎么发现的?”

    晋王:“是的!父皇,这个不是儿臣想出来的,是一个叫张丰的书生发现的。”

    许旭:“哦!书生?什么书生?”

    晋王一听就把调查张丰的档案拿了出来:“父皇请看。”

    田公公过来接过奏折过去递给皇帝,里面是张丰所有的资料,连祖宗十八代都查出来了,十八代都穷,不过倒是家世清白。

    许旭道:“这个张丰确实有才华,有点重感情,难免被儿女情长牵绊。”

    然后许旭疑惑道:“安儿,你是说这个张丰可能喜欢朕的安阳?”

    晋王:“儿臣也是推测,没有证据,不过此人确实可以当驸马,但是据了解他是重功名之人,但是又放弃白叠子的功劳,这一点,儿臣猜不透。”

    许旭笑道:“像这个才华横溢,又重感情的人,人品良好,家世清白之人确实不错,确实符合驸马的条件,不过朕却不能让他当驸马?安儿你知道为什么吗?”

    晋王回道:“儿臣不知。”

    许旭:“此人才华横溢,这就是你刚才说的问题,他十八代都是农家子弟,好不容易出这样的人才,肯定是想考取功名,一展心中的抱负,绝不会为了女人就放弃。”

    晋王:“父皇高见,儿臣惭愧,不如父皇。”

    许旭问道:“那个张丰什么时候来京城?”

    晋王说道:“应该快了,贡士考试时间是五月中旬,他一定会来。”

    皇帝想到北方的长城乃是大光王朝的防御之墙,北方的匈奴,鞑靼和瓦剌虎视眈眈的,还有高句丽,猖狂依旧,让晋王留下可以防备北方异族侵扰。

    许旭:“你留在京城吧!退下吧!让安阳进来。”

    晋王:“谢父皇,儿臣告退!”

    安阳公主进来道:“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许旭………………

    安州,梨香县,瑚村。

    又是新的一年,张丰又进入了紧张的时候,自己已经过了府试,后面要参见的就是会试了。

    会试又称春试或者是春闱,顾名思义,在春天举行结束之后就是夏天了,地点是安城(京城)贡院。

    现在刚刚过了年张丰就和李台开始准备马车还有吃食,李台护送张丰去京城考试,也是照顾张丰。

    村子里的人,知道张丰要去京城考试,都出来送张丰了,张丰拱手道:“族长,各位族叔,请务必照顾好母亲,小子感激不尽!”

    族长笑道:“丰儿,不用客气,不用你说,我们都会照顾你母亲的,希望你能够高中。”

    张丰鞠躬:“子爱在这里谢谢大家的照顾!”

    张丰走到母亲面前说道:“娘亲等我回来。”

    张李氏心疼道:“娘等你回来,放心去考吧!”

    张丰来到县城大舅家的客栈,十个举人已经等着了,加上自己十一个考试的人,都想夺取功名。所以,在赴京赶考的举人有句老话,叫做宜早不宜迟,能早点走就早点走,不要拖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