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
繁体版

第九〇六章 俯瞰

    从古至今,基于人类的客观属性,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们给自己划定各种各样的规则。

    从风俗、到律法、到各种不言而喻的基础道德,人们为自我设限,划定一条又一条不该轻易逾越的边界。可以说,是这些边界,保护了人们生活的基础,它使个体力量孱弱的人们不会轻易地遭受损害,而又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起每一位孱弱个体的力量,聚沙成塔,最终创造强大而又辉煌的国家与文明。

    由此往上,人类所创造的规则会渐渐地失去它的适用范围,国与国这样的大群体之间,弱肉强食的本质开始更加明显地展露它的獠牙。它会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最本质的真理,它会清晰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只在于两点本质上的规律:

    其一、人与人之间互相能够利用。

    其二、人与人之间互相存在威慑。

    当两个模型之间某条规则失衡到一定程度时,一切人造的规则、一切看来天经地义的真善美,都随时可能脱缰而去、荡然无存。战争,由此产生。

    那是人类社会间真正无所不用其极的表现形式。一切习俗与道德都无法阻止它的碾进,一切被物理规则允许的事情都有可能在眼前发生,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到帝王与畜生的尺度,使无数人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使人们意识到人间是可以比地狱更加恐怖的场所。

    但它也在另一方向上穷尽了人们的想象力,它逼迫着想要活下来的人们不断地前进,它提醒人们一切的美好都不是上天的给予而是人们的创造与捍卫,它提醒人们自强的必要,在某些时候,它也会推动这个世界的汰旧更新。

    武振兴元年、金天会十五年,岁月已经战争中轮换交替了几十个年头。

    曾经有过一场又一场的决定了天下兴亡、决定历史大潮走向的战争,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些战争决定了金人成为这个天下舞台上最为亮眼的角色,它也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碾碎了无数人的未来。

    二月底,一场这样的战争正要在梓州前线一处名叫望远桥的地方爆发。此时,金国西路军与华夏军在西南的一战已经进行了四个月的时间,人们意识到会有这样的一个节点出现,它必将出现然后为一切划下一个暂时的标点。

    只是当它出现时,整个战斗的过程又是如此的令人感到诧异。

    诚然在宏观的层面,望远桥之战时整个西南之战的大局充满了宏大而又热血的画面,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地争夺那一线的胜机,但当整个战斗落下帷幕时,人们才发现这一切又是如此的简单与顺利成章,甚至简单得令人感到诡异。

    这场战争在表层的战斗层面,甚至没有任何的奇谋发生。它乍看上去就像是两支军队在短暂的腾挪后径直地走到了对方的面前,一方朝着另一方全力地扑了上去,如此奋战直到战斗的结束。许许多多的人甚至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以至于目瞪口呆,难以喘息……

    当然,在整个大战的内部,自然存在更多的千丝万缕的因果,若要看清这些,我们需要在以二月二十三为转折点的这一天,朝整个战场,投下宏观的视野。

    以西南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三为节点,梓州前方二十余里的广袤山野里,参与南征的金军部队,实质上已经分为了五束,正一面稳住本阵,一面倾泻南下。

    此时金军位于锋线上五股大军主力约有十五万之中,其中最南侧的是完颜斜保率领的以两万延山卫为主体的复仇军,延山卫的稍后方,有多年前辞不失率领的万余直属部队,他们虽然稍稍落后,但两个月的时间过去,这支军队也渐渐地从后方送来了数千战马,在山路崎岖之时顶多弥补一下运输之用,但只要抵达梓州附近的平坦地势,他们就能再度发挥出最大的破坏力。

    与延山卫相呼应的,一直是行走在中路,脚步稳健的拔离速大军,他的军队核心是两万余人,但前前后后的斥候、有生力量拉得最多。这位攻破了黄明县的女真将领在战场上看起来有些残暴恣意,并不将人命放在眼中,但整个用兵的手法其实最为稳健,也最让喜欢浑水摸鱼的华夏军感到棘手。

    拔离速大军稍稍往北,从雨水溪下来的达赉、撒八军队乃是并行的最大兵力集团,由于兵力太多——整个群体有五万余人——他们的步调反而显得有些臃肿。元月之后,一度在雨水溪露面的西征主帅完颜宗翰消失不见,部分华夏军参谋便猜测他在这支军队中与最习惯运用的左膀右臂完颜撒八同行。

    当然,也有部分的参谋部人员认为宗翰有可能坐镇在位置居中的拔离速阵内。事后证明这一推测才是正确的。

    再往西北面一点,仍有三万左右的汉军部队,正朝着战场的边线穿插——军队过了雨水溪、黄明县一线后不久,金国部队终于完成了中原、江南归附过来的汉军部队的剥离。或者是在战场上溃败,又或者是派往并不重要的边线位置集中推进。

    如今这支三万左右的部队由汉将李如来率领。女真人对他们的期待也不高,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华夏军的目光,分散华夏军的兵力且不要败退到主战场上捣乱也就是了。

    战争进行四个月,女真能够派到前线的主力,大概便是这十二万的样子,再加上后方的伤兵、留守,总兵力上或许还能提高不少,但后方兵力已经很难往前推了。

    反观华夏军这一面,开展之初是四个师五万余人的主力,后来也曾加入两万左右的新兵,打到二月底的这个时间点,第一师的剩余人数大概是八千余,二师经历了黄明县之败,后来补充了一些伤兵,打到二月底,剩下四千余人,四师渠正言手上还带着七千人,五师八千余,再加上军长何志成直属了特种旅、干部团等有生力量六千,棕溪、雷岗前线参与阻击对方十五万大军的,实际上便是这三万四千余人。

    西瓜在后方剿匪,手上领了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实际上并不多,进入二月后,宁毅终于把原本准备好的人手抠出来。他手上的六千人,包括了警备团、剿匪部队、部分参与了前线作战的特种作战人员以及少量的技术兵。

    集结于前线的三万四千余人,实际上并不集中。依靠棕溪、雷岗之前山岭的道路崎岖,大兵团展不开的特性,大量的兵力都被放了出去,分散作战。

    二月二十三这天清晨,女真人的几支部队就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穿插突袭,华夏军这边在反应过来后,第一时间集结起来的大约是一万五千的部队,首先以四千、五千、六千人的三个集团迎击斜保、拔离速、撒八麾下各一路薄弱力量,战斗从中午开始便在山中打响。

    华夏军的力量随后还在不断调集。

    宁毅从梓州的出发,与女真人选择的,倒是“不约而同”的一个时间点。但随着他的这一步动作,二月二十三这天,对整个西南战局而言,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所有人都能够知道,战局到了极关键的节点上。但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宁毅做出这种选择的动机是什么。

    对于女真人而言,进入剑阁时主力是二十万大军,如今搞到前线只有十二万,能用的汉军几乎消耗殆尽,从历史上来说,是极为难堪的一幕。但战争并不遵循简单的交换比,要用几万人的力量将金兵这样耗下来,华夏军承受的是更加巨大的压力,当兵力渐渐减少,会在某一刻崩溃的,更可能是如今拼拼凑凑只剩下了四万的华夏军。

    对于华夏军主动出击籍着山路搅混水的目的,女真人当然理解一部分。守城战需要耗到进攻方放弃为止,野外的运动作战则可以选择攻击对方的首脑,譬如说在这边最复杂的山地地形上,奇袭了宗翰,又或者拔离速、撒八、斜保……只要击溃一部主力,就能获取守城作战无法轻易拿下的战果,甚至会造成对方的提前败退。

    为了应对这一可能,宗翰甚至都选择了最谨慎的姿态,不愿意让华夏军知道他的所在。与此同时,他的长子完颜设也马也并未出现在前线战场上。

    真正被放出来的诱饵,只有完颜斜保,宗翰的这个儿子在外界以鲁莽著称,但实际上心底细腻,他所率领的以延山卫为主体的复仇军在整个金兵当中是仅次于屠山卫的强军,即便娄室死去多年,在雪耻目的下一直接受训练的这支部队也本是女真人进攻西南的核心力量。

    如果华夏军要进行斩首,斜保是最好的目标,但要斩首斜保,需要把命真的搭上来才行。

    女真人在过去一个多月的前进里,走得极为艰难,损失也大,但在总体上并没有出现致命的错误。理论上来说,一旦他们越过雷岗、棕溪,华夏军就必须转身回到梓州,打一场不情不愿的守城战。而到那个时候,大量战斗力不高的部队——譬如说汉军,女真人就能让他们长驱直进,在成都平原上尽情地糟蹋华夏军的大后方。

    这样会让华夏军很难受,但对方必须这样选择——当然,宗翰等人也一度预测了越过雷岗、棕溪一线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宁毅意识到困守梓州只是坐以待毙,于是壮士断腕放弃成都平原,折回凉山山中继续当他的山大王。那也算是西南之战走到尽头的一种方式。

    谁也没想到,宁毅出来了。

    壮士断腕到这个程度?一旦过了线,就以四万人展开全面作战?

    破釜沉舟哀兵必胜的故事宗翰也知道,但在眼前的情况下,这样的选择显得很不理智——甚至可笑。

    因为这样的迷惑,女真军中二十三到二十四过度的这一晚显得极不平静,高层将领一面故作寻常地做出前线调动,一面与拔离速这边的核心指挥群进行商议。

    达赉、撒八等人自然都认为有诈。完颜斜保按照他的“设定”开始疯狂前推,做出要抓住第一刻战机的姿态,在后方早已蓄势待发的万余部队也在迅速地挤过来。高庆裔一度提出谏言:“宁毅此人孤注一掷,盘算必然极不寻常,不如勒令宝山大王速速停住,另派军队前去试探。”

    完颜设也马持同样的谨慎态度,但宗翰一时间并未作出决定,拔离速则一如既往地做着他稳健的工作——令中路大军沉稳向前,即便有什么事情,也不至于与斜保军队完全脱节。

    “……宁毅的六千人杀出来,即便战力惊人,下一步会如何?他的目的为何?对所有踏出雷岗、棕溪的兵力以迎头痛击?他能击败几人?”

    半个晚上的时间,宗翰等人都在地图上不断进行推演,但无法推出结果来。天尚未全亮,斜保的使者也来了,带来了斜保本人的书信与陈词。

    “……我方十五万人出击,儿子携两万人先出雷岗、棕溪,即便华夏军再强,不过以四万总数相迎,若是如此,儿子即便摆阵,其余各军皆已得出,西南战局已定……若华夏军不能以四万人相迎,仅仅宁毅六千兵力,儿子又有何惧,最不济,他以六千人击败儿子两万,儿子收拢军队与他再战就是……”

    “……两军交战,战机稍纵即逝,宁毅既骄其战力,正是儿子迎头猛击之时。唯一可虑者,是宁毅以六千人诱敌,集结正面队伍,余先以包围之策彻底吞下吾手上大军,正是伤十指不如断一指之策,但此事亦不难应对……”

    宁毅这般目空一切地杀出来,最大的可能,无非是看见雷岗、棕溪已不可守,想要在十五万大军全部出来之前先集中优势兵力吃下己方一部。但这样又何尝是坏事,作战之中,不怕对方有企图,就怕对方没有,那才难以捉摸。也是因此,宝山道,宁毅想吃,我撑死他就是了。

    至于后方,只要拔离速、撒八、达赉等人的军队死死地压住山间的华夏军,使他撤不下多少人,华夏军火中取栗的企图,实现的可能性就不大——若还能撤下兵力,本身就很匪夷所思。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如果宁毅领着六千人过来,说想要吃斜保手上的两三万主力,而斜保的反应不是“让他吃、请一定吃完”,那女真人其实也不必再争霸天下了。

    即便四到五倍于宁毅的力量,率领女真最强军队之一的斜保也做了战败的打算,顶多是“收拢军队与他再战就是”,事实上,女真人口中对对面军队的称谓,也已经不知不觉地从“黑旗军”改成了“华夏军”,这也是过去四个月时间里,华夏军在女真人脸上打出来的尊重。

    二十四,宗翰做出了决断,认可了斜保的计划,与此同时,拔离速的大军稳健地前压,而在北面一点,达赉、撒八的军队保持了保守态度,这是为了对应华夏军“宗翰与撒八在一起”的猜测而故意做出的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取得了父亲的首肯之后,斜保虽然命令后路军不断加快前行的速度,但在前线上,他只是保持了快速的姿态,而令队伍尽量投入到与华夏军主力一支的作战中去,将所有部队过棕溪的时间,尽量拉长了一天。

    两万人他还觉得不够保险,因此他要集结三万大军,然后再冲向宁毅——这个动作也是在试探宁毅的真正目的,如果对方真的是试图以六千人跟自己决战,那他就应该等一等自己。

    二十六的凌晨,斜保的第一支队伍踏过棕溪,他原本以为会受到对方的迎头痛击,但迎头痛击没有来,宁毅的军队还在数里外的地方集结——他看起来像是要取迎击正当中的女真主力,往旁边挪了挪,摆出了威慑的姿态。

    ——威慑你麻痹啊!

    这个时候,在拔离速的中阵里,已经打出了宗翰的帅旗,正面压迫前线的华夏军主力。山间的厮杀进一步升级,攻防战已经打成阵地模式,华夏军以炮阵封锁山口不断地占便宜,但女真人也确定要死了华夏军的主力让其无法离开。事实上所有人却都在等待着战局的下一步变化,宁毅这边的反应诡异到让人懵逼。

    二十八,斜保接近三万人力量都已经陆续集结起来,甚至拉来了三千骑兵。宁毅不紧不慢地挪向前方,斜保也跟着挪向前方,他始终认为对方是该在某个时刻耍诈的,但一直没有,两拨人之间的互动看起来像是两个小孩子的喊话。

    “有种你砍啊!”

    “我砍了!”

    “你砍啊!”

    “我砍了!”

    “不砍是孙子——”

    总要砍一刀的,否则就成司马懿了。

    二十八这天下午,前方山间战火连天。望远桥附近,完颜斜保一刀砍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