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有些乱
繁体版

第二百一十章,风起青州

    “呀!”张飞一声长啸,只觉得心肝脾肺肾都无比舒畅。对于张飞而言,镇守一地远不如领兵干仗来得痛快。

    “嗷!”同行的颜良感同身受,也如一只饿狼般叫嚣。颜良比张飞还不堪,张飞还算读书人行列,颜良就真是武夫,只想凭手中刀为主公刘备披荊斩棘。

    “你们!”一边的文丑不禁掩面,差不多说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不俊,这样就不对了,我们可是兄弟!”颜良翻着白眼说:“你敢说你不想去打仗。”

    “是,是,我承认我也不想守城。”文丑有点无可奈何地说:“不过我们不守,主公又该派谁来守?要不是二将军调整人事,将樊大人主政冀州四郡,我们还不是得守。再说回青州清剿黄巾军,也未必有硬仗要打。”

    “这话怎么说?”颜良皱着眉头不解地说:“二将军不是怕州清剿黄巾军人手不足,才放我们青州么?”

    “不俊这话还真没说错!”张飞开始为颜良释疑解惑道:“你们还记得当年大哥只身带着恶来会晤褚燕么?还有公达先生和子龙早就混进青州黄巾军中去了。弄不好呀,我们就是去整编黄巾军的!”

    “没仗打?”颜良如泄了气的皮球,扯着嘴嘟囔着:“看来又白高兴一场了。”

    “别抱怨了,总比窝在冀州四郡强。”张飞叹了口气说:“真羡慕子健,可以带着铁骑到处撒欢!”

    张飞可不是第一次对华雄表示羡慕了,颜良和文丑也习以为常,除了在心中同样羡慕嫉妒恨,就是不附和张飞,这就让张飞更觉得没味。张飞三个家伙一边吐槽,一边快速向青州方向运动。

    ……

    不说回归青州的张飞哥三,且说早早就混入青州黄巾军中的荀攸和赵云。当年诸侯讨董后,刘备入主青州,在入青州之前,刘备就让荀攸和赵云先行入青州,去与褚燕汇合。

    凭着荀攸和赵云这一对无敌的组合,加上刘备给予的信物,褚燕认可了他们,赵云两人也顺利地融入了黄巾军中。

    这时褚燕已经正式改名为张燕,表示不忘师尊张角。张燕此举获得黄巾军从上至下的称赞。尊师重道,不忘本之人从来让人尊重,也容易获人好感。

    荀攸和赵云就对张燕感观不错,认为主公刘备有识人之明,将青州黄巾军托付于张燕是没选错人。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荀攸和赵云更是对张燕满意和放心。张燕不但统兵有方,而且有情有义有担当,对所部负责,同时也对刘备也忠诚,因为张燕相信刘备能给黄巾军一个美好的明天。

    张燕的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而是由诸多因素决定。其一,张燕自认识刘备,就对刘备感观不错,这与逍遥醇酿有那么一点关系。嗯,应该说酒是个好东西。

    其二,张燕知道师尊张角与刘备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许张燕并不清楚是什么关系,却先入为主地认为刘备是自己人。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第一眼的观感很重要。

    其三,刘备救青州时的表现让张燕更加深信不疑。除了说刘备表现得情义有加和智勇双全,重要的是刘备真给张燕和黄巾军指了条出路,指了条明路。

    其结果也证明,刘备所示十分正确,不论是张燕率部占山为王,还是所执行的游击战术,都让张燕及数百万黄巾军活到现在,还存活得很好,这才是让张燕对刘备信任和忠诚的根本原因。

    当然,刘备派来的荀攸和赵云也有一定关系。荀攸多厉害这不用说,虽然说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厉害的地方,但是在短时间将张燕所部数十万人整合好,让张燕真正见识了什么叫真厉害。

    赵云就更不用说了,不提本身武艺超绝,就是赵云和张宁的关系,也让张燕无话可说。妥妥的自己的人呀,张燕算是认了。

    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总而言之一句话,荀攸和赵云,甚至包括张燕,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也只是完成了张燕这一股黄巾军的整合和肃清,对于其他几股黄巾军还是没有改变什么。

    青州黄巾军分十几股,分别由不同渠帅统领,来自于不同地方,所驻扎地也不同,表面上都尊张燕,实际上各行其事。也就是说对抗当朝兵马会一致,事关本身命运,却未必会听张燕的。

    张燕曾建议说召聚青州境内所有大小渠帅,直言归附刘备之事,对于顺从者好说,对于反对者杀无赦。这个办法简单粗暴,却被荀攸否决。

    荀攸的理由很简单,一味的杀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青州大乱。在不得人心之下,只会适得其反,这不是刘备希望的结果。

    硬的不行,软的效果不佳,以致让青州黄巾军问题一拖再拖,直到冀州四郡暴发战争,直至中山之战结束时也悬而未决。

    最近经过二荀及郭嘉相互通气下,以强兵压境,内外同时发力,争取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解决青州黄巾军的问题。

    说起来是这几个家伙要求太高,才让青州黄巾军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你想,既要收编青州境内所有黄巾军,又想清除其中的沙子,还想顺带解决青州境不听话的地方强豪,最重要的是还想一并妥善安置这数百万黄巾军,天下那么这么十全十美的事?

    “公达先生,侯爷终于发兵了,我们该怎么做?”青州城内一出兵,张燕等人就已经得到了传讯,张燕自然和荀攸及赵云一起商讨配合之策。

    “飞燕将军,我怎么觉得你似乎松了口气?”荀攸笑道:“不急,静观其变,等其他渠帅求救再说。”

    “不怕两位笑话,数十万兄弟的命都付于我一身,加上家眷就百余两百万人口,我岂能不着紧,每天都担心受怕的。”张燕叹了口气说:“担心粮食够不够吃,又怕官兵什么时候来清剿。”

    “想当年侯爷命我占山为王,以游击战术对抗官兵,我承诺在这里等侯爷来收编。”张燕有点委屈地说:“侯爷入主青州,我可松了口气,没想到还是等到今日。当然,这些日子还好你们来了,不然我该崩溃了。”

    张燕苦啊,要解决百余万人的温饱问题就让他苦不堪言。张燕累啊,尤其随着事业越做越大,追随的人越来越多,张燕是差不多一夜白头。事非轻过不知难,张燕现在想想从入青州以来的日子,都在心中打冷战!

    “侯爷的用心良苦,不想伤及太多无辜的生命,倒是辛苦飞燕将军了。”荀攸对张燕行了一礼说:“飞燕将军再坚持坚持,最迟到明年就可以彻底让青州黄巾军过上真正稳定富裕的好日子。”

    “公达先生不必如此,我也只是一吐心中郁闷。”张燕连忙回了一礼说:“我知道侯爷是真正为我黄巾军好,真正为黄巾军今后打算人。我听公达先生的静观其变!”

    “好!”荀攸点点头,才对一边一直没开口的赵云说:“子龙,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公达先生,无有!”赵云言简意骇地说:“有大哥总揽全局,有诸位先生谋划,定会让青州黄巾军有个好的明天,我对此深信不疑。”

    怎么说呢?赵云本就是个忠义之人,与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现在的赵云情感上偏于黄巾军。如果说历史上的赵云会对黄巾军枪出无情,那么现在的赵云对黄巾军会枪下留情。除非是十恶不赦者,赵云都不会痛下杀手。

    受刘备言传身教的影响,赵云也认同了黄巾军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大汉子民,揭竿而起也是为了活下去,实属迫不得已,是可以被原谅,能够被理解,更是属于可以拯救一下和团结的力量。

    尤其在赵云接纳张宁后,赵云更是能换位思考,能站在黄巾军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的话,赵云也就明白刘备真正的用意和用心,知道刘备说天下人乃天下之根本不是开玩笑的。

    因为明白和理解刘备,赵云更懂得刘备的高尚和伟大。人与人之间的好和坏都是相对的,在刘备一再表示当年桃园结义少了赵云是极度遗憾时,赵云最终改口由侯爷变成了大哥。

    也就是说赵云赵子龙成了四弟,对此,关羽和张飞都十分赞同,其中张飞还提议择个时间到桃园为赵云补个结拜仪式。可是各自军务繁忙,一直没有完成这个仪式。

    “子龙,等青州事了,我想回家乡常山一趟,你可结伴同行?”张燕见荀攸成竹在胸的淡定,也不多想,反正听命行事即可,就岔开话题。

    亲不亲,故乡人,赵云和张燕同是常山郡人,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何况两家伙也算是腥腥相惜,彼此关系确实不错。

    “好!等青州事了我陪飞燕将军走一趟。”赵云想起了另一桩事,很痛快地答应了张燕同去一趟常山郡。

    现在常山郡可是袁绍的地盘,加上袁刘之间大战连连,赵云和张燕去常山郡,无疑于去龙潭虎穴。不过这对于常山出来的两个猛人,这都不是事。

    “你们事后去那儿都行,不过这仗可不要掉以轻心,侯爷的用意很明显,在将战争伤亡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同时,战火的涉及范围也不出青州。”荀攸展开地图说:“飞燕将军,你找几个绝对可靠的小渠帅,分别带一支兵马去防守这几处。”

    荀攸所指的地方,正是青州几处边境险要之地,重点是青州与兖州及徐州交界处。可以说只要把守这几处,战争就能控制在青州范围内。

    “这个没问题,我们部已经十分纯净了。”张燕拍着胸膛保证地说:“在知道为了大家好的情况下,兄弟们都会尽力的。”

    经过荀攸,赵云,张燕,张牛角等主要几个人的努力,当然见血也是在所难免的,张燕和张牛角所部的黄巾军基本上没异声,都知道,也拥护投靠青州牧刘备,甚至都以刘备军自居。

    “人心啊!”荀攸感慨着说:“小心为上,飞燕将军你自己带支兵马接应各处。子龙,你就负责救援有求的其他黄巾军,去了之后见机行事即可。”

    赵云和张燕皆恭声应诺,分别下去准备。

    ……

    另一边,黄忠和郭嘉已率大军出青州城,快到张燕所部常活动的范围。至于其先锋华雄已与驻扎在张燕部前不远的陈败,万秉所部交上了火。

    话说这个陈败和万秉两渠帅,是数年前于冀州广宗大败后,与张宁分头破围至青州的那部分。当年广宗之战张角身死,其部分为两路突围,一路是张宁率十几万黄巾军从冀州北上幽州,刘备派关羽和徐晃接应,张宁部安然地进入了幽州。

    而另一路陈败和万秉部就没这么幸运,所部十几万人被追杀得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万余兵马逃窜进了青州。

    陈败和万秉进入青州,投奔了张燕,张燕便安排他们在已部前方,作为一种屏障存在。实在是陈败和万秉不愿交出兵权,自认为比张燕资格还老。

    不诚心相投,被人当枪使也正常了。在实力不及的情况下,陈败和万秉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好在这数年来当朝自顾不暇,青州当地强豪也只顾自我壮大,陈败和万秉也就扎下了根,尤其在各地黄巾军相继来投,所部从万余发展到五十余万,其中青壮若二十万左右,也算青州境内有数的一股黄巾势力。

    也许是几年没有战事,陈败和万秉两个家伙变得有些膨胀,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当华雄部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时,这两个家伙竟然点齐兵马出山与华雄交战。

    “禀告将军,从山上下来一支黄巾军,约十万之众。”探子很快将陈败和万秉所部的到来禀告于华雄。

    “啥?黄巾军下山搦战?”华雄眯着双眼反问道:“再探!”

    当探子应声而去,华雄在命令所部列阵之余,还犹自嘀咕着:“放弃山林和城池的优势,出来与我军交战?是有什么阴谋吗?”

    不是说华雄突然开窍,知道遇事思考了,是郭嘉在临行前有交待。郭嘉是这样交待的,黄巾军应该会据山或据城池而守,华雄只需打探下敌情即可。

    要知道青州黄巾军都是占山为王,外加占据几座临山的小城池为根据地。当朝来清剿,就龟缩于山中,清剿的兵马一走,又复出来活动。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数年来很少有兵马来清剿,以致这些家伙都已经认定这是自己的地盘,甫一见清剿的兵马来了,还想一举歼之。

    “将军,黄巾军有人叫阵!”没等华雄想明白,黄巾军已经开始叫阵了。

    “好!去会会这些胆大包天的黄巾军!”华雄也不多想了,一驾战马出阵会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