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有些乱
繁体版

第九十五章,话不投机

    “先锋之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可能随时随地与敌军发生遭遇战,还真得精兵良将才行。”公孙瓒一边嘀咕,一边扯着胡茬,还扫了眼徐晃。

    徐晃见状,十分识趣地拱手为礼道:“将军,我愿领这先锋之职。”

    “好!公明确实有勇有谋,做这先锋官再合适不过。”公孙瓒对徐晃是赞许有加,却也不忘问荀彧:“文若你认为呢?又该派多少兵马合适?”

    “徐将军智勇双全,黄将军多有提及。”荀彧笑了笑说:“有徐将军麾下一万兵马足矣,再让黄将军协助之,必无忧也!”

    “有文若在,我无忧也!”公孙瓒哈哈大笑,即令徐晃和黄忠率一万兵马先行向武强而去。公孙瓒和荀彧自率大军随后。

    ……

    武强是安平国所属的一个小县,武强县城也不大,根本容不了多少兵马。率着三万兵马先到武强县的张郃和高览就没有进县城,而是在武强县城门口西北方向安营扎寨。

    安营扎寨后,已经是黄昏时分。张郃和高览命人埋锅造饭,两人带着一队亲卫就附近察看地形。

    “高将军,你认为公孙瓒会率军来此地么?”张郃看了看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地形地势说:“这里明显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而公孙瓒所倚仗的就是骑兵。”

    “应该会来吧?”高览并不十分肯定地说:“辛大人说得信誓旦旦,而且真是有理有据。如果公孙瓒不来,袁大人据此地可以随意攻打清河,河间,渤海三地。”

    “嗯,不知高将军对冀州当前的局势及此战胜负如何看?”张郃不再纠结公孙瓒来不来,眉间略带忧色地说:“好好的一个冀州,却弄得四分五裂,冀州黎庶何辜?”

    “张将军,我们人微言轻,对于冀州,乃至汉室,及天下万民的命运和明天,还是让大人物去操心和决定吧!”高览不无自嘲地说:“自阜城一败后,我都以为要告老返乡了。”

    高览在阜城大败后,本以为折了五万兵马,袁绍会大发雷霆,不说开刀问斩,这革职查办是肯定。

    不料袁绍轻举轻放,还委以张郃和高览先锋重印。就算如此,高览也是一副半死不活的状态。输了仗事小,连人的心气也没了。

    别人不明白,与高览一向搭档,关系又好的张郃明白。高览是对袁绍没有信心啊。韩馥虽然不是好人主,也不该死吧?高览没有明说什么,心中还有根刺的。

    “不管,不管!”张郃摇头摆手,转移了话题说:“你告老返乡没什么,高家可是冀州大族,又饿不死你。”

    “还别说,如今我家族都落在刘备治下,现在还不知怎么样了?”高览无精打采地说:“不过从我们所见所知,刘备军并不残暴,更不嗜杀。”

    操练场上,关羽和张飞舞动着刚刚打造的武器,无限欢喜地表示合手而称心!

    “大哥,何不下场来耍耍双股剑?”张飞一套让人眼花燎乱的矛法下来,也不见有半点喘息,还乐呵呵地招呼旁观的刘备。

    “大哥看看就行!”刘备表示自己就是个水货,相对场上的两员绝世虎将,以及身边的黄忠。自己的三把剑都属于装饰品!

    “侯爷,关张二位将军的武器是不凡,但是还称不上神兵利器。真正的神兵利器必须经过使用者的长期温养才行!”黄忠在一边乐呵呵地解释道。

    所谓温养,就是使用者对器械经常使用和细心呵护。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家里的铁器常用越好用,不用就会生绣易折。

    黄忠解释道,一柄真正的神兵利器会产生灵,有属于个人的意志烙印。至于说什么需饱饮人血就是扯淡了。不过兵器不正是用来杀人的么?换句话说就是杀人越多兵器愈好啦!

    “汉升,你看俩位兄弟武艺如何?”刘备是耍几下剑,可是还没达到对关张评价的水平。黄忠倒合适!

    刘备知道历史上关羽是不爽黄忠的。对于黄忠与他们并列五虎上将,说什么不与老卒与伍!可是现在就没这回事,黄忠比关羽更早入刘备阵营,黄忠的武艺和领兵能力都让关羽心悦诚服。

    如果说武将最早的是张飞,十年前就预定了呗!其次是典韦,再后是随时签收的赵云。然后才是黄忠,颜良,文丑,关羽。

    “呵呵,二将军和三将军都是万人敌!于万军之中取其人首级也不在话下!”黄忠赞许地说:“最难得的是两位将军都达了武者孜孜以求的内气外放境界。诚虎将也!”

    嗯,黄忠对关张两人定位是将,而非帅。最少目前几个家伙都不足以独领一军,冲锋陷阵可以,独挡一面还差点意思。

    黄忠个人倒是对徐晃青睐有加,没少对刘备说徐晃有独掌一军的潜力。假以时日,多经历几场战事,再配个军师或副将什么,徐晃必有上佳的表现!

    “还望汉升不吝指教之!”刘备正色地说:“上战场可半点马虎不得,一个不小心就非死即残,还得死伤多少无辜的士卒!”

    黄忠若有所思地看了刘备一眼,略有不忍地说:“侯爷放心,我自然省得,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二将军和三将军本就天赋异禀,无论武艺和行军打仗都有极高的悟性。不过……!”

    “汉升有话就直说无妨!”刘备目光灼灼地看着黄忠道:“汉升与备相处经年,难道不明白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么?”

    “既然侯爷如此说,那么恕忠直言了!”黄忠组织了一下言语才道:“正因为与侯爷相处日久,才有所顾虑。有云慈不掌兵,上战场没有不死人的!一旦两军对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得半点犹豫和仁慈。”

    “侯爷志向高远,心存仁爱,以己度人。是黄忠最敬佩的!就拿黄巾军而言,虽说都是汉民,也许有诸多理由和原因,但是他们暴乱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不乏狼子野心之辈,更不少作奸犯科之徒。”黄忠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才接着说。

    “容忍放纵有时会让他们认为从贼有理,或者说更会让他们肆无忌惮。还望侯爷三思!”黄忠施了一礼。

    黄忠深知刘备的秉性,与人为善,无视地位,情系万民,对任何人都平等待之。黄忠很欣赏,也很欣慰。但是并不等于黄忠就赞同。他怕因为刘备的善良,而让刘备到时左右为难。

    人主之姿到底是什么?也许没有人有个标准。反正黄忠认为乱世用重典,铁血手腕必不可少。尤其对敌必须杀伐果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升!”刘备也施了一礼道:“汉升乃忠言良药也!谢谢!”

    “汉升所说,备也多有思量。可是刘备有个观点,或者说执念,那就是众生平等,人人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力!”刘备对黄忠说,又似乎自言自语。

    “如果说必须漠视生死,无视生死,不顾原则和刷破底线,才能达到目的或成就大事。那么就算有成功一天,这一切又有何意义?真的是刘备想要的么?”

    后世的种种和穿越至汉代的所见所闻,如电影一般一幕幕在刘备的脑海掠过。有欢欣,有悲痛,有不忍,有矛盾。更有雄心万丈,却也想过放弃。

    有时候刘备会想,自己策划的篮图,真的适合这汉代么?或者说这时代的万民需要么?也许他们要求没这么高,一旦刘备推行起后世的方针政策,只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嗯,我只要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咸菜。你却给我一桌酒席。你什么意思?又是何居心?

    黄忠在一边静静地听着,静静地等待,并没有出声打扰刘备的习惯性走神。不过在心中暗下决定,全心全力助刘备达到那似乎不可就完成的宏愿。

    天下万民吃饱穿暖,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所有人有书读,有事做。嗯,黄忠想想都有些颤抖!如果真实现这一切,天下再没战乱和苦难!

    ……

    队伍的训练在继续,作坊在运转,楼桑村的一切都红红火火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一丝战前的气息也悄然存在。

    最近避黄巾战乱的人们越来越,各处的战况也传播开了。幽州有不少郡县已乱成了一团,甚至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等也被黄巾军砍杀。涿郡也会平静不了多久!

    不久后的一日,有护卫队中的人来报,言一校尉求见之!刘备让其进院,一见,不认识!

    “刘侯爷,下官涿郡校尉邹靖。奉刘太守之命送信于侯爷。”邹靖一身甲胄,抱拳行礼,言毕奉上一封书帛。

    “邹将军稍坐!”刘备接过书信,让人奉茶。一边打开信件,看了起来。

    信件是涿郡太守刘焉写来的。其意是黄巾为乱,不日即攻打涿郡。有请刘备这个汉室宗亲逍遥侯前去商量下该如何保卫涿郡。

    这刘焉排辈份是刘备的族叔,这家伙可不简单。在历史中就是他提议改刺史为州牧,可以开府建制组织地方武装。以改汉末诸侯林立,各自拥兵自重,开启三国鼎立之态势。

    刘焉本想避战于交州,后来却占据益州,父子俩做了好长时间的土皇帝。端是老奸巨滑的家伙。

    从《三国演义》上来讲,刘备在桃园结义后,就投军于邹靖部下,被引见于刘焉。那时刘备是无名小卒一个,没人知道他。后来的路途也不平坦。

    而今天的刘备截然不同,自身家大业大,还有几千口人要养活。不可能伙同二个兄弟去投军。这刘焉相请也得考虑一二。

    “邹将军,太守之意我已明。将军且去,容我与众人商议下,明天必亲上太守府,可好?”刘备收起信件,不卑不亢地对正在喝茶的邹靖道。

    “甚善!下官告退!”邹靖闻言,点头施礼道。刘备让典韦送上两坛逍遥醇酿,让邹靖有种不虚此行之感而去。

    在邹靖走后,刘备立马召集一众班底开会讨论。很快大家都到齐了,刘备把信传阅了一遍。

    “刘太守的信帛大家都看了,下面说说该怎么办?”刘备目视大家,很民主地让大家涌跃发言。嗯,刘备一直很民主,很少独断专行。

    大家你看下我,我瞧你,蔡邕开口道:“我只有一句话,谁打扰这平静的生活都不行!”

    蔡邕自蔡夫人生下一儿一女后,他眼里就只有三个子女和满心做学问。其他的什么交给刘备处理。他觉得这生活幸福快乐而满足。任谁来破坏都要揍之!

    “呵呵!我和伯喈先生一个想法。谁来破坏就要有付出代价的觉悟!”华佗捋了捋胡须笑道。

    这家伙受蔡邕影响,也一心专著《青囊经》,目前快接近收尾校对的工作。连接诊授徒都不热情。

    蔡邕和华佗发言了,那就是揍他丫的!正合了众暴力份子的心意。几个家伙早就磨拳擦掌,刀枪霍霍。

    “正如侯爷所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杀之!”黄忠受众人所托而发言:“问题是派那几个去战场!”

    刘备没理纷纷请战的几个二货,而是开口道:“无论是保卫幽州还是涿郡,又或保卫家园和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咱们都责无旁贷!”

    “事情分两方面,一是出战人员及兵力。再是守家人员和兵力。”刘备站了起来说:“此次保卫战由黄忠全权负责!”

    刘备说完把老师卢植的赠剑递予黄忠道:“一切就拜托黄将军了!包括吾在内,皆听将军调遣!”

    “主公!”黄忠终于在刘备首战之际拜主了!黄忠三拜后,在刘备扶起开口道:“众将士听令!”

    “诺!”关羽,张飞,徐晃,文丑,颜良,典韦皆站得笔直,抱拳行礼应诺。

    这帮家伙平日嘻嘻哈哈,相彼切磋,饮酒作乐,勾肩搭背。但是一入操场,或者说在士卒面前(嗯,还没军营。)就立马正形。

    “此次去涿郡,我和主公必去,士卒一千。”黄忠顿了下说:“嗯,典韦也必须去。余下五人,三人留守,二人前去,你们自行决定。”

    黄忠也左右为难呀,让谁上都可以,让谁留守也行。可是,可是问题是都想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