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大亨从1996开始
繁体版

第六十五章 医联体模式

    彻底搞定地区医院进货问题后,陆江离陆续拜访了水都地区市里的其他几家医院,都跟他们的院长见上了一面或者两面。

    他们虽然没有像梁院长那样,只拜访一次就答应陆江离帮忙搞定产品入院的问题,但是陆江离也都找到了关键性的问题所在。

    陆江离相信这些医院还是能在近期内搞定产品入院的问题的。

    比如现在的市里的大哥医院——工人医院,他们的院长对于陆江离提出的帮助他们医院与一附院共建医联体模式,他们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因为它们工人医院本身就是省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跟第一附属医院算是兄弟单位了,只是因为它身在水都,很多实质性的资源是真的只能望洋兴叹,吃不到嘴里啊。

    光有名声,但是得不到实质性的东西或者技术啊,对于水都本地的病人来说,这样的名声真的没有多大的作用,还不如工人医院它本身的医院名字好使。

    所以,陆江离提出可以帮忙沟通共建医联体的时候,陆江离看到黄院长的脸色是动容了的。

    只是因为陆江离不是第一个找上他们,黄院长就有点意见了,工人医院现在在水都地区才是老大。

    如果现在水都地区建各个学科的医师协会的话,估计主任委员大部分都是工人医院的,所以,黄院长说了几句后,就赶客了。

    不过,陆江离却一点都不气馁,既然黄院长已经心动了,那么陆江离绝对相信他很快就会采取行动的。

    因为很多现实的问题不是人为意志可以转移的,黄院长当然能看出医联体这个模式的重要性,而且地区医院已经行动了,工人医院既然看到了,肯定也会跟着行动的。

    其实,医联体最大的重要性还是要落在病人身上,这里会涉及到一个“分级诊疗”的概念,这个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能解决老百姓最重要的看病问题,能为国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国家会忘记你吗?就算单纯地树立典型也会有所奖励的,再活动一下,黄院长他们不就发了吗?

    首创的利益太大了。

    或许足够他们升一步了。

    所以,陆江离真的不急。

    当然,有人或许会问,越过陆江离不行吗?黄院长他当然可以越过陆江离跟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搞,但是肯定“走”得踉踉跄跄的。

    但是,它有竞争对手啊。

    而且没有“说客”帮工人医院去说服第一附属医院,又有竞争对手,工人医院会步步落后的。

    同时,第一附属医院在没有弄明白医联体其中的要害,它能得到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要派人帮助医联体下属医院提升实力啊?

    真当医院都是菩萨心肠啊?如果真的都是的话,为什么协和到了“陆江离”记忆中的未来2023年了,它都没有跟别的医院分享它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经验呢?

    想太多了。

    这些可都是它维持自己业界内老大哥的“资本”啊,怎么可能随意就给了你们,分享了它还怎么维持它的地位?

    古时候,师傅教徒弟都讲究留一手呢。

    但话又说回来。

    抛开分级诊疗,陆江离就能让第一附属医院把它们珍藏的技术拿出来?

    当然不是这样了!

    陆江离只是说让他们教一些技术给下面的医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况且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本身就兼带着教书育人的属性在的。

    它的很多医生本身就是医学院的老师,教学生是教,教进修医生同样是教,最多就是再收点进修费用嘛。

    这个进修费用问题也是陆江离稳坐钓鱼台的关键点。

    陆江离现在不着急,还有一个原因的,那就是现在水都这里的办事处就陆江离和吴金梅两个人,搞了太多产品进院,两个人肯定是忙不过的,陆江离可不想把自己给累死。

    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各个医院都在清点这一年来的收获、得失,陆江离也不想把医院各位院长逼得太急了。

    好事多磨,慢慢来。

    于是,陆江离直接就给自己放了两天假,也不算是放假吧。

    他就是每天留在办事处的宿舍里,好好想想医联体需要怎么弄的问题。

    毕竟医联体关系到上下级双方的方方面面,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下来的。

    就像前面说了的,上级医院可以教一些技术给下级医院,可以多给几个进修名额下级医院,但是看家本领可不能随便教的。

    而下级医院又能给上级医院哪些东西呢?这些都要陆江离在“建设指南”中说明的,然后才能具体地开始实施。

    先找地区医院这边的人谈好初步意愿,然后由陆江离代表医院去跟第一附属医院初步谈。

    谈好了,再由医院派出全权代表跟第一附属医院再谈一次,大家都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后,才开始签署战略合作意向的。

    这些都非常考验陆江离的能力的。

    不过,好在有“陆江离”的记忆在,而“陆江离”又是一名博士生医生,对于这些东西还是非常清楚的。

    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下到医联体附属下属医院给予一些指导。

    他虽然说对这个医联体不是很精通,但是至少对现在的医院来说,“陆江离”记忆里的东西已经足够了。

    而且又不是说一步到位,我们也是可以边建设边改进,争取造福一方老百姓。

    当然了,后世的医联体更多的承担的是分级诊疗的作用,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国家在后面推动,真的是为了造福一方老百姓的。

    只是现在变成了陆江离在变相地推动这个项目。

    为什么说是变相呢?

    因为陆江离想得是,既然都要建立医联体了,为什么不建得更好一点呢?哪怕是好那么一点点也行的。

    不要单纯地开通一个病人渠道,更应该是大家开放更多的合作,比如建立更加简单的下级医院医生进修学习的通道,比如上级教授下来查房教学通道…

    这些都是可以融入这个医联体里面的,现在才刚开始建设,为什么不一步到位搞了呢?

    当然要一步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