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本纪
繁体版

第三十章 生产(一)

    日子刚进二月,顾南川就发动了。府上早有准备,大夫、男医、接生夫一一就位,产房也布置妥当。

    卫念秋吩咐道:“去九殿下府上请殿下回来,说顾侧君要生了。”

    在云瑶宫的一番争执,元瑜到底还是妥协了,婉拒了元琦关于著书的邀请,只接下了元宁开蒙的事情。元琦这几日亲自送元宁去元瑜府上,现在应当还没回来。

    卫念秋生过元芷,知道顾南川这头胎没这么快,便只在耳房内喝茶,处理府中事务。

    刚打发了一个仆从,卓双步履匆匆地进门来:“正君,顾侧君现在情况如何?臣侍可以进去看看吗?”

    卫念秋心中疑惑,卓双和顾南川什么时候关系如此亲密了?脸上还是不动声色:“你是生产过的,进去陪着他也好。莫要慌乱,听太医和接生夫的话。”

    卓双谢了恩,匆忙进了产房。

    卫念秋唤来丹朱:“你去打听打听,卓侧君和顾侧君平日里有什么往来,最好能知道他们都聊些什么。”

    丹朱领命而去。

    九皇女府上,元琦和元瑜正对坐品茶,元宁端端正正坐在一边,大声念着书。

    “宁儿聪慧,不过几日功夫,便能识得不少字了。”

    “是九妹教导有方,连太女姐姐都赞不绝口。只是遗憾,九妹不便离京,否则著书一事我何至于如此头疼。”

    提到著书的事情,元瑜心中不免烦闷:“三姐何必如此谦虚,能请动崔家的大儒,还有什么可犯愁的?”

    元琦摇头:“著海事的书,不像是给四书做集注,写一些大场面的文章,这是要实地去看、去听、去观察,闭门造车是成不了的。九妹你也知道,崔振比母皇还要年长许多,又怎能常年在沿海查勘?”

    元瑜向往的神色已经压抑不住,元琦正要再加一把火,明馨匆匆走进来:“殿下,府上传话来,说顾侧君发动了,正君请殿下回府。”

    元琦止住话头:“既如此,九妹,我先告辞了。”

    元瑜点头:“先恭喜三姐了。”

    离开九皇女府,上了马车,元琦低声问:“都准备好了吗?”

    “殿下放心,都准备妥当了。”

    回到府中,元琦进了耳房,和卫念秋坐在一处:“里面情况怎么样?”

    “男医说情况都好,孩子生下来还早,卓氏在里面陪着。”

    “卓氏?他和顾氏有什么交情?”

    卫念秋点了点丹朱:“你来和殿下说。”

    丹朱上前行了一礼:“顾侧君给循亲王府上送信,被卓侧君撞了个正着。顾侧君央着卓侧君不要声张,将她和四殿下的事情说了一些给卓侧君知晓。卓侧君只当是顾侧君旧情难了,却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一时心软,便替顾侧君瞒了下去。殿下不在京城这半年,卓侧君时时盯着顾侧君,二人倒也处出了几分感情。”

    卓双出身寒门,对于皇室的暗流汹涌几乎一无所知。顾南川在御前数年,连景成帝都能哄得开怀,在婚事上顺了他的意,哄住卓双根本没有难度。元琦离京前,顾南川给元瑾送信,是她默许的,没想到让卓双撞见。

    “罢了,小门小户的没见识,你以后多看着些。等孩子生下来,找人把他支开,别在里面碍事。”

    “臣侍知道。”

    产房里时不时传来顾南川压抑的痛呼,卓双一直陪在里面。

    元琦离开后,她在元瑜心里留下的波动久久不能平息。

    正君江氏走到她身边:“殿下,如果你真的觉得编纂一本海事的书,能让你开怀,那就不要管什么朝局,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殿下不是为三殿下谋私利,而是为百姓谋生。臣侍听闻,沿海许多穷苦人家,跟着船队出海,已经可以让家里人吃饱饭了。都能吃饱饭,什么海寇水匪也就都不存在了,能正经过日子,谁想去做刀口舔血的事情呢?”

    江氏劝解的话没什么连贯的逻辑,但是却说到了元瑜心里。

    出海也好,著书也好,建学堂也好,能庇护一方百姓,就已经是很好了。在元瑜心中,三姐现在和太女姐姐一样,都是放眼天下苍生的人,反倒是自己的亲姐姐,越来越局限于手中的利益。

    元瑜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江氏一向对元瑜的事情从不插手,此次的劝说一方面是不愿看她成日愁苦,另一方面是收到了金陵江氏的来信。

    信中说,嫡支有一位远房的曾祖母,最爱书法,以前朝书法大家于希的作品为最。于希生于乱世,后又开罪前朝的太祖皇帝,流传下来的真迹极少。前些日子这位远房的曾祖母得了一块于希的碑刻,爱不释手,终日临作。十日前,写出了最中意的作品,溘然长逝。

    江氏得了信,一面安排人打点奔丧,一面生出点物伤其类的感慨来。这位远房曾祖母追求了一生,终于得到了圆满。于希的真迹虽然难寻,但终究是存于世间,元瑜若是错过了这次著书的机会,就再也没有弥补遗憾的可能了。这才尝试着劝说了几句。

    江桓并不知道江氏族长的嫡姐因着她送的一块碑刻含笑逝世的消息传到江氏耳中,能有这样的奇效。她此时正忙着替金陵江氏打点丧仪,满心“愧疚”。

    好在江氏族长对她并不迁怒:“姐姐她这是心愿已了,我还要替她谢谢你呢。她这一辈子痴迷于希的书法,不考科举,也不愿接管江氏一族,晚年能得偿所愿,实乃幸事。”

    江桓正要适时谦辞几句,又听江家主说道:“你是三皇女麾下的得力干将,即便不是想复刻曲家的路子,所图也必然不小。我江家没什么值得你惦记的,除了我有个儿子嫁进了陆府,还有个远房的孙子嫁进了九皇女府。我不知道你图谋的是什么,看在你愿意替我这成痴的姐姐完成心愿的份上,我也投桃报李替你引荐一番,所求之事能不能成便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