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繁体版

54.殿试

    打仗归打仗,但在朝内还是以文治为主。这期间,宋朝发生了一件舞弊案,直接影响了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改革。

    赵匡胤重视文人,宋朝的科举制度也很盛行,但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举行殿试的,礼部就可以根据考试结果奏报进士名单。

    973年,中书舍人李昉奉命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因为3年前他已经成功主持过一次科举考试。

    这一届考试,礼部初定宋准等十人为进士及第,这十人属于全科,宋准考第一名(状元),另外还有诸科二十八人也中了进士。

    但贡生徐士廉自认才高八斗,这次却落榜了。他们认为这其中有假,于是就敲击登闻鼓,揭发控告主考官李昉徇私舞弊,考选不公。

    徐士廉说:“主考官李昉的河北同乡大多中榜,很多有才能的贡生没被选中,选拔不公,我等不服。”

    赵匡胤得知后,就问当时担任翰林学士的卢多逊是否有此事。卢多逊说:“我也听说了这事”。

    赵匡胤决定自己做一次主考官,他要亲自查验考生的水平能力,诏令宋准等人到讲武殿复试。

    到了皇上要考试的这天,太监先传旨请宋准进殿。宋准是礼部选定的第一名,他大步流星第一个进来,看见金殿之上坐着一人,不用说这就是皇帝了。

    宋准立即参拜,三呼万岁!赵匡胤见此人身材魁伟,神情自若,相貌堂堂,心里觉得这个人应当不错。

    随机,赵匡胤出了一道题,让宋准结合诗经对当前的时政表达见解。

    这宋准答辩时才思敏捷,旁征博引,学识出众,赵匡胤当场对他的回答比较满意。

    轮到武济川、刘睿答辩时,赵匡胤见此二人神态不端,着装也不够讲究,立即产生鄙视的想法。答辩应对时,此二人果然显得题不答意,缺乏文采。

    赵匡胤问:“你们来自哪里?”。“回禀皇上,我们是河北道深州人士。”不用说,果然是主考官李昉的同乡。

    “你们是否认识李昉?”

    “这,我们不认识他。”

    “卑鄙小人,还敢狡辩,念你等是书生,你们回去吧,今后不要再参加科举了。”

    二人早知道此次皇上亲试必定凶多吉少,不敢多言,赶紧退出殿外。第二天,收拾行李走了,也不敢与李昉道别。朝廷取消了武济川、刘睿的进士资格。

    ……

    赵匡胤觉得这次考试确实有问题,于是召集落榜的三百六十名考生前来,重新选出一百九十五人参加考试,宋准作为第一名没有再参加考试。

    这次殿试考试的内容是诗赋,由殿中侍御史李莹、左司员外郎侯陟等为考官。

    放榜之日,一片欢腾,127人金榜题名。

    皇帝赐给宋准等26人为进士,宋准被钦点为状元,告状的徐士廉赫然上榜。

    另外101人赐给进士及第,包括:考《五经》4人,《开元礼》7人,《三礼》38人,《三传》26人,《三史》3人,《学究》18人,《明法》5人。

    不知道李昉是否真的冤枉,赵匡胤把李昉贬官为太常少卿。这一次科举舞弊案促使殿试这种考试方式横空出世,殿试也从此成为常设,由皇帝亲自作为主考官最后把关。

    宋朝很喜欢考试,972年九月,朝廷还举行了道士专业资质考试,考试不通过的人强迫还俗,但却又禁止僧人道士学习天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