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繁体版

30.争

    宋朝大军被阻挡在泽州城下,赵匡胤有些着急,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马全义主动请战,他要组建一支敢死队攻城。

    赵匡胤说:“你是殿前司的猛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在禁军中挑选几百人,攻下泽州城后给你记头功。”

    “请陛下放心!”

    马全义亲自挑选敢死队成员,他拿着盾牌护身,督促军士加紧攻城,云梯竖起一个又一个,从云梯上滚下一批又换一批。

    城下的宋军军士也用箭往城头上不断射去,掩护敢死队攻城,城上的人也不甘示弱,用各种兵器对准云梯和云梯上的宋军军士。

    马全义登上云梯,他的胳膊也被城上的箭头射中,他大吼一声,手执盾牌护身,拔下箭继续往上攻,周军军士都很勇敢,终于不断的有人攀爬云梯攻上城头。

    守城的大将儋珪一开始坚持着,但宋军势大,城头屡屡被攻破,杀退一拨又冲上来一拨,他虽然骁勇,但也有些退缩了,知道难以挡住宋朝的大军。夜里,他偷偷用绳索吊下城墙,在城北宋军攻城的薄弱之处弃城逃走。

    城内,李筠在帅府里也如坐针毡,不断派人打探防守情况。他的小妾刘氏也在军中,李筠说:“你怀有身孕,我派人护送你赶快逃走吧,这里凶多吉少。”

    刘氏说:“妾与大王同生死,要死就死在一起。”说完,潸然泪下。李筠也唉声叹息,只怨命运不好。

    手下人劝李筠趁夜里逃走,但李筠犹豫未决。很快,宋军从云梯攻上城头的人越来越多,马全义打开城门放大军进城。

    李筠长叹一声,让亲兵卫队都去与宋军巷战,他独自拔出佩剑,绝望地自杀而死。

    主将没了,城内的守军乱套了,各自为战,很多人纷纷投降。

    ……

    大将王全斌首先率军杀入,正遇北汉宰相卫融逃跑,王全斌大喝一声:“贼将哪里走?拿命来!”

    卫融不敢接战,接续奔逃,王全斌从后面一枪刺中他的战马,战马疼痛难忍一跃而起,卫融跌落马下,当即被宋军擒住。

    宋军陆续涌入城内,很快占领了泽州城。

    赵匡胤率中军入城,进入帅府落座,军士推上俘虏卫融,赵匡胤劝他归顺。

    卫融说:“你敢背弃周朝,但我不辜负汉朝!”

    这话等于是在羞辱赵匡胤,刺中了痛处,赵匡胤大怒,命令军士用铁器猛击卫融的面额,卫融顿时血流满面。

    卫融仍然大呼道:“我死不辜负汉主,死也值得了。”

    赵匡胤见他全然不怕,是个汉子,又不忍杀死他,下令释放卫融,让太医为他上药疗伤。

    赵匡胤又让卫融给北汉国主刘钧写信,准备释放卫融回去,但要交换此前被李筠扣留的监军周光逊。因李筠反叛时把监军周光逊绑送到北汉去了。

    但卫融的去信一直没有回音。最终,卫融答应归降,赵匡胤任命他为太府卿。

    ……

    李筠死后,叛军的老巢潞州还没占领,宋军又立即北上赶赴潞州(长治市)。

    在此守城的是李守节,他得知父亲李筠已死,虽然心中埋怨父亲不该不听劝告,但也无可奈何,他如果想活命,只有投降。

    宋军兵临城下,李守节派人到宋营中求停战,准备奉城投降,希望得到赵匡胤的开恩。好在赵匡胤知道李守节是不同意反叛的,就没有难为他,而且还任命他为单州团练使。

    李筠的叛乱持续了两个月,到960年六月,就被赵匡胤速战速决而平定。

    赵匡胤为了减缓冲突,消除矛盾,赦免潞州、泽州当年的租税,派大将李继勋到潞州担任昭义军节度使,阻挡北汉的军队南下。

    ……

    拥兵自重的将军不只李筠一个,还有郭崇、李重进。

    先说郭崇,此时正担任成德军节度使,治所在镇州,故址在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一带。

    郭崇原名郭崇威,跟随郭威时立下大功,也得到了赏赐,因而他感恩后周,时常为死去的郭威流泪。

    成德镇监军陈思诲密奏赵匡胤说:“常山靠近辽国边境,郭崇有反叛之心,应当小心防备。”

    “我知道郭崇是重恩义的人,他感念先帝郭威的恩德是没错的,他这是有感而发罢了,既然已归我大宋,不会谋反的。”赵匡胤说。

    话虽是这样说,但赵匡胤心里还是在担忧,毕竟皇位还未稳固。他派中使前往魏州,实地侦探实情,他一点也不敢大意的。

    当朝廷的中使还未到达时,郭崇已经得知消息,他非常忧虑,对幕僚说:“如果使者不查明真情,诬告我怎么办呢?”

    判官辛仲甫说:“您已经对朝廷表示了效忠之意,你怎么做就怎么做,让使者在这里随意了解情况,不要刻意隐瞒什么。”

    当中使还没到达,郭崇率领僚属出郊外等候迎接,态度极度谦卑。

    接风晚宴上,郭崇一边敬酒一边说:“请中使大人转告陛下,我忠心在大宋朝为官,请朝廷不要听信谣言,中了别人的离间计。”

    使者见郭崇并无他意,酒足饭饱之后,也在城里走访了解,没有发现端倪,于是返回汴京,如实禀报赵匡胤,对郭崇赞美一番。

    赵匡胤笑着说:“郭崇此人比较仁义,我就知道他不会造反的,是陈思诲多虑了。”

    倒霉的监军陈思诲,还挨了一顿严厉的责备。

    不久,郭崇为了表明真心,请求入朝面君,奏章送到金銮殿,赵匡胤看后,又传给宰相们看,“你们看看,郭崇要来看你们了,这下不用怀疑了吧。”

    大臣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就当算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