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繁体版

28.李

    赵匡胤的原配夫人贺氏,身体较弱,一直子嗣不兴旺。长子赵德秀幼年夭折之后,很多年才生了第二个儿子赵德昭。她的命短,还没等到赵匡胤登基为帝,就去世了,终年30岁。

    贺氏死后,赵匡胤已荣任殿前都点检,他又迎娶了第二任夫人王氏。王氏的父亲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赵匡胤称帝后,册封王氏为皇后,王饶自然晋升为太师,一家人好不风光。

    赵匡胤有两个妹妹,一个已经夭折,另一个也年轻丧夫,成为寡妇。赵匡胤册封这个妹妹为燕国长公主,这燕国长公主年轻守寡,时常伤感。

    赵匡胤与母亲杜太后商量,准备选择一人与妹妹成亲,他看中了中年丧妻的高怀德。

    一天,杜太后把燕国长公主叫到房内,问道:“儿啊,你夫君已去世多日,我不便让你变节,但看你一人孤孤单单,形影可怜,你哥哥为你挑选高怀德将军与你成亲,你是否愿意。”

    燕国长公主一听,心下欢喜,她曾经在宫殿内看见过高怀德值勤,知道这高怀德乃名将之后,父亲高行周在前朝担任节度使,高怀德相貌伟岸,也是拥戴哥哥称帝的功臣。”

    “女儿的事情全靠母亲和哥哥做主,我能说什么。”说完就回到内殿去了。

    杜太后明白女儿的意思,赶紧把这好消息告诉赵匡胤。赵匡胤不便出面,委托赵普、窦仪二人做媒,两位媒人哈哈大笑,立即前往高府撮合。

    高怀德把两位大人迎接入内,得知要成为皇亲国戚,当即满口答应,两位媒人提前向高怀德道贺,然后回去复旨。

    这事就这么定了。

    ……

    宰相择定良辰吉日,朝堂上上下下一片喜庆,燕国长公主要出嫁了。

    高府更是吹吹打打,张灯结彩,好不热闹,高怀德骑着高头骏马,亲自前往宫内迎亲。到了宫门,司礼官把他引入,随即有诏书颁下,特赐高怀德为驸马都尉。

    高怀德向北面叩谢,在两排宫女的带领下进入后殿,燕国长公主霞冠凤披,风姿绰约,在宫娥彩女的簇拥下缓缓而出,移步登上迎接她的凤舆。

    高怀德再拜,然后头前带路,一行吹吹打打来到高府,一众官员正在府内恭候多时。

    公主下车入内,二位新人即行拜堂成亲之礼仪,公主随后被引入内宅洞房。

    府内随即大摆宴席,众宾客开怀畅饮,高怀德出来陪各桌的宾客,大家驸马长、驸马短的叫着。尽管每人的敬酒浅尝辄止,但他早已酒意上头,醉意难挡。

    谁知婚礼刚过两天,高府的彩灯还未取下,传旨太监就来府里,着请驸马都尉即刻整装待发,上殿面君,准备出兵讨贼。

    “请公公留下来喝杯喜酒再走吧。”

    “驸马,以后再喝吧,你先欠着这顿酒,今天有公务在身,不便饮酒。”太监说完就走了。

    ……

    原来,潞州李筠反叛的消息传到宋都,朝廷一片忙乱。赵匡胤刚登基三个月,根基未稳,他也时刻担心藩镇的节度使不服从新朝廷,毕竟皇位的来路不够正。

    一听说现在竟有人带头叛乱,赵匡胤脑袋嗡的一下,他坐下来思索了一会。这个李筠占据的潞州是宋朝与北汉的分界线,如果不及时镇压,潞州就会与北汉合并一处,甚至成为北汉的一部分,决不能丢下这个战略要地,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匡胤越想越头疼,除了潞州李筠,还有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河北静安军节度使郭崇(威)等前朝大将,都手握地方藩镇的兵权,虎视眈眈,朝廷就还来不及处理这些事,坏事就已主动找上门。

    赵匡胤对此心急如焚,他要快刀斩乱麻,越拖越麻烦。常言道: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这关键时刻,还要靠禁军的各位兄弟们,高怀德既已成为姻亲,更要挺身而出。

    ……

    诏令传到高府,高怀德赶紧穿上袍服,入朝听宣,高怀德到了万岁殿,石守信等将官已经在此等候。

    赵匡胤亲自宣旨:

    “李筠不思朝廷恩泽,常怀反叛之心,今已昭然若揭。朕令石守信为元帅,高怀德为副帅,二位将军立即带领两万禁军北征,明日发兵,先扼守住虎牢关要塞,阻止叛军西下太行山,朕随即御驾亲征,荡平贼寇。”

    “另外,朝廷再派昭化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从东线河北出兵,东西夹击,一起讨伐李筠。”

    在朝的众将拜谢,然后立即到校场点兵,军队都在紧张的准备之中。

    ……

    第二天,宣徽北院使李处耘说有事情要报告,太监把他带到内殿。李处耘奏报赵匡胤:“我有一个好友名叫翟守珣的人,陛下是否还记得?”

    赵匡胤想了一下说“还有印象,朕和他多年前见过的”。

    “他刚从淮南来,说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拜见陛下。”

    “从淮南来?那快唤进来!”赵匡胤心里一惊。

    这个翟守珣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亲信,李重进手握兵权,屡立战功,并且是郭威的外甥,他对赵匡胤夺得帝位心怀不满。

    翟守珣进到内殿,纳头便拜,“陛下,我受李重进将军的命令,前往潞州联系李筠,准备相约共同起事,这是杀头之罪,我不敢隐瞒。”

    “李重进已知道李筠要反叛的消息了吗,快告知详情。”赵匡胤急切道。

    “是的,陛下,李重进将军特命我到潞州了解情况,与潞州商量南北共同发兵事宜,我非常害怕,半道上偷偷跑到汴京来向陛下汇报,请陛下恕我死罪。”

    “朕恕你无罪,还要奖赏你呢,我是受众将士和大臣的委托才登上帝位,心中时时怀念周世宗的功德。朕与你相识多年,所以你特报朕,可谓不负故交了。但朕欲亲征潞州,担心李重进乘虚袭击,烦你归劝重进,不可让二人同时反叛,这是当务之急。”

    接着,赵匡胤又说:“李重进无非防朕加罪于他,朕今赐他免死铁券,发誓不相辜负,他可能相信否?”

    “陛下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劝阻,您是真命天子,谁也阻挡不了,他们妄自尊大,必然被朝廷大军剿灭。”

    “好,算你眼睛明亮,你快快去吧,防止夜长梦多,事成之后,朝廷会赏赐你的。”

    翟守珣离开汴京按照原定计划,先到潞州办完事后,再回到扬州。

    翟守珣报告李重进说:“我看这李筠并无大志,一介武夫尔,不值得共同谋事,他的起兵注定要失败,将军如果与他联合,可能会连累你,给您带来大麻烦,请三思。”

    李重进果然中计,说道,“原来如此啊,辛亏我让你前去实地打探,否则,要害我身家性命呢。”于是按兵不动,等着赵匡胤、李筠互相厮杀,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南李北李”没有共同起兵,翟守珣心中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