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繁体版

10.陇

    有了武备,又有了文策,柴荣开始大力开拓疆土。当时,诸侯割据遍天下:

    北方:北汉、契丹辽国;

    南方:南唐、南平、南楚、吴越、南汉国;

    西方:蜀国。

    柴荣决定按照《开边策》的主张,先攻南后取北,首先要稳定北方。

    当时,北汉之主刘崇忧愤成疾,得病死了,在位4年。他的次子刘承钧继位,改名刘钧。

    契丹册封刘承钧为汉帝,称他为“儿皇帝”,刘承钧还乐意接受了。

    他像父亲一样继续效仿前辈石敬瑭,甘愿与契丹联合在一起,共同对付强敌后周。

    ……

    后周这边,许州节度使王彦超、曹州节度使韩通率领军卒及民夫,疏通胡卢河,打通了河北深州、冀州之间绵延几百里的河道,河水变深了。

    在大堰口渡口,几千个人一片繁忙,周军正在沿河修建城堡,各种石材源源不断的运来。

    两个月后,城堡修好了,上万名周军驻扎在这里,日夜戍守。

    河面上,大小船只往来不断,都是朝廷向北方运送粮食和军队器械的。

    契丹游动骑兵被又宽又深的河流阻挡了,以前他们随意出入国境,如今望河兴叹,契丹人想架设浮桥,但被驻守在此的周军打退了。

    自此,北方边境保持了几年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

    柴荣集中精力收服南方的各诸侯国。

    南方与后周土地接壤的,主要是后蜀、南唐,但到底是先打后蜀还是先打南唐,柴荣还没定夺。

    此时的后蜀国主是孟昶,此人生性懦弱,喜欢游山玩水不务正业,他的江山是父亲孟知祥传下来的。

    孟知祥担任过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他趁中原政权混乱时占据蜀地称王,建立后蜀国。但孟知祥在位七个月就死了,儿子孟昶继任国主。

    柴荣召集群臣讨论对策。

    宰相说:“后蜀国长期远离战争,国富民丰,且有蜀道山川之险阻隔,不容易被夺取。但秦州(甘肃秦安北)、阶州(甘肃武都东南)、成州(甘肃成县)、凤州(陕西凤县),原来就是中原土地,百姓也心向中原,可以先攻取此四地,阻断西蜀与我周朝的天然屏障。”

    柴荣认为有理,采纳这个建议,发兵抢夺这四个州。

    诏令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即向拱)为统帅,带领凤翔节度使王景等一起出征。

    ……

    955年五月一日,王景从宝鸡大散关出兵,直奔秦州。

    后蜀得知大军压境,准备发兵迎敌,客省使赵季札毛遂自荐,要求前往秦州、凤州防守。

    孟昶很高兴有人主动请缨,立即任命赵季札担任秦州雄武军监军使。

    赵季札带领军队一路而来,还带着小妾和戏班子一起随行,晚上歇息的时候要听戏班子唱戏。

    当他走到德阳县时,听说后周王景的军队已经到达,并占领了蜀军的八个军营,他竟然吓得不敢继续前进。

    随后,赵季札上奏章请求辞去监军使职务,并把小妾和戏班子一起送回蜀地。

    孟昶还没批准呢,他已经带领军队回来了。

    赵季札返回成都,消息早已传开,城里的人都以为后蜀军队在前线打了败仗,全城陷入一片恐慌。

    孟昶也赶紧询问前线战事如何,这赵季札根本没到达前线,回答不上来。

    孟昶非常生气,诏令把赵季札送交御史台查办。

    御史审问了几天,也很无语,竟然还有这样的带兵之人,他写了一份奏章呈报朝廷:

    “赵季札身为主将,不以国事为重,携妾同行,这是其一之罪;未接到诏令擅自退军,导致丧失战机,百姓心慌,这是其二之罪;军国大事,竟视同儿戏,这是其三之罪;按蜀国法律,理应处斩,以谢国人。”

    孟昶阅后诏准,随即在崇礼门处死赵季札,尽管他是蜀国元老赵季良的堂弟。

    ……

    六月三日,孟昶再派禁军迎敌,这次派出了真正的将军,不再搞毛遂自荐啦。

    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担任北路行营都统。

    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担任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担任副使。

    客省使赵崇韬为监军。蜀军一路浩浩荡荡而来。

    孟昶又向北汉、南唐求援,相约共同起兵,对抗周军。

    北汉、南唐答应出兵。

    ……

    凤州威武军节度使王环得知有援军前来,信心倍增,他亲自出城巡逻,查看军情。

    有一次在威武城东边巡察时,王环突然遭遇正在巡逻的一支周军,对方只有一百多名骑兵。

    王环很快带人包抄过去,这支周军被蜀军包围,周军人马不多,很快就溃败了,周军的排阵使、濮州刺史胡立被擒获。

    ……

    周军出兵一个多月以来,并没有在战场上取得大的胜利,速战速决的效果没达到,反而消耗了很多物资,还面临着被三个国家共同出兵的境地。

    后周朝廷开始质疑这场战役成功的可能性,宰相李谷因王景等人久战无功,且粮草运输困难,坚持请求撤兵。

    柴荣这时候又想到了有胆有识的殿前都虞侯赵匡胤,派他到前线观察真实战况。

    ……

    赵匡胤带着五十名骑兵,紧急赶往边境。

    他把主要战场都走了一遍,走访了关键人物,花了十几天时间做了较为详细的尽职调查,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从前线回来后,赵匡胤呈上一份奏折:

    “秦州、阶州、成州、凤州本就是中原的土地,只是因为前辈石敬瑭与契丹勾结,这几个州不愿意接受辽人的统治,才投靠了蜀国,四州的百姓愿意回归中原,这是民心所向。”

    “当前双方的战争虽僵持,但周军士气尚好,蜀军比较焦躁,周军如果加大兵力,加强攻势,应该会取得胜利。如果取得这四个州,蜀国今后就没能力再与我周朝对抗,也不用再担心蜀军袭扰我后方,可放手攻打南唐。”

    柴荣看了这个奏折,认为有道理:“如果我中原大朝连这四个州也拿不下来,谈何统一华夏。”他决意继续讨伐。

    周军调整军力部署,以王景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