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个农家女
繁体版

004 小叔来信

    李木樨坐在宋二郎的身边。

    灵儿依在李木樨怀里不肯出来。

    大福与果儿对这个时常不见面的妹妹很是喜爱,便也围在李木樨身边。

    一家人热热闹闹等着宋二郎读信。

    宋二郎拆开信封便读了起来。

    李木樨抱着灵儿听的认真,时不时往信上瞥一眼。

    她很好奇这个小叔此时来信所为何事。

    兄长:

    许久未曾通信,你身体可好?嫂嫂安好?

    近日弟十分思念兄长,常常思及小时候。

    那时候兄长带我下水捞鱼,带我去集市玩耍。

    如今想来已经是那么遥远的事了。

    真是时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宋老汉听到此处皱了皱眉。

    他没听懂。

    宋二郎没注意到老爹的神情继续念着。

    听闻二郎已经中举,真是可喜可贺。

    若我在家定要好好摆上一桌宴席为二郎庆贺。

    说到此处,兄长你我二人已经数年未见,弟实在思念。

    爹娘临终前托付你我二人相互扶持的情景仿若就在昨日。

    弟如今生活富足,兄长可愿与我相聚,往后一起过团圆年?

    至此信件完。

    李木樨轻柔地抚过铃儿嫩滑的脸颊。

    小叔出去闯荡多年,后来直接入赘了秀才老爷家。

    如今小叔已经站稳脚跟,想着自己日子过的不错,接哥哥一家与自己同住。

    李木樨没见过小叔,不知道小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许小叔是因为看宋二郎中举了才来套近乎,也许是真的才站稳脚跟便想帮衬宋老汉一把。

    宋老汉听说宋小叔是要让自己搬家第一个出声反对。

    “他过得好就行了呗,干嘛还让咱们一起过去。我在这过的好好的,早就习惯了,搬过去指不定还过的更不好了呢。”

    苏氏没表态,只看向宋二郎。

    “二郎,你什么想法?”

    宋二郎当然是想去的。

    他今年秋闱已经中了举人,本来来年也要进京参加春闱的,刚好小叔家就在京畿县城,这不是正好嘛,可以住到小叔家。

    苏氏点点头,对宋二郎的想法很是赞同。

    宋老汉可不愿意了,让他挪地方可比登天还难,他还要守着自己的田地呢,不为别的,看着地他心里踏实。

    “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宋大郎一直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其实宋家家底很薄,可以说是举全家之力在供宋二郎读书。

    宋大郎种地是把好手,人也勤快,从别人那里学来了中药五倍子采摘与炮制的本事,也算多一份收入。

    宋三郎除了种地也没其它本事,只在大哥手底下打打下手。

    宋四郎竹编手艺很不错,拿到大集上去卖的时候往往他编的竹编最先卖完,细算下来也赚的不少。

    家里若是不供宋二郎读书,那宋家的生活想必能过的滋滋润润的。

    宋家都是明理之人。全家人都清楚宋二郎的聪明才智只有读书才能发挥作用。

    况且宋二郎若是做了官,老宋家可算是翻身了。

    所以全家便将赚到的钱八成上交,以供宋二郎读书。

    宋大郎在默默合计。

    小叔出去十几年了,虽说每年都会写上一封两封的信联络感情,字里行间之意终究是看不上自家的。如今突然来信接自家同住无非是看二弟中举了,想要卖个人情,以后得些好处罢了。

    细算一下家里的余钱。

    现在是冬月中旬,刚备了许多过冬的菜蔬,家里正缺银子呢。

    这几日二郎也该动身前往京城准备二月的春闱了。

    二郎进京赶考若是租房子住,一租就要好几个月,再加上吃喝,还有置办生活用品,少说也要三四十两银子,家里还要留一些生活用,恐怕钱是不够的。

    若是住在小叔家倒是能省下不少。

    可万一小叔拿这个恩情威胁二郎做不愿意的事又当如何?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了,人的脾气秉性都是会变得。

    宋大郎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李木樨先开口了。

    “娘,我想去。”

    李木樨知道小叔来信是邀全家东行自然乐意。

    她正愁没有正当理由将宋家人带离这里呢,如今小叔来信可算是解决她一大难题。

    她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将老宋家一个不落的带走。

    宋老汉听到李木樨的话急眼了。

    “你个小姑娘去什么去,在家待着。要去也是你二哥自己去。”

    李木樨虽然刚穿过来没几天但她看出来了,家里娘最大,娘说话才管用,爹说的不管用。

    于是她眨巴眨巴圆溜溜的大眼睛看向苏氏。

    苏氏被她看的心都化了,就差开口答应了。

    但想到举家东行可不是小事,不能冲动!不能冲动!

    宋大郎攥了攥拳头,终于下定决定。

    他决定先去看看,小叔小婶要是好相处的那自然住下来,要是不好相处的那就搬出去。

    二郎是个文弱书生,单独在外别被人给坑了。

    他长吸了一口气,又呼出去,适时开口。

    “我觉得我们可以去。”

    宋老汉一听大儿子这话瞬间吹胡子瞪眼睛。

    “哎?你怎么也跟着凑热闹!”

    宋大郎冷静解释道:“爹,我不是凑热闹。我细想了一下。如今咱们家的钱供不起二弟租房子住。总不能让他进京后住大街上吧,那也不能安心备考呀。”

    “他可以住寺院啊!”

    “是,他是可以住寺院。但小叔来信邀请去他家住,二弟若是收了信却住到寺院去,小叔会怎么想?”

    宋老汉听了他这番话也觉得刚刚自己说的话不是味儿,倔强的扭过头去不看宋大郎了。

    宋老汉不回话不要紧,李木樨会回话呀!

    李木樨将话头引过去。

    “小叔会想二哥这是中了举人看不起小叔一家了。”

    “没错。虽说小叔与咱们十几年没见过了,但小叔每年都有捎信回来。”

    “二爷爷有时候还会送我好吃的。”大福凑热闹道。

    “是啊,还会带东西回来。二弟若是不住小叔家岂不是让这亲情冷下来了。”

    李木樨一脸赞赏的看着宋大郎。

    大哥真是好样的,帮自己一个大忙啊!

    宋大郎被李木樨看的莫名其妙。

    这丫头这眼神怎么这么奇怪?

    可具体哪里奇怪宋大郎又说不上来。

    宋老汉依旧不看宋大郎,歪着头顾自生气。

    “那就让二郎自己住你小叔家。我一开始也这意思。二郎自己进京备考。”

    “也不是不行。但二弟是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去京城路途遥远,我怕到时候路上出意外或是其它事。”

    李木樨适时添油加醋。

    “没错。外面很危险的。二哥一看就很弱,咱们去了路上可以保护他。”

    宋二郎听这话可不高兴了。

    “我很弱吗?”

    哪知得到的却是李木樨猛劲儿的点头。这下可把他气坏了。

    “我不弱!”

    “行啦!多大的人了!还和穗穗较劲!”

    苏氏打断二人偏离的话题。

    “我赞同大郎的注意。我刚刚心里算了算,如今家里还有二十两银子。咱们坐船从平凉到京城一个大人大约用两百文,咱们家全去路费约莫有二两银子就差不多,再加上吃喝用一些,怎么也够咱们一家人一起去的。咱们一家人就跟老二东行看看情况,路上也算有个照应。老二确实文弱,别在赶路途中病了。另外咱们也带孩子们长长见识,顺便看看小叔。十几年未见了,趁这次机会便见一见。此次不见恐怕以后也没机会见了。”

    苏氏拍了拍宋老汉的腿。

    宋老汉低着头搓着手指。

    老妻说的确实有理。这次若是不见上一面,恐怕就只能等地底下再见了。可要说离开村子,他还是不愿意的。

    苏氏看着丈夫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咱们先暂时去看看,等二郎考完咱们到时候再回来。”

    “马上就要开春了,地里那么多活计呢,来得及吗?”

    宋老汉已经动摇了。

    “二月初九开始考,一场考三天,一共考三场,一共是考九天。四月十五放榜。若是二郎觉得考得不好那咱们就二月往回走,让二郎自己在那等着放榜。能赶上插早稻谷。若是二郎觉得考得不错,那咱们就等着放了榜再回来。也能赶上插晚稻谷。”

    插稻子李木樨不清楚,但娘亲说的话很对。

    她再一次猛烈的点头。

    如果宋小叔一家不好相处,那李木樨就想办法搬出去。

    如果宋小叔一家好相处,那到时候在旁边置个宅子也不是不行。

    反正她是绝对不会让老宋家再回来的。绝对不会!

    宋老汉想了想没拗过老妻的意思,也就点头了。

    孩子们一看爷爷点头同意进京瞬间开心的蹦起来,欢呼着。

    李木樨对于这个结果很满意,露出了甜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