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如玉
繁体版

1、冷宫王爷要大婚

    沐北国,景和三十二年,春。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

    沐北皇都发生一件大事:冷宫王爷要大婚。

    二皇子肖如玉年少时在战场上毁了容貌,废了双腿,册封静王后,选了皇城最偏僻的一座宅子立府。

    从此居于一室,隐于皇都。

    人称“冷宫王爷”。

    在朝野上下都要忘记景和帝还有一个二皇子的时候,一日早朝之时,多年不上朝的二皇子坐着轮椅,出现在朝堂之上。

    景和帝当朝赐婚,王妃是南城巡街御史尧铮的庶女尧安之。

    满朝文武窃窃私语,堂堂王爷,娶一个六品小官的女儿,还是庶女,更加坐实了“冷宫王爷”这名号。

    肖如玉听着那些大臣的窃窃私语,唇角扯出一丝轻笑,转着轮椅,离开了。

    景和帝终于把这个二十五岁的儿子“嫁”了出去,心里乐开了花,也不去和那些大臣计较,高高兴兴地退了朝,和贤妃商量聘礼去了。

    王爷大婚,自有礼部操办各种事宜。

    但贤妃不肯委屈了肖如玉,打算从自己的小私库里,给肖如玉添聘礼。

    二皇子肖如玉是先皇后所出,是嫡子。

    大皇子是惠贵妃所出,是长子。

    一嫡一长,就很微妙。

    肖如玉十岁那年,先皇后薨逝,惠贵妃管理后宫,各宫嫔妃对肖如玉避之不及。

    十岁的肖如玉住在诺大的宫中,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贤妃那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美人,对肖如玉颇为照顾。

    一个没了母后的皇子,一个没有背景的美人,在后宫的日子可想而知。

    但是,贤妃把肖如玉照顾的很好。

    景和帝感念贤妃淑德,升了妃位,赐了昭阳宫,肖如玉寄在贤妃名下。

    景和帝赶到昭阳宫时,贤妃正拉着肖如玉看聘礼。

    “玉儿,安安不是大户人家,名门闺秀,这大婚咱就更要隆重,不能让人看轻了你的王妃。”

    “玉儿都听母妃的,只是,母妃一件都不给十四留吗?”

    肖如玉看着一边懒洋洋靠在椅背上的弟弟,十四皇子肖如衡,贤妃的亲儿子。

    “他呀,把他那小金库都掏出来了。”贤妃看着两个孩子,满眼都是欣慰,兄友弟恭,皇后姐姐在天有灵,定会安心。

    “哥,母妃日盼夜盼,就盼着你娶妻生子,这些年,父皇的赏赐,母妃都给你攒着,就盼着有一天交到你手里了。”私下里,肖如衡都喊肖如玉哥,他喜欢这样的称呼,比“皇兄”亲近了不止一分。

    肖如衡推着肖如玉一件一件地看贤妃的家当。

    “母妃……”肖如玉是真不忍心收。

    因为自己,母妃受了很多排挤,孤立,连带十四弟弟也不受宠。

    如今要大婚了,母妃把全部家当都拿来给自己添聘礼,以后少了宫女太监的打赏,好不容易好起来的日子,一朝回到十五年前。

    “你母妃给你,你就收着,父皇再赏你母妃便是。”景和帝笑得一脸灿烂地走进来。

    “陛下。”

    “父皇。”

    “父皇。”

    三人给景和帝行礼。

    “我交代你的事办好了没?”景和帝瞅一眼肖如衡。

    “这就去,这就去。”肖如衡推着肖如玉溜之大吉。

    傍晚时分,看了一天铺子的两兄弟回到静王府。

    景和帝偷偷攒了点私产,都交给了静王。

    礼部和贤妃的聘礼都已送到。红红火火地摆在正厅。

    纳征之日,从皇城静王府到外城城南尧家,聘礼虽非十里红妆,但也是见头不见尾,比大皇子成亲时,还长了那么一大截。

    惠贵妃听到消息,脸都气绿了。

    各位大臣钻进自己家库房,重新选贺礼去了。

    再不受宠,人家也是唯一嫡出的皇子,曾经战功赫赫的二王爷。

    大婚当日,按皇子礼迎亲。

    其他的皇子大婚,都要先到宫里给父皇母妃行礼,然后再去接新娘子。

    景和帝特许静王先去接新娘子,好像生怕去晚一步,新娘子就被别人娶跑了似的。

    早朝时,各位大臣很识趣的无事禀奏。

    皇帝大手一挥,都去静王府喝喜酒。

    然后,由贤妃陪着乐呵呵地去了静王府。

    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上,一队迎亲队伍喜气洋洋走过。

    静王肖如玉一身大红喜服骑在马上,银色的面具,精致的下颌线,微微扬起的唇角,虽然遮了半张脸,却仍是好看的不像话。

    路旁的百姓一个个眉开眼笑,大声祝贺,比自家儿子成亲还要兴奋。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祝王爷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举案齐眉,夫唱妇随。”

    “王爷大喜。”

    ……

    肖如玉在马背上一一拱手回礼,眸光转到花轿上时,满眼都是宠溺。

    “咱们王爷终于娶王妃了。”一个大婶抹了一把激动的泪水。

    “谁说不是呢。”另一个大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来年生个小世子,像王爷一样英俊威武,能征善战。”一位大叔感叹。

    “呸、呸、呸,生什么世子,打什么仗,生个郡主不好吗?”大叔旁边的大婶使劲掐了一下大叔。

    “王爷为了保家卫国……”一个老奶奶看一眼王爷脸上的银色面具,再看一眼跨坐在马上,那喜服之下的大长腿,叹了一口气。

    “也是,该让王爷享享福了,生郡主,生郡主……”大叔一脸后知后觉。

    这是他们最敬爱的王爷,当年边境叛乱,王爷年少出征,战战大捷。

    捷报一封封传回京城,朝野上下一片人心鼓舞。

    班师回朝那日,更是热闹非凡,从城门到皇宫的大街上人山人海,两旁酒楼茶肆的楼上,挤满各家闺秀,鲜花香囊一路扔下来,险些把一个十五岁的英俊少年郎砸下马来。

    “二殿下”的呼声此起彼伏,甚至有大胆的小姐喊出了:

    “二殿下,我喜欢你。”

    “二殿下,我要给你生孩子。”

    “二殿下,我非你不嫁。”

    ……

    没有人去管这些小姐有没有规矩,知不知羞,每个人的眼里都只有英姿飒爽的二殿下。

    只是,十五岁这一年有多喧闹,五年后就有多冷寂。

    这五年,二皇子死守西疆,将敌人打退了一波又一波,边境线往西推了百里又百里。

    二十岁那一战,军中出了内奸,二皇子拼死守城,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等到援军到来,守住了城池。

    而带领援军的大皇子为了引开半路拦截的敌人,失踪了。

    二皇子来不及修整,带着一身战损,在冰天雪地里找了三天,才找到奄奄一息的大皇子。

    二皇子背着大皇子一步一步走回营地。

    本就受伤的双腿,未经救治,就这样受伤负重废掉了。

    脸上的刀伤也永远地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

    这一次的班师回朝,名门闺秀喊着的只有大殿下。

    曾经说要给二殿下生孩子,非二殿下不嫁的声音,如今都改成了:

    “我要给大殿下生孩子。”

    “我非大殿下不嫁。”

    “大殿下,我喜欢你。”

    ……

    坐在轮椅上,脸上一条狰狞疤痕的二殿下,仿佛成了空气,被人群视而不见。

    只有老百姓看着那个落寞的年轻人,心疼不已。

    回朝后便是及冠礼,二殿下跟父皇讨了个“静王”的封号,连王府都选在了皇城的角落里。

    京城的贵女们看到静王,曾经有多热切地想要扑上去,现在就有多惊恐地想要躲开。只是碍于皇子的身份,不敢扑,亦不敢躲。

    但是,眼中的逃避,静王看得清清楚楚。

    没有人愿意嫁给毁容又残疾的无用王爷。

    皇帝也曾委婉试探过有适婚女儿的朝中大臣们,对方不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就是更委婉地推脱。

    眼看着七皇子、八皇子也陆续大婚,皇帝与贤妃一筹莫展。

    而静王肖如玉一个人守着僻静处空落落的一座王府,除了皇家庆典、宫宴,贵族的圈子里再没看见过静王的身影。

    沉寂五年,冷宫王爷大婚了。

    “一个六品小官的女儿也配嫁给王爷。”

    “还是个庶女。”

    “冷宫王爷就是冷宫王爷,娶个王妃都上不了台面。”

    ……

    迎亲队伍进入皇城,道喜声渐渐远了,冷嘲热讽扑面而来。

    肖如玉撇一撇嘴角,目光凉了三分。

    花轿抬到静王府门口,景和帝、贤妃与一众大臣、贵妇、公子小姐早已等候多时。

    大臣、贵妇、公子小姐们不想在门口等的,怎奈皇帝娘娘都出去了,他们哪还敢在屋子里坐等?

    肖如玉的贴身侍卫轻羽推过轮椅,肖如玉从马鞍上一跃而起,一个漂亮的旋转,稳稳地坐在了轮椅上。

    肖如玉踢不了轿门,也掀不了轿帘,这些都由喜娘代劳。

    喜娘一边笑吟吟地掀轿帘,一边喊:“新娘子……”

    话未喊完,喜娘一屁股惊倒在地,手指颤抖着指向花轿,嘴唇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

    轻羽闪身上前,一把掀起轿帘,花轿里,新娘子尧安之靠在轿箱上,嘴角一抹黑色血迹,嫁衣上血迹斑斑。

    尧安之的陪嫁丫鬟小轩哭喊着扑进花轿,把自家小姐抱在怀里,一声声地哭喊。

    肖如玉的心沉到了谷底。

    空气瞬间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