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飘泊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初到

    朱小民带来的是一个面包车,开车的人瘦瘦的,个子比张栋要高,操一口东北口音。只听朱小民喊他叫“小陈”。他倒过来喊同朱小民叫“小朱”。

    从市招待所到金融学校足有四、五公里的路程。穿过大街,要上个斜坡,他们叫做卡坡。

    上卡坡再走2公里左右,往右拐,这时路面由油路变成了碎石子路。这时车轮与地面磨擦岀嚓嚓的声音,尘土也扬起,在车后拖卷起一长条土龙。

    石子路行走了约1500米左右,往左拐100米处向右进入一个大门,这就是金融学校了。

    大门的正对面是一个二层高的楼房,正在乒乒乓乓地装修。

    进门往右转50米后再左转20米的地方。车停在了一排低矮的连排砖房旁。

    这个季节,学校早已经是开学了,四处都有走动的教师和学生。

    朱小民把张栋领进一个宿舍。宿舍分里外间,外间是一个西域本地的维族老师住看。地上还摊凉着满满一地的杏干。

    只听朱小民说:“毛利尔地,把你的杏干往旁边收一收,都没办法走人了。”

    他帮张栋把行李放入里间后,再带他去见校长。

    校长的办公室就在刚才宿舍的背后。这排房的结构是背靠着背的前后两边开门的房。

    校长有四十多岁,留有偏分头,脸形是猪腰型脸,嘴唇较厚,穿一套蓝色中山装,双手拄着拐杖。校长姓江,叫薛多才。

    和张栋握了个手后,让他坐下。然后,笑呵呵地说:“我们这里比较偏僻落后,建校后一直想开设英语这个课程,但苦于找不到英语教师。现在英语教师很紧缺,到处都在抢,今天终于有机会抢着了。”

    这里的午饭时间是中午2点,午饭就在校长办公室吃的,办公室的朱小民,还有司机小陈。大家都叫他小陈,实际上,年龄比张栋大了好多。后来又来了一个女的,他们都喊她叫小纪,是团高官。

    他们几个一起去学校食堂打了饭菜,都在校长办公室边吃饭边聊天,嘻嘻笑笑的,吃完饭后他们洗碗的洗碗,擦桌的擦桌。

    饭后没一会儿,就到下午三点上班的时间了。朱小民又带张栋找食堂管理员办理饭票的事宜。

    因为张栋刚来,没有户口和粮食关系,所以,办起来比较复杂。要先到食堂管理员那里借粮票,然后再拿着粮票买饭票。

    学校是一个民汉混合的学校。食堂也分民族食堂和汉族食堂,食堂管理员自然也有两个,民族的和汉族的。

    可能是因为他们是食堂管理员的缘故吧。两个管理员都很奇特的肥胖,估计两个人各自的体重都在二百八到三百斤的样子。

    汉族食堂管理员是甘肃人,讲一口甘肃口音的普通话。姓胡,叫胡车。他的那个神态、表情和讲话的语气,不知道的还会以为他是校长呢。就是说,长着一幅校长的身板模样。

    管理员下边还有个专门卖饭票的老阿姨,大约五十多岁的样子。湖南人,讲着一口很浓的湖南腔的普通话。矮胖矮胖的。非常热情和善。

    办完了解决吃饭的饭票后,朱小民又带着张栋去学校仓库领床上用品。一条羊毛毡子,一条很薄的褥子,一床被子,一个水桶,一个脸盆等等。日用品。

    回到宿舍铺好床后,张栋很想睡觉,这几天老觉得昏昏沉沉的,没有精神,只想睡觉。他往床一倒头便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