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飘泊
繁体版

第十九章 路途见闻

    从乌市到塔里木盆地的白水城要走两天半的时间。途中还要住两个晚上。

    走出乌市没多久,客车进入了著名的达板城。

    达板城在中国很有名气。那首歌曲《达板城的姑娘》在当时是唱红了中国,这首歌曲非常好。最吸引人的,特别是对年轻小伙来说的是歌曲里漂亮的达板城姑娘了。

    很遗憾,客车没在达板城停休,从车窗望去四处搜寻着歌曲里的辫子长的姑娘。望眼欲穿也没看到,估计是太漂亮了,怕人看,白天都藏起来了。

    如果停车的话,或许说不定还可能领走一个眼睛漂亮的长辫子姑娘。仙女驾临身边的幻想,是每个成年男人常有的美梦。

    从乌市出来向南沿着315国道直插天山。要去南疆必须要翻越天山。

    西域的地形是很特别的三山夹两盆。北边的阿勒泰山和天山中间夹的是准葛尔盆地。南边的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夹的是塔里木盆地。

    翻越天山最难的是天山的一段路程干沟,去南疆必须要走干沟这条必经之道,干沟的两侧全是茫茫戈壁滩。

    干沟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由于干沟的北坡和南坡距离非常长,道路蜿蜒曲折,崎岖陡峻,迂回环绕,坡距长,坡度陡,拐弯处多,所以干沟的险情也特别多。

    所以,干沟发生车祸及其它险情是经常的事。经常有车刹不住冲到谷底的现象。

    因此,西域的司机们把干沟称作是“死亡之谷“。

    司机技术不过关,驾驶技能不熟练是不敢开车过干沟的。在西域,只要你能开车顺利通过干沟,那说明你的驾驶技术属于一流的。

    所以说干沟还是西域测试司机驾驶技术合格的即关键又实用的现实考点。

    车爬行至干沟的最高点,你可以看到天山全是石头,陡峭嶙峋,向你张牙舞爪地挥舞着各种奇异的动作,总担心它一不留神地打个盹儿摔下来。

    说来也怪,这地方常年几乎无雨,山上和道边竟然还生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真的不可思议,自然界的生命力就这么旺盛。

    这些草完完全全被来回过往的车辆,把它们装饰的灰头土脸的有些抬不起头来。

    路上还遇到了些国外人在此旅游。

    还碰到一个老外是个年轻小伙子,大约二十多岁,竟然骑着自行车在这里旅游。他不懂中国话,手里拿着张地图指指点地向路人询问路线。

    真的很惭愧,连外国人都敢来的地方,中国人自己反而却把这地方想的那么可怕。

    一天客车休停在一处地方让大家下车吃饭,顺便活动活动。

    刚好有个集贸小市场就在旁边,叫卖着各种很吸人眼球的东西。

    张栋也走过去看看,不过有一点一直提醒着自己,那就是不熟悉的吃的东西,决不能乱买的吃。

    这时,他看到几个外国人正围着一个西城老头,老头正在给他们讲着什么。

    张栋快速凑过去。

    那个西域老头,头戴五棱角瓜皮帽,下巴留有长须,手里拿着一个圆饼正在用流利的英语给老外介绍饼。

    他说:“这个圆圆的饼叫“馕”,是我们西域本地最筒易的旅行食品。它松软脆香是我们西域的特色美食,吃一口,你还会吃第二口,直至吃完“。

    惊奇!这地方竟然还有本地老头会讲英语?并能熟练地用英语给老外推介食品。

    老外听完后粉粉开始争着买馕。

    张栋惊呆了,也感染了。原本他还犹豫不敢吃的东西,也跟着买了几个。

    镵很大一个,两毛钱一个,比装菜的盘子还要大。经济而实惠。

    他马上咬一口就嚼起来了,一口气吃了两个。的确,香脆可口,真是人间美味。简简单单的却吃出了地域特色。

    馕是在专制的馕坑里用木炭烤熟的,据说最长时间可存放半年之久,是古丝绸之路的必备食品。

    古丝绸之路大部分都是行进在沙漠戈壁之中,路途遥远,食物和水的携带起来比较困难,以及食物在路途的保存在当时也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事。馕饼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困惑,也给丝绸之路带来了勃勃生机。

    馕饼四周圆凸,中间凹平,像个盛物的大盘子。人们要吃东西的时候,只要每个人的馕饼里倒上些水,这样就可连饼带水一并吃下肚。简单方便。

    所以,馕饼在西域是有它特定的地域性食物和实用性食品。

    馕饼是在西域无法代替的食品。全国也只有在西域才能吃到这种独具特色食品。